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韩城专场)(一)

时间:2023-04-19 16:53:43 来源:陕新发布

4月18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首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韩城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小城逆袭’的担当作为推动韩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主持发布会。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首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韩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      张景锋  先生

韩城市发改委主任                    刘德康 先生

韩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吉佩锋 先生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中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今年以来,韩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紧扣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总目标,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当好渭南工业发展“特长生”,争创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在请韩城市副市长张景锋先生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小城逆袭’的担当作为推动韩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韩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张景锋: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韩城市委、市政府和38万韩城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韩城的关注关心和帮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二十大”这一历史性盛会。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部署,紧扣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总目标,锚定“当好渭南工业发展特长生,争创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新方位,抢抓打造渭南“三极多中心”重要一极发展机遇,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开新局,以“小城逆袭”的主动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

一、夯实产业根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特色农业富民、优势工业强市、文旅融合扬名”战略不动摇,调结构,促升级,快转型,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工业方面,我们坚持升级转型、育小招新并举,坚定不移走“保产能、优工艺、延链条、增业态、提效益”的变革之路,转炉减量置换、焦化产能整合、石灰行业整合等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全面推进,锂电池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氢能利用等新兴产业链式发展,“6+3”现代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7%,创历史最高水平,韩城作为渭南工业“特长生”的地位更加巩固。农业方面,我们扭住“小小花椒树”这一“致富大产业”,加快推进大红袍花椒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加速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工业化步伐,大红袍花椒良种增至5个,被认定为省级“林产四宝”之一,我市被评为花椒产业链典型县市。文旅方面,我们坚持红色旅游不逾越红线、生态旅游不破坏环境、文物旅游不影响保护的原则,更加注重“轻资产、重运营、靠内涵”的新发展方式,韩城景区纳入“畅游渭南”年票范围,3家4A级景区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今年春节收获了“开门红”。2022年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梯队,“西部百强”排名进位至第28位。

二、释放改革红利,经济发展绽放新活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第一动力,牢固树立“小切口、大改革、微创新、大集成”理念。以扎实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优环境、强服务,首推镇办“一枚印章管服务”改革,打造“祯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实现98%以上事项网上可办,“亲清一办一中心”模式走在全国前列。精准落实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去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超9亿元,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5.3亿元,增长17.06%。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渭南首家保税加工基地建成投用,培养新增外贸备案企业9家,进出口总值增长150.8%,促进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度融入秦创原“总窗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助力经开区提级扩能,宏达花椒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马科技入选秦创原首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00.9亿元,增长3.1%,成为陕西第4个四百亿级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6亿元,同口径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我市荣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投资潜力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分列第58和93位。

三、补齐生态短板,城乡环境发生新变化

韩城是滨黄城市,也是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困扰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始终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作为一项“生命线”工程来抓,坚持“三措并举”,深化“五线护河”,落实“四水四定”,持续推动黄河干支流违规取用水整改、河湖“清四乱”整顿、入河排污口整治,沿黄村庄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狠抓污染防治,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去年空气优良天数再次超额完成省考任务,达到256天;黄河龙门、澽水河芝川断面水体优于国家考核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们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作为治本之策,坚持向精细管理、工艺技改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效益,在稳产保供基础上坚决响应“能耗双控”要求,全面落实钢铁、焦化等行业管控措施,实现了所有规上企业节能降碳的全覆盖。同时,我们还稳步实施“西部拦洪、东部拦沙”水土保持建设体系,一体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流域治理,完成营造林9.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1平方公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排除万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土更净的美丽韩城必将永驻韩原。

四、坚持共建共享,激发共同富裕新动能

始终把“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韩城“小城逆袭”的本质要求,突出“一老一小”,聚焦民生“七有”,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助农、城乡融合”策略不动摇。把保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精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0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6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74人,努力让“人人有事干、家家有就业”成为常态化。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最大支出,新城十小、学巷小学迁建、六小分部如期投用,职专芝川校区设立,备受社会关注的桢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民转公”圆满收官,命名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4处,“双减”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为优质的教育、最为公平的教育。坚持“两个至上”,全面优化域内医疗资源布局,胸痛、卒中、创伤中心通过验收,获评国家级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位列全省第2,医保工作受到省政府奖励支持,切实让每一名患者在韩城能够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开展“双百行动”,精准帮扶监测对象157户442人,助力乡村振兴,建成集体经济示范村30个,认定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15家,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6.7%,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2116元和16745元,增长4.4%和6.4%,群众收入增速再次跑赢了生产总值(GDP)增速。

