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时间:2024-08-09 17:28:00 来源:陕新发布
8月9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汉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王利,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郝明森出席,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先生,请他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汉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王利先生,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郝明森先生。
下面,首先请王建平市长作介绍。
王建平: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汉中考察,为我们擘画了“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的美好蓝图,我们备受激励和鼓舞。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聚焦建设生态城市、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不断深化“三个年”活动,努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汉中贡献。
我们坚守绿水青山本底,绘就生态城市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出,“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汉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我们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2023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始终以最严要求抓好秦岭和巴山生态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64%,湿地面积达392.74平方千米。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四宝”在汉中和谐共生,我市朱鹮野生种群突破7000只,今年7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朱鹮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坚决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去年以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4.1公顷,创建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绿色矿山,7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纵深推进“气化汉中”建设,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万个。
我们聚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生态城市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强调,“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年来,我们立足汉中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依托国家“三线”时期布局形成的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科研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招引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聚链成群,积极培育良好产业生态,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我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狠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99项,有力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建设产业链群。优化产业和生产力布局,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招商,全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特色农业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去年以来,招引产业项目1615个、总投资2662.9亿元,实施延链补链项目454个、总投资29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1%、24.3%、23%。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起以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等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冬油菜制种基地、西北最大的食用菌和生猪生产基地。特别是大力发展非遗特色产业,藤编、羌绣等非遗产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带动6万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我们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展现生态城市新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亲切地对我们说,“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时来过汉中,这些年一直牵挂着这里。这次来,看到这里发展变化很大,城市井然有序,很欣慰”。考察我市天汉湿地公园时,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一年来,我们持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汉中宜居宜游的品质不断提升。我们加快打造“汉风古韵”的城市名片。坚持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张网”,谋划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781个,实施城市提品质补短板项目267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城市井然有序成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打造省级示范村84个、市级重点村151个,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民宿集群,建成109家民宿,年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每逢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去年以来,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440个,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4个,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7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3个,我市的青木川、华阳、火烧店等特色小镇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积极传承历史文化,厚植生态城市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汉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秦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有古汉台、拜将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山河堰、五门堰和杨填堰)、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中华文明、中华地理、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挖掘和展现汉中的独特魅力,打造更具引领力、感召力、影响力的文化强市。我们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个,市博物馆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去年8月以来全市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强化非遗保护传承。举办陕南民歌节、全省首届传统手工技艺非遗展等活动,建成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国家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遗特色示范县(镇、街区)8个、省级非遗工坊9家,羌绣、藤编、漆器等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罐罐茶、麻辣鸡、核桃馍等一批非遗特色美食深受消费者青睐。强化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旅、康养等业态融合发展,举办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路40余条,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2处,成功举办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汉中站)等体育赛事活动,全市旅游市场人气火爆,上半年接待游客31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9亿元。强化公共文化建设。去年以来,达标提升431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78个,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6个。
我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生态城市新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祝愿全市人民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我们持续稳就业促增收。去年以来,拓展本地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1.5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扶持创业实体4856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水电气暖网路“六个民心工程”,去年以来,新增天然气用户8.09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惠及36万余名群众,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新建5G基站2038座。建成智能充电桩4362个,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200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达标率居全省前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全省第一,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指数居全省前列。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守好发展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上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26%。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夏粮再获丰收。抓实抓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新征程上,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
在此,诚恳邀请各界朋友走进汉中,感受天汉魅力,见证汉中发展。
谢谢!
