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陕西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介绍“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有关情况
时间:2023-04-25 16:59:10 来源:陕新发布
4月25日15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咸阳市委书记夏晓中、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俊英出席,围绕“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单红主持。
单红: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出席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全省正在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着眼形势之变、发展之要、群众之需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全省上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今天,举行“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化‘三个年’活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咸阳市委书记夏晓中先生、咸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小鹏先生、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俊英先生,请他们围绕“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请夏晓中书记作介绍。
夏晓中: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并介绍咸阳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咸阳发展的关心、宣传、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着眼形势之变、发展之要、群众之需,作出开展“三个年”活动的重要部署,既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也是催生全省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新气象的生动载体。今年以来,咸阳市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关键抓手,建立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采取现场调度、听取汇报等方式研究推进重要事项,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
一是进一步扬起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喜人势头。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牵引,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盘子,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今年安排总投资3767.9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507个、较上年增加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占比21%,重大产业类和科创类项目251个、占比49.5%。实行“月开工、季观摩”和“晒比评”机制,突出亩均效益和含金、含新、含绿量筛选项目,观摩现场量化赋分,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一季度开工项目627个。坚持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策划人才兴咸大会等招商活动36场,举行了咸阳籍企业和商会恳谈会、民企进咸合作交流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一季度引进合同项目166个。
二是进一步立起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标准,聚焦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做好政策供给“加法”、企业负担“减法”、激发活力“乘法”、隐性壁垒“除法”,厚植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广“两棵树”政务服务模式,举办政企“月度早餐会”,设立民营企业“政商直通车”,深化“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承诺制”改革,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9902户、同比增长40.1%。强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做实“市带县”模式,市场化选聘经理层人员,促进信用评级提升,总规模超200亿元的5支基金全面到位。
三是进一步提起了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推出“六团八进十讲”理论宣讲品牌,分层分批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员培训,努力让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本领高强成为咸阳干部的鲜明标识。实施作风能力实践锻炼“五个一批”工程,选派后备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预热,年初安排由市级领导领衔25个重点调研课题,进一步理思路、补短板。紧扣纠“四风”树新风,实施4个方面13项专项治理,深化“双报到·为民行”活动,引导全市上下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开展“三个年”活动的火热实践中,全市工作高开稳进、稳中向好,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硬核支撑越来越强、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干事氛围越来越浓。
一是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呈现新亮点。我们扭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部署实施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向好“十大行动”,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63.07亿元、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10.5%、10.3%,实现了“开门红”。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由市级领导任链长,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隆基光伏项目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陕柴重工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超薄高透光电玻璃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具有咸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把西安—咸阳一体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抓住用好西安都市圈建设机遇,突出全域化对接、项目化支撑、立体化推进、市场化运作,“六个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谋划实施“十大示范性工程”,城市“四大门”片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西兴高速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三期预计9月底建成通车,高新区跨渭河大桥6月底有望建成通车。坚持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实现了西安、咸阳两市公交卡同城化待遇,一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群众对一体化更加可感可及。
三是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有了新进展。我们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精心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高效推进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和“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路演进咸阳活动成功举办,“301”科创特区向县域覆盖,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落地集聚。今年以来,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3家、同比增长9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1家;继三原高新区之后,兴平、武功、礼泉3个县市园区再进省级高新区行列。
四是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互促并进迈出新步伐。我们着眼做强特色、彰显特质,扎实推动县域经济“强县”与乡村振兴“富民”相得益彰。将11个县市划为重点工业区、特色产业区、生态功能区,逐县市明确经济总量进位、主导产业培育等8项任务清单,“一县一策”明定位、兴产业、激活力、扩承载,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84.2亿元,其中彬州、兴平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统筹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发展预制菜加工企业4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9家,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新加强。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尤其今年以来,以背水一战的决心解决大气污染“老大难”问题,成立市级攻坚指挥部,“四组五专班”实体化运行,出台年度进位行动方案,严格落实“日分析、周调度、月研判、季考核”机制。紧盯“企煤车尘燃”实施企业搬迁改造、臭氧差异化管控等15个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非现场监管执法,实行群众有奖举报和“随手拍”曝光,空气质量呈现稳步向好趋势。
六是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拓宽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渠道,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10类17项民生实事,清单化推进解决教育、医疗、托幼、住房、养老等问题。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深耕细作“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咸阳、法治咸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咸阳高质量发展机遇叠加、势头强劲,正处在提速竞跑的上升通道。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开展“三个年”活动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全面提升市域发展能级强化硬实力,积极打造西部文化名市强化软实力,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自信自强、苦干实干,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诚邀大家到咸阳做客,期待大家用笔尖和镜头关注咸阳、宣传咸阳,为咸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助力加油!
