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3-24 17:46:30 来源:陕新发布
3月22日上午10点,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蓝田县、周至县、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蓝田县委书记林梅女士,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先生,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孙艺民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下面,请林梅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林梅: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蓝田县的关注和支持!
过去一年,蓝田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紧扣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加快建设“五有六好五示范”的绿色蓝田、幸福家园,获得国家和省市级荣誉65项。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完成投资113.9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增长21.69%、33.74%,去年三个季度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均获优秀等次,代表西安市参加全省项目观摩活动。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二是产业质效有效提升。全县果蔬种植面积13.96万亩,产量21.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等产业集聚发展,“一区四园”格局初步形成,三元科技创新园签约企业59家、投产36家、实现产值6.2亿元,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26家,全县电商企业累计达到2130家,实现年度电商交易额41.1亿元、增长37.6%,交易额位居全省第二。建设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等养老综合体,发展民宿559家,实现收入6.76亿元,16个镇村荣获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名镇(村)。全年接待游客25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亿元。
三是城乡融合加速推进。滋水大桥和滋水北路建成通车,蓝水路改扩建、长坪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迎宾路人行道改造提升全面完工,城区道路更加通畅便捷。改造老旧小区13个,新建公共停车位410个、新能源充电桩50个,新增城市绿地2.7万平方米,城市功能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43个、美丽乡村90个。
四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长制”,申报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25个、总投资23亿元。新建、加固堤防20.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8平方公里,浐河、灞河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2天,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稳居全市第一。
五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新建扩建小学、幼儿园4所,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38所。县妇计中心门诊综合大楼、县病毒检测中心建成投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率100%。建立“人盯人、防抢撤”防汛网格化管理体系、道路交通“一路一长一专班”工作机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2023年,蓝田县将聚焦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六大突破”为抓手,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在现代都市农业上实现新突破。打造川塬果蔬、横岭畜牧、山区特色种植三大产业板块,全县果蔬种植面积将达到13万亩以上,蛋鸡存栏达到150万羽,建成存栏1.2万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民宿、美丽乡村等深度融合,走出现代都市农业新路子。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孵化电商主体100家,让群众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二是在旅游产品提升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猿人遗址、荞麦花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等“慢游”设施建设,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满足市场多样需求,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发展特色民宿50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3条,争创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
三是在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县门街东延伸片区、陈沟岸片区综合改造,实施向阳路、迎宾北路、健康路等重点市政道路改造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新增公共停车位600个,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县体育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城市街景营造,新增城市绿地2万平方米,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县城。
四是在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实施第三批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推进14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串点连线、连线成片、提质扩面,建美丽宜居乡村。做优“土特产”文章,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群众增收,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打造善治乡村。
五是在就业促增收上实现新突破。整合各类培训资金项目等职业教育资源,办好蓝田厨师学校、蓝田家政学校,建好蓝田汽修学校,培育职业技术人才1.7万人,建设地域特色劳务强县,促进群众高质量就业。全面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以助企纾困扩就业。精准搭建人岗供需平台,以稳岗拓岗保就业。
六是在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放管服”改革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以政务效率换取发展效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大胆为企业站台撑腰,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聚焦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下势破除要素供给等瓶颈制约,招引含金量大、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20个以上。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林书记。下面请闻其伟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闻其伟: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周至县的关心和支持!