五、守好红线底线,凝聚新发展理念新共识

坚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态守好守牢各类发展的红线底线,直面应对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债务化解和工业企稳等硬仗。始终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扎实开展“六大行动”,深刻汲取各类安全事故教训,在各行业各领域全方位贯彻“十五条”硬举措,举一反三排查整改燃气、交通、森林、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完成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民营煤矿实现国有托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12.5%。坚持防灾减灾救灾常抓不懈,组建应急救援队44支,实现了因雨、因火等受灾“零发生”。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清零三年行动,恒大项目交付891套,自建房排查整治实现初判有隐患房屋全管控。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联络办公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庭,建立环保行刑衔接机制,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调度,高标准整改中省和渭南各级各类环保反馈问题90个,环保典型案例整改通过复核验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把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摆在首位,常态化开展全口径债务风险监测,制定政府债券和商业信贷优先偿还计划,设立韩城金融稳定发展和国企改革发展“两支基金”,推动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实现高息换低息、非标换标准、短期换长期,牢牢守住了债务风险和城市信用底线。充分发挥钢铁、氢能两大“链主”企业优势,重点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韧性,解决企业遗留难题,全力以赴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工业企稳保卫战发生全局性转变。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三个年”活动部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倾力打造“五区”(西部钢铁产业链群聚集区、黄河中游循环经济示范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样板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引领区、高效统筹发展安全先行区),以“小城逆袭”的韩城作为,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谢谢张市长的通报。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主任,你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省政府提出了“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请问韩城在高质量项目推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行动,是如何培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

韩城市发改委主任刘德康:

答:省委省政府在春节收假第一天就召开“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韩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把高质量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强引擎、动力源,全力抓项目、夯基础、强实体,切实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对标对表省市方案,突出韩城特色,制定《韩城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实施方案》。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高质量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组建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和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四张清单”滚动机制,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发展的浓厚氛围更加浓厚,奠定了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坚实基础。

二是紧盯产业,高位谋划。坚持把产业链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确定了钢铁深加工、清洁焦化及氢能、煤炭及风电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文旅融合、花椒深加工、固废综合利用“七个”产业链,成立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的7个专班工作。围绕7条产业链“1个图谱”+“N张清单”产业发展路线图,建立“一链一清单”,落实链长招商责任,大力招引延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努力让链式项目动起来、链上企业强起来、链条产业活起来。今年,市策划储备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452.6亿元,年度投资127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超过60%。

三是优化服务,高位保障。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标准地”改革试点,落实“可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审批模式,落实专人专班做好重大项目用地、融资、能耗等要素服务工作,切实保障项目审批再提速、项目建设再加速。目前,全市37个省级和渭南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全部办结。成立中央预算内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争取工作专班,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6个。

四是精准发力,高位招商。积极组织“专业小分队定期外出+驻点招商”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以上率下大抓招商。一季度,我市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12次,先后对接企业40余家,一批韩城所需、企业所盼的高质量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47亿元的西部智联数字工厂、投资5亿元的煤矸石绿色无害化综合处置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

五是严格督导,高位落实。建立发改、行政审批、统计沟通协调工作机制,一季度累计新增入库项目25个,总投资90亿元。打好“督、察、晒”组合拳,建立“一月一督促、一月一察看、一月一通报”机制,着力解决手续、资金、土地等问题,着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

下一步,韩城市将认真贯彻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暨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推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商、全力以赴扩投资,切实以高质量项目为加快“小城逆袭”、为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韩城新的贡献。

陕西日报记者:

刘主任,你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我们都知道,今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已正式实施,作为滨黄城市,请问韩城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施黄河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韩城市发改委主任刘德康:

