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2024年陕西蓝皮书》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4-05-29 15:10:09 来源:陕新发布

5月29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吕晓明出席,介绍《2024年陕西蓝皮书》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华广洪主持。

华广洪: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先生,科研处副处长吕晓明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2024年陕西蓝皮书》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王建康先生作介绍。

pic

王建康: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智库产品。我们一直坚持“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前沿性、时效性”,从专业角度、专家视野,用实证方法研究分析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重大政策举措、突出成就和发展经验,研判发展环境、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1998年至今,《陕西蓝皮书》共推出88部。本次发布的《2024年陕西蓝皮书》共6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4)》《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4)》《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4)》《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4)》《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4)》,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一、《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4)》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包括“总报告”“分报告”“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五部分。“总报告”对2023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对2024年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分报告”对2023年陕西农村经济、工业运行、对外贸易、服务业进行分析,并对2024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新赛道、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区域篇”主要围绕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思路、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建设、设计产业赋能西安“双中心”建设、西安都市圈组团高质量发展等进行分析。“产业篇”主要对陕西新型工业化、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丝路金融中心建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

《报告》认为: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陕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全力推进“三个年”活动,全省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加速蓄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工业运行稳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对外贸易稳中趋缓,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恢复。总体来看,陕西经济增速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但经济底盘稳、韧性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有利于经济回升恢复的积极因素正在持续累积。

《报告》建议:2024年,陕西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牢牢把握“五个新突破”主攻方向和“四个着力”重要要求,继续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纵深推进创新驱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多维发力促进消费,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二、《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4)》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包括“总报告”“民生篇”“治理篇”“案例篇”等四部分,以陕西社会高质量发展状况、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以及特色案例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呈现了2023年陕西社会发展领域的新情况、新思路和新举措。“总报告”紧紧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分析陕西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趋势及特征,提出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民生篇”聚焦陕西城乡居民收入、人才强省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托育服务发展等多项民生工作。“治理篇”梳理陕西在积极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生动实践,涵盖基层社区治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数字政府治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案例篇”对西安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高陵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旬阳市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践、长安区基层治理网格化探索实践等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报告》认为:当前,陕西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的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省教育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教育供给稳步增长,人才培养规模扩大,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持续彰显,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增,就业规模继续增长,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规模及其增速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收入结构有序调整;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民健康福祉达到新水平,发展势头良好。

《报告》建议:2024年,陕西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努力提升人民教育获得感;抓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

三、《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4)》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主要包括“总报告”“宏观视野篇”“行业篇”“公共文化篇”“区域篇”等五部分。《报告》紧紧围绕陕西文化领域各项工作,在选题、框架和内容撰写上加强对黄河文化、文化传播、文旅产业、公共文化发展、区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总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成就,梳理和分析了主要文化行业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对2024年全省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宏观视野篇”主要在宏观层面上对陕西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文学艺术发展、文化短视频传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进行了研究探讨。“行业篇”就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文创产品开发以及旅游演艺产品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公共文化篇”重点对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古代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医药古籍资源转化利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与系统分析。“区域篇”主要从区域文化发展的视角对陕南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西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旅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报告》认为:2023年,陕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贯彻,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大力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弘扬延安精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加快融合,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

《报告》建议:2024年,陕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领会、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聚力文化传承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繁荣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不断加强文化交流,持续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四、《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

《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包括“总报告”“分报告”“区域篇”“平台篇”“案例篇”等五部分。“总报告”以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报告和2023年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为两条主线,全面介绍和反映了陕西“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分报告”聚焦通道建设、贸易合作、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合作和农业合作等领域展开专题分析。“区域篇”分析研究了陕西与西亚、东盟之间的合作进展情况。“平台篇”介绍和分析了首届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举办、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和西安丝路科创中心建设等基本情况。“案例篇”重点研究分析了西安爱菊集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汽集团等陕西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典型代表的做法和经验。

《报告》认为:2023年,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五通”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率先突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质效稳步提升;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科技教育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合作交流和平台建设作用显现;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不断深化,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功能全面彰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加快建设,服务更多“一带一路”国家。

《报告》建议:持续推进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打造“立体丝绸之路”,加速形成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深耕中亚,加强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粮食贸易和农业技术国际合作,带动促进陕西发展;以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为目标,高质量建设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持续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等会展平台,做优做强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浐灞国际港等特色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科创基地落地实施,共建高层次创新平台,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样板。

五、《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4)》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案例篇”等四部分。“总报告”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对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优化了“压实责任,紧扣要害”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深化机制,紧盯落实”的巩固拓展衔接路径、“夯实产业,紧推改革”的乡村发展路径、“规划引领,紧抓质量”的乡村建设路径和“强化党建,紧促和谐”的乡村治理路径,提出了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对策建议。“专题篇”从陕西粮食安全策略、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消费扩容升级、乡村治理、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实现省内粮食供需平衡和自给有余、全方位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质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对策建议。“区域篇”和“案例篇”选取陕西市、县、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包括县域经济特色化错位化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乡村文旅融合、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产业链建立党组织等经验做法,为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认为:2023年,陕西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锚定建设农业强省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目标,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民生活有效改善。

