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汉中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时间:2024-07-23 17:56:05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8日上午,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全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博学主持,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恒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浩先生、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国英女士,围绕“群众增收工作成果”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我们举行全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恒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浩先生、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国英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群众增收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恒先生介绍情况。
杨恒: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宣传报道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去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出,“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并给予了“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的美好祝愿。
一年来,我们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1+4+4”总体工作思路,即紧扣“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这一核心目标,聚焦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4大收入类别,谋实念好稳、特、融、创“四字经”,力争实现“三个快于、一个缩小”,即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870元和15367元,收入比缩减至2.66:1,其中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3%。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收入比缩减至2.35:1,其中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2.3%。主要做法是:
一是下好“稳”字棋,以高质量充分就业确保劳有所获。坚持抓服务促就业,助企稳岗、岗位推介、就业援助、权益保障四位一体,推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向好。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2万人、增长5.5%。坚持抓培训促就业,累计打造公共实训基地49个、标准化创业服务中心127个、创业孵化基地80个,评价认定职业技能人才1.4万人。坚持抓项目促就业,2023年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66个,带动群众务工6.17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1.75亿元,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被国务院激励表扬。
二是擦亮“特”字牌,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增收。抓特色产业,以发展“五个农业”为抓手,做好“土特产”文章,2023年茶叶、中药材、稻渔和有机农业面积、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抓集体经济,坚持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利益联结双向发力,2023年全市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19亿元,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1.42亿元。抓营商环境,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实现“四连优”,有力护航居民创业增收。2023年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3.3万户、同比增长21%。
三是念好“融”字诀,以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聚焦“农文旅”融合,大力支持藤编、羌绣、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产业化发展,南郑区“五编”产业辐射带动7镇3000名群众持续增收。聚焦“产供销”融通,创新推进“村村有电商”服务建设,建成县级中心11个、镇级站点172个、村级网点1747个,有效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聚焦“工商服”融汇,以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手工、旅游等特色产业,累计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54个、示范户2052个。
四是打好“创”字拳,以培树典型经验引领工作提质。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提炼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引领推动促增收工作提质增效。全市促增收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并收录于国家发改委《共同富裕动态》,全省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在汉召开。汉台劳务品牌创建成果显现,“汉水善美”“汉家嫂”等家政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城固创新开展“七送七降两提升”稳岗援企服务行动,有力提升本地就业吸纳能力。洋县以黑米为主的有机农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西乡全链条打造茶产业,带动茶农持续增收,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勉县创新设立“智慧就业超市”,有效促进人岗对接。宁强发展羌绣“指尖经济”,“非遗+就业+产业”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略阳以乌鸡为代表的林下养殖业带动近2万农户增收,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镇巴就业创业典型经验做法被《陕西工作交流》收录推广。留坝成立绿色就业研究中心,推动生态产业与绿色就业“两业融合”。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浩先生介绍情况。
刘浩: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汉中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我们以“五个农业”为抓手,加快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认定首批54个市级“五个农业”园区(基地、企业),全市有机农业面积、稻渔综合种养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以茶、药、菌为主的三大全省单项冠军产业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市茶叶总产量5.9万吨,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红黄白黑茶为补充的“五色汉茶、五茶共舞”发展格局;中药材种植面积134万亩,年产量29.4万吨;代料食用菌2.6亿袋,年产量9.7万吨。粮食播种面积380.8万亩、总产量110.04万吨,粮食单产288.98公斤/亩,为近十年历史第二高水平,粮食单产净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味见汉中”入围“2023中国品牌农业与市场年度新锐品牌三十强”,“汉中仙毫”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前百位榜第23位、全省首位。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24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1%。西乡县被授予“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优选出口基地(茶叶)”,留坝县江口镇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农业产业强镇。
二、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取得新进展
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加快建设彰显汉风古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财政投入,2024年全市农林水支出预算安排51亿元,截止6月底实际执行33亿元,各级到位财政衔接资金18.9亿元。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5%,自然村生活垃圾收处体系覆盖率95.9%,行政村污水治理率36.5%。统筹实施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91.5%,硬化道路通达率100%,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9.9%、99.8%,5G网络通达率95%。城固县成功入选2023年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西乡县被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通报表扬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三、乡村治理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
我们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三治”融合,推广典型治理模式,全市推广应用“清单制”“积分制”行政村分别达到100%、83.9%。推进“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命名“双强示范”村党组织113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二级网络、风险台账、群众动员”三个机制,常态化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安宁。持续强化“一约五会”教育引导和道德约束,推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市共有1个镇、10个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4个镇、13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
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促农增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统筹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4个推进组+联席会议、工作责任、督导检查、季度通报4项制度”的工作机制,一体推进促农增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以工代赈,有效带动农村居民就近就地就业,稳定工资性收入。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经营性收入。巩固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成果,大力推广“联村共建、以镇带村、村企合作”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收益,提升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兑付各项补贴补助,保障转移性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11元、增长7.4%,增速与全省持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汉中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请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国英女士介绍情况。
陈国英: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监督。下面,我就全市就业创业工作情况做一通报。
去年以来,人社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加居民收入部署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促进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40870元,同比增长5.4%,排全省第八;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10710元,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一。
一、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增收。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促进增收的重中之中,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以稳就业支持稳增收。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2万人、增长5.5%。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增长3.59%。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融入汉中行动,2023年在汉就业10337名,今年1-6月在汉就业5048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技能培训1.9万人次,等级认定8534人次,技能培训补贴与培训后就业率、本地就业率、取证率挂钩。实施就业服务提质工程,举办“就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系列招聘活动151场次,签约就业近1.2万余人。深化“人社工作进园区”,全市548名人社干部下沉帮助751家企业解决用工6635人;建成14个零工市场和34个“家门口”就业驿站,30.4万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支持藤编等非遗技艺发展促群众增收,开展藤编、羌绣技能培训150人,成功申报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陈良顺工作室为省级大师工作室,创建汉中藤编创业园,培育打造“汉家嫂家政”“汉中面皮”“汉中藤编”“民宿管家”“羌州绣娘”等8个劳务品牌。