答:《黄河保护法》的实施,是国家全面推进“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为我们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依据和法治保障。近年来,韩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清醒认识韩城作为滨黄城市的特殊性、重要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始终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扎实推动“五线护河”,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迈上新台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生态环保公益诉讼联络办公室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庭,制定生态环境责任保护清单,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出台《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的决定》,配套实施《韩城市“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政策体系日趋健全,为落实黄河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聚焦工业污染防治,坚持精细管理、工艺技改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措并举”,先后投资40亿元推动工业技改,空气优良天数从2019年202天全省倒数第一,改善到2022年256天关中第三。持续加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占比从0.028%提高到1.8%,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双下降”,红马科技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龙钢成为西北钢铁行业环保绩效评价唯一A类企业。聚焦黄河安澜,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立案查处非法采砂19起,黄河小北干流韩城段河道疏浚试点和禹潼段控导工程顺利实施。聚焦水土保持,扎实推进晋陕大峡谷、黄河小北干流国土绿化,累计营造林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5平方公里,黄河西岸生态林带绿色屏障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聚焦水污染防治,压实河湖长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沿河排污口全部纳入监管,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国考断面水质优于考核标准,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每年灰鹤等二十多类数万只候鸟在韩城黄河湿地栖息越冬,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三是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当好渭南工业发展特长生”定位,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两高”项目台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力支持钢铁及金属制品加工、氢能等首位主导产业集群建设,系统推进经开区千亿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持续优化提升“6+3”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34亿元,经济总量历史性站上400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一手改错题、一手答新题,建立整改问题动态台账,狠抓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2021、2022年黄河警示片披露的10个问题,7个已整改到位,剩余3个正在按照序时进度加快整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韩城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完善配套政策规划,健全黄河流域检察办案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坚决用法治力量守护好母亲河。

二是压茬推进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加快黄河警示片披露3个未完成问题整改,确保如期销号。抓好问题整改“回头看”,健全举一反三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问题发生。

三是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深化河湖“清四乱”,加强排污口整治,扎实推进固堤、护岸、绿边、截污、智管“五线护河”工程和西部拦洪、东部拦沙“水土保持双体系”建设。

四是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链式发展,推动国家大宗固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三大基地”建设,持续优化提升煤焦钢电建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6+3”现代产业体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小城逆袭”的主动作为,为全市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作出韩城贡献。

三秦都市报记者:

吉局长,你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韩城是全国花椒主产县市中的“领跑者”,花椒作为农业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请问韩城下一步在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方面有什么具体思路和举措。

韩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吉佩锋:

答:近年来,韩城市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找准发展产业的“金钥匙”,立足花椒、粮食、肉鸭、果蔬、渔业五大优势产业,不断补链、延链、优链、强链,形成了五大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真正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高。下一步,我们将以这五大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主线,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把农民群众镶嵌在致富产业链条上,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走出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让农业更有为。聚焦花椒、肉鸭、粮食、果蔬、渔业等优势产业链,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链条、网络化服务体系、品牌化营销渠道,引导龙头企业牵头,重点支持粮农集团、为康科技、富强宏图等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跟进,科研、金融、互联网多媒体参与,形成广泛的利益联合体,形成全产业链闭环。

二是聚焦三产融合,让产业更丰富。以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为契机,整合其他涉农企业入园,建设产、研、加、销融汇贯通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全力打造10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积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开发生产各类新型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聚焦品牌建设,让特色更鲜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双品一标”认证,不断完善发展品牌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培育发展“韩城大红袍花椒”“韩城肉鸭”“韩城蔬菜”等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发展“八家巷”“贞娇”“九味坊”等企业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确保韩城优质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充分利用农业展会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寻求合作伙伴,提升韩城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是聚焦利益联结,让群里更富裕。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发展加工业,打造产业利益共同体,传承和开发一批传统优势农特产品加工项目,不断丰富我市农特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深入推进产业项目联农、帮扶项目带农、经营主体培强行动,打造“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韩城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户直接受益、均衡收益。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祖亮: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回复。

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