李惠:谢谢王建平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新华社: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请问,汉中这几年在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建平: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绿色是汉中最靓丽的底色,也是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全市11个县(区)有7个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锚定绿色发展方向,坚持创新引领,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清洁生产,构建绿色制造业体系。“十四五”以来,实施工业技改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260亿元。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8%。坚持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建立企业级数字化平台7个,去年以来实施数字经济项目70个、总投资10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航空装备、传感器、工业母机、新型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研发设计、数字商贸、现代物流等业态。“十四五”以来,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积极谋划实施抽水蓄能电站、页岩气勘探开发、光伏等重大项目,着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十四五”以来,实施能源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400亿元。
三是大力培育生态经济。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资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开发生态产品,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在各县(区)组建了“两山”资源公司,统筹推进生态资源开发运营,我们的黑米、乌鸡、腊肉、中蜂等一大批“汉”字号生态产品产销两旺,去年以来实现产值127亿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培育壮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带动11万户群众稳定增收。着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依托生态和中药材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保健养生、康养旅居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汉方药都·康养福地”品牌。“十四五”以来,实施大健康产业项目81个、总投资355亿元。着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建成国家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4个,去年以来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4.5亿元。
四是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打造国家和省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2家、节水型企业27家。加快推进循环发展,实施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23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4%。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35.6%,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98%,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汉中样板,为建设生态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谢谢!
国际在线:我们了解到今年汉中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谋划实施了一批项目,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王建平:谢谢,请王利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王利:感谢你的提问。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以“总量提升、结构提质、转化提速、机制提效”为目标,坚持不懈抓项目抓招商,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分别增长23.1%、24.3%,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占比分别达64.7%和66.6%。
一是狠抓项目谋划。坚持“一年两谋划”和项目库存动态平衡,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接续储备,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汉江上游净水保护、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累计谋划重点项目1595个、总投资1.32万亿元。抢抓国家扩投资一揽子政策机遇,储备申报中省预算内项目664个、总投资642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1306个、总投资4047亿元,专项债项目267个、资金需求256.4亿元。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坚持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推动项目开工率、入统率、投资完成率“三率”齐升,全市282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已开工255个,开工率90.4%,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实行月调度、季观摩工作机制,狠抓项目入库、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全流程督办抓开工、全链条保障抓建设,统筹推进洋镇高速、焦岩水库等56个省级重点项目、49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工作量、投资量。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市县领导带头抓招商,今年开展分队招商114次,新签项目395个、总投资325.42亿元,招商项目转化为建设项目转化率、到位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转化率均创历史新高。常态化开展高质量项目政银企对接,向129个市级重点项目发放贷款61.36亿元,全力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建立省级重点项目土地、环评等要素保障、审批服务台账,确定专人精准服务对接,截至6月底56个省级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
四是优化督帮服务。制定《干部下沉基层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一对一服务”“一线督帮”“一帮到底”等方式,全市268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穿透式下沉项目一线,开展督帮服务1.29万人次。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113个问题进行穿透式破解,有力保障了高质量项目建设。
谢谢!
香港商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请问,汉中在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中有哪些举措成效?
王建平:谢谢,这个问题请郝明森同志回答。
郝明森:感谢你的提问。借此机会,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汉中营商环境建设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全力打造政府最诚信、企业最舒心、办事最高效“三张名片”。我市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
一是市场更加优化。持续推进登记便利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小时内,跑出“汉中加速度”。实行“水电气暖信”联合报装,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全市累计供应“标准地”15宗230.32亩,办理“交地即交证”43宗1010亩,供地效率不断提高。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1.19亿元,同比增速15.11%,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企业资金需求。
二是服务更加高效。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占比95.16%、“最多跑一次”占比94.46%。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省级统筹的15项“一件事一次办”全市累计办理14.75万件。在全省首创推出“镇(街)村(居)联审联办”模式,畅通便民服务“微循环”,打造“家门口”政务服务。创新推行项目审批协同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快落地早投产,共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3386个、总投资819亿元。
三是保障更加有力。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全市共受理营商环境咨询投诉324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7%。开展“五上”企业遍访包联活动,走访调研企业6500户,协调解决困难问题452个;全市金融机构开展入企问需走访1394户,解决贷款6.17亿元。强化“陕企通”平台推广应用,全市注册市场主体12.94万户,发布政策376件,让“政策找企业”更精准、让“企业找政策”更便捷。
四是执法更加规范。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积极适用简易、小额诉讼程序,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7天。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市已启动双随机抽查1110批次,抽取市场主体9563户,公示检查结果5044条。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行容错、免罚清单管理,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加快打造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为汉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谢谢!
