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于“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7-05 09:31:12 来源:陕新发布

7月4日,延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子长市专场。邀请子长市市委副书记高晓斌先生,子长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姬乃平先生,子长市教体局局长高振平先生,子长市农业农村局正科级督察专员郭亚进先生,马家砭镇党委书记宜佳佳女士,就子长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主持。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子长市专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子长市市委副书记高晓斌先生,子长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姬乃平先生,子长市教体局局长高振平先生,子长市农业农村局正科级督察专员郭亚进先生,马家砭镇党委书记宜佳佳女士,请他们就子长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情况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高晓斌副书记作情况介绍。

子长市市委副书记高晓斌: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子长市“小切口”改革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共子长市委、子长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子长发展的新闻工作者、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子长市位于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乡,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发祥地和中央红军抗日东征的出发地,先后有10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属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重点采煤“百县”之一和全省煤化工基地县,先后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辖8镇3街道,总人口27.3万人。上半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同比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8.0%;地方财政收入57638元,按年初预算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7.5%。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所需,改革所为。近年来,子长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紧扣“一六四”工作布局,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做到凡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改革都要率先落实,凡是国家和省上允许先行先试的改革都要积极争取,凡是工作推进中迫切需要的改革都要主动推进,探索推进两项重点改革和7项“小切口”改革,探索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认可的改革经验,被市委评为全面深化改革优秀县(市、区),并在六届八次改革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我们始终把牢正确方向,提升改革站位。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六个必然要求”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各项改革部署,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准确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切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子长新篇”厚植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我们始终坚持对标看齐,扛稳改革主责。全市上下以更强的改革自觉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多的改革硬招增动力、激活力,以更大的改革定力抓落实、求实效。一是突出统筹谋划。在“全面”上谋划,在“深化”上发力,与中省市部署要求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突出谋篇布局、落地落实,制定了《子长市开创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十项机制》,围绕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等12个方面共承接和谋划了98项重点改革任务。二是压实各级责任。推行县级领导领衔制、部门包抓责任制和重点任务专班负责制,压实县级领导和牵头部门、主责部门“一把手”责任,22项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全部结项。李家岔中学新长征学校改革计划全国试点推进顺利,医药卫生、城市党建、教育综合、农业农村等特色改革得到省市肯定。三是营造改革氛围。加强对改革的正确宣传和舆论引导,精准解读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专题汇报、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营造鼓励探索、激励担当、推动发展的改革氛围。四是强化督查落实。建立“月调度、季督察、年督考”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开展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推出提醒函、督办单制度,对临近完成时限的提醒告知,对推进不力的部门单位督办整改。

特别是在推进机构改革方面,我们印发了《子长市机构改革方案》,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稳妥有序推进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组建了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市委宣传部加挂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牌子,在市发展改革局加挂了“市数据局”牌子,将市乡村振兴局整体划入市农业农村局。机构改革后,全市共设置党政机构37个,其中党委机关10个,政府工作部门27个。

——我们始终突出系统集成,激发改革动能。哪里有瓶颈制约,改革“靶点”就定在哪里,为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聚力营商环境优化。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推行“十严禁”纪律要求,建立明察暗访、企业评价、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全年跨域立案、网上立案25件;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197项,网上可办率95.6%;建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破解营商环境体制机制障碍。聚力产业链条升级。突出招大引强和产业链招商,积极与中煤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延能集团入股合作、抱团发展,市场化盘活煤炭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延链补链,引进100万吨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煤矸石热电联产和煤炭科创产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煤炭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加快形成以煤炭为中心的资源循环产业链。聚力企业赋能转型。优化整合升级政府融资平台,将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城镇化公司、扶贫公司等5家企业并入瓦窑堡投资集团,实行实体化转型运营;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个方面40条支持措施,培育了一批市场经营主体。聚力科技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配套500万元用于激励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申报5个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家。

