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情况介绍

时间:2023-10-19 14:56:00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迪,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副局长束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副局长韩彦庆,陕西证监局副局长李国强出席,介绍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发布会第四场,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迪女士,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副局长束华女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副局长韩彦庆先生,陕西证监局副局长李国强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刘迪副局长作介绍。

pic

刘迪: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优势,精准对接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和开发开放枢纽等任务,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我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相关情况。

一、聚集金融要素,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金融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编制《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规划》和《行动计划》,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论坛、伦敦金融城合作交流、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设立陕西丝路金融研究院,推广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品牌,不断提升陕西金融在丝路沿线地区的影响力。西安位列全国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并成功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二是着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完成在陕布局,成功组建全国第6家省级农商行——秦农银行,先后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西安数据中心及开发测试基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科技中心等金融央企功能性总部落户陕西。三是全力支持丝路(西安)前海园建设,推动西安丝路前海投资、西安丝路前海信息科技以及西安丝路前海金融研究院等26家各类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陕落户;连续5年支持西安市举办“全球创投峰会”,吸引全球万亿资本集聚,深度聚焦区内硬科技企业,促进资本与产业进一步融合。

二、持续深化创新,特色化金融服务质效双升。

一是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着力点,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使用,积极争取资本项目开放试点,持续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水平开放,支持自贸区吸引外商来陕直接投资。二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分类管理,不断丰富经营主体融资渠道,精准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高水平开放,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率先实现了“集团内部打通、经常资本打通、境内境外打通、本币外币打通”。截至2022年末,辖内3家企业获准开展试点业务,累计落地业务规模2.6亿美元;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跨境资产转让和外商直接投资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三项试点,共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省内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创新,推出“出口e贷”“浦汇通”等国际业务新产品,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推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银行机构搭建涉外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了“备用信用证增信外币债券发行+参投信用发行外币债券+外债专户开立+发债资金出入境”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跨境贸易提供融资便利。四是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聚焦国际产能合作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设立“首贷服务中心”,扩展陕西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建设功能,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

三、支持企业上市,积极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十年来,支持和推动优质企业抢滩资本市场,形成培育一批、储备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局面,努力做到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多板齐上”,推动上市公司实现了“质”“量”双升。我省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2年末的39家增加至目前的85家(含过会),实现了翻一番,排名全国第15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3家,排名全国第10位。全省在审核企业7家,在辅导企业17家。隆基绿能、易点天下等一批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成为陕西企业加快“走出去”、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亮丽名片。同时,积极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深化与香港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支持外向型、新商业模式企业境外上市,截至目前,我省境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0家。

四、强化科技效能,着力打造金融服务平台。

一是科技赋能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2021年6月18日上线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班列+数字金融”模式,为企业提供基础订舱、企业经营信息查询、轻资产信用贷、企业舱单融资、铁路运单融资等一系列服务,通过“一站式数据共享”等功能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匹配度,助力构建金融服务链,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结算难、汇率风险管理难等问题。二是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2018年4月,全国首个主打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平台“通丝路”在我省上线,为小微企业提供宣传推广、产品信息发布、贸易合同撮合、交易订单生成、在线报关报检、跨境人民币结算申报、国际收支申报、在线人民币结算、信用担保服务和资金融通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目前平台入驻的外贸认证企业达300余家,涉及装备制造、工业品、农产品等200余种品类,覆盖陕西80%的县域地区,出口地覆盖中国香港、缅甸、韩国、美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陕西乃至全国的特色产品推向全球。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陕西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融资融智,为陕西企业出海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为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与中央驻陕金融管理部门和省级各部门一道,以推动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为重点,持续抓好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陕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合作项目支持力度,为陕西谱写“一带一路”建设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束华副行长作介绍。

pic

束华: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深化金融外汇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提升金融外汇服务效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陕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年来,陕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跨境收支规模从2013年的115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219亿美元,年均增长7.42%。

一、精准对接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积极争取金融外汇开放试点,大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效满足企业合理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

一是开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试点。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允许企业将境外资本项下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化和自由度。

二是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适当降低优质企业准入门槛,支持更多企业享受优化单证审核、货物贸易超期限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货物贸易付汇免于办理进口报关单核验手续、非关联关系境内外机构间发生代垫或分摊业务由试点银行审核办理等便利化政策。截至2023年9月末,共为62家开展“一带一路”业务优质企业办理了跨境贸易收支便利化业务。

