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10月18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系列 新闻发布会(六)

时间:2022-10-18 15:04:05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8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凌宇介绍铜川市实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与亮点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pic

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民幸福家园”主题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张凌宇,请他向大家介绍铜川市实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与亮点,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张局长做介绍。

pic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凌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朋友 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铜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尽锐出战,精准发力,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2020 年,全市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过渡期以来,铜川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不断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6 年全市有 3 个贫困县、174 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总规模 16119 户 47467 人,贫困发生率 11.2%。经过努力,2019 年末,全市 3 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174 个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0.62%,全市实现了高质量整体脱贫。2020 年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经动态管理后五年累计脱贫 15625 户 46541 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任务全面完成,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实现“动态清零”,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得到解决。按照国省安排开展了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全市“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全部达到 100%,群众满意度 100%。

(二)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17.8 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 35.98 亿元。大力实施“3+X”产业脱贫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1100 多个,实现每个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家庭都有 2 个以上致富产业。累计免费培训 22177 人次,实现转移就业 11.2 万人次,扶持创业 380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 2914 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 57 家,建设社区工厂 110 家,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日益增强。2015 年末,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13 元,2021 年达到12248 元,脱贫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

出问题总体解决,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三)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全市 359 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 100%,全部通客运班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同步提高到 98%以上,单一式饮用窖水和区域性高水价问题得到全面消除,农村居民饮水均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供电服务区域内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用电实现“有需即接”,电力入户率和农村动力电通村率两项指标均达到 100%;宽带和 4G 网络实现了全覆盖;贫困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

(四)贫困地区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 6.9%,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3个百分点以上的较快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全市招引并培树了新希望、海升集团、宏伟兔业、陕西红星美玲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扶贫产业基地从 2015 年底的 58 个增长到目前的 934 个;在贫困村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2686 个,合作社注册商标 117个,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 112 个,促进发展和带贫益贫作用日益明显,农村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五)典型示范带动效果显著增强。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探索推行“八星励志”“一强四好”“六比六看”“五好新风促脱贫”等经验做法,人民日报等中省媒体多次对我市扶贫扶志工作进行报道,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对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作出批示。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王军侠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身残志坚、励志脱贫的海浪姑娘成为脱贫带贫的典型,被央视《决不掉队》栏目深度报道。全市先后有 4 名个人、2 个集体荣获国家表彰奖励,89 名个人、18 个集体荣获省级表彰奖励,250 名个人、150 个集体荣获市级表彰。

二、有效衔接实现良好开局

(一)强化监测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镇村组全覆盖三级网格体系,镇村干部和村级监测“网格员”每周开展入户排查研判,行业部门常态化开展数据比对分析预警。组织各级干部 7000 余名对全市 12 万户农户开展集中排查,对“十类人群”进行了重点核查及“回头看”,确保应纳尽纳、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共纳入监测对象 706 户 2135 人,均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到村“六查”入户“六问”“敲门问需优服务”等专项行动,及时落实救助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充分发挥搬迁后扶监测系统作用,对 60 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配套。大力推广“居住簿”制度,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广泛推行“移民搬迁+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二)持续落实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有效巩固。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所有困难家庭学生资助覆盖达到 100%。继续落实已脱贫家庭学生顶格享受各类资助,做到了应助尽助,不漏一人。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2022 年度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缴费达到 50.94 万人,参保率 99%。全市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率达到 100%。继续实行大病专项救治,目前已累计救治脱贫户和监测户 2882 名,救治率 100%;慢病签约服务已签约 11877 名慢病患者,实现应签尽签。组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敲门入户大排查,并建立了整改台账。下达中省水利发展资金 1000 万元用于农村规模化供水等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加强住房安全排查,全市排查农村房屋总数 10.95 余万户,确保了农户住房安全。

(三)狠抓产业就业,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有效夯实。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筑牢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全市 47 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 9604 人,2681 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人口 5490 人,703 个家庭农场带动脱贫人口 1151 人。落实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办法,全面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 359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全市 224 个农村光伏电站创造发电收益 2352 万元,1.7 万户家庭获得了务工或资产收益。突出做好稳岗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就业信息员和网格员作用,实时掌握务工信息,全面实行“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盐铜劳务协作,扎实推进“雨露计划+”促就业行动,综合运用社区工厂吸纳、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带动等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脱贫劳动力 31967 人,其中外出务工 24620人(省外务工 3074 人,省内县外务工 8072 人,县内务工 13474人),实现了脱贫家庭有就业意愿脱贫劳动力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总目标。

