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1-04 09:09:31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30日上午10时,商洛市政府新闻办、市委改革办举办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传伟先生,市工信局副局长吴雪莉女士,商洛学院科技处处长程  敏女士,柞水县科技局副局长包琛女士;围绕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举办的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传伟先生,市工信局副局长吴雪莉女士,商洛学院科技处处长程  敏女士,柞水县科技局副局长包琛女士,请他们围绕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介绍相关情况。

首先,请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传伟对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市科技局副局长李传伟先生:

各位嘉宾、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商洛秦创原工作的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商洛市科技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商洛科技创新工作的各位嘉宾、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去年3月份,省委、省政府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的原则,认真谋划、强力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融入。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秦创原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一都四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

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发改、科技、工信、教育等22个市直部门(单位)、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商洛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商洛市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提升成长性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体制机制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二是全面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秦创原总窗口实现全面对接,与西咸新区、西安交大三方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省科技厅建立科技创新“厅市会商”机制,协同推进秦创原建设;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大学两地三方签订《农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陕西果业集团,在商南县积极打造秦创原农业板块;组织全市重点企业与市外高校精准对接,与各高校达成校企合作49项。三是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加强。一年多来,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67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入库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9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发布“两链”融合揭榜挂帅项目28项,揭榜11个,登记技术合同157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4.41亿元。在全省地市层面率先建成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实现与省秦创原总窗口和其它地市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四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柞水县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验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建成陕西锌业锌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科技研发机构32个,建成环亚源科创孵化基地等43家创新孵化载体;建成秦创原飞地孵化器,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中心,启动“秦创原镇安创新谷”、“秦岭智谷数字商洛”、中药材试验示范推广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五是人才引育能力不断强化。聘请陈发虎、张宏福等8名院士为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专家顾问。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专家共享研究中心,推行资源共享机制,靶向对接“3+N”全产业链,实现市域重点产业全覆盖。引进高层次人才496名,建成省级高校智库1个,新增“科学家+工程师”团队25个。聚焦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启动了30个“千名人才创新创业”重点项目。对接5个国家科技特派团和10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建立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7个,选派475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商洛乡村振兴重点县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聚焦“一都四区”建设目标,优化创新生态,加速创新资源聚集,在6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持续推进“三器”建设。按照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建设定位,推动“一中心一平台九基地”建设。围绕“3+N”产业,大力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各县(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秦创原网络、孵化等相关创新分平台。持续推进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和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让孵化平台建设成为科创投入、创新主体培育的重要抓手。同时培育科创服务机构,建立科创服务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孵化-加速-研发-中试-产业化”科技创新链条。二是持续加速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在商转化孵化。聚焦“3+N”产业集群和17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贯彻落实《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数倍增行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三是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对接秦创原总窗口,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创新创业、人才引育、产业孵化转化、企业上市融资等科创服务。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设立市级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四是建强创新人才队伍。加大技术经理人、“科学家+工程师”和“新双创”“三支队伍”建设。启动引智服务站建设,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通过评优奖励、项目支持、金融投资等方式,推动高校科研人员领办企业。落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推动更多的科研人员转化为企业家。五是促进创新资源联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西商、宁商协同创新发展,打破创新要素行政区划限制,促进人才、资金、成果等各类创新资源跨区域交流互动,由“点对点支援”向“体系化布局”转变,积极招引科技型、前沿性企业入驻商洛,形成不同城市群竞合而行、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六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统筹全市各类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为全社会提供技术指导、研发支持、检验检测等服务。加大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创新创业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专项活动,搭建创业舞台。加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规范科创载体管理,提高创新载体孵化能力。做好秦创原建设宣传工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秦创原建设的氛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建好用好秦创原,努力让科技之花开遍商山洛水。也希望通过此次新闻发布会,让更多的人关注商洛、关注秦创原,衷心祝愿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谢谢李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请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据了解,商洛正在探索“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新发展模式,请问商洛在推进秦创原建设,做实飞地经济方面具体做法是什么?

科技局副局长李传伟先生

感谢记者朋友对我市融入秦创原,推进西商科技一体化的关注。自去年3月省上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全市按照“孵化+转化”、“内培+外引”建设思路,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新发展模式,市外推动秦创原飞地孵化器建设,市内推进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市内外联动孵化的新格局,做实飞地发展新模式。

一是市内培厚孵化土壤。在商洛高新区建设秦创原(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约1.5万㎡,拥有综合科研楼和中试厂房,聚集“秦创原(商洛)创促中心科创服务、高新区优质双创环境、商洛学院高层次人才”三大资源,为商洛各类优质创新项目的产业化提供了一站式孵化转化服务。目前依托该孵化中心已成立创新团队32个,成立科创公司10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家双向转化通道进一步打通。二是市外孕育创新种子。在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设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该孵化器建筑面积约5000㎡,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创新资源优势,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飞地孵化”理念,搭建商洛“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孵化、创新人才融合发展”的飞地孵化平台。首批已入驻新材料、健康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企业5家,产业研究院6个,孵化科创公司7家。

