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
时间:2023-09-28 17:13:20
9月27日上午,榆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邀请榆林市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周宇新,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常翔宇,榆林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郭大伟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全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8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科学技术局四级调研员周宇新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常翔宇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郭大伟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科技局周宇新介绍科技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及工作成效。
榆林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周宇新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你们长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根据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及要求,现就2023年科技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工作成效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积极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工作“3365”发展战略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凝聚起科技创新合力,以落实《榆林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对标中省市工作要求、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进展
(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面: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秦创原工作推进大会,积极对接市委办、政府办,起草了秦创原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主持词、《关于同意设立秦创原(榆阳)轻纺产业两链融合试验区等17个秦创原创新载体的批复》《关于表彰2022年度秦创原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企业的通报》、省委书记赵一德同志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提纲、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情况通报、张晓光书记讲话材料初稿,并准备会议汇编材料、制作奖牌、证书、展板等。二是与市财政局主动对接发布课题,在深入基层调研,进企业征询技术需求,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顺利发布了我市第一批秦创原“揭榜挂帅”课题,组织编制了2023年度榆林市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三是组织开展两链融合项目申报,经县区推荐,根据专家打分情况,结合县域平衡、领域不重复原则,按照省厅要求形成了拟推荐立项项目11项,申请资金1000万元。
(二)科技成果及人才引进方面:一是全面引进高层次人才。近期我局积极召开榆林市科技服务团团长座谈会、CCUS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研讨会、长安大学能电学院调研座谈会、与清华深圳研究院飞轮电池研究中心、西安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调研秦创原副中心并座谈、与高新区科创局在秦创原大厦举办西安工业大学代表性成果路演活动,寻求引进能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目前已征集到科技创新人物奖申报材料6份,已批复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15项,组建秦创原榆林市科技服务团5支,引进博士13名。二是完成科技服务人才的选聘工作。围绕我市“4+X”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农业农村重大科技需求,选聘农业科技特派员130名、“三区”科技人才135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R&D企业研发投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全面发挥工业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宣传和科技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选聘工业科技特派员124名。
(三)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有序推进。根据省厅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及时下发了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平台申报相关文件,并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入库工作。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24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163家。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落实科技奖补政策,加大科技型企业奖补力度。今年以来,根据《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榆发〔2021〕13号)和《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榆办发〔2021〕15号),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科技型企业科技创业载体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奖补实施细则》《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科技人才引培研发投入奖补实施细则》(榆政科发〔2022〕63号)。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足额兑现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创业载体、研发投入、省级以上成果、技术合同登记、中省项目争取、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及团队引培等方面的奖补资金,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目前,各项奖补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当中,拟奖补对象的资格审查等工作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秦创原建设由势转能
做好“主中心”项目入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主中心”宣传展示功能,委托专业运营团队,对接做好优质项目入驻和培育工作。
(二)强化重点产业技术攻关
全面实施秦创原“揭榜挂帅”重点项目。主要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氢能、镁铝合金材料、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等19条产业链以及防止二次沙化、过敏性鼻炎治疗、数字经济平台等方向,凝练22个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或卡脖子、痛点、堵点、难点等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课题,每个课题再布局5-10个子课题,向全球发布榜单,启动“揭榜挂帅”课题招标,推动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事关民生福祉的共性技术难题得到突破。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冯驿:下面,请市生态环境局常翔宇介绍生态环境领域重要举措及工作成效。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常翔宇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关心和支持。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突破年重要举措及工作成效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环境质量状况
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擦亮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底色,从自然生态上为榆林营商环境“增值”,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方面。今年以来,虽然受全国大范围沙尘传输等影响,但我们坚持“一微克一微克扣,一天一天保”,空气质量保持稳定,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1-8月,榆林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8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2,PM2.5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二是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18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2014年全面实施监测以来,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今年1-8月,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主要河流中,黄河干流和无定河整体水质优良。三是土壤环境质量方面。积极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完成105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动态更新162家土壤和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另外,上半年全市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重点工作成效
(一)强化统筹协调,做好体制机制建设保障
严格落实省市营商环境突破年有关部署,强化统筹协调,着力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组织领导、制度保障和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执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各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地生效。二是做好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榆林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十条措施实施方案》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推动营商环境各项指标争先进位。三是优化工作机制。推行“AB”岗工作制度,织密权责明晰、各尽其职的责任网。同时,强化督促落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上下衔接、执行顺畅。
(二)优化审批服务,全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简化审批流程。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节约审批时间和成本,实现审批服务保障精准、便捷、高效。今年以来,对排污许可、危废转移等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平均压缩审批时限33%以上,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出件”的运行模式,进一步营造高效便捷、优质便民的政务环境。二是优化环评服务。推行环评“打捆”审批,开展“红蓝章”预审批。对中省审批的24个重大项目、市级审批的34个重点项目建立服务台账并动态更新,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工作机制,每周定期调度,主动对接业主,全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邀请部、省环评审批部门多次来榆调研帮扶陕煤二期、郭家滩煤矿等重点项目环评审批,主动上门现场帮扶26家重点企业,召开专题会议12余次。三是强化精准对接。建立助企联络专员制度,通过提供“提前服务”、“上门服务”及“现场帮扶”等方式对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帮扶,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全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已建立部省市县四级重点项目环评审批要素保障台账,按期调度,对103家重点项目提供“环评审批服务单”,确保政策传达及时、责任落实到位。
(三)创新监管方式,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指导;互相支持,实现共赢。”理念,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保障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一是深入实施非现场监管,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应用,转变执法方式避免频繁扰企。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开展非现场检查,实现事前超标预警,事中核查督办,事后查处的闭环监管。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2023年榆林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111家企业,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检查,充分发挥正面清单示范引领的导向作用。二是创新“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机制,实施排污单位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建立环境执法差异化监管模式,整合企业审批、排放、处罚等有关数据,根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对红码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和监管频次,对黄码企业强化帮扶指导,对绿码企业实行“无事不扰”。目前,已将430家企业纳入平台动态评价,其中,绿码企业占比74.71%;黄码企业占比11.03%;红码企业占比14.25%。三是加强执法帮扶,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基础上,注重执法“温度”,探索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建立“送法入企”和“企业接待日”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今年以来,主动对接帮扶企业整改问题60余个,处理环境信访投诉近800件,通过“服务式”执法推进柔性执法提质扩面。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市发展大局,继续聚焦重点、攻克难点、打通堵点,力争在重大项目服务上更精准、在审批服务渠道上更畅通、在环境监管方式上更优化,为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生态环境工作,谢谢大家!