单红:谢谢夏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请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咸阳市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摆在全局战略位置,推动一体化在不少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请问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
夏晓中: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西安市、西咸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主动跟进,积极作为,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去年的工作,我们总结为建机制、打基础。一是组建“六个一体化+城市建设+遗留问题解决”8个专班常态化运行,与西安市、西咸新区和相关省级部门之间,形成了紧密协同、齐抓共建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全方位对接,与西安市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签署合作发展备忘录、明确9大类重点任务,与西咸新区召开座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17个重点事项,协商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落实了一批合作发展事项。三是制定了分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一体化“十大示范性工程”,推动“六个一体化”进入快车道、迈上新台阶。
基于去年形成的良好机制、良好基础、良好氛围,今年我们的总体考虑是谋纵深、求突破。具体来讲:一是对接合作再加力,主动加强与西安市、西咸新区对接联系,围绕国土空间一体规划、创新驱动一体发力、重点产业一体谋划、基础设施一体建设、资源要素一体统筹、生态环境一体保护,再谋划确定一批互利共赢的合作事项,促进区域抱团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二是项目支撑再强化,进一步把省上支持政策和我市三年行动计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围绕参与西安都市圈建设谋划一批补短板、强支撑、促融合的项目,同时加快实施“十大示范性工程”,着力贯通秦创原咸阳“先行区”与全省“总窗口”,推动“六个一体化”迈出新步伐。三是城市建设再补短,持续做好城市建设“补欠”和“提质”两篇文章,由点及面促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城市“四大门”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做精做细老旧小区、街区改造,推动主城区、共管区城市建设与西安同标提质。四是生态治理再协同,加快实现区域环境政策、监测、执法、信息等一体化,抓紧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渭河生态区建设和泾河综合治理,一起打造渭北旱塬绿色生态带,筑牢西安都市圈生态屏障。五是公共服务再接轨,按照补短板、提水准、同城化、惠民生原则,加快构筑教育资源共享、医疗卫生协同、就业社保衔接、社会救助共建、文化体育共融、政务服务通办的一体化新格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健务实提升群众同城化待遇。
谢谢!
单红: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高质量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依托和支撑,咸阳如何将重点项目建设的“任务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李俊英:感谢您对咸阳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关心和关注。关于您的提问,我想用“早、质、优、快”四个字来回答。
一是“早”字当头谋开局。谋方向。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四季度就召开务虚会,提早谋划2023年全市重大发展路径。坚持“项目跟着战略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确立围绕中省政策、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资源禀赋谋划储备重大项目的方向和原则。谋项目。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逐领域研究谋划,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07个,年度投资1502.28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57个,年度投资93.57亿元;实施十类17项民生实事。谋路径。连续17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全年策划主题招商活动36场次,量化招商引资任务,要求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每2月至少外出招商1次,每年不少于6次。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累计外出招商102次,洽谈对接项目126个,推动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良好格局。
二是“质”字当头强基础。在探索创新上提质。常态化储备高质量项目,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市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情况,聘请10位经济发展顾问、34位科技顾问,为咸阳发展把脉问诊、献智献策。在夯实责任上提质。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实行“七个一”(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发展规划、一系列支持政策、一套运行机制)工作机制,建立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在项目建设上提质。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精心谋划筛选586个示范性强、带动性大的重大项目,建立“四个一批”项目清单,总投资7913.1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70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前两批专项债券项目270个,已发行54个,发行资金37.56亿元;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10个、资金48.6亿元。
三是“优”字当头提效能。“听”企业所想。常态化实施政企“月度早餐会”和“大企业季度座谈会”,认真倾听企业诉求和困难。“帮”企业所困。深化巩固“千名党员干部暖千企”(千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全市80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三送一解”(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解难题)等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推行“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实行重大项目专办工作机制,507个市级重点项目一对一成立工作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代”企业所办。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帮办代办机制,在立项、规划、环评等要素保障方面即报即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
四是“快”字当头促建设。提速要素保障。及时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或项目建设推进会,累计推动用地、能耗、电力迁改等53个问题有序解决。提速压力传导。坚持“月通报、季点评”,实施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季度考核,常态化组织开展重点项目“晒比评”活动,层层传导压力。一季度重点项目“晒比评”活动观摩项目23个,排名后三名的县市区、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大会表态,树立鲜明导向,督促加压奋进。提速项目开工。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坚持“月开工、季观摩”机制,市级包抓领导亲临项目开工现场,督促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开工项目627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89个,开工率57.27%,较去年同期提高10.49个百分点。1—3月,50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5.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67%,较去年同期增长5.54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2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2。
谢谢!
单红: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我们了解到,咸阳市今年建立了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成为了推动工作落实的一个有力抓手,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机制运行情况吗?