二、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促工资性增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全市37家公立医院7500余名医务人员,2023年人均工资增加9600元。落实机关事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为152个镇2.5万名事业人员落实乡镇补贴,按照义务教育教师不低于公务员待遇要求核增市级义务教育教师核增绩效工资8814元。引导企业职工薪酬合理增长,调查本市260家企业2.4万员工薪酬信息,发布117个具有代表性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公布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6.5%,鼓励引导企业稳步提高职工收入。
三、支持经营主体创业促经营性增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创业汉中”行动计划,建成创业孵化基地80个,入孵企业2900个,带动就业2.2万人。2023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4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实体4013个,带动就业2.46万人。开展创业专家指导团下基层活动,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参考、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举办汉中市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遴选优秀讲师参加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省级选拔赛。
四、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促转移性增收。分类提高养老金标准,从2023年7月1日开始,机关事业养老金、企业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提标174元、123元、15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后补贴自主缴纳社保金总额的30%。2023年至今累计向18817人发放社保补贴6438万元。
总体看,我市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就业创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高于预期,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仍然面临经营性收入增发缓慢、高校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现象突出、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年度目标任务,采取更加精准、有力、务实的举措,严格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力破解收入增长瓶颈制约、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主持人: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
刚才听了农业农村方面的介绍,汉中市在乡村振兴、促农增收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一些成效数据让人感到振奋。请问在下一阶段,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加有力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刘浩: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以“五个农业”为突破,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五个农业”,聚焦10条农业产业链纵向延链条、横向建集群,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广有机生产模式,在2024年底有机农业面积达到26万亩、产值超20亿元;培育一批省市级农业品牌,打造50个“小而美”“优而精”的企业品牌;推进立体种养,发展设施农业,力争设施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达到150家;加快智慧装备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和改造130个智能化种养基地;深入挖掘农业功能价值,打造9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
二是以“千万工程”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落实年度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全力推进84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51个市级重点村和23个示范带建设,示范带动其他村整体提升。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持续提升村容村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财政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和支出进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和资产管理,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三是以“三治融合”为核心,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构建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治理方式,加大陈规陋习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四是以“联农带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统筹相关部门和各县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围绕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项收入构成,落细落实各项促农增收工作措施。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务工、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等方式,让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共同增收致富。通过这些措施,确保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主持人:
请继续提问。
汉中日报:
刚才在发布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后,汉中市在促进群众增收上做出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质成果、形成了成效亮点。面对新环境、新形势,下一阶段汉中市将做出哪些探索和举措?
杨恒: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促进群众增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继续创新、继续发展、继续深入的总体要求,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更加过硬的能力担当、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谋实抓好促进群众增收工作,突出做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坚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安排于“三保”支出,严格预算编制,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不断提升“三保”托底保障能力。落细落实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政策,逐步扩大困难救助覆盖范围、提升扶贫济困执行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以推进“一巩固两补齐三提升”为抓手,落实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强化产业奖补、贷款贴息、消费帮扶等扶持措施,兜牢防返贫底线。
二是着力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突出抓好“五个农业”打造,链式打造茶、药、菌等优势产业,精心培育稻渔种养、有机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庭院经济、集体经济、林下经济,着力以农业增值带动农民增收。以深化“村村有电商”建设为抓手,完善县乡村三级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等流通设施,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业态,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
三是着力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突出创业扶持便利性,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三个服务”、降低“六个成本”,营造一流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创业汉中”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合作机构建设,着力打造全周期创业服务体系。突出就业服务精准性,以提升供需匹配度、人岗适配度为关键,建立以工代训、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等机制,推动前端育才、中端提能、终端就业有机衔接。突出重点领域抓创新,积极培育特色街区、核心商圈、新兴消费,更好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主阵地作用。深化“四链融合”,壮大新兴产业,以高技术岗位容量提升促进高技术人才占比提高。
四是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配套完善人才招引、扶持创业、要素保障、鼓励激励等支持政策,建立返乡创业项目清单、就业岗位需求清单定期发布机制,着力推动人才回归、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力促大企业在汉中落地生根、中小企业到汉孵化成长,发挥好企业吸纳就业“压舱石”作用。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群众增收工作,激发调动基层党组织谋实抓好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
主持人:
请继续提问。
西北信息报:
当前正值大学生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备受关注,请人社部门介绍一下目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以及具体措施?
陈国英:
好的。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求职季,我们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和人社部、教育部及财政部《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不断加大招聘活动力度、落实落细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政策内容:
一是整合优化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政策。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这个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二是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强化青年创业支持,构建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流程办理、孵化服务等全周期服务机制,推进创业服务集成办理。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同时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青年灵活就业合法权益。
三是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更多开发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2024年,我市将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4000个。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见习期间给予每人每月1700元的基本生活费补贴,并为其购买每人每月3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参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见习单位,给予剩余期限见习生活费补贴。
四是实施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行动。一要强化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建立实名台账,对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全部提供1131服务,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二要强化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帮扶,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制定专项计划,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针对性提供高质量岗位信息。
谢谢!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