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提产能 促丰收 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3-12-28 16:22:00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2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翟军海出席,围绕“提产能促丰收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女士,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翟军海先生,请他们围绕“提产能促丰收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孙矿玲厅长作介绍。

pic

孙矿玲: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夯基础、稳面积、提单产,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一)夏粮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秋播,全省进一步扩大小麦宽幅沟播集成技术播种面积,播种质量整体提升,丰产苗架搭建扎实;开春之后,围绕“把好的苗情基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产优势”,我们在主产区全面开展“返青期镇压化除壮苗、起身拔节期促穗增粒数、抽穗扬花期一喷三防夺丰收”三大行动,进一步夯实了夏粮丰产基础;“三夏”期间,开展抢收抢种“双抢”大会战,克服了罕见“烂场雨”的不利影响,我省夏粮实现总产463.7万吨、单产283.7公斤,虽然较上年略有差距,但较过去5年平均总产、单产分别高出12万吨和11.22公斤,保持了较高水平。

(二)秋粮作物增产明显。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们把“以秋补夏”作为秋粮生产的重中之重,突出一喷多促、防灾减灾和秋粮作物单产提升,全面推进“夺秋粮丰收百日行动”,各地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均实现了大面积增产,超预期完成了生产任务。全省秋粮面积2899.8万亩、总产860万吨、单产296.57公斤/亩,分别较上年增加31.2万亩、38万吨、10.2公斤/亩,增产成效明显。

(三)全年粮食稳健增长。总体来看,今年我省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一是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了8.25万亩,为全年粮食增产创造了基础条件;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普遍提高,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较上年增加了5.16公斤,带动总产增长25.8万吨。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3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4534.5万亩、单产291.91公斤、总产量1323.7万吨,单产逼近300公斤,总产继1998年后再次翻越1300万吨大关,均创历史最高,超额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粮食种植目标任务。

二、增产措施扎实有效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粮食安全作为守底线任务,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探索了夺取粮食丰收的新路径,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供需自给目标;从管控现有耕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粮耕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四个方面,强化“藏粮于地”;以实施良种、良技、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落实“藏粮于技”;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支持保障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方面加强保障支持,系统谋划部署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工作举措,为切实做好全省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强化防灾减灾。近年来,我省气象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考验和诸多影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我厅立足省情实际,会同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制定了《陕西省农业防灾减灾若干措施》,构建系统、完备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措施,面对夏粮生产罕见“烂场雨”,组织开展为期20天的抢收抢种大会战,千方百计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了夏粮应收尽收、夏播种足种满。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针对“强秋淋”制定了《充分发挥农机应急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秋粮防灾减灾能力工作方案》,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做到前面,确保了秋粮丰产丰收。

(三)着力提升单产。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部署,突出挖掘秋粮生产潜力,围绕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组织开展了“秋粮单产提升行动”,在8个县区重点建设了玉米、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秋粮作物单产水平,带动全年粮食增产。突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玉米增密度以及配套机械化5联作,开展两料“吨半田”和单料“吨粮田”创建试点,落实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亿元,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集成技术500万亩,玉米“5335”高效增产技术500万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财政补助资金1.6亿元,确保全省80万亩推广任务落实落地。

(四)狠抓服务指导。立足部门职能,以推进“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先后组织开展“农技干部下一线服务群众促生产活动”“强春管促丰收包抓指导活动”“夺秋粮丰收百日行动技术指导活动”,动员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群众心贴心开展帮扶,面对面指导服务,扎实细致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地落细。据统计,各级累计下派指导组950余组,农技干部5700余人,组织培训宣传1475场次,培训群众13.3万余人次,发放挂图等宣传资料38.2万余份,媒体宣传报道560余次。发动群众开展小麦镇压化除730万亩、灌水822.6万亩、追肥769.8万亩,实施小麦“一喷三防”1408万亩、玉米“一喷多促”1814万亩。