(四)强化社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推进。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市 60 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配套到位。体育健身设施全部配备到位,安置点周边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充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着力完善搬迁群众带贫益贫机制,全面落实“1+7”政策体系,加强产业配套投入,安置点有农民合作社 58 个、配套产业扶贫基地(园区)53 个。全市 60 个安置点中有劳动能力且有产业需求的产业帮扶户 3002 户 9892 人,其在原户籍地都享受了村集体经济带动分红、产业帮扶项目带贫收益、合作社经营受益和技能培训指导服务等扶贫帮扶政策。着力拓宽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劳动力 3557 户 7069 人,已就业 6959 人,其中转移就业 4671 人;创业 88 人;涉农就业 2200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至少 1 人就业目标。

(五)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帮扶县建设成效显著。持续落实我省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16 项政策,制定耀州区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谋划投资 42.8 亿元的产业、基础设施等 234个项目,今年计划实施 170 个,目前已建成 114 个。安排中省市级衔接资金 11224 万元,编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五年规划》,将 117 个村分为 13 个重点帮扶村、78 个巩固提升村和26 个示范引领村。小丘镇、照金镇分别入选国家产业强镇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锦阳办水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争取全国首批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并获得 5000 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投资 1.75 亿元实施了 300 座香菇大棚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配套设施、雨污水管网、河堤修缮等 15 个项目,在国家村评估验收中获得较好格次。

(六)用好帮扶资源,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合力汇聚。制定印发常态化做好驻村帮扶管理工作十项措施,全市 751 名驻村干部及中宣部、人民银行、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等中省部门单位选派挂职干部,积极对接原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 4960 万元、引进帮扶资金 1.02 亿元,实施帮扶项目 282个,采购和帮销消费帮扶产品 2486 万元,帮助就业 1546 人,直接带动脱贫群众 22325 人。持续深化盐铜协作,落实协作资金2760 万元,实施项目 22 个,带动 3537 户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市民营企业通过“万企兴万村”平台与脱贫村结对,形成全社会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七)提早谋划布局,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对标中省实施方案,提早做好我市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前期准备,完成了全市 7 个村庄规划试点编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活动,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 1755 个、占比 91.1%。在 3 个脱贫区县开展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机构 CMA 资质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农网光网改造工程,建设 5G 基站 70 个。制定了全市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两个《实施方案》,结合县乡和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乡村振兴生力军。聚焦产业一线,选派科技特派员 208 人,引进农业高层次专业人才 18 人,建成全省首个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评选,营造乡风文明浓厚氛围。持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夯实乡村社会治理根基。

三、工作亮点

(一)派驻“第一村医”缓解基层看病难题。铜川以建立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长效机制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向贫困村派驻“第一村医”制度。先后有 5 批 150 名“第一村医”,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二、三级医疗机构骨干医生赴贫困村和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村,指导协助 1 个派驻村、2 个辐射村村医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工作,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等各级媒体广泛关注,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入选中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 113 个典型案例。2021 年,铜川市卫健委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社区工厂托起群众增收致富“小康梦”。铜川坚持把社区工厂作为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厂社融合、一区(县)一品、中心突破、辐射带动”的思路,努力构建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市累计建成社区工厂 124 家,吸纳带动就业 400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 850 余人次,年产值约 6 亿元,员工人均务工月收入 2200 元以上。全市箱包、假发、毛绒玩具等外贸加工型产业产销链条基本形成,中药材、农特产品加工品质提升,手工艺品、服饰制作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实现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优异成绩。2021年 7 月,经过积极争取、主动申报,耀州区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通过健全机制、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办法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极探索总结出具有铜川特色的宝贵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典型案例,案例《革命老区的接续赶考:陕西耀州“五个一”模式推动乡村振兴》被《中国乡村振兴》杂志新媒体平台广泛推广。在 2021 年度国家评估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根据考核结果,国家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决定今年再额外向陕西增加 1 个示范区建设名额。