下一步,商洛将引进2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入驻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培育20个以上创新团队入驻商洛高新区双创孵化中心。在全市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九基地”:即打造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搭建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建设商洛高新区、山阳高新区、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3个“立体联动孵化先行示范基地”,商洛经开区、商州工业集中区、商南经开区3个“两链融合先行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柞水)、丹凤工业集中区、镇安工业集中区3个“成果转化先行示范基地”。持续推动“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新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转化孵化无缝衔接。让飞地发展模式成为科创投入、创新主体培育的重要抓手,打造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记者:

两链融合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要内容,请问我市在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市工信局副局长吴雪莉女士:

今年以来,我市把推进3+N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我市在生态、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一是以龙头为引领构建产业集群。以陕西锌业、洛南环亚源等为龙头的138户新材料企业,以陕西森弗、陕西十三坊等为龙头的54户绿色食品企业,以盘龙药业、香菊药业等为龙头的16户健康医药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商洛电厂、商南虎之翼、雷博光电等为龙头的91户特色产业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二是以项目为依托打造产业链条。围绕全市“3+N”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绘制了《商洛市“一都四区”重点产业链、招商、科技和金融导引图》,将重点产业链项目列入市级年度计划。截止10月底,5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9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9.8%,15个项目已建成投试产。三是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能释放。先后制定印发了《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强商洛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运输保障通知》,定期召开过亿元企业培育、规上企业培育专班会议,开展“百人包百企”活动,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和企业成长奖励政策,坚持帮企舒困“三个清单”制度,加强重点企业监测预警,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四是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创新驱动。围绕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建立“揭榜挂帅”揭榜制度,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谋划省市联动研发课题项目10个,40多家企业与西安交大等高校达成校企合作,完成技术合同交易1.73亿元。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绿色工厂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隐形冠军企业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个;征集揭榜挂帅项目29项,成功揭榜3项。

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主线,按照产业抓链条、引领抓龙头、承载抓园区、提质抓创新、环境抓服务思路,坚持立足资源、转型跨越、园区承载、要素倾斜、守住底线“五项原则”,探索拓展现有企业扩能增效、新增项目达产达效、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标准化厂房精准招商、尾矿资源开发利用“五条路径”,打造“121”集群发展工程。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请继续提问:

商洛日报记者:

今年,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请问商洛学院在推动“三项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前期工作,成效如何?

商洛学院科技处处长程敏女士: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洛学院始终把“根植地方、服务地方”作为立校之本,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推动融入秦创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和动员全校力量,以“三项改革”为契机,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项改革”要求,学校出台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制度,将职务科技成果由科技处统一管理,不再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以此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引导高层次人才积极融入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学校建成商洛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首批遴选15个科创团队开展创业孵化,其中9个团队已创办企业,目前均已经进入实际业务开展阶段。

二是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明确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办法,增设技术转移转化聘用岗位。增设科技处副处长1名,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学校首批11件专利已在商洛本地6家企业完成转化。

在加速融入秦创原建设方面,学校将其作为商洛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核、三圈、五基地”的发展思路,已经和商洛高新区签订共建大学科技园合作协议,和商州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商州区绿色食品产学研示范基地合作协议,出台了《商洛学院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促进学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区域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学校将依托14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6个市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作用,加力加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着力在服务商洛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在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最后,再提问一个问题:

各界导报记者:

2022年8月柞水县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验收,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为省市科技创新工作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经验。请问柞水目前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柞水县科技局副局长包琛女士:

感谢记者朋友对柞水县的关注。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秦创原创新高地以来,柞水就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为引领,全力融入秦创原建设。

一是前瞻性布局。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等31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柞水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柞水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秦创原(柞水)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创新型县建设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本着边规划、边实施、边见效的指导思想,2021年至今已经谋划建设重点领域省级以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3个,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项,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0.32亿元,做到了规划先行、措施跟进。

二是打造创新平台。积极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新发展模式,建立了“柞水飞地孵化器”,组织相关企业成功入驻,成为全省首家县级“飞地孵化器”。建成秦创原柞水分中心,初步实现了技术研发、成果推进、产品展示、咨询培训、创新创业五大功能,与秦创原西安中心遥相呼应,打造两翼齐飞科技助力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建成了“一院两站三中心”(即盘龙药业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李玉院士工作站、商洛学院博士工作站,柞水木耳研发中心、木耳检验检测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吸引优质人才团队落地柞水,推动柞水融入秦创原走深走实、见效成势。

三是坚持项目引领。针对县域主导产业需求,大力实施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战略,谋深做实柞水融入秦创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等方面部署实施了一批项目,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021年以来,联合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10项、省市项目28项。先后促成“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示范”等130多个部、省、市科研成果落地,推动产业区域聚集和全员覆盖。联合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个,充分盘活了科技资源,实现了通过秦创原集聚县内外创新资源的目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建强: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