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关于“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8-09 10:00:33 来源:陕新发布

7月30日,延安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川县专场。邀请延川县委副书记李岗,延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宇曦,延川县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刘小东,延川县卫健局局长张海岩,延川县民政局局长宋彦文,就延川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主持。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汤坤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展示延安改革发展成果,加大改革经验做法的宣传推介力度,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我们联合中共延安市委改革办组织召开关于“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带领中、省、市、县四级媒体共13家15名记者编辑,在延川县组成主题采访团开展参观采访活动,并举行延川县专场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邀请到延川县委副书记李岗先生、延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宇曦先生、延川县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刘小东先生、延川县卫健局局长张海岩先生、延川县民政局局长宋彦文先生,请他们就延川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情况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李岗副书记作情况介绍。

延川县县委委副书记李岗: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中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延川县“小切口”改革情况。首先,我代表延川县委、县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延川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是革命老区县,著名的作家县,也是“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县辖7镇1街163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02万人,常住人口13.62万人。2024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73.32亿元,同比增长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370元和7301元,同比增长4.6%和7.9%。

近年来,延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全面落实市委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紧扣“产业提质、文教振兴、项目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以“微实事”惠及“大民生”,稳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延川新篇章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

一、聚焦思想之变,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激发“新活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高位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形成了以有解思维抓工作,以改革举措解难题的工作导向。一是强化改革顶层设计,县委深改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科学谋划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建立责任清单和任务台账,制定改革考核办法,定期召开改革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构建了运作顺畅、激励有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强化改革任务督察,将改革督察作为推进任务落实的重要抓手,坚持“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理念,落实督查部门常态化跟进改革任务推进情况,有效打通了改革关节、疏通了改革堵点、提高了改革质效。三是强化改革典型挖掘,结合各领域改革任务推进实际,深入挖掘、积极宣传各部门改革创新举措,引导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改革,主动创造创新,近年来先后有“流动医院服务模式”“枣芽茶开发”等23项改革举措被省市内部刊物和新闻媒体刊发,营造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发展之变,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跑出“新速度”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助力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解新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运用改革的手段破除营商环境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上线了延川县“一件事一次办”平台,将6个单位15个事项纳入平台集中办理、70项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持续推行“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实现与52个县区的跨地区政务通办。同时,推出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模式,以及“企业便捷‘点单’、专班精准‘派单’、部门高效‘接单’、客户有效‘评单’”的“外卖”式服务新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推进产业链的前延后伸和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创新推行苹果产业“1234”旱作节水模式,成功引进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国投中鲁浓缩果汁加工项目;在太相寺、聂家坪等区域打造了“智慧大棚”示范基地,通过推广环境监测、智能控温、水肥一体化等9项智能化系统,有效节省了劳动成本,提升了产业效益。面对红枣产业发展困境,研发了新中式茶饮“延安枣芽茶”,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桑蚕养殖产业,走出一条群众增收致富“新丝路”。三是着力推动文旅融合,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以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打造了以马家湾、甄家湾等9个古村落为主线的全域影视基地,先后吸引《信仰》《建国大业》等30多部影视剧组取景拍摄,打造了“农+文+旅+影”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三、聚焦民生之变,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彰显“新情怀”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补齐补正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一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引进全国名校清华附中在文安驿办学,同人大附中、陕师大附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教学质量提升,2024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2.06%,中考普高上线率达到71.9%。二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针对偏远山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创新打造了“流动医院+流动药房”服务模式,组织县级专家医师团队定期深入农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构建了县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三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打造了数字经济就业中心,建成了延安首个蚂蚁集团服务星站,开展淘宝审核和蚂蚁大模型、云客服等业务,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在城区和旅游景区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带动群众就业。四是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针对“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农村养老难等问题,整合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打造了中塬、刘家沟等55个农村幸福互助院,为留守老人提供了全面丰富、精准便利的养老服务。五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搭建说事“餐厅”,编制以“三官一律”、人民调解员、代表委员、镇村干部、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等为重点的说事能人“菜单”,建立“自主选单、精准派单、多元评单”的“菜单式”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民生改善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实践探索,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改革成果更好更多的惠及延川人民。

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延川的改革发展,共同见证和记录延川在民生改善方面的点滴变化和发展成就。

谢谢大家!

