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介绍

时间:2023-10-12 10:02:39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出席,介绍陕西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华广洪主持。

华广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非常高兴邀请到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怀斌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科技教育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赵怀斌先生作介绍。

pic

赵怀斌: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媒体记者朋友见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陕西省科技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陕西科技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国家新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总体部署,立足交通区位、产业、科教、历史文化等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按照科技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要求,依托省内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模式,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项行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从四方面来介绍有关工作情况:

一是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互信合作。举办海内外科技培训班,加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依托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路径。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500余项,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15期,为墨西哥、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科技人员270余人次。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倡议并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8年来,联盟逐步完善机制建设,发布了《西安宣言》等文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目前,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60多所大学加入联盟。同时,通过举办参与科创会、丝博会、农高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际会展和论坛,推动秦创原论坛国际化发展,形成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品牌。近年来,举办和参加海内外各类科技会展论坛等活动40余场次,由省科技厅指导的“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已逐渐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创业专业会展。

二是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构筑多层次创新合作平台。争取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陕布局,启动建设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新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打造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体系。目前,在国家科技部大力支持下,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通过部省项目联动支持,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在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护传承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风貌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我省正在全力推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力争在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及绿色农业高效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陕西科技支撑。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7家国家级和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4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体系。

三是开展科技园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创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建成海外科技示范园区10个,推广传播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依托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

四是深化科技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突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疾病与健康、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组织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省内产学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50余项,累计获支持经费近3亿元。据统计,在现代农业、新材料、地球科学等领域开展合作,累计申请国际专利102项。近三年我省输出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

华广洪:下面,请王海波先生作介绍。

pic

王海波: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陕西省教育厅对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陕西教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战略规划,积极发挥高校资源富集优势,以新时代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为蓝图,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主要有四方面工作:

一、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作为,为中外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鼓励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形成“两平台、三联盟”为主的交流合作局面,全面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内涵式发展走深、走实。

一是依托“两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和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两个沟通平台,依托“两个平台”每年集中发布我省高校对外合作成果、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展演展示、开展中外专家研讨交流活动。自“两个平台”建设以来,累计有60多个国家的120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要参与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00余项,成立各类联盟和教育研究机构20余个,有效促进了中外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互动交流,强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实践应用的互融互通,搭建了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共享、协同创新、高效共赢的重要纽带。

二是构建“三联盟”为主的合作互动平台。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高校参与联盟,围绕能源、化工、全球健康、法学等诸多方向,形成了13个学科子联盟,先后举办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丝绸之路翱翔青年领袖计划、丝路文创暑期课程等活动,为推进丝绸之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已有来自17个国家的105所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加入,为“一带一路”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人员培训交流、边远地区教育帮扶等提供支持。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已有18个国家的96所涉农高校及研究机构入盟,在中国、哈萨克斯坦、波兰、蒙古等国家连续举办了七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合作论坛,推进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通过举办各类农业研修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农业领域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二、不断强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所需人才支撑

培养大批与“一带一路”倡议要求相适应的人才,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的基础保障。我省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一是深入推进“鲁班工坊”建设。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参与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肯尼亚铁路培训中心获批全国首批“鲁班工坊”立项,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全国有条件运营立项项目,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具备高技术素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是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我省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为原则,打造“秦岭工坊”自主品牌,着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的职业技能人才。项目成立至今,已有4所高职院校分别在希腊、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4国开设“秦岭工坊”,同时,为坦桑尼亚研发9个国家级岗位职业标准和配套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当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三是“留学陕西”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省国际学生学历生占比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占比均有提升,其中学历生占比由2013年的46.6%提升至2022年的70%,“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占比由2013年的51.2%提升至2022年的71%。我省联合行业优势企业,建立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陕西力量。

三、持续促进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

我省不断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加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加强国别区域研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和复语教育,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8月,全省共有27所高校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增加至46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0个、项目30个,机构数量居西部前列,在读学生1.3万余人,430名学生被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录取,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奖励等超过640人次,引进了更多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了学校国际化水平。

二是国别区域研究进一步加强。指导高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别国情、国际关系、跨国贸易、金融投资等研究,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国家进行综合研究的实体平台。2022年,我省16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全年累计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70项,有力提升了我省高校研究实力声誉和影响力,助力我省企业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融合、文化包容、民心相通。

三是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语言专业群。我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通用语种新专业和复语教育,增设共建国家语种专业,探索实施了非通用语+通用语、外语+专业的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推动非通用语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语言专业群。截至目前,我省5所高校开设非通用语种20个,指导西安中学启动高中俄语国际课程班,储备各类非通用语种国家语言人才。

四、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教育成果

中国-中亚峰会结束后,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与中亚五国的交流合作,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

一是赴中亚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组织省内15所高校及西安市教育局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访问交流并举办4场高等教育展,签署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协议18份,有效促进了中国-中亚五国教育交流合作。

二是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指导西北工业大学在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大学设立分校,该项目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中亚峰会”上见签并正式启动,目前两校已就培养方案等具体事宜展开对接。指导长安大学牵头成立“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完成联盟启动仪式,并吸引多所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入盟。

三是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举办中亚高校教育合作研讨会,邀请中亚国家19所友好合作高校50名代表,线上交流讨论。目前,7所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我省“十四五”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加大陕西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交流不断走深、走实,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陕西教育贡献。

谢谢大家!