冯驿:下面,请市交通局郭大伟介绍交通运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榆林市交通局四级调研员郭大伟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根据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现就2023年交通运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今年我局按照要求完成了权责清单梳理工作,调整后共涉及行政权力300项,其中:行政许可24项、行政处罚240项、行政检查8项、行政强制25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类审批权2项,已全部在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发布。严格落实行政许可事项“全市一张清单”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目前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和业务大厅,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审批事项统一使用榆林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中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政策机遇,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方面:延榆高铁项目建设现已进入开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靖神铁路孟红支线项目计划年底前完工;冯红铁路开展用地审批手续组卷报批工作;郭神铁路二期、孤银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航空方面:完成机场北指廊建安工程和地下停车工程,正在实施塔台、航管信息楼、国际货运用房工程;府谷机场开工在建;定边机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公路方面:大柳塔至锦界高速公路暨包茂联络线项目加快推进相关审批手续办理;337国道神木至盘塘一级公路部分桥隧控制性工程开工在建;307国道靖边东坑至定边彭滩公路全面复工;338国道中鸡过境公路、337国道锦界工业园区过境公路全面开工建设;340国道清涧阳曲山至西辛关公路完成施工招标,正在协调用地手续办理。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公路主骨架、主通道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三、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铁路出行方面:市政府将“增加普快列车停靠站点”列入2023年民生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市域内每日停靠列车40车次,第二季度榆林站增加列车18车次,第三季度增开高峰线列车6车次、临时列车4车次,增设米脂停靠站点。
航空出行方面:2023年夏航季换季突出畅通与华东、西南、中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空中通道,增加旅游精品航线运力投放。3月份以来,我市国内已通航省会城市航线全部恢复,实现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直通航班全覆盖。夏航季开通35条航线,通达37个城市,通航点39个,共有12家航司在榆运营。
公路客运方面:完成了榆林汽车客运北站搬迁新建选址,促进汽车客运站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保障全市汽车客运站和通村客运稳定运营,保障群众基本出行。
榆林城区公共交通方面:新增购置90辆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辆,其中18辆为一级踏步低地板公交车,扎实推进适老化出行。新开通了城区至小纪汗公交快线,采用大站快线的运营模式,方便城乡结合部群众出行,探索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为榆阳区轻纺园新增定制公交车4辆,运力翻倍,有效保障厂区员工出行需求。
四、有序降低涉企检查频率
全面推行“信用+双随机”联合监管,4月底前制定并公布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全年计划抽查4类12家运输市场主体,部门间联合抽查检查4类事项8家运输市场主体,在信用评价基础上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区别对待市场主体,减少多头检查,降低诚信企业检查频次。同时应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推广非现场执法,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下一步,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服务组织,强化交通运输监管,为建设交通强国持续发力,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冯驿: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日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1.陕西科技报记者:下一步科技局将如何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周宇新:一是强化科技宣传教育。举办好“科技宣传月”“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宣传活动。围绕“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兴趣,铸就初创能力”在市域内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布局5个秦创原“筑梦小屋”项目。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实现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全覆盖。
二是强化展会组织策划。认真展开秦创原专项培训、企业培育、R&D统计、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等培训会。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管理。做好全市科技成果的登记、市级科技成果奖的评选和省科学技术奖的提名工作,充分发挥评奖引领示范作用。
2.农业科技报记者:刚才的介绍中提到了“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机制,请详细介绍下该机制具体内容?
常翔宇:“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机制是我局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搭建了排污单位分级管理平台,通过采集外网填报、在线监控、环境执法、行政处罚、信用评价等数据,以数据驱动进行分析研判,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智能生成环境“健康码”,动态生成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的“红黄绿”三色二维码,并向企业输出问题清单,实时提醒、主动服务,引导企业主动整改、自律守法。
通过分级管理,实现精细化执法、精准化执法。对红码企业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指导企业整改环境违法问题,向黄码甚至绿码转变;对黄码企业及时提醒、主动服务,整改存在的问题,向绿码转变;对绿码企业采取无事不扰的原则,实施首违免罚,柔性执法,纳入正面清单,落实企业宁静日。
3.三秦都市报记者:榆林市今年开展“交通大干年”活动,请问具体是如何开展该项活动的?
郭大伟:2023年是我市“交通大干年”开局之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0亿元,年内10个交通续建项目全部复工,9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400公里;启动神木“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和绥德、吴堡、子洲“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完成12个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和400公里美丽农村路创建任务。交通运输系统紧扣“交通大干年”年度目标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坚持市、县、区联动,合力推进,确保“交通大干年”取得实效;二是夯实县市区政府、市交通局、项目推进单位、要素保障部门等各方责任,实行“周调度、月必看、季观摩、年表彰”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三是成立前期推进专班,制定审批任务台帐,挂图作战,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统筹财政资金、中省补助、社会融资、金融资本“四位一体”资金,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冯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