陕西日报:干部作风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汉中是如何持续提升干部作风能力的?
王建平:谢谢,这个问题请王利同志回答。
王利:感谢陕西日报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结合汉中实际,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当前干部队伍中作风能力方面短板弱项进行系统施治,为努力建设生态城市、奋力谱写汉中新篇提供坚强保障。重点开展了“六大行动”。
一是开展政治能力提升行动,促使干部深学细悟明方向。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要件”抓落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闭环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开展创新能力强化行动,激发干部服务发展新动能。着眼促进工作创新、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市深入实施年轻干部人才“火种计划”,组织5800余名年轻干部围绕新质生产力等,组成992个“火种小组”常态化开展学习研究,已初步形成成果46项。开展“千名干部东部行”,已选派800余名干部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学习,帮助干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深化重点项目季度观摩、“红旗蜗牛”评选,完善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机制,丰富拓展比学赶超平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三是开展专业能力锤炼行动,帮助干部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开展新质生产力等专题培训30余期2000余人次,不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深化干部实践锻炼机制,选派459名优秀年轻干部一线“墩苗”、外出挂职、专班锻炼,落实33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抓联系2180个“五上企业”,让干部在火热实践中强壮筋骨、增长才干。
四是开展干部担当激励行动,切实树立干事创业好导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制定严格政治标准选、突出实绩实效选、适应岗位需求选、在历练锻炼中选、坚持清正廉洁选,发现重用“千里马”、量才适用“老黄牛”、爱护善用“小青苗”的“五选三用”干部选用机制,调整配备干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进行调整,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敢作善为。
五是开展清廉建设深化行动,着力锻造纪律严明硬队伍。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市9275个基层党组织和21.2万名党员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加强警示教育,制作警示片8部,组织1.5万名党员干部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330场次,1600余名党员干部旁听案件庭审112次,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
六是开展新风正气培树行动,努力涵养风清气正好生态。出台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转作风的有关措施,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细化完善作风建设主动研判、工作督导、通报提醒、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先后开展6轮次暗访督导、约谈3个市管单位领导班子、通报11起干部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巩固“严纪律、知敬畏、强作风”整训专项行动成果,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4件、处分232人。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处问题417件、处分465人,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引导干部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优作风、立新功,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谢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我们注意到汉中正在集中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刚才王建平市长也介绍了取得的成效。请问,下一步汉中将如何做大做强这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
王建平: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了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创新驱动、园区聚集、数字赋能,着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一是加快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打造“西汉蓉”(西安—汉中—成都)航空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统筹发展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机载系统和无人机制造、飞机维修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机床工具、输配电装备等通用设备制造业,重点打造航空装备、工业母机、输变电装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配套等7条子产业链,努力建设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是加快打造现代材料产业集群。聚焦打造西部重要现代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做优高性能钢材、特种钢材、锌基合金等金属材料,发展钢结构、工业固废再利用等下游产业,培育壮大钛材、钒材、硅基材料等产业,加快民用核材料研究运用,打造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核材料、工业大宗固废等5条子产业链。
三是加快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聚焦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和康养、体育、商贸等业态融合发展,盘活优质旅游资源,打造高端轨道、低空生态、房车露营等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民宿集群和文旅商服消费聚集区,不断提高汉中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打造景区旅游、乡村旅游、文娱演艺、文化创意、商旅融合、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出版印刷等8条子产业链。
四是加快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集群。聚焦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新能源基地,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输配电网等能源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统筹发展光伏、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重点打造新型能源、传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等3条子产业链。
五是加快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聚焦建设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健全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平台交易、营销流通等服务体系,重点打造粮油、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蔬菜、果业、畜牧、渔业、蚕桑、非遗等10条子产业链。
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打造大健康、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链群,加快构建具有汉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谢谢!
李惠:感谢王建平市长和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