华广洪: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央广网:刚才赵厅长提到了现在在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我们了解到现在陕西省已经发布了相关文件,确立要推进这个事情,构建多层次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请详细介绍一下联合实验室有关情况。

赵怀斌: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层次平台,旨在通过双方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人才互访、技术交流等务实合作,扩展国际合作平台,发挥科技外交作用,有效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科技部于2017年5月,提出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需求、科研基础条件与合作意愿,建设一批新的联合实验室,5年来,科技部已认定全国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21年,通过省科技厅推荐,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科技部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此基础上,2022年,按照《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陕西科技合作特点,我厅制定出台《陕西省“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工作指引》,明确联合实验室是陕西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科技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是培育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预备队”,以服务陕西“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开展国际科技联合攻关,推动人才交流培养,技术示范推广和协同创新合作发展为主要任务。目前,已认定首批6家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计划到2025年全省布局建设20家具有显著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

刚才在发布辞中介绍到,今年中国—中亚峰会后续安排正在跟科技部进行汇报,争取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旱区农业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我们正在有序推进。

谢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众所周知,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主旨讲话,其中提到,欢迎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通过刚才省教育厅领导的介绍,我们也发现,除了丝路大学联盟外,近年来,省教育厅还支持高校成立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多个联盟机制。请详细介绍一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近年来的亮点工作,以及未来规划,又将如何促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

王海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是西安交通大学于2015年首倡发起的,目前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高校加入并开展了多元交流合作。近年来,联盟围绕科学和人文两大主题,在科技竞赛、人文交流和高端定制培训课程等方面陆续打造了3类品牌项目:1、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国际产业与经济发展领军人才计划”高端博士项目;2、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工程基地携手开展“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项目;3、与香港理工大学、国网技术学院、香港电灯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以上品牌项目的建设,促进了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的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了联盟影响力,也使联盟的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牵头成立。经过6年的努力,目前已有105家成员单位加入,涵盖境内外高等院校和各行业知名企业、协会、政府机构。联盟成立至今,共举办六届国际职教论坛,累计邀请德国、法国、瑞士等10余个国家的3000余名学者参加。今年5月,在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吉尔吉斯共和国教育科学部与“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签署了《构建SRVE-国际标准化体系谅解备忘录》,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合作交流,推动在中亚国家开展“秦岭工坊”合作项目,积极落实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

除以上联盟外,我省还鼓励属地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学科成立联盟平台,支持西北工业大学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依托长安大学成立“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联盟”;支持陕西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支持西北大学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盟保护与传承联盟”;支持西安外国语大学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依托西北政法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不断提升与中亚五国教育合作交流质量。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化大学联盟及职教联盟合作内涵。支持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丝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中亚五国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及管理人才,服务当地跨境贸易、数字产业发展需求;支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立“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整合建筑类高校资源,开展城市城镇化建设实践和科学攻关。

总之,一定要发挥陕西高校资源优势,按照中国—中亚峰会的精神,对中亚五国发展贡献陕西高校的力量。

群众新闻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开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请介绍一下我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赵怀斌: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所说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外科技合作示范园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五种类型。2015年我省认定首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到目前为止,分布在陕西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家,由科技部审核批复在陕西建设。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4家,在现代农业、资源环境、材料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与800多家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签约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基地先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90余名来陕开展交流合作,组织参与线上线下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会240余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人数超过11万人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陕西扩大开放、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交流领域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承载着科研、成果和人才三大创新要素,在探索“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推进我省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谢谢。

陕西科技报:陕西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大省,多年来吸引诸多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来陕学习。请问陕西高校如何发挥学科专业特长,创新国际学生培养模式?

王海波: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学生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达到71%。

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学生培养提质增效,我省创新国际学生培养模式,建立国际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形成了校企联合的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比如,长安大学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合作培养尼日利亚籍学生累计300余人,并签署协议共建尼日利亚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以油气人才培养为支点,与中塔天然气管道公司、中吉天然气管道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培养了近700名石油化工、油气管道建设运营专业人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国有色集团驻赞比亚企业培养当地技术人员800余人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分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赞比亚分院”,不断推动境外留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学历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发挥陕西与丝路共建国家自然禀赋相似、地缘文化相通的优势,打造丝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丝路历史人文研究中心,用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等平台,加强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大力推动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为丝路共建国家在能源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方面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以“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为契机,加强中国—中亚国家学生的互动交流,做好留学生互派工作,互相学习对方文化,促进心相通、民相亲。同时,借助我省自贸试验区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利好政策优势,鼓励优秀毕业生留在陕西创新创业,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人们之间的文化“桥梁”,为继续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友好力量做出陕西教育贡献。

谢谢。

华广洪:感谢两位发布人的发布,感谢媒体朋友出席,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