过去一年,周至县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聚焦“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奋战一三五、振兴金周至”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双百”行动,累计消除风险489户1626人,全县无一人一户返贫。创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166”机制,高质量完成省市巩固衔接考核评估工作,省级挂牌督办顺利通过摘牌验收。整合涉农资金3.15亿元、实施项目139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高标准建成美丽村庄20个,成功创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
二是生态环境成色更优。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坚决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空天地网”一体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形成,4个中小河流治理和18个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完工,黑河入渭口国考断面、黑河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7天,PM10、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步下降,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三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总基调,稳投资、稳就业、保市场主体,出台7方面27条稳经济政策措施,发放企业贷款12.8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78户,激发了市场新活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实施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50亿元,项目的规模、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和全市目标考核高质量发展奋斗奖。
四是产业质效持续提升。我们始终把猕猴桃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猕猴桃产业“三步走”战略,强力推进“九大提升工程”,周至猕猴桃以58.28亿元第9次蝉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猕猴桃类榜首。举全县之力服务保障高新区集贤园发展,集贤园连跨“税收过亿、工业产值过60亿、固投过40亿”三道大关,合作模式迈入新阶段。开展“源来周至·多来多福”主题系列旅游活动,着力打造研学在周至、康养在周至、旅居在周至三张名片,塑造秦岭山下的“诗和远方”,2022年接待游客1057.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
五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建改扩建学校75所、新增学位1290个。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主体完工,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率先在全市构建了县镇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279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311项实现“跨地办”,“周到办”服务品牌更加响亮。改扩建城区道路5条,新建雨污管道13.77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2个,新增停车位812个,新增城市绿地2.39万平方米、公园广场4个,周至县荣获“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
作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主要的“水源地”,2023年周至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全市“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今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下大力气做好生态价值转化文章,全力建设有生态、有产业、有生活的“金周至”。
一是扮靓和美周至“新颜值”。扛稳扛牢守山护水的政治责任,持续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压实“林长制”“河长制”责任,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治污组合拳,为“长安蓝”贡献更多周至蓝。积极推进“双碳”周至行动,统筹控总量、优存量、拓增量、扩容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周至实践路径。统筹空间布局和城乡规划,加快城河生态停车场、金周大道环境整治提升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县城集中供热等市政公用配套项目建设,实施镇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快环山路两侧村庄改造提升,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片区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美丽村庄20个,推动美丽乡村连点成线、织线成面。
二是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对上抓争取、对外抓招商、对内抓盘活,解放思想谋项目、争项目,千方百计招项目、引项目,全力抓好139个总投资545亿元的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完善62个总投资258亿元的前期储备项目手续,力争年内重点项目投资额突破205亿元。加速推进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鄠周眉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跟进周乾高速公路、杨哑路提升改造、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等项目服务保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
三是做优营商环境“强磁场”。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力推进“异地通办”,不断升级完善“周到办”服务体系,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使最优营商环境成为周至的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政策,规范涉企检查,加强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保护,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投资者在周至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
四是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推进猕猴桃品种选育、品牌创建、品质提升,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期)基础设施、科研站所等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以新合作推动新发展,进一步健全与高新区合作机制,强化园区发展保障,推进比亚迪二期、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土地征收,力争年内完成投资80亿元。加快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尚龙大道二期、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园区联通快速通道,促进“两园”融合、协同发展。聚焦研学在周至、康养在周至、旅居在周至“三张名片”,持续开展“源来周至·多来多福”系列旅游推介活动,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旅游品牌,做足做精生态牌、文化牌、服务牌,建设旅游经济强县。
源来周至、多来多福,春日的周至,草长莺飞,桃浓李艳,借助今天这个机会,我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和广大市民朋友到周至观光旅游,栖居诗意民宿、尽享美丽山水,悦一缕时光、享一份悠闲,寄一缕心神、拥一生“福”“缘”!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闻书记。下面请孙艺民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孙艺民: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衷心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和浐灞生态区的关注和支持!