汤坤才:

谢谢李书记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所在新闻单位。

请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

请问延川县全域旅游影视基地建设情况如何?

延川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宇曦:

延川县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8个,省级传统古村落15个,为盘活利用传统古村落,我们按照“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三变”改革,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甄家湾村、马家湾村、碾畔村等9个古村落为主线,以陕北古窑洞建筑群、红色革命旧址、千年古道驿站、知青记忆场景、黄河自然景观五大板块为主要元素的全域影视基地,2021年被陕西省电影局命名为“陕西省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全省第二个省级影视基地。在基地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坚持以“双优化”服务为理念,成立了全域影视基地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制定了《延川县影视基地和协拍服务管理办法》,完善了影视基地、协拍服务、餐饮住宿、群众演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影视产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建立了“影视选景库”“群众演员数据库”,将全县影视取景地和107名专业演职人员、963名影视表演爱好者全部登记备案,进行统筹管理。同时,配套筹建标准化影视道具库、摄影(录音)棚、后期制作室等,为取景拍摄提供全要素保障。剧组来延后,由影视基地管理公司负责,会同各镇街及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相关部门,切实为剧组提供全过程协拍服务,保障拍摄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二是坚持红色定位,在突出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延川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政治地位特殊。在推进全域影视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场景设置上,我们注重还原陕北三四十年代原有风貌,注重红色元素设置,注重凸显红色文化;在剧组选择上,我们重点引进红色剧组来延拍摄,先后吸引《建国大业》《高楼万丈平地起》《光荣与梦想》等30多个影视剧组取景拍摄。随着拍摄剧目的增多,延川全域影视基地在影视圈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逐步成为红色题材、西北题材、革命题材、黄土题材影视剧的最佳取景地之一,被影视界誉为“红色剧的摇篮”。

三是推进文旅融合,在助力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旅游产业是延川的一项新兴主导产业,影视拍摄对于宣传旅游、聚集人气具有明显带动作用。我们大力推进“影视+”发展模式,积极构建“影视拍摄+影视旅游”为基础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伴随着影视剧的传播,传统古村落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同时,全域影视基地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研学培训、写生创作、传统文化体验、文化演艺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吃住行娱游购”三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综合收入约1.3亿元,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北信息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

延川县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刘小东:

近年来,延川县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了“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通过搭建说事“餐厅”、编制能人“菜单”、开展“点餐”服务,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延川连续四年获评陕西省“平安县”,2023年成功夺得“平安银鼎”。

一是搭建说事“餐厅”。我们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将信访接待、群众说事、法律服务等业务进行统一归集,使之成为群众说事的“自助餐厅”,为群众就近就便提供“导诊式”服务,将其中的“群众说事室”打造为群众说事说法、解纷止争的“包间”,构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百家事”。目前,全县先后建立县镇村三级说事“餐厅”188个,挖掘创树了“魏宏举说事室”“小鲁说事室”“老警说事室”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编制能人“菜单”。我们积极构建“一盘棋”运行机制,将“三官一律”、人民调解员、代表委员、镇村干部、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等统一纳入说事能人,建立了760人的县镇村三级说事能人“菜单”。为确保“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常态化运行,我县先后建立说事范围、工作流程、补贴办法等制度机制,并根据每名说事能人的职业、特长、威望等进行分类,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公示,推动“菜单”进“餐厅”、进微信公众号、进各类说事调解场所,让说事能人共用共享、线上线下联动,极大方便了群众查询和点选。

