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12-13 15:04:43 来源:陕新发布
11月18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就全市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新闻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主持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渭南市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 苏新会同志
华州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韩 佩同志
白水县政府副县长 王旭东同志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中省市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同志作主旨发布。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苏新会: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委农办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三农”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对渭南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有关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一、渭南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选编意义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市委农办将我市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新涌现出的典型案例编撰成册,旨在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好模式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必将激励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渭南发展优势,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渭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必将激扬全市上下继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新路、开新局、谋新篇,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破解渭南“三农”发展难题;必将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真抓实干、克难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加快推动渭南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磅礴力量。
二、渭南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选编过程
为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展开,4月份以来,市委农办组织开展了全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单位围绕巩固脱贫成果类、乡村振兴综合类、产业振兴类等7个主题,主要视角面向镇、村,通过广泛动员、踊跃申报,市委农办共征集案例126个,经过组织征集、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公示公开等工作环节,按照思路典型、措施典型、成效典型优中选优的原则,评选出《“五大引擎” 激发乡村振兴蓬勃动力》等69个典型案例。其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类16个、乡村振兴综合类10个、产业振兴类13个、人才振兴类6个、文化振兴类8个、生态振兴类7个、组织振兴类9个。
三、渭南市乡村振兴首批典型案例主要特点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这些典型案例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一是具有创新性。选编的典型案例,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创新为乡村产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为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提供坚实基础。比如,白水县围绕建设全国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华州区杏林镇将村内闲置资产整合盘活、改造提升为标准化厂房,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招引轻加工企业租赁入驻,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具有群众性。选编的典型案例,在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期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成为秦东大地的乡村注脚。比如,富平县宫里镇大樊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带领群众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家园、发展富民强村的小产业,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澄城县交道镇北社村围绕“领航帆”“守住形”“留住魂”“定盘星”的工作思路,以群众为主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具有实效性。选编的典型案例,坚持突出实效,把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同乡村产业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临渭区下邽镇以小葡萄“串”起大产业,按照产业规划新蓝图,推动葡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农旅融合,带动镇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蒲城县紫荆街道办通过“一拆二绿三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扮靓乡村“容颜”,为全面推进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选编在册的典型案例,都能体现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个方面工作提升的部署,创出了一批可学习、可借鉴的先进典型。下一步,市委农办将组织各级开展互学互鉴活动,将身边的典型转化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动力,形成共学共勉、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把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检验,上下一心,协同发力,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贡献“三农”力量,为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感谢苏主任的推介发布。
下面,请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单位代表推介发布。
首先,请华州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韩佩同志发布。
华州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韩佩: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华州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南高北低,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区域资源优势明显,素有“天府”之称。行政区划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辖9镇1街,13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5万人,耕地2.89万公顷。全区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壮大集体经济,筑牢产业根基;围绕集体经济,培育产业链条;依托集体经济,提升产业质量”发展战略,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统筹推进产业振兴。
一、壮大集体经济,筑牢产业根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在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上精准发力,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支撑。区上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的通知》,制定13条具体措施,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星级村创建活动,培育致富带头人309名,储备35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320名,实施党建综合体建设,打造20个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带贫益贫效果。近年区委、区政府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贫困村50万元,已脱贫村20万元,非贫困村10万元的标准,下拨253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各村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发展、保底分红、利益返还、保障就业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三是紧抓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地生效。全区135个村(社区)核清资源性资产126万亩,经营性资产900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98182万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71829人,成立了135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华州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陕西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先进称号。
二、围绕集体经济,培育产业链条