过去的一年,国际港务区以“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全力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浐灞生态区以“国际生态会展城”为依托,着力打造“中西部第一会展品牌”,两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加速跃进。国际港务区固投增速、社消增速、跨境电商交易额、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进度等11项指标居开发区第一。浐灞生态区生产总值增速、环境质量满意度、公众满意度提升幅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项指标居开发区第一,5项指标跃进至开发区前三。
高水平开放捷报频传。国际港务区加快建设总投资206亿元的18个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支撑项目,西安国际港站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到发线18条铁路场站,可满足每年一万列开行需求。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实施达效;全国唯一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西安至德国仅需9.8天。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总量4639列,增幅20.8%,在全国72个开行城市中开行量稳居第一。浐灞生态区推动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总领馆进驻,领事馆区签证国别超20家;举办中俄农业合作线上交流会;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复审;“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全面运营,入驻外贸企业300余家,覆盖陕西80%的县域地区。
高质量融合赋能发展。国际港务区加快推进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康佳、京虹、硕达等工业项目投产运营,西安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金属、粮食、木材、冷链、整车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建设提速,去年互联网产业交易额超过2200亿元,约占全市40%。西安奥体中心建设荣获“鲁班奖”,获批国家田径、游泳、跳水项目训练基地。深入推进“北跨”渭河战略落地实施,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和国际产业合作新空间。浐灞生态区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全国一线品牌保利大剧院正式开放,华夏文旅加快创建4A级景区,实现旅游收入44.8亿元;推进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进博馆、重型馆建设,秦创原·陕西科技创新谷当年建设、当年封顶,建成长安大学科技园,腾讯众创空间喜提国字招牌,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34亿元。
高品质民生持续改善。国际港务区引入交大附小、附中、西工大幼儿园,10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9600个,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医院即将竣工投用,安置房建设全市领先,灞河国际港务区段被评为“全省幸福河湖”。浐灞生态区建设儿童医院浐灞分院、前海人寿西安医院、通用环球浐灞中心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示范性养老院,建成1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改扩建学校6所,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两区将以全省“三个年”和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主线,紧抓“北跨”发展机遇,着力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做表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一是聚焦发展活力,对外开放再提质。国际港务区将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量质“双提升”,优化班列运行组织,保持全国领先;持续扩大“+西欧”朋友圈,加强与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合作,加大与境外铁路公司和国际船运公司合作,全面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浐灞生态区将深化“国际会展+自贸+保税”组合发展,拓展“一带一路”贸易之家功能,加快创建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打造西安东部国际文化交流核心区,构建一园、一中心、一平台、一仓、一馆的“五个一”格局。
二是聚焦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再提速。国际港务区将加快康佳二期、汇芯、国网、西部超导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再新引进制造企业20家,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再引进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直播企业100家以上,打造“一带一路”电商中心。再引进总部企业10家以上,加快渭河南岸总部企业聚集区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投用,积极举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文化、体育、教育、科技、法律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浐灞生态区将强化投行思维、链式思维,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新引入招商项目45个。全力推进4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西安设计之都浐灞承载区,构筑总部经济新高地,叫响“星河入梦灞上夜”文旅品牌。
三是聚焦城市品质,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入推进“名校+”工程,加快7所学校、4家医院、34个安置小区等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渭河南岸15公里绿带绿化、生态修复及周边基础设施工程,切实将“把渭河打造成西安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落到实处。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发挥好“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作用,营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四是聚焦队伍建设,作风能力再提升。坚持“人在事中练,刀在石上磨”理念,对336个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的“1234”包抓机制,推动干部到招商引资、城市运营、项目建设一线去历练、去成长,着力打造一批懂经济、懂市场,会招商、会服务的“野战部队”;突出差异化考核激励导向,用好“野战岗”“尖刀营”“入池管理”,建立科学干部培养体系,真正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搭建最好的平台。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谢谢孙书记。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中国网:请问林书记,蓝田县在发展文旅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林梅: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蓝田县将文旅康养确定为全县首位产业,将依托西安都市圈,发挥文化厚重、绿色生态优势,打好“三旅融合”组合拳,全力打造城市慢游目的地、都市度假首选地,走出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
一是在文旅深度融合中打造“高品质”旅游经济,让蓝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挖掘蓝田十二大地域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既注重大龙头、大景区、大项目引领,改造提升白鹿原影视城、王顺山等重点景区,打造沉浸式夜游、民俗演艺、互动游乐等多元融合的景区形态。也注重小而精、小而新、小而美的旅游产品供给,按照全季游、全时游思路,开发摄影游、影视游、采风游、写生游、康养游等旅游形态,推动形成四季旅游品牌。