三是建立“点餐”制度。我们积极开展“一条龙”说事服务,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坚持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选派为民选,将解纷止争主动权交给群众。当群众遇到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自己信任的说事“能人”开展服务和调解。在开展“点餐”服务的同时,县镇村还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以周到及时的“送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

通过“政府选派”到“群众点选”这一思路的转变,使得群众对说事能人的信任度明显提升,调解说事的成效也明显提升。“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推行以来,全县累计化解涉及产业项目、劳资债务、土地纠纷等各方面矛盾纠纷1100余件,极大促进了诉源治理,实现了信访减量,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请问延川县幸福互助院的建设运行情况如何?

延川县民政局局长宋彦文: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养老难问题,延川县坚持“兜底线、保基本、强普惠、可持续”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各方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累计建成并投运农村幸福互助院55个,农村经济困难、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保障群体的基本养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一是探索农村养老新思路。延川县坚持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将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移风易俗水平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完善项目资金等配套政策支持,以农村幸福互助院为载体,统筹推进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模式,确保农村老人平时有地去、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保障。

二是构建农村养老新体系。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节约资源”的工作原则,按照“不搞大拆建、大开发”的工作思路,以中心村为工作重点,采取置换、购买等形式,有效盘活集体房屋、院落、学校等闲置资源,通过统一规划设计,为推进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提供了阵地基础。分类分批落实了财政资金引导、群众筹资投劳、社会捐资赞助等措施,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目前已累计募集投入各方资金2044.97万元用于推进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主互助”原则,进一步规范了幸福互助院的运行制度,明确了监管责任、提升了管理质量。同时,在全社会层面弘扬爱老敬老孝老美德,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老环境。

三是提升农村养老新水平。从解决老年人日常就餐、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问题入手,配套完善了厨房间、操作间、休息室、阅览室、棋牌室、器材室、理疗室、诊断室等设施,全力打造“养老有保障、娱乐有场所、精神有寄托”的养老平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节日联欢、事项代办等志愿活动,在满足农村老人基本生活和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创新开设了书法班、读书班、养生班等,不断丰富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指导老人健康养老、科学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市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请介绍一下“流动医院+流动药房”服务模式?

延川县卫健局局长张海岩:

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调研发现:农村常住人口下不了炕、出不了村、到不了县镇就医的患者较多,“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比较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创新打造了“流动医院+流动药房”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模式。主要做法是:

一是组建流动医院,设立流动药房,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我县为全县13家卫生院购置13辆流动医院车,配备了便携式B超、心电图机等常用诊疗检查设备,配齐上百种常用基本药品,依托结对帮扶卫生院,构建“流动医院+流动药房+上门服务”的新模式,把医院搬到了老百姓的身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咨询、看病、检查、治疗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了“群众跑”变为“医院跑”,打通偏远农村患者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二是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专家团队,让群众看上“好医生”。结合健康帮扶签约服务,我们将全县医疗资源统筹安排,把县级医院副主任医师和医疗技术人员下沉到流动医院全科医师团队,构建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实现县镇村优质人才资源共享。在开展诊疗活动中,县级医疗专家对镇村两级医务人员进行实践教学,起到“传、帮、带、教”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流动医院+流动药房”顺畅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是实行医患互约,畅通联系机制,让群众就诊“更贴心”。我们依托“流动医院+流动药房”实行医患互约制,建立巡回诊疗时间表、路线图,按照有病看病、无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的工作思路,定时定点按需进村入户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对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前进行预约,集中在村卫生室开展常规诊疗,对部分适宜病症采取中医非药物疗法,享受镇卫生院医保报销政策,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医治,有效解决了“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大病发生率。

通过“流动医院+流动药房”服务,全县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全县基层就诊率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和省市卫健部门的大力推广,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汤坤才:

因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感谢李书记和几位发布人的精彩解读,感谢媒体朋友对延川县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在网上网下的广泛传播!同时,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