夏晓中:谢谢您对咸阳的关注。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我们建立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基本考虑是,围绕贯彻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鲜明主题,聚焦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着力打通堵点、破解难点,进一步在全市营造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氛围,奋力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创先创优创新、提标提速提效。
关于机制的运行,主要是4个方面: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定期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重点工作推进会,必要时随时召开,根据需要灵活采取现场观摩、听取汇报、专题调度、研讨交流等方式,“一事一议”研究推进有关重点事项。二是在重点内容上,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领域体制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纳入推进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三是在议题设置上,坚持整体性谋划、系统性推进,月初收集、研拟当月需要研究的议题清单,及时反馈对应的责任部门,做好前期研究、筹备、协调等工作,把握时度效、统筹点线面,切实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四是在推动落实上,对推进机制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实行台账化管理,必要时实行领导包抓和专班运作,强化跟踪问效和考核评价,形成“问题发现—解决交办—推动工作”完整闭环。
目前,这项机制正在有序有效运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进,不断优化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市高质量发展。
谢谢!
单红:请继续提问。
香港经济日报:请问咸阳市如何让营商环境成为咸阳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李俊英: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咸阳市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围绕“五聚焦十突破”,着力破解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基础。
一是聚焦“不能办”,在政策创新上求突破。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上取得新突破。围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并联审批,最大限度、最大效能实施项目建设审批许可事项“容缺受理+承诺制”。在解决“一刀切”上取得新突破。探索“一企一策”精准执法、柔性执法机制,推行“企业平静日”制度,创新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
二是聚焦“不好办”,在纾困解难上求突破。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取得新突破。紧扣重点企业生产需求、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在电力增容、线路迁移等重大事项上超前规划布局,提早建设,确保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质效提升。在解决企业融资难上取得新突破。完善重点产业链和市级重点项目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体系、容错纠错机制,破解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和企业“贷不了、贷得少”等问题。
三是聚焦“不会办”,在服务企业上求突破。在项目建设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复制推广“项目服务管家”等典型经验,建立一对一“管家”全链条和“1+1+N”(即:项目管家+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模式,发挥“三团两库”企业服务专员优势,拓展帮办代办服务事项范围,全流程服务项目落地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在企业政策“获得”上取得新突破。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精准把握企业所需所求;运用“人宣+技宣”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消除服务企业“中梗阻”问题,打通企业获取政策最后“一百米”。
四是聚焦“不通办”,在系统落实上求突破。在“准入即准营”上取得新突破。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推行“流程接续、业务衔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证照同发”联办模式,打造准入与准营一体化工作模式,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在“跨区通办”上取得新突破。突破一批行政壁垒和制度约束,围绕“人才同城化待遇”“企业资质跨城互认”等方面,在关中平原城市群14个城市“跨省通办”39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异地同标、帮办代办、结果互认等机制,持续扩大跨区域通办事项范围。
五是聚焦“不用办”,在为民便民上求突破。在“免申即享”上取得新突破。推行退税减税和就业补贴一站式办理,打通数据壁垒,再造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实现免予申报、直享政策。在“无证明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针对企业和个人常用常办的证明证照,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证照证明电子化等方式,实现更多证照免提交、在线查、不用办。
谢谢!
单红: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报道杂志:事业兴衰成败关键在干部,重点看作风和能力。请问咸阳市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亮点及成效有哪些?
何小鹏:感谢您的提问。去年咸阳市委谋划开展“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今年以来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巩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效,有力提振了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一是深化学习教育,固本培元增动力。引导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增强转作风、提能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理论武装筑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深学细悟中提升政治能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培训,举办培训班84期、培训2.5万多人。红色资源赋能。挖掘用好马栏、安吴等红色资源,开发“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等精品课程,深化开展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信仰信念。专题培训充电。举办秦创原建设等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300多名。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培训1.7万多人次,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
二是搭建平台载体,实践锻炼提能力。坚持在发展主战场练兵强兵,推动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能力在一线提升、实绩在一线检验。聚焦中心砥砺作风。围绕稳经济促增长,开展“千名党员干部暖千企”活动、百名领导干部包联百户国有企业“双百”行动,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解难题,累计退税减税降费86.1亿元。围绕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实行“月开工、季观摩”和“晒比评”机制,强化项目策划、招引、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民服务纾困解难。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推进4个方面13项专项治理。开展“双报到·为民行”活动,4.6万多名机关党员下沉社区,解决各类问题1.5万多件。精准培养增强本领。实施后备力量培养“三百工程”,开展“五个一批”实践锻炼,遴选75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一线学习锻炼。
三是突出激励约束,立破并举激活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扎紧制度“篱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机制立标尺。出台《强化激励约束推动作风建设具体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推动作风建设具体措施》《作风建设专项考核办法》,完善靠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用实效检验的考评机制。正向激励树导向。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等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提拔重用98名,持续释放选用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干部的鲜明导向。强化监督严约束。完善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作风不严不实干部重点关注名单,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8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0人。选树典型强引领。追授兴平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原副所长陈勇同志“咸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开展向陈勇同志学习活动。全市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孔庆海,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呼秀珍、梁增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担当作为好支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47名,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先进、奋勇争先、实干进取。
下一步,我们将把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融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之以恒纠作风顽疾、补能力短板,以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推动发展大提质,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咸阳力量。
感谢对咸阳发展的关心支持!
单红:感谢今天的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主题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