——我们始终聚焦群众所盼,释放改革红利。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以“小切口”改革破题发展的思维导向,着力攻克阻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疏通民生保障领域的堵点、消除群众反映的痛点,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一是针对城区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较多,老城区仿古一条街年久失修等问题,开展了以“一治两拆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有机更新,按照“城区提能级”要求,重拳出击推进“一治两拆五改”,制定了《城市建设管理导则》和《城市风貌管控导则》等制度,构建了“村组干部盯户、城管部门执法、政法机关保障”的城市治理新机制,凝聚起共建共管共享合力,赢得了群众拥护点赞;建立划区包抓、会商通报、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城东片区改造基本完成,城西片区改造全面铺开,瓦窑堡老城保护与复兴、瓦窑堡宾馆、桑树坪棚户区改造、文化艺术中心、四路口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好教师、优质生外流,中高考成绩靠后,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制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行“集团化”“园际联盟”等办学模式,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校园长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师生外流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从全市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二,从全省106名提升到了18名,《中国教育报》作为典型案例专题报道。三是针对用水需求大、总体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聚焦“水源、水量、水质”三要素,以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为目标,推出居民安全饮水一系列改革举措,制定《安全饮水保障三年行动方案》,引黄济延重大引水工程子长段建设和中山川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有序推进,红石峁水库已下闸蓄水。四是针对空间功能布局散乱、减污降碳负重承压、环境风险源点多面广等突出短板,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方案》,一体推进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煤改气电”、燃杂燃非治理;实行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四水同治”,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在全省4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中属于唯一“明显变好”,变好幅度排名第一。

——我们始终激发首创精神,培育改革典型。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切实发挥改革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医院,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和服务评价中居于首位,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推进会上作为陕西唯一示范县作了交流发言。创新“四化机制”筑牢返贫防线,聚焦返贫致贫各类诱因,积极探索创新“立体化排查核实、网格化监测预警、长效化帮扶救助、全程化评估退出”“四化”工作机制,典型做法在省市交流刊发,黄米山产业脱贫减贫案例荣获“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做实“五抓五到户”筑牢乡村振兴基础》入选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按照“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思路,在全市成立首个中山川联村党总支部,以联村抱团发展为支点,以盘活沉睡资源为撬杆,带动周边500户群众稳定增收,开辟了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行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探索建立的“楼院党建”“村企共建”等工作法为基层党建注入新活力,创新建立城市小区党建服务站、红色播种站,延伸了党建工作触角;坚持“一小区一办法”,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联建等方式,打造社区党建联建2个样本10个示范点。健全养老和医疗融合发展机制,高标准建设日托、全托、助餐等功能于一体的油苑小区“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养老产业”升级转变。袁家沟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探索“大数据+网格化+脚底板”基层治理经验,全面推广“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让“小网格”服务“大民生”,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市4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多更足,被省委命名为“平安建设先进市”,并授予“平安银鼎”。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和群众关切,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主动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变化,明确“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从更高站位谋划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子长特色的改革成果,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新光、添浓彩作出子长贡献。

汤坤才:

谢谢高书记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请提问。

新浪延安记者:

城市有机更新作为子长市的四件民生实事之一,请问子长市在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子长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姬乃平:

2023年以来,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确定为“四件民生实事”之一,坚持“留、改、拆、治、兴”并举,扎实开展了“一治两拆五改”专项行动,以非常之力、非常之举、非常之能,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呈现出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推进速度快、工作亮点多的良好态势。

一、深入开展调研论证  科学绘制更新蓝图。为精准谋划、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座谈论证,制定了《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方案》,聘请知名设计院,按照“三有”(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三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宜”(宜居、宜业、宜游)总体目标,秉承“微改造、塑街景、增亮点、提品质”的设计理念,精心制定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风貌景观3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城东片区23条主街道综合改造工程设计、城西及张家沟片区13条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科研报告编制。

二、重拳出击推进“一治”,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坚持市级领导包抓、公共区域定人定岗定责,以城区为主城乡一体推进,大力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停乱放、管理保洁差等乱象,城乡环境卫生、市容面貌、道路通行明显改善。至目前,清运建筑垃圾40000多吨、生活垃圾20000多吨,清除执法岗亭、环卫休息厅等各类富余城市家具和设施13处。同时,我们坚持常态清脏清乱,定期专项督查,现场评比打分,及时通报情况,推动环境卫生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

