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铜川市政府新闻办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三)

时间:2024-08-05 11:55:59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日上午9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到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郝俊吉先生,以《聚力发展“四个经济”  奋力谱写印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印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戈平先生,印台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局长周锋先生,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胡佳栋主持。

胡佳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印台区专场。我们邀请到铜川市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海峰先生,以《聚力发展“四个经济”  奋力谱写印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印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戈平先生,印台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局长周锋先生,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马海峰先生作介绍。

马海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印台区人民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印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印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加快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三大战略,着力构建“一心一带三园五区”十大重点板块,聚力建设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高新区、文化旅游特色区、幸福康养宜居区。

一、扩总量与提质量并重,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坚持稳增长首先稳工业。2023年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制造业产值增长11%,三次产业占比分别达到 5.6%、55.8%和38.6%,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辖区单位GDP能耗下降13.2%,排名全市第一,印台环保产业园获评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试点,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我区排名第二。坚持抓发展必先抓项目。连续两年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抓、“红黄绿”挂牌督办、稳投资专班调度等机制,2023年实施重点项目78个,获省发改委高质量项目建设通报奖励;今年111个重点项目开复工100个,落地建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建成投运新增产能项目5个,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坚持促转型优先育产业。政企合作盘活闲置资产,依托铜川老铝厂打造陕西首家绿色铸造产业园,区矿联合共建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在矿区“腾笼换鸟”引进东坡大部件维修制造、30兆瓦屋顶光伏等项目,让老巢栖新凤、包袱变财富。深化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西工大等集团院所合作,着力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突出科技赋能,优化现代果业、生猪肉牛、畜禽蛋鸡全产业链布局,今年4月7日,我区成功创建为全省首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增效能与优服务并举,民营经济更具活力。护航民企行稳致远。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同非公经济代表联系制度,实行“主管部门指导+商协会联络”机制,我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标杆县级工商联。2023年全区在册民营市场主体3300余户,民营“五上”企业67户,民企税收增长61.5%。安泰环保科技公司等优秀民企获评省级荣誉称号60余项。建强园区承载平台。把园区打造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修编顺金、周陵两个重点园区整体规划,拉大框架、盘活资源,根据产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绿色铸造、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等“园中园”实现“七通一平”。2023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40%,排名全省前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巩固拓展全省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划转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18项,区政务大厅入驻服务事项406项,其中228项实现“一网通办”。依托“陕企通”平台和“12345”热线,探索民营企业反向评价政府机制,出台《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行政审批、司法服务等“移动办公桌”进驻园区,推动减税降费、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料、融资贷款等发展难题50余个。

三、招项目与引人才并联,开放型经济更加包容。“走出去”开拓市场。组建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班,组织九州果业、北果春等企业参加中蒙博览会、进博会等商贸活动,咸亨青砧苗木、八方智果果蔬汁等特色农产品亮相中亚东南亚(农业)经贸合作对接会。2023年外贸备案企业19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433万元。依托苏陕、印亭协作平台,在亭湖区设立印台特色农副产品展示馆,开设直销点20余个,建成亭湖在印“飞地果园”,带动印台苹果市域外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请进来”谋求合作。主动融入全省24条重点产业链,推行“6+3”重点产业链长制,完善产业图谱,深化与华润集团、中能建、陕有色、省外经贸等国企央企合作,储备实施清洁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高效畜牧等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5个。借助丝博会等商贸平台,吸引英联饲料、时硕科技等外资企业落户印台,2023年完成外资投资115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3.83%。“用真心”招才引智。将企业用才需求纳入全区人才计划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出台人才引进“二十条”措施,储备人才公寓300余套,全区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平台运营人才86名。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聚焦“东技西引、东学西践”,组织开展“百名干部东部行”活动,帮助干部开拓眼界、提升思维、打开思路。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省市级研发中心和专家工作站10家,开展“三项改革”科研合作项目5个,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四、强基建与拓应用并进,数字经济进程加快。加快数字基建。辖区建制内所有社区(村)全部通宽带,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超过98%,有线宽带速率百兆以上;辖区宽带用户7.6万户,城区、镇村5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入驻京东、申通等快递物流企业14家,开通镇村邮路26条,实现快递物流“村村通”。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数字经济双创产业园和密尔克卫鼎铭物流园,累计入驻企业18家,平台注册企业1100余户,2023年贡献产值3.3亿元、纳税1000余万元。建成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平台,孵化入驻电商企业19家,2023年电商交易额2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620余万元。建成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绿色铸造产业园数字“云平台”,京东云仓、绿谷同创、中煤电子等网络服务企业入驻印台。深化数字治理。配合省市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推广“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政务公开排名全省前列,获省政府专项表彰。聚焦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城市可视管理、智慧平台等项目12个,完成8个智慧社区改造,建立乡村“531”立体网格治理模式,构建区、镇、村三级网格联通体系,全民健康信息、远程医疗辅助、数字校园普及、水旱灾害防御、无人机森防救援等实现线上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标省市系列工作安排,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超前谋划抓项目储备、精准招商抓产业培育、优化环境抓涉企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

