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六场) 介绍“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 自然资源力量”有关情况

时间:2022-12-07 14:32:00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7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苏永茂、矿业权管理处副处长王德峰出席,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第六场,非常高兴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先生,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苏永茂先生、矿业权管理处副处长王德峰先生,请他们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这一主题介绍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雷鸣雄副厅长作介绍。

pic

 雷鸣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一手抓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一手抓土地要素保障、能源要素保障,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全面摸清全省国土利用现状家底。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部署,全面采用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历时3年实地查清了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国土利用状况,夯实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基础。三调表明,全省耕地4401.51万亩、园地1821.01万亩、林地18714.02万亩、草地3315.4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76.74万亩;受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三调”地类认定标准变化等因素影响,10年来全省耕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流向林地和园地;其中林地净增加1866.3万亩,园地净增加545.83万亩。我省创新开展的“秦岭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试点”“黄河流域(陕西段)自然资源潜力调查研究”“陕西省交通物流用地专项调查”等自主性调查项目,更加精准地奠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

二、加快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并监督实施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施意见》,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顺序,以2020年现状耕地4396.01万亩为基数,划定我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为4327.56万亩和3379.43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332.93万亩,保持了总体稳定;按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全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22万亩,同时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也为未来实施的交通、能源、水利和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预留了发展空间。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等五个原则,根据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引领西部发展的增长极、中华文明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地等五个功能定位,统筹战略引领、空间格局、底线约束、管控措施等中央精神和国家要求,在农业、生态、城镇等三大空间基础上突出秦岭保护,严格管控秦岭区域建设活动,遏制城镇无序扩张,创设性提出文化空间,推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陕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构建“一群两屏三轴四区五带”全省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到2035年规划期末,达到生产空间张弛有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把握尺度、文化空间彰显厚度,实现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优化总体目标。12月1日,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三、多管齐下牢牢守住全省耕地保护红线。在全省全面推行田长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责任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印发《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陕西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每年对100个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持续推进补充耕地工作,延安治沟造地新增耕地11.7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2.42万亩;“十三五”完成补充耕地104.3万亩,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求。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以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全省2021年度流入耕地的土地多、流出耕地的土地少。严格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督,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

四、服务高质量项目建设加强资源要素保障。2018年以来,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125.97万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引汉济渭工程等一大批中省重点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精准出台落实稳经济16条保障措施,指导省级重点项目规范纳入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保障规模达到40.77万亩;全省预审建设用地5.73万亩,审批建设用地14.58万亩(其中省政府审批11.46万亩,国务院审批3.12万亩);报请自然资源部预审的9个重大项目、报请国务院审批的12个重大项目全部通过,西延、西十高铁再次获准自然资源部先行用地,西康高铁获准自然资源部分段报批用地。今年截至目前,全省用地供应量20.22万亩;620个省级重点项目,已保障用地530个,保障率85.5%。在国家给予每个脱贫县用地指标600亩基础上,我省另行追加100亩指标,专项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近年来,持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煤矿39个,释放优质产能1.49亿吨;挂牌出让煤炭矿业权8宗、出让资源量13.05亿吨。

五、落实节约优先促进全省土地集约利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陕西省建设用地定额标准》《陕西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规程》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5年来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71万亩,闲置土地19.79万亩。全省“十三五”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22.16%,超出2.16个百分点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先后有15个县(区、市)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形成一批有特色、能推广、可复制的节地经验。

六、突出重要生态系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始终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秦岭核心保护区的99%、重点保护区的74%、一般保护区的22%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秦岭区域按照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1倍的最低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各类生产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扰动。秦岭区域完成169个退出矿业权矿山恢复治理0.41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0.98万亩、完成生产矿山恢复治理1.81万亩。近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坚持“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工作方向,持续落实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四区四策”,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以黄河流域为主阵地部署实施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治理面积47.1万亩,完成黄河流域和渭河平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35万亩,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实现不动产一般登记平均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实现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业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大力推进“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以及“一件事一次办”登记集成改革,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不动产登记办理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宅基地使用权已登记发证551.9万宗,发证率92.5%;单列1.44万亩用地指标保障农民群众住房需要,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创新推行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模式,派驻专业队伍支撑保障全省89个山区丘陵县地灾防治工作,保护好群众生命安全。持续开展煤矿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整治、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行动,筑牢矿山安全生产底线。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是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省自然资源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持续深入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自然资源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提出的重要要求,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精准提供高质量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施秦岭、黄河流域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生态环境守护者、高质量发展保障员。

一是以更高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带数字、带位置、带图斑下达全省4327.56万亩耕地和3379.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层层签订保护责任书,出台田长制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保护责任。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实施细则,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强化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实时监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二是以更高起点构建规划体系。我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下一步将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后颁布实施。年底前完成1000个以上实用性村庄规划,2023年6月底以前完成全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推进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形成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建成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健全规划管理体系,提升规划治理水平。