三、系统提升粮食产能

按照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我们正在完善陕西省粮食产能提升方案。拟从三个方面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挖掘潜力扩大粮食面积。落实我省《关于严肃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面积稳中有增。一是坚决杜绝“非粮化”增量。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实行上图入册管理,做到每个县、镇、村一张图、一份年度种植计划,绘制种植用途“一张图”,严禁永久基本农田新增“非粮化”利用。二是积极消化“非粮化”存量。重点整治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非粮作物、占用优质土地栽植绿化苗木,支持鼓励非优生区的老旧低效残败果园逐步稳妥退出。三是科学利用撂荒耕地。充分利用现阶段开展的撂荒耕地核实成果,以恢复粮食生产为优先,分类施策,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和地力水平。

(二)深化五良协同融合,有力有效提高单产水平。坚持良田、良法、良种、良机、良策“五良协同”,将关中两料“吨半田”、陕北渭北“吨粮田”创建模式扩展到创建“吨粮镇”和“吨粮村”,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区域性、整体性不断提升。一是夯实地力基础建“良田”。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与自然资源系统对接,再造“双十条”落地流程,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以上,建管并重经营好高标准农田。二是加快种业创新育“良种”。坚持自我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发挥杨凌种业创新平台作用,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重点培育3-5个高产优质、耐密抗逆、节水宜机收新品种,配套建设集中连片的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提高高产良种保供能力。三是强化技术集成推“良法”。持续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玉米“5335”增密度、马铃薯起垄栽培、水稻集中育秧高产集成技术,配套实施“一喷三防”、配方施肥、深松深翻、“一喷多促”等措施。四是加强研发引进增“良机”。聚焦提升单产需要,以培育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完善政策支持配“良策”。严格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扎实推进党政同责落地落细;用好管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产品,助力单产提升集成技术全面推广落地。

(三)强化冬春田间管理,聚合力夺取明年夏粮再丰收。目前,我省秋播小麦在田面积1427万亩,基本播在适播期、高产期,长势良好。我们将切实加强与水利、气象、财政、供销等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不遗余力抓好冬春田间管理,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严防气象灾害发生。对在田小麦加强苗情调度和气象预警监测,针对冬季极端低温、倒春寒和春旱,分类制定冬春季田管技术措施。对弱苗坚持肥水齐攻、促弱转壮;对稠旺苗坚持越冬前镇压、促进苗匀苗壮,依据墒情适时冬春灌溉和人工影响天气,确保小麦安全越冬,顺利返青拔节。二是病虫防控关口前移。以小麦条锈病为重点,加强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坚决做到防控关口前移。关中西部作为小麦条锈病防控的前沿区域、关键防线,要适时开展系统监测,实行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着力压低菌源基数,在减轻辖区内中后期防治压力的同时,为防止东扩蔓延做出贡献。三是科学运筹增产肥水。返青拔节期,突出一二类苗促控结合,三类苗促弱转壮,旺长田块合理控旺,统筹肥水,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攻大穗、增粒数;在小麦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全面组织开展“一喷三防”,防病防虫减轻危害,预防早衰延长灌浆,确保增产增效。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孙厅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西部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请问,下一步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面,陕西将有哪些举措?

pic

孙矿玲:谢谢你,这个问题非常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截止目前,我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16.05万亩,为全面完成到2035年把337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我们每年还需建设2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立足“质量、数量双提升”目标,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实施方案。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水资源保障条件等全面摸清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等底数,省、市、县分级加快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谋划编制一批高标准农田项目。

二是推进模式创新。加快推动《关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十条措施》落地落实,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或第三方机构采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一体化推进模式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监督。

三是优化项目布局。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水网、林网规划和分区域、按地类、依坡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大中型灌区、耕地资源潜力大县集中,优先解决有水源条件的“水中旱”“水边旱”问题。在关中灌区破解插花种植难题,建设万亩示范方田。在陕北旱区破解水源难题,建设旱作节水高标准农田。

四是加强建后管护。不断总结完善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管护的“统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依托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等。开展“建管用”一体化试点,探索高标准农田管理新模式。

五是拓宽投入渠道。积极争取财政投入,优化差异化补助政策,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高标农田建设,结合全域土地整理试点,畅通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两项指标”交易渠道,力争亩均投资标准逐步达到3000元以上。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今年“三夏”期间,我省遭遇了罕见的“烂场雨”,导致小麦总产较去年有所减少,对全年粮食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省全年粮食总产不减反增。请问,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农业农村部门都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孙矿玲:谢谢你,这个问题请我们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翟军海处长回答。

pic

翟军海:众所周知,我省夏粮占全年粮食的三分之一,大头主要在秋粮。今年全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主要原因是夏粮减的少、秋粮增得多。