一是推动县域经济扩量提质。坚持“稳煤、提铝、育新”一体推进,紧盯政策导向,系统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加快地方煤矿技改、煤炭洗选和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完成年产10万吨再生铝加工和15万吨铝固废循环利用产业闭环,落地200万吨建筑骨料和钙基新材料项目,推动制造业产值年内增长10%以上;高效盘活区域闲置资源,加快天徊液体火箭研试基地二期等5个军民融合项目建设,争取3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推动民营经济升规提标。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扶持安泰集团、润民达康、大匠农科等本土企业健康运营,支持密尔克卫、八方智果等“归雁”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占比。把民企进步作为印台转型的源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疏通堵点卡点,培优扶强时硕科技、英联饲料、翔宇机车等民营“链主”企业,推动金裕泰、中兴铸锻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省级农高区建设,系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肉牛屠宰、蛋粉加工、旱地种子研发等延链补链项目,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提供服务、给予支持。

三是推动开放型经济换挡提速。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经贸合作,搭建新媒体电商平台,深层次开展特色产品推介,培树印台苹果、陈炉陶瓷等名优品牌。围绕“6+3”重点产业链,加强与高校院所和国企央企合作,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军民融合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善用投行思维和链式思维,创造条件,主动联系,把印台资源、生态优势与发达地区技术、资本优势相结合,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创新更多合作机会,不断提升印台经济外向度,打造产业转型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标准地”和金融试点改革,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造政府诚信、企业舒心、办事高效的营商环境。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增容提效。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加快光纤通讯、智能充电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建设,打造更多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试点。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建设印台数字双创产业园大数据中心,引进平台型、飞地型、总部型企业落户;依托周陵园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提升智慧农业管理和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建设智慧矿山和能源储备基地,培育智慧物流、数字商贸、智能仓储、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发展“四个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立足陕西实际,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发力抓经济,深化改革促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任务落实,用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印台新篇章。

胡佳栋:感谢马海峰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请问印台区在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中,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唐戈平: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组织经济工作,不断放大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牵引作用。

一是注重项目谋划。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超长期特别国债、全省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等战略及政策机遇,聚焦产业跃升、生态修复、民生改善、设备更新、社会安全等重点领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系统性谋划、前瞻性布局,围绕园区、景区、城区和镇区建设,共策划各类项目121个、涉及投资109.1亿元。

二是聚力项目争引。紧盯中省投资领域,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目前,已推送国家重大项目库37个中央预算内项目、11个专项债券项目、16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及设备更新项目,争取到位资金4.17亿元。同时,统筹兼顾项目招引,坚持链长带头、全员参与抓招商,1-6月各产业链赴安徽、江苏等地外出开展招商40余次,签约项目30个、涉及资金30.27亿元,实际使用市域外项目资金7.07亿元。

三是强推项目建设。印发《2024年区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的通知》《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和“周解扣”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堵点问题。截至目前,今年111个重点项目中,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一期、周陵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漆水河金锁关段防洪工程等42个项目建成投用;年产1.2万吨耐高温合金铸件等58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时落实专人盯进度、抓入统,上半年新入统项目89个、增加在库投资30亿元。

网易新闻记者:请问印台区在军民融合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和收获?

马海峰: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以及西安、内蒙等地军工产能外溢有利时机,超前谋划卡准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印台东部“靠山、分散、隐蔽、纵深”的地形条件,主动与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西工大等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承接航天航空产品研试、检验、生产等军民融合项目。先后引进平台检测试验项目4个、生产配套项目7个,其中国家级航天装备检验检测基地、天徊航天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研试基地、时硕科技精密铸件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区军民融合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0余亿元,开辟了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省级军民融合科创示范区为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深化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西工大等集团院所交流合作,积极承接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依托全区国土空间规划,打造“一核三心两示范”总体空间格局,“一核”即在印台主城区打造集生产、研发、孵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园区,推动印台军民融合产业核心区发展;“三心”即在红土、广阳和金锁关镇利用闲置工业用地,建立军民融合产业项目承载区;“两示范”即利用顺金、陈炉2个工业园区,吸引西安、宝鸡等军工类企业来印转移产业,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发展试验区。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用好投行思维和增量思维,采取“以军招军”“以企引企”等方式,及时对接收集“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和企业信息,力争210所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基地项目(二期)、西安军械修理厂等军民融合项目明年开工建设,航天火工品检验检测基地、年产2万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加工等配套项目早日落户,着力打造印台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三是促进多业融合。抢抓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机遇,树牢“军民融合+”理念,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导,推动与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融合发展,打造完整且具有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链群,逐步实现“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战略目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记者:据了解,近年来,印台区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发展现状。