三是帮扶重点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发挥合力,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和项目设计融资方案、组建银团贷款、签署授信合作备忘录等,量体裁衣式满足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助推陕西发行首支专项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外币债券。积极争取总局政策支持,成功解决某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外债注销登记问题;允许某民营科技公司以开立保证金账户方式,解决境外保证金汇入汇回渠道难题。

二、精准对接贸易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精准对接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促进银企对接,构建全方位的中欧班列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场景。创新开发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场景,为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融资增信、融资增速提供有力支撑。依托该平台,落地了多项全国首单业务,如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地全国首笔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铁路联运提单融资贷款,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地全国首笔中欧班列线上纯信用运费贷款。

二是推出专项支持中欧班列外汇政策。推出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暨“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内外汇贷款结汇2项全国“首创”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加快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三是促进银企对接提高服务效能。试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搭建银企线上融资互通桥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如指导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推出“出口数据贷”,将出口数据转化为企业信用,帮助外贸企业获得低息外币贷款,支持企业经营发展。

三、精准对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使用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积极扩大人民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跨境贸易投资计价、结算的使用,截至2023年9月末,陕西与111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累计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2021.18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的39.52%。

一是为优质企业提供线上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建立并动态更新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2023年陕西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373家,受益企业数量为去年的2.5倍。推动商业银行为优质企业提供线上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目前全省27家金融机构实现了经常项目单证电子化审核,大幅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切实提升政策便利。

二是定制解决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诉求。鼓励商业银行“一企一策”为市场主体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为解决西安某企业中国—印尼双边本币不能直接兑换、无法完全规避汇率风险的困难,推动中行雅加达分行通过中国—印尼LCS机制(双边本币结算)为该企业实现结算。

三是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择优选取全省147家银行网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示范网点”创建工作;指导陕西金融机构与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多家银行开展人民币同业合作。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推动金融外汇领域首创性、差异化创新,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将金融外汇政策转化为让企业实际获益的产品和服务,助力陕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李惠:下面,请韩彦庆副局长作介绍。

pic

韩彦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强化金融赋能,助力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一是聚焦定位,为重点项目提供差异化服务。引导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发挥比较优势,借助全省“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指导在陕大型银行关注境外投资、境外项目改扩建等情况,为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西电国际等大型企业承揽“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差异化提供境外承包工程投标、履约保函开立及其他金融服务。指导在陕政策性银行支持陕煤集团、爱菊粮油等省内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造炼油厂、农产品加工园区等项目,促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工业、农业领域合作向纵深发展。例如,国开行在中亚峰会期间积极设立“中国-中亚合作1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用于中国同中亚五国在经贸、投资等领域开展境外项目合作。十年间,在陕政策性银行累计支持276个“一带一路”项目,累计发放贷款682.51亿元人民币。

二是探索创新,为中欧班列提供精准化服务。我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贡献金融力量。针对中欧班列“五类主体”,即运营平台、外贸企业、物流货代企业、集结中心建设核心项目、跨境电商平台,辖内银行机构制定专项金融产品方案,创新推出“中欧班列贷”等专属融资产品,逐步构建起中欧班列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中欧班列轻资产货运代理类企业订舱融资难、融资贵、结算慢等问题,创新推出纯线上、纯信用、低利率的中欧班列专属运费融资创新产品“跨境快贷—运费贷”等金融产品,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相关企业的获得感。

三是提升效率,为自贸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局不断完善陕西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统计制度,定期梳理工作成效和问题困难,切实履行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我局有效发挥杨凌示范区金融顾问团服务机制作用,向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提供监管指导和政策解读,共享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名录。持续强化与发改、商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优化政银企合作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交流畅通。同时,我局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深入解决自贸区企业融资难点,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例如,针对自贸区内小微型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出“出口贷”“信保贷”等系列产品;针对优质外贸客户推出出口信保专项融资“白名单”政策,优质民企可享受担保差异化政策,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四是强化风控,为跨境经营提供可持续服务。我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强化风险保障,以贸易融通、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为跨境经营“保驾护航”。十年来,指导中国出口信保陕西分公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支持出口和投资109.6亿美元,服务西北四省区企业数超过2000家,累计支付赔款1.2亿美元,帮助企业赔前减损1.3亿美元。此外,积极指导部分银行机构协同境外机构开展“跨境撮合”,例如,建行陕西省分行先后协同阿斯塔纳分行举办“中哈经贸合作数字论坛”,联合马来西亚分行及省贸促会举办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展览“线上云展会”,为全省稳外贸、稳外资、供应链畅通运转提供金融保障。

十年来,陕西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强化政策引领,扎实推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扩面”目标。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提供立体化、综合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金融资源与“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及项目有效对接。二是聚焦“提质”目标。加强监管引领,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精准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导向,强化全产品全流程联动,提升金融服务精细化水平,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三是聚焦“风控”目标。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别、项目和买方的风险跟踪和事后管理,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助力陕西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贡献更大力量。谢谢大家!