夏粮方面,我省以小麦为主,今年种植面积1411.58万亩,整个生产过程可以说是先喜后忧,前期种的好、中后期管得好,眼看丰收到手,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小麦主产区遭遇罕见“烂场雨”,导致小麦光照不足,灌浆强度、速度受到影响,特别是关中灌区持续降雨与小麦成熟收获叠加重合,部分田块出现萌动、发芽、霉变等现象。灾情就是命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专门批示、一线考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省政府紧急动员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定期调度、强力推动。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会、专题会、调度会多层次研究安排落实,派出8个厅领导带队分市包抓、驻县督导;开展为期20天的“抢收抢种大会战”;组织4000多名技术人员、2.8万台收割机、270支应急抢收服务队、2458台烘干设备,昼夜兼程抢收,开足马力烘干,千方百计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夏粮虽有减产,但总产仍保持较高水平。

秋粮方面,我们总的策略是“以秋补夏”,具体工作主要是:第一,调结构、扩面积。在渭北、陕北地区,压减低产杂粮面积,扩大高产玉米面积,进一步优化了种植结构。抓住夏播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全力扩大夏播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做到能播尽播、应种尽种。全年秋粮种植面积2899.8万亩,较上年增加了31.2万亩。第二,推技术,提单产。一方面在6个玉米、2个大豆主产县实施整建制单产提升,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一方面大面积实施秋粮单产提升行动,制定了具体的增产目标和技术路径,推动了全域秋粮单产提升。第三防减灾,保丰收。我们立足防灾减灾,加强部门协作和灾害分析会商,紧盯夏伏旱、强秋淋等气象灾害和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等重大病虫害,及时发布防御措施,提前开展应急演练,坚决降低因灾损失。同时,切实抓好秋粮田间管理,督促指导各地落实“一喷多促”,确保了秋粮丰产又丰收。秋粮总产860万吨,较上年增加38万吨,夏粮虽然减产12.2万吨,但全年总产仍然增加25.8万吨,达到1323.7万吨,不但实现了翻越1300万吨大关的目标,而且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坚持“一稳三提升”工作思路,立足实际、扬长避短,突出抓好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到夏粮秋粮并重、区域均衡发展、总量稳中有增,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陕西日报:近些年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应急救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请问,为保障我省粮食丰产丰收,我省的农机化工作具体提供了哪些支撑?

孙矿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年我省进一步强化粮油生产机具装备保障,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立健全农机应急服务体系,用足用好农机购置补贴等利好政策,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的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支撑。预计今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3.1%。

一是农机保障供给有力。今年我们加大对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机械化支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和智能、复式、高端农机具的补贴额。为保障粮食单产提升,推广适宜小麦宽幅沟播、玉米“5335”等技术的先进复合机械1000余台。截至12月18日,全省共补贴各类机具14.5万台(套),受益农户和生产经营服务组织11.1万户,带动农机销售39.3亿元。

二是农机应急能力提升。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紧盯关键农时,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分环节,依托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力量。目前,全省共组建应急作业队180支、应急保障队134支、应急服务队126支,初步建成了“平战结合”的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今年三夏抢收抢种期间,我们紧急协调安排应急服务补助5610万元,对抢收抢种机具、应急烘干服务主体进行补助。

三是农机手教育培训扎实。全省各级组织开展农机手技能培训228场次,培训农机手17148人次,召开现场演示会141场次、工作推进会13场,发放宣传材料13.77万份。在重要农时季节,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农机系统分层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53场次,促进作业质量大提升。统计显示,我省573个小麦、玉米、水稻监测点的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为1.00%、2.26%、2.35%,均在国家标准以内。

下一步,我们将以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建设更多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广高效复合农业机械应用。按照“立足现有、补短创新”的总体思路,加快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瞄准农民急用、生产急需机具,以高质量服务农业生产和应急救灾为重点,以大马力农机和智能农机为重点,开始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常态化抓好粮食机收减损,让农机继续为粮食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李惠:感谢孙矿玲厅长和翟军海处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