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 新闻发布活动
时间:2023-07-04 11:31:03 来源:陕新发布
6月30日上午10点,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在灞桥区组织举行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邀请灞桥区介绍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活动。
我们的“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已经走进了蓝田、阎良两个区县,各位媒体朋友们用自己的亲见、亲历、亲闻,推出了一大批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报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反映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亮点,全面展示了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今天,我们来到了因水而生,以桥为名,山水林田齐俱的灞桥区,走村镇、看变化、悟发展,亲身感受灞桥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幸福生活。下面,请灞桥区委副书记李连永介绍有关情况。
李连永: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共西安市灞桥区委副书记李连永。
灞水潺(缠)潺万物新,白鹿原畔风光好。很高兴和大家在灞桥相聚,共同品鉴和美乡村、深厚文化,共话振兴蓝图。
首先,我谨代表灞桥区委、区政府,对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表示热烈欢迎!
春秋时期秦穆公改滋水为灞水,修桥东进以图霸业,“灞桥”由此得名。此地自古孕育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天赐钟灵毓秀,地蕴物华天宝,人文历久弥新。
灞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半坡遗址尽显先民智慧,人面鱼纹盆印证仰韶文化璀璨;汉文帝“亲尝汤药”“顶妻背母”成就孝贤佳话;“灞柳飞雪”寄托别离情怀,演绎古长安盛景;铁路主题公园承载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纺织记忆”;文学巨匠陈忠实先生一部《白鹿原》,书写了现代文化发展新高度。
灞桥水脉丰盈,生态优美。“八水绕长安,灞桥据其三”,浐、灞、渭三河穿流交汇,形成绵延60公里、占地2万余亩的天然水面和生态湿地。灞河左岸湿地公园、鲸鱼沟竹海风景区绘就水韵灵秀的美好画卷。
灞桥山原壮美,物阜民丰。洪庆山、白鹿原生态如画,10余万亩樱桃葡萄既为林为景,又得珍馐佳果。“灞桥葡萄”“灞桥樱桃”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国名特新优农产品称号,被评为2022年最受市场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20强;“灞桥樱桃”更是荣获2023年全国最受市场欢迎的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醉了游人,富了百姓。
近年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灞桥实践,加快建设富裕现代绿色活力幸福的“品质灞桥·最美城区”。坚持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共同绘就了灞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我们坚持抓改革强品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围绕“一线一区多点”农业产业新布局,按照优化种植业、规范养殖业、提升加工业、活跃物流业、发展观光业的思路,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迭代。打好特色牌。樱桃、葡萄等特色果业是灞桥农业优势所在、亮点所在,种植面积稳定在6.2万亩年产量6万吨。持续做精做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品牌,培育“神鹿原”“白鹿原”等农产品商标16个,品牌价值近20亿元。唱好融合戏。在白鹿塬片区,打造游憩体验消费圈;在洪庆山片区,打造生态休闲生活圈,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畅通要素流动,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取得新成效。创建狄寨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农业休闲亲子教育基地3家,超过1200家企业和农户搭上互联网销售“直通车”,累计销售农产品近5亿元。下好先手棋。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合同专项整治,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体系,成功举办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现场观摩会,全市“三变”改革深化年行动现场会、全市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现场会。在全市率先成立白鹿原农旅投资集团,整合闲置集体资产,统一策划包装、招商引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提质增效,灞桥农村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坚持健全机制育人才,招才引智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着力构建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发展“归雁经济”,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培训培养,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施农业人才精准培养计划,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带作用,培育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1500人,与村干部共同成为推动灞桥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建立人才动态轮转服务机制,采取“订单+组团”模式,村民下单,部门接单,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生产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兴文化,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既重“塑形”、更重“塑魂”,既重“富口袋”、更重“富脑袋”。坚持破旧立新树新风。建立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5个、“时代新风长廊”17个,评选各类村级好人110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8000余户,文明户挂牌2.8万余户,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深挖传统焕新颜。以半坡博物馆、白鹿仓、崔振宽美术馆等文化IP为“聚力点”,深挖文化内涵,搭建村级文化大舞台29个,借助西安思源学院关中文化交流中心,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打造首批20个非遗传习所,让往日历史走进今日乡村。文化搭台促发展。加快乡村产业升级转型,持续叫响“我在灞桥等你”樱桃采摘节等活动,打造白鹿原采摘游、白鹿原休闲游、洪庆山纳凉游3条旅游线路,形成凸显灞桥文化符号的乡村民宿集群,累计实现农文旅收入51亿元,白鹿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荣获中国民生示范工程奖。
我们坚持抓整治优环境,和美乡村展现新面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百姓富、乡村美、生态优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系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一革命五行动”,农村生活垃圾100%“日产日清”,往日“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多次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称号。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布局,改造乡村道路,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有序推进燃气、供水、排水等管道建设及老旧管网改造,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机制,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与标准化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倾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美丽乡村25个,美丽庭院5780余户,优化提升村内道路400余条,将乡韵乡情融入其中,使人文底蕴更加彰显,和美乡村向“美”而行、常“美”常新。
我们坚持抓党建促振兴,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夯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大筑基行动”和“万千行动”,全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5元,位列全省涉农区县第一。选优配强“领头雁”。悉心为街道调整配强班子成员53人,持续加强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新任职年轻干部等96人到乡村一线,13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扎根重点村,下沉干部与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共同谋划、一起干事,真正让好书记当家带路、好政策落地生根、好资源倾斜下沉。团结奋进强堡垒。建成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党建”示范村4个,运用“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庭院经济、党建+社会化经营主体”等发展模式做好乡村特色文章,去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收益1.36亿元,逐步实现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双促双赢。多管齐下善治理。大力推广“一核三治,形体化治理体系”,切实用好户长制、“书记说”、“小院座谈”等对话载体,共话善治乡村“同心圆”,基层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狄寨街道杜陵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朋友们,品质灞桥因和美乡村而靓丽多姿、相映成趣,最美城区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而俊彩纷呈、相得益彰。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媒体朋友们关注灞桥、常来灞桥、宣传推介灞桥。我们也将与大家精诚合作,共同打造我们灞桥人文荟萃、美美与共的山水乡韵,携手谱写灞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谢谢大家!
杨丽萍:刚才,李书记介绍了灞桥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情况。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移步到具体点位,进行实地采访,同时,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