李惠:下面,请李国强副局长作介绍。

pic

李国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十年来,陕西证监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枢纽作用,全力支持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十年间新增上市公司42家,达到81家,另有过会待上市公司4家,增幅达107%。截至9月末总市值1.29万亿元,总家数、总市值分别位居全国第15位、14位。十年间,我省各类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6448.47亿元,占辖区资本市场三十多年来直接融资额的90.4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科创板、北交所相继设立,创业板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抢抓改革机遇,重点从三个方面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增量,推动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我们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持续优化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持续完善辅导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归位尽责,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推动“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步伐。2019年以来,我省新增的34家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公司分别有14家、12家、5家,占新增数量的91.18%,其中科创板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10名,一些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独角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优质企业融资需求得以满足,我省“硬科技”优势得到彰显。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推进,隆基绿能赴瑞交所发行GDR已获批,预计融资200亿元,公司研发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是改善存量,着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省政府、西安市政府先后出台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配套政策文件。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再融资,十年间,引导上市公司通过IPO、定向增发、配股及发行公司债等实现直接融资3597.78亿元,占我省各类企业同期间直接融资累计额的55.8%。重点破局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一批业绩较差的国企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如,陕西建工重组延长化建并实现整体上市,收入连续两年位居辖区之首。秦川机床被法士特控股后加快并购融资,扭转了多年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中环装备出清不良资产后整体收购中国环保垃圾焚烧发电板块。中国西电、西部材料分拆子公司分别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通过与各方协同发力,我省上市公司结构整体发生较大变化,更加体现新时代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公司33家,占比41.25%。2023年上半年,全省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强度5.1%,高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引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三是推动私募创投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资本力量。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出台鼓励私募创投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对长期资金的引导力度,鼓励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投资,培育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资本。截至2023年8月末,辖区新增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656只规模1184.27亿元,省内成长期、初创科技型企业吸引全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100.34亿元,在服务构建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加快监管转型,推动证监会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三年行动方案在陕落地见效,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更好支持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

李惠: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2020年3月25日,西安市发布《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目前主要进展如何?

刘迪: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总的看,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以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为统揽,主动承接国家创新试点,深入开展金融招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2022年西安市金融业增加值1236.92亿元、同比增速6.5%、占GDP比重10.77%;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706.18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12.6%。金融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排位第一的生产性服务业。西安市连续多年成功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跻身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区域金融中心十强。

主要进展有四个方面:一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举办全球创投峰会,现已成为国内创投行业颇具声誉的年度盛会。召开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探索西安路径。二是积极承接国家创新试点。积极申报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在文化旅游、民生服务、大学校园、商业连锁、示范街区等领域全面应用。三是加大机构引进力度。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为抓手,持续提升发展能级,全市外资金融机构达到24家(外资银行业机构6家、外资保险机构16家、证券期货机构2家)。吸引金融机构设立法人总部、区域性总部、专业子公司、金融功能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15家,正在筹建9家,选址1家。四是推动金融创新。创新首单不断涌现,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首贷中心、农户信用等级“整村授信”等工作深入推进。

下一步,将立足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大战略、大愿景,把握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的时代定位和角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以及绿色金融等先行先试政策。按照“资源集中、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高新区金融核心区建设,强化西咸新区金融功能承载力。大力发展科技、能源、文旅、绿色等特色金融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竞合有序的金融功能区。全力以赴提升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国际竞争力。

香港经济日报:从刚才发布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是陕西跨境人民币工作的突出亮点。那么,请问今后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建设?