华州区紧紧围绕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以下庙、赤水、莲花寺为中心的高效果蔬,以杏林、大明、高塘为中心的工贸服务加工,以高塘、柳枝、莲花寺为中心的乡村旅游,以瓜坡、高塘、大明为中心的特色干鲜果,以金堆为中心的高山蔬菜、土特山货”等五大产业聚集区,形成了“优势产业撑起顶梁柱,工贸栽下摇钱树,特色点亮一片天”的产业发展新态势。目前,全区在渭华产业园、瓜坡君朝产业园、赤水小涨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下,实施产业项目33个,使用衔接资金6431万元,受益群众21385户;全区创建的皮鞋、家纺、挂面、电热毯、生活用纸等“村社工厂”已经成为产业致富的“摇钱树”。先后创建了渭华起义纪念馆AAAA级、张桥文化园AAA级旅游景区;杏林镇李坡村、柳枝镇张桥村、大明镇毛沟村、赤水镇遇仙村等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高塘镇柿村、赤水镇遇仙村等2个渭南市优质旅游示范村。培育了渭华现代农业园农业体验游、张桥村“一墙、一路、两室、五区”文化旅游、李坡村千亩植物园观光游等项目,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依托集体经济,提升产业质量
华州区依托集体经济,始终把“质量、品牌”作为产业振兴的“生命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打好“美誉牌”。全区先后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39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0个。获得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4个,绿色环保产品1个;获得绿色产品A级认证3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无公害畜产品6个;注册产品商标42个,获得陕西著名商标3个,渭南市知名商标1个。
打好“科技牌”。坚持“科技创先、产品创优、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台,千方百计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成功培育了“华州杏李”“水果西红柿”“羊肚菌”“果沁农庄”等农产品和品牌;瓜坡镇君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了全市首家蔬菜专家工作站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智能温控育苗工厂,成为国家级现代化科技农业示范基地。
随着一批批产业项目、扶贫工厂、重点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华州区产业振兴澎湃不息,新农村“筋骨”日益强健,乡村振兴展现出高潮迭起的新格局。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请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同志发布。
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这个平台,就白水苹果主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与大家进行交流。
白水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986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文积淀深厚,仓颉造字、杜康造酒、蔡伦造纸、雷祥造瓷“四圣”文明源远流长。自然条件优越,位于北纬35°,平均海拔850米,年均气温11.8℃,年降水量568毫米,符合苹果生长七项全部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全县果园面积55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110亿元。果业收入已成为全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曾获“中国有机苹果第一县”、“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县”和“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等多项殊荣。白水苹果作为“国家品牌计划”亮像央视频道,连续四年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10强,品牌价值达59.9亿元。
近年来,白水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域统筹、县区主体、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按照“加快发展农产品主产县”的定位,把苹果产业作为县域经济首位产业,优化品种调布局,适度规模建基地,科技示范提品质,全力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站在全国视野,先后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白水苹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白水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方案》,围绕“苗木供应链、种植生产链、加工流通链、销售消费链、创新链、安全监管链、服务链、苹果关联链”8条产业链,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24项工程,使白水苹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我们推行高效化生产模式,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化苹果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成功培育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自主新优品系,全县推广面积7.2万亩,目前市场平均价格7元/斤,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建成2000亩国内领先的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年供应优质苗木100万株以上。今年我们向非洲出口苗木210株,实现了陕西苹果苗木出口非洲“零”的突破。培育170余家苹果专业合作社,推广“全托管、半托管、反托管”果园托管模式,全县托管果园7万亩,亩均增收1500元。我们紧扣果品质量这个核心竞争力,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广矮化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建成矮砧密植果园18万亩。制定全省首个苹果生产地方标准—《白水苹果标准综合体》,全县苹果优果率稳定在85%以上。大力实施乔化老园间伐改造,探索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成功获批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我们注重品牌化营销,全县共有涉果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22家。全县有2家苹果期货交割服务机构,全球首单苹果期货仓单在白水完成交割。聘请专业团队为白水苹果量身定制品牌建设规划,邀请白水籍知名影星闫妮为家乡苹果代言,线上联手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线下依托全国110余家形象店,全方位开展苹果宣传营销,年销售鲜果200万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南美洲等多个国家,真正实现了“卖全国、卖全球”。我们突出创新驱动,紧盯苹果生产技术最前沿,建设集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实训、苹果大数据分析应用、机械智能化操作、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白水苹果未来园,打造中国苹果新标杆。目前白水苹果未来园一期已初步建成,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
我们真诚希望通过此次新闻发布会,让更多人了解白水、了解白水苹果,也诚邀各界朋友莅临白水,领略四圣故里的优美风光,感受果乡人民的淳朴热情,品鉴白水苹果的香甜好味道!我们将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立足产业优势,紧抓发展机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全力推动白水苹果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做大做强苹果首位产业,在全国树立典型样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感谢各位的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发布的典型案例,向发布人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新闻单位,谢谢。
陕西日报记者:
王县长,你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白水作为全国三个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之一,请问你们针对白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
答:推进白水苹果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总目标,全面推行白水苹果全产业链建设就是我们的路径。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多次讨论研究,制定出台了《白水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方案》,围绕“苗木供应链、种植生产链、加工流通链、销售消费链、创新链、安全监管链、服务链、苹果关联链”8条产业链,计划用5年时间,将白水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苹果知名品牌、中国苹果自主品种研发推广第一县、全国苹果优质高效领航区、全国果品精细加工引领区、西北苹果物流集散中心、苹果农文旅融合示范区。
渭南日报记者:
王县长,你好,我是渭南日报记者,白水作为瑞阳、瑞雪、瑞香红新品种的自主研发地,请问你们在新品种推广上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白水县政府副县长王旭东:
答:一是资金补助。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苹果新优品种推广作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今年县政府列支2000余万元,用于苗木、配套设施补贴,补贴对象是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涉果企业。苗木的补贴政策:瑞阳、瑞雪、瑞香红每株补贴60%,优系富士系列每株补贴20%。高接换优的补贴政策:1-2年生品种更换补助5元/株;3年生及以上品种更换补助10元/株(三供一、四供一)。扶持系统补贴政策:主要包含扶持杆、地布、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施,按照总费用60%给予补贴。二是企业带动。鼓励涉果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通过示范带动,调动果农种植积极性。三是干部包联。农业农村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8个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做好果园管理,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全县新优品种推广1.2万亩,累计推广7.2万亩。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出席!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