三、铁腕手段开展“两拆”,全面清除城市隐患。

17个责任区全体干部“安营扎寨”、不分昼夜、日晒雨淋,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嬴得了全市群众的鼎力支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 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构)筑物9722处68万多平方米、户外广告1710处,腾退土地557亩,完成彩钢顶改造33.68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10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顽瘴痼疾”,拆出了公平和正义、拆出了空间和美丽、拆出了信心和能力、拆出了拥护和满意,扮靓了城市“新颜值”、拉近了干群“零距离”,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正在逐步实现,群众好评如潮。在“两拆”行动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没有动用警力参与拆除, 没有发生涉法涉诉事件,没有发生一次上访,保持了平稳和谐的“两拆”氛国。

四、大干快上实施“五改”,全面增强城市功能。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城东片区作为试点,稳步有序实施改造。全面推进秀延街、河滨路等32条街道改地下管网、城市道路、架空线缆(飞线)、建筑节能和城市绿地工作,对跑冒滴漏及安全隐患严重、功能丧失的给排水、强弱电、天然气、供热管线改造更新。目前,已完成地下管网铺设225.92公里,铺设人行道7.58公里,新栽行道树526棵,完成“飞线”改造14445套(孔),窗户改造2242户,节能保温改造完成99栋22.4万平方米。城区共有老旧小区41个,已完成改造16个、正在改造10个。通过城市更新提质,努力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品质”。

我们坚信,通过三年的集中攻坚、全面更新,未来的子长市,在城市空间布局、设施功能、公共服务、智能水平、运行管理等方面,将实现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宜居、韧性、智慧化特质明显彰显,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子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新基点,这座红都古城在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中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陕西网记者:

请问子长市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市教体局局长高振平:

近年来,子长市聚焦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确定为“四件民生实事”之一,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完善教育优先投入保障、校园长绩效考核、教师队伍提能培优、教科研“校级联盟”四项机制,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实现质的跃升。

(一)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以“坚持三个优先”的坚定决心增预算。在财力维艰情况下,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发展,按照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和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三个增长”“两个只增不减”的目标,2023年教育支出年初预算55286万元,较上年增长6.29%。制定出台《子长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16个配套文件,确立“三年达到延安市中等水平、五年跻身延安市先进行列”的总体目标,每年预算5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绩效考核及各类表彰奖励,投资1.45亿元对子长市初级中学等36所学校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农村薄弱学校配齐配足了办公桌椅、智慧黑板、校园监控等教育教学设备。

(二)建立校园长绩效考核机制,以“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考核抓管理。坚持把加强校园长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职级考核评审办法、绩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校园长评优树模、续任调动、职级待遇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每年对校园长进行一次增值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校园长续任、提升职级、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不称职”“一票否决”或处于同类学校末位的校园长一律解除职务,以此激励校园长真抓实干、争先进位。2023年根据考核结果差别化要求,落实了149名校园长及校级领导班子职级工资114.45万元,调配18人,解聘1人,落聘3人。

(三)建立教师队伍提能培优机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驱动促达标。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选派3650名教师“走”出省内外,将全国知名的沪苏皖陕教育专家“请”到子长开展实地集训,承办了“2023年课改中国行(延安子长)公益师训会”,加快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蜕变”。充分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对获得“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分级别和类别按人均每年3万元、2万元、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达标等级认定,分学科(分组)按照教师总数2:5:3的比例分出优质课、达标课和不达标课三个等级,倒逼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拉大收入差距”的原则,按照每人平均1.5万元的标准,开展在岗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开展教学能手大赛,评选县级教学能手52名,向省、市分别推选教学能手7名、15名。

(四)建立教科研联合体机制,以“名校+”“名师+”的帮扶模式提质量。完成了子长市初级中学和第一小学校址互换,改扩建原杨家园则中学为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学校布局规划不合理和“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签定三年结对帮扶协议,引进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夏寿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先后引进师范类高层次人才108名,回流省市级教学能手6名。组建10个教科研联合体和5个“园际联盟”,将教育质量强校作为中心校,农村4—5所学校作为成员校,每个联合体选派1名专职教研员,采取“以强带弱、捆绑发展”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延安中学对子长市中学托管帮扶,邀请延安中学管理团队及学科教师进驻学校,重点进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和高三复习备考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西安高新一中优质教育资源,设立两个“高新双师班”,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高分人数和高中回流学生实现“三个突破”,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从全省第106名提升至第18名,延安市倒数名次提升到正数第2名。