二是在农旅深度融合中打造“高颜值”旅游经济,让蓝田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首先是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连片打造景区化村庄,使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其次是把“土疙瘩”变成“金元宝”,激活老房子、旧村庄、闲置校舍厂房等“沉睡资源”,引入集装箱屋、野奢帐篷、房车营地、木屋树屋等新业态,建设精品民宿,使“秦岭山居,蓝舍乡情”民宿品牌更加响亮。再次,要把“土特产”变成“抢手货”,发布“蓝田果蔬”品牌,发展市民农场、餐桌直供、菜品预制等运营模式,将“小农户”连接进入“大市场”,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果蔬采摘、民俗体验、拓展运动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是在餐旅深度融合中打造“高价值”旅游经济,让蓝田成为有味道、有记忆、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蓝田是中国著名的厨师之乡、陕菜之乡,打好“厨师牌”,创建了省内首家公办厨师学校、家政学校,建设厨师博物馆,目前运营非常好,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前来培训学习。我们将持续举办好各类培训班,办好蓝田厨师学校,举办各类技能大赛。突出“美食味”,实施名校、名师、名店、名厨、名菜、名优小吃街“六名工程”,已打造“非吃不可”系列美食名小吃39种、名菜特色菜83道,今年力争分别达到50种、100道,培育形成了一大批“陕西老字号”“西安老字号”。再次,就是激活“餐饮业”,推动形成“旅游+美食+消费”新模式,已带动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82元,比全省平均高出3678元,今年力争达到19000元。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请提问。
陕西日报:闻书记,您好。作为全市农业大县,周至将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闻其伟: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周至发展的关心关注!周至县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乡村振兴帮扶县,我们始终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着力强产业、美乡村、优治理、育人才,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狠抓支柱产业提升。我们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加大猕猴桃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九大提升工程”,推进苗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沿渭设施蔬菜集群建设。持续深化与高新区合作,坚持“一区多园”,推动集贤园与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融合发展,实现西安制造、周至配套。坚持用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文旅产业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研学在周至、康养在周至、旅居在周至“三张名片”。持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二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我们将锚定乡村振兴“全省一流”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着力实现生态宜居村庄全覆盖。统筹推进厕所、污水、垃圾革命,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事业均衡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家的温暖”党建阵地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促进基层党员群众常态化制度化参与村务管理中来,推动形成“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新风尚。
四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完善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用好“万千行动”,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密切与高等院校合作,持续优化“周禾计划”,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才回流农村,推动周至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中国新闻社:孙书记,您好!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请您谈谈2023年,国际港务区如何全面推动长安号高质量发展?
孙艺民:今年以来,国际港务区以终为始持续扩大中欧班列优势,紧抓班列运营不放松,班列开行量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2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668列,较去年同期增长23.5%,运送货物总重52.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1.8%。截至3月21日,已突破1000列(达到1006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国际港务区将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为目标,保持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水平全国领先,全力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化现代物流体系。
一是持续完善口岸建设。推进中欧班列出口集结中心和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3月底前投入使用,粮食铁路专用线和进境粮食指定口岸6月底建成投用,加快总投资25亿元的环港快线建设,推动总投资22亿元的五矿、山东港、陕投公铁联运中心等项目年内建设投用。
二是持续加强内外合作。启动与二连浩特、满洲里等沿边口岸换装场站建设,打通中欧班列换装堵点难点;加大与境外铁路公司合作,增加运力、稳定时效,提升长安号核心竞争力。与山东港、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合作,高频次稳定开行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定地点、定线路、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加强与中远海、马士基等船运公司合作,进一步畅通陕西企业出海口。开通宝鸡、商洛等“+西欧”集结线路,完善集结中心次级节点建设。
三是持续优化服务效能。实行抵港直装、量价捆绑、往返对开,减少铁路短倒,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大长安号数字金融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频次,积极申请开通全程时刻表进口班列,不断提升班列运行效率。不断优化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水平,“一企一策”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持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谢谢。
杨丽萍: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力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在做好例行发布的同时,我们将相继组织开展“走进和美乡村”“探访西安大遗址”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深入一线,采访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和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新进展新亮点新成效,请大家关注我们的采访通知。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