束华: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这一主题,从以下几方面推进跨境人民币工作。

一是全省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示范网点”建设工作。指导陕西省自律机制及金融机构以“跨境人民币+业务特色”为核心,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示范网点”建设工作,并推广到全省各地市和县域。通过设立跨境人民币业务专柜、加强业务宣传、加大减费让利幅度等,真正打造一批业务强、产品精、服务优、将“本币优先”理念落到实处的金融机构示范网点,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二是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将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其他人民币业务相结合,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种类,基于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企业提供结算、授信、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比如,鼓励金融机构为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低息快速贷款,提升企业获得感,促进银企深化合作。

三是持续开拓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新路径。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与国际金融组织、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打通境内外人民币结算路径。同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境外产业园、经贸合作区,了解陕西“走出去”企业境外使用人民币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四是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举办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企业交流沙龙等,通过广播电视、公众号、视频号宣传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本币优先”社会氛围,让更多企业了解跨境人民币“规避汇率风险、节省财务成本”的突出优势。

中国报道:“加快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创新发展”是“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新高地的重要发展目标,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介绍在这一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成效。

韩彦庆:谢谢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简要作一介绍。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引领,着力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金融要素集聚,鼓励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推动高水平走出去,助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金融中心。我们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金融要素集聚。中国(陕西)自贸区是“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自成立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在自贸区内相继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23年6月末,自贸区内已有银行保险机构约300家,自贸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占全省的31.95%。在国际合作领域,我省银行业在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和同业市场影响力方面也取得新突破,长安银行于2023年5月采用直开方式向纽约梅隆银行伦敦分行开出两笔备用信用证,为自贸区某建设公司境外发债业务提供增信,在企业美元债市场上首次公开亮相,为区内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信贷支撑。

二是推动金融产品优化。在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通力合作之下,服务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金融产品不断优化。在科技创新领域,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高了“一带一路”相关科技型企业投保意愿,扩大了保险应用范围;建立“科技+”金融顾问和“科技+”专家顾问机制,打破银保企信息壁垒。在农业产业现代化领域,实现了农业保险产品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升级,创新实施了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增信,盘活农业资产,解决融资难问题,其中杨凌自贸区“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先后获得全国自贸区和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在对外贸易领域,积极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展,指导辖内大型银行成功办理陕西首笔中欧班列“长安号”铁路提单项下贸易融资业务、国内首张以铁路电子提单为物权凭证的信用证业务,大幅缩短结算时长,有效解决铁路运输下贸易融资难的痛点问题。

三是支持企业海外发展。指导保险机构做好企业“走出去”风险分析预警和保险保障服务。中国出口信保陕西分公司对首期《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风险指数报告》进行解读与推广,帮助中小微出口企业了解出口目的地风险成因和变化趋势,辅助企业做出经营决策。太平洋财险陕西分公司办理了省内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保险保单,为企业提供海外侵权赔偿及法律费用保险支持;截至2023年6月末,针对进出口运输环节累计提供21.97亿元货运风险保障,针对出海人员提供超1.98亿元保额的海外人员安全风险保障。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将进一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填补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薄弱环节,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谢谢。

陕西日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总体部署,资本市场责无旁贷,请问陕西证监局李局长,未来在将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稳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服务市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贵局有哪些安排?

李国强: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资本市场建设的关心。资本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普惠性,通过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在源头上提高我省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同时,我们也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发挥派出机构属地作用,在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所有作为,帮助上市公司有能力参与海外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做大做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一是更加注重债券市场作用,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汇聚能量。2018年以来,沪深交易所试点“一带一路”债券,陕西建工、空港新城等在交易所市场发行3只“一带一路”债融资27.91亿元。2022年度债券融资1231.03亿元,发行人以金融投资、能源化工、土地开发等行业企业为主,是助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优势产业发展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当前,债券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化,同时企业债职责划入证监会,债券市场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我们将引导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抓住机遇,积极运用科创债、绿色债、REITs等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夯实发展基础。

二是强监管、防风险,为我省上市公司“走出去”保驾护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辖区上市公司中有46家开展海外业务,2022年度实现海外收入730.69亿元,占比9%,为陕西发展对外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隆基绿能先后在马来西亚、越南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建厂,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陕西建工面向中亚及巴基斯坦等20余国参与路桥、市政、医院、供水等领域工程建设和运营,有效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陕鼓动力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钢铁、有色、炼油企业合作,加快中亚工业现代化升级。彩虹股份生产的液晶面板的终端产品已出口到波兰、德国等欧盟国家。在“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加持下,我省上市公司走出国门、谋求全球布局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我们在日常监管中,也发现了一些公司对国外政策环境不熟悉、对国外法律风险认识不足,产生并购标的与公司主业协同性不够、过分依赖海外业务及对子公司管控不力的问题,境外业务的实际情况难以核实、境外子公司相关内控制度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等。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动监管转型,加强日常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披露境外业务信息,进一步提高公司透明度并有效揭示风险。同时,引导境外业务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加大对境外子公司的管控力度,及时防范化解上市公司境外业务引发的各类风险,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推动其“走出去”,现场核实境外业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为不断提高公司质量提供保障。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李惠: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