三是以更高效率提供要素保障。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或省上重大项目清单。主动参与重点项目规划选址等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用好分段分区域用地报批等政策措施,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服务,支持保障项目建设。聚焦全省19个重点勘查区、30种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产,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实现金100吨、铜10万吨、锂10万吨等新增资源量目标,提交大中型矿产地50处;采取要件承诺制加快办理保供煤矿采矿许可证,加快办理已经划定矿区范围的13个煤矿采矿权,支持大型井田加快转采生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期竞争性出让7宗采矿权,出让资源量预计3亿吨,持续增强煤炭等矿产资源保供能力。

四是以更高标准促进集约利用。年底前完成盘活存量土地8万亩,消化闲置土地2万亩任务,推动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加快实施区域性统一评价、严格落实控制性用地指标,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全省试点区域年底以前力争实现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40%按照“标准地”供应。鼓励现有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鼓励探索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业等用地混合利用与空间共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良好导向。

五是以更高品质加快生态修复。提高秦岭、黄河流域、汉丹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开发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减少生态损害。加快推进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8个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2023年底前完成秦岭保护区退出矿业权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加快实施17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快编制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黄河中游(陕西段)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9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任务;持续推进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个国家级自然公园、汉江干流(陕西段)等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力推动美丽陕西建设。

女士们,先生们!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昂扬的精神状态、一流的本领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雷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请问我省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pic

苏永茂: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做好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当前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两大主题,聚焦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两大任务,通过“全方位施策、全流程监管、系统化治理”,积极构建我省耕地保护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更加突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优先序。农业空间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一旦划定,具有刚性约束,不得随意调整。同时,积极引导重大建设项目尽量不占、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基于“三区三线”成果,全省划定耕地4327.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379.43万亩。下一步,省上将带指标、带位置、带图斑下达各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并自上而下,与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实行刚性指标考核,压实地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究。确保全省每一块耕地看得见、找得着、管得住。三是加快推动田长制方案实施。实行田长制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以点带面,以上率下,在全省范围内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各级田长制办公室,建立田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各级田长的责任,出台田长制考核暂行办法,落实激励奖惩措施,扩大考核结果应用,充分发挥田长制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四是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最近,我们和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正在制定《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棉油糖菜。三区三线成果划定后,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都框死了,数量不能减少,质量不能降低。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农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占用耕地,必须坚持有出先有进,进出要平衡。五是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动态监管。结合自然资源部耕地卫片监督系统,建立全省耕地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定期对全省耕地、特别对重点地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系统内部信息反馈机制,对各种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六是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整治活动,并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坚决打击各种违法占用耕地以及破坏永久基本农田行为,曝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围绕全省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省自然资源厅如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要素保障?

pic

王德峰: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围绕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我厅成立工作专班,明确项目清单,制定保障措施,建立绿色通道,实行要件承诺,领导包抓落实,下沉督导推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成效明显。

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一是制度保障。国务院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发布后,我厅第一时间出台了稳经济16条配套措施,从规划、计划、用地、能源等方面加强保障,推进“标准地”改革,激发土地市场活力,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是应保尽保。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国家军事设施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人民政府重大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产业单独选址项目用地,足额配置计划指标,目前已保障用地项目530个,保障率85.5%。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对暂时不具备全线报批条件的重大线性工程,采取以市为单位“分段报批”,如:西康高铁商洛安康段、西延高铁西铜段、西十高铁西安东站等项目,积极向自然资源部汇报沟通申报先行用地,为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矿产要素保障方面,我们立足我省矿产资源基本特征和开发潜力,把支撑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安全摆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强保障能力,推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资源规划方面。编制实施《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落实国家确定的能源资源基地6个,国家规划矿区21个;规划重点勘查区13个,重点开采区13个。二是在地质找矿方面发挥地勘单位找矿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地勘基金投入力度,聚焦金、铜、钴、镍、锂、氦气等国家战略性紧缺矿产和我省优势及特色矿产,强化矿集区深部找矿, 形成了一批大中型矿产地。三是在煤炭保供方面,对保供煤矿采取要件承诺制,不断优化矿权办理服务,今年已累计为75个煤矿办理采矿权手续,可可盖、巴拉素、郭家滩等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相继建设、投产。目前全省共有煤矿361个(大中型293个),总规模达到5.86亿吨/年,单矿平均规模达到162万吨/年。四是在市场出让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竞争性出让。在陕北地区,我们以榆神、神府、榆横等国家规划矿区为重点,加大煤炭矿业权出让力度,增强矿山接续资源储备。在陕南秦巴地区,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我们以金矿、铜矿等战略性金属矿产为重点,加大战略性矿产保障力度,在现有地下开采金属矿山中实行“就矿找矿”,筛选潜力区块出让。去年以来,我们通过挂牌方式市场出让了8宗煤炭矿业权,出让资源量13.05亿吨,实现出让收益98.35亿元,为高质量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李惠:谢谢三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