群众新闻网记者:

请问子长市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成效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正科级督察专员郭亚进:

近年来,子长市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任务来抓,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2021年,探索创新了“立体化排查核实、网格化监测预警、长效化帮扶救助、全程化评估退出”“四化”工作机制;2022年,持续深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探索推广“户分四类”精准防控有效做法;2023年,进一步完善“四化机制”,推广“四色管理”促增收工作,根据省定监测标准并结合家庭成员劳动力状况等因素,将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划分为四个区间,通过开展“红色周排查、橙色月排查、黄色季排查、绿色半年集中排查”,有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守住了返贫致贫底线,全面筑牢了返贫致贫防护网。具体我们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立体化排查核实。落实乡镇每半月定期排查、村组每周一次日常排查要求,全面细致做好走访排查工作。落实行业部门帮扶责任,每月开展针对性调研,做细做实数据筛查预警,定期向乡村振兴部门推送预警信息。统筹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信访媒体监督、平台分析反馈、各级检查反馈等6种渠道并行监测、识别比对,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跟踪督查核实,定期不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研判、问题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二是持续推进网格化监测预警。全市共吸纳市镇村组四级网格员1627名,对68369户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进行全覆盖动态监测预警,做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责,人在格上、事在格中”。

三是持续推进长效化帮扶救助。针对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点,通过落实包抓联系帮扶、产业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帮扶和激发内生力帮扶等措施,及时解决困难、消除风险。全市“三类重点人群”共落实帮扶措施3269项,户均享受6项以上,其中通过发展特色产业192户,多渠道稳岗就业413人,落实低保729人、特困供养6人。

四是持续推进全程化评估退出。对标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市、镇、村三级严格按照“村级初评、镇级核查、市级审定”程序进行逐级核查、研判评估,切实做到精准退出。截止目前,全市累计纳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503户、1339人,通过落实各类针对性帮扶措施,其中264户714人已稳定消除风险,收入水平由原来的人均不足8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0931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为重点,紧盯因病、因灾和突出严重困难等易返贫致贫因素,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子长市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培育了一些典型。马家砭镇作为先行示范者,在推进网格化治理这项改革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探索,采取了哪些措施?

马家砭镇党委书记宜佳佳:

马家砭镇位于子长市东27公里,总土地面积20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总人口6383户20440人。有党支部20个党员718名。享有“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村镇”的称号。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马家砭镇围绕“民情联系无遗漏、社会信息底数清、服务群众零距离、全镇管理无盲区”这一目标,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网格体系,蹚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一是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推动“多网合一”。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针对过去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12类网格交错布局、效能不高、各自为战,重新整合成涵盖18个村的一张大网。坚持“支部建在格上、组织嵌在格中、党员扎根格下、党建覆盖格内”,建立了镇村两级管理四级网格体系,先后吸纳四支队伍、“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126名安排到65个网格内,并从转移支付中落实对76名村级专职网格员1200元每人每年的专项补贴。

二是完善机制,上下联动,确保“网路畅通”。成立以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的12个专项小组处理交办的事项,村级设立网格化服务室,按照“网格收集—村级交办—镇行业部门领办—领导督办”的工作流程,村级能解决办理的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及时上报,形成“收集—上报—交办—处理—反馈”五步闭环链条。同时搭建起网格化中心与综治中心、便民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做到了力量整合、资源整合和工作融合。

三是加强耦合,一体推进,实现“一网多用”。推行“网格+”模式,当好“四员”,即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建设“巡逻员”、文明实践“宣传员”和乡村振兴“营销员”。创新建立的6处“庭院党课”教学点和2处“五老德治”工作室已成为聚民意、纳民智、话大事、聊小事的主阵地。镇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产业联合体让18个村的集体经济全部清零。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26件,现场解决98件,交办协调解决28件。2023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信访“四无”乡镇。

总的来看,网格体系的建立做到了一是“清”,即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二是“合”,即对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集中整合;三是“早”,即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和早化解;四是“提”,即干部的作风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汤坤才:

因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高书记和几位发布人的精彩解读,感谢媒体朋友对子长市工作的关注,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