唐戈平: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园区大建设、农业大发展”为引领,积极打造“铜麦良种”“青砧种苗”“生猪种源”三个研发中心,强化科技对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特色农业的带动作用,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是苹果首位产业“优品”。抢抓陕西本土苹果新品种崛起机遇,大力发展优质苗木“繁育推”,咸亨“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模式入选全省农业主推技术,我区被评为“中国苹果产业实力县”和省级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按照“面积相对稳、品质绝对优”思路,制定出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低质低效果园改造,推广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三新”模式建园1600余亩,通过标准园、示范园、精品园梯度提升,打造生态苹果生产基地1.5万亩,建成投用果品集散交易中心和12家“印台苹果”直营店,苹果“产加销”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是高效畜牧产业“强链”。坚持“生态绿色化、生产高效化、产品优质化、产业集群化”思路,持续稳定生猪、蛋鸡产能,加快肉牛扩群增量、提档升级,全区生猪、肉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5000头和200万羽以上,年产2万吨蛋粉加工、2500吨清真熟食加工项目加快建设,“四度鲜”冷鲜肉、春蕾液蛋进入市民餐桌,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特色农业产业“提质”。铜麦8号、9号分别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和品比试验,11号通过农业农村部首年新品种测试,正在冲刺向全国推广。“印台平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樱桃、西洋梨、无花果、吊干杏等特色果业加速发展,琳乔绿色生态园入选国家水产养殖骨干基地,“渔莲稻”循环种养、“飞地果园”合作经济、“壹农联盟”强村公司等模式联农带农效益不断增强。

华商报记者:去年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请问印台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是如何做的?

周  锋: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稳定宏观经济大局的重要基石。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平台化服务。引导民营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积极利用“陕企通”平台帮助辖区民营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优服务、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区4810户企业已成功注册“陕企通”平台;企业诉求的8个问题均已全部办结,诉求响应率、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是突出精准化帮扶。根据中央“民营经济32条”和省“服务民营经济十条措施”,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融资贷款等惠企政策,2023年累计为民营企业减税5815万元、争取省市各类奖补资金500余万元、帮助企业落实融资贷款1800万元,实现“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三是注重常态化走访。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双包一解”和“入企问需”走访调研,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一企一策”予以全力支持帮扶,区级领导带头“四下基层”遍访“五上”企业,主动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建立问题清单和诉求台账。一些企业反映的急需解决的重、特、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项目和企业生产稳步推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秦都市报记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请问印台区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唐戈平:感谢这位记者对印台乡村振兴的关心关注,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守底线、增动力、促发展”为主线,严格按照中省市系列安排部署,突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衔接促脱贫成果提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推进高标农田建设和农村乱占耕地专项整治行动,去年以来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5万亩,耕地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非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区。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入开展“入农户话发展”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问民需、解民忧,累计解决医疗保障、困难救助等问题328个,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区连续三年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巩固衔接考核评估优秀区县。

二是抓产业培育促农民增收致富。围绕果业、生猪、蛋鸡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一村一企业、一镇一站点、一业一协会”产业发展经营体系,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500余个,建成区级综合服务中心1个、镇级服务站点6个,培育苹果、樱桃、香菇等产业带头人300余名。同时,通过委托种植、土地托管、资产入股、劳务分红等方式,让“小农户”与“大农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一批农村群众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7262元、增长15.7%。今年上半年,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8元、同比增长7.3%。

三是抓基础建设促农村提档升级。围绕“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聚焦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配置,分类编制72个行政村庄规划,分批打造特色产业村、文化传承村、生态康养村和商贸服务村。坚持村庄差异化设计建设,利用空闲地块建成小花园、小菜园、小广场等“五小”设施600余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建成户厕一键报修、报抽智能化管护平台,72个行政村和389个小组垃圾收集设施配套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镇村生活垃圾一体化转运处理第三方服务,周陵村、崖尧村荣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千万工程”示范村,红土镇纳入省级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我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四是抓基层治理促文明乡风养成。全面推行“531”立体网格治理模式,区镇村三级网格实现全线贯通,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800余件,全区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9.61%,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平安区,“网格化治理+四个一服务”入选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调解员王小成被评为全国模范。同时,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积分制”,科学设置积分标准,通过积分换物、评优树先等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公共事务,激发群众向善向上的内生动力,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胡佳栋: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结合“市级新闻发布厅发布+现场观摩采访”方式,印台区推荐了时硕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项目和英联动物营养(陕西)有限公司2个采访点,请大家集中乘车观摩采访。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