(四)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县推进有力。围绕高质量摘牌目标,5 月 26 日召开了全市挂牌督办推进会,研究安排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挂牌督办工作,市级领导多次到王益区调研督导挂牌督办工作,组织市级各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措施,指导王益区制定了《挂牌督办工作方案》,累计争取省市扶持资金 2.03 亿元,用地指标 300 亩,用于产业衔接资金占比达到 80.4%,资金拨付率达 89.89%,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下村,培育新型农业主体 50 家,联农带农主体促进村户增收 365 万元,60 项任务已完成 57 项,工作成效明显,得到省长赵一德和市委书记李九红批示肯定。省长赵一德在信息快报第 421 期刊登的《铜川市王益区“五项模式”强力推进挂牌督办工作》上作出批示:铜川市王益区推进挂牌工作的内容和办法都很实,值得各地借鉴。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干实绩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省重要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坚持做到“三个落实”,严格执行“四个不摘”,围绕“五个振兴”抓好衔接,扎实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为实现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乐平:感谢张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我是记者郭刚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驻村干部依然发挥着中坚力量。请问,铜川在进一步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凌宇:实施乡村振兴以来,铜川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切实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一是选优派强,精准选派有序轮换。2021年9月,制定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实施意见》,严密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和轮换工作,坚持先定村、再定人,区分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等5类村,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等部门,通过政策指导、暗访督查、函告提醒、现场督办等,合力推进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全市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10支、驻村干部751名(其中第一书记224名),实现了“五类村”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选派全覆盖,驻村干部中中共党员占比61.6%,大学以上学历占比82.3%,50岁以下占比63.5%,第一书记中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占到54.3%。二是管训促用,强化履职巩固成果。严格落实考勤、例会、工作报告等制度,采取工作组督查、电话抽查等多种形式,对驻村干部在岗履职情况开展明察暗访,督促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举办了铜川市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编印了《乡村振兴促进法》《推进乡村振兴法规政策文件汇编》《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导引》等学习资料,切实提升驻村干部政策业务水平和帮扶本领。三是强化保障,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足额拨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并督促解决好驻村干部办公、食宿、用水、用电等问题和生活、通讯、交通、意外保险等保障待遇。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定期组织驻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激励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梳理总结宣传驻村干部先进事迹,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8名驻村干部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十佳第一书记”评先活动,评选优秀第一书记40名。去年以来,提拔重用驻村干部24人,在全市形成重实干、重实绩的良好导向。

中国城市网:我是记者张卓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请问,铜川在乡村建设中是如何谋划推进的?谢谢!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凌宇:关于提早谋划乡村建设,一是认真研究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对标国家实施方案和我省推进方案,多次与省乡村振兴局有关处室对接,提早动手做好我市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制定的前期准备,完成了全市7个村庄的分类规划试点编制工作。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活动,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纳入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1755个、占比91.1%。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脱贫乡村通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电力入户率和动力电通村率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98.8%。在3个脱贫区县开展农村饮水水质检测机构CMA资质认证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农村饮水水质安全管控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农网光网改造工程,建设5G基站70个,加快信息网络向自然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村商超及服务代办点延伸,全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四是积极推进乡村人才建设。制定全市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两个《实施方案》。结合县乡和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主力军,区县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占42.4%,为每个乡镇领导班子配备6名左右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村“两委”中“四类人员”占59.3%,建强了一线“作战部”。聚焦产业一线选派科技特派员208人,用活人才编制周转池引进农业高层次专业人才18人,建成全省首个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五是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在乡风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培养形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3377场,有效保障了群众文化供给。持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击各类邪教组织活动,不断夯实乡村社会治理根基。

西部网:我是记者刘静希。请问,铜川是如何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谢谢!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凌宇:铜川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强化产业帮扶。筑牢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实施“党支部+村集体经济+脱贫户”、“带贫主体+产业基地+脱贫户”、“土地租赁+脱贫户”等九大帮扶模式,实现了每个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有了2个以上致富产业,每个产业帮扶户都掌握了1门以上实用技术,每户至少有一个新型经营主体产业项目,使脱贫群众增收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8元。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0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二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3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二是加大就业帮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行动,持续深化盐铜劳务协作,扎实推进“雨露计划+”促就业行动,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安置“三无”脱贫未就业劳动力2843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脱贫劳动力31967人,其中外出务工24620人(省外务工3074人,省内县外务工8072人,县内务工13474人),实现了脱贫家庭有就业意愿脱贫劳动力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总目标。三是制定了《关于加快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若干措施》,从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等4个方面收入提出了19条具体措施,脱贫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王乐平: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张局长,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