《报告》建议:陕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稳产保供为根本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以底线任务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4)》

《陕西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包括“总报告”“创新驱动篇”“科技自立自强篇”“秦创原篇”“案例篇”等五部分,以科技强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秦创原由势转能、典型科创优秀案例模式复制推广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总报告”通过对陕西科技强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提升原创科技策源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减量化增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创新驱动篇”从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高质量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科技自立自强篇”从人工智能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更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秦创原篇”从推进秦创原总窗口由势转能、构建秦创原人才集聚高地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案例篇”分析了中国电子云,秦创原(国防工业)创新促进中心,陕股交综合赋能中小微科创企业培优等典型案例,为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报告》认为:2023年,陕西统筹推进科技强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牵引科技体制改革,高水平建设西安“双中心”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强化创新资源聚集、创新功能集成,优化创新生态,聚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建议:陕西着眼更好建设科技强省,提升原创科技策源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减量化增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华广洪:谢谢王院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报道: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举办,是陕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持续放大峰会效应,推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pic

吕晓明: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是加强陕西与中亚运输和贸易通道链接,加速陕西向西开放。加大与哈铁在境外重要场站和港口的投资合作,在跨里海通道上实现新突破;在安康—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基础上,扩大省内其他市(区)与东盟国家开通班列,加快实现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南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陕西的深度融合,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做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以数字赋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便捷从中亚往返东南亚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过境运输,拓展多元化通道网络,打造国际开放通道的战略交会点。加强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的省际合作,建立和完善西北五省(区)向西开放的协调联动机制,促进通道沿线各省份对外开放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二是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深化陕西与中亚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深耕中亚,加强能源供应、新能源开发、粮食农产品的国际合作,与东亚地区加强连接,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陕西发展;拓展新能源、农业、电子商务、绿色和数字经济、高科技等领域合作,打造合作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布局中亚国际市场,大力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引导“走出去”企业,建设专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融入当地社区,降低运营风险。

三是以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为契机,推进陕西与中亚国家民心相通进一步走深走实。充分发挥陕西科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搭建起对外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在构建多元互动人文交流大格局中贡献陕西力量;继续支持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亚国家开展交流合作;聚焦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重大技术需求,搭建产业共享技术研发平台,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影响力,共建中亚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携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整合陕西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加强与中亚地区旅游的开发和合作,把西安打造成“一带一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陕西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pic

王建康:一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为重点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进智慧供应链网络、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以构建智慧“三农”服务体系为重点力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数字农业”工程,推广普及农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运营模式。以新型消费和数字贸易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实体商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展线上业务,大力发展社区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

二是壮大优势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建链,规划建设好特色专业园区,大力实施链式招商、以商引商,引导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做强链主企业、做深产业配套、做实应用场景,实现与现有优势产业双向赋能,切实形成集聚效应、裂变效应。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进先进制造、现代能化等产业高端新品开发产业化和现有产品迭代升级,做强汽车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输变电装备等优势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链式化、集群化、生态化布局,培优壮大数控机床、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光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投融资模式、企业孵化培育、制度政策等创新,加大布局生命科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储备等一批未来产业,占领发展制高点。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陕北地区发展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的优势,引导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

四是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组建天使投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转贷等领域一系列市场化基金,重点投资和服务于初创型、成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到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精准引育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紧缺人才需求动态清单,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在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影响力、能引领支撑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科学家+工程师”制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充分结合,打造适应产业变革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西部网:2024年,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应在哪些方面积极发力?

pic

吕晓明: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重点在三个方面积极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阐释秦岭文化、黄河文化丰富内涵,研究彰显关中文化深厚底蕴,加快宣传普及。在文学艺术领域不断“推新人、出新作”,重视文艺作品网络传播。不断加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对老旧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优化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更大力度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文化服务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制造业等各类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加快文化传播渠道业营业收入和增速继续领跑,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文化装备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投资运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在具体行业门类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其他广告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图书出版”等仍是重要增长点。

三是以更大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加快文创产品研发,更好实施文物惠民工程,做好各类文物巡展活动,充分发挥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深入研发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红色旅游。

各界导报:陕西如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pic

王建康: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立足陕西实际,体现陕西特色。

《蓝皮书》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以稳产保供为根本,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夯基础、稳面积、提单产。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抢抓国家政策保障、提高投入标准、编制实施水网规划等重要机遇,紧扣制约耕地效益提升的因素,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推进丘陵山区土地平整等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耕地质量,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种业振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发挥良种促进增产丰收的关键作用。

二是以底线任务为重点,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抓好防止返贫等重点工作。全面排查农户实际生活状况、饮水安全状况、刚性支出以及就医、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严把“入户核查、数据采集、指标审核、信息录入”等相关数据质量,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实施结对帮扶、精准技术指导,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着力打造集中连片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层级布局加工业,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直采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内部各环节和其他非农产业有机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链、提升价值链。

四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创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支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平台作用,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

五是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具有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自治、法治、德治、数治融合,构建“四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

借此机会,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陕西蓝皮书》的关注支持,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的支持。

华广洪: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