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铜川市政府新闻办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 主题新闻发布会(五)

时间:2024-08-21 15:42:41 来源:陕新发布

8月16日上午9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到市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郭海军先生,以《聚焦国家高新区创建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区高质量全面发展新篇章》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市新区管委会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赵云云女士,市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局长党红星先生,市新区管委会商务局局长刘虹女士,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姜盼主持。

姜盼: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新区专场。我们邀请到市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郭海军先生,以《聚焦国家高新区创建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区高质量全面发展新篇章》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市新区管委会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赵云云女士,市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局长党红星先生,市新区管委会商务局局长刘虹女士,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郭海军先生作介绍。

郭海军: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见面。今天,我们举行2024年铜川市新区“大力发展‘四个经济’”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新区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大力发展“四个经济”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扎实推动“九大重点攻坚”工作,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努力争当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抓项目、强招商、稳投资,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为全面提升县域、城区发展质量,新区成立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加强县域经济监测分析和督导服务,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协调解决短板难题,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创新力。一是抓项目促投资。今年上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66个,已开工项目56个,开工率77%,入统率76%。1-6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1亿元,同比增长14.5%,在各区县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各区县排名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7.9%,各区县排名第一。二是项目招引提质增效。我们通过实施重点企业“四个一批”管理,落实“五张清单”,1-7月共签约项目87个、涉及资金84.52亿元;市域外项目到位资金19.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78%;省际到位资金13.8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6.56%。三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印发2024年“千万工程”建设任务清单,加大项目建设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2024年实施产业项目3个,财政总投资1655万元。上楼村智能化樱桃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四是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丹阳片区雨洪利用调蓄示范工程已完工并对外开放,牡丹园片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95%,海绵城市27个项目整体完成80%,老旧小区续建、改造项目完成工程量的98%,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五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持续推进花月荟提升改造、正阳路北健身公园、新区全民健身中心、新区综合体育运动中心、陈坪泰伯庙修缮等重点文旅体项目,实施文家明德小学、裕丰园小学、高新实验学校等6个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800个;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建成医养结合服务中心6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4个。

二、抓效能、强保障、优服务,点燃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

为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做优做大做强,新区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优化涉企服务等方面,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新区向民营企业开放交通、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截至6月底,新区市场主体总量达27687户,其中民营企业8009户。今年上半年,28户非公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13亿元,占新区总产值的40%以上。民间投资额达15.1亿元,占社会总投资的54.26%。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通过认定的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培育扶持,并一次性奖励20万元。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方面,新区成立8支“1+N”科技经纪人联盟队伍,引进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博士18名,科技创业导师65名,科技经纪人突破百名,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6期、培训711人次,为民营企业在技术革新、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调研等方面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目前,新区科技中小企业达到149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0%;高新技术企业84户,民营企业占比90%;省级瞪羚企业3户,民营企业2户。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繁荣市场经济和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的中坚力量。

三、抓机遇、强合作、优服务,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新区深入贯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紧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排,全面实施“扩大开放、依托提升、优化结构、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通过用好用活各类项目奖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外资审批流程、提高外资政策透明度和稳定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精心营造开放型经济良好环境。我们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开展,全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充分发挥“陕企通”平台作用,对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部分增长型规下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建立企业管家数据库,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定期推送新区重点项目融资名单。通过开展项目业主“半月谈”活动,已征集15个项目单位反映的困难问题30余项,建立问题台账,并限时解决销号,企业诉求响应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上半年,新区外贸进出口额实现4.96亿元,新增外贸企业5家,外贸实绩企业28家,备案企业25家,提前完成外贸企业全年培育任务目标。其中陕西商正鑫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获批铜川首家二手车出口资质,并成功出口21辆二手车至白俄罗斯,铜川二手车出口业务实现新突破。建立重点外资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台账,先后为日月芯、鸿盛鑫卓、陕钢等20余家外贸企业申报各类省市级对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涉及奖补资金900余万元。各银行机构为域内商贸服务企业投放贷款10.83亿元,占市场主体投放总额的56.79%,完成出口退税80.3万元。

四、抓培育、强转化、优供给,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区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目标,政务数字化转型加速,开设“陕西政务服务网”新区板块,梳理对接17个部门356项政务服务入驻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数字产业化建设,初步形成大数据存储、软件设计、物联网设备研发等多业态发展格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推动陈坪村设施樱桃智能化种植园、上楼村农业智能化产业园、牛村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数字化监测管理,做到农产品质量产量双保障。积极推动电商企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展各类农产品促销活动,上半年累计销售额3.59亿元。秦创原铜新科创转化中心、环保便携式处理设备生产线、铜川海绵城市信息平台等项目已经完工,移动铜川生产调度中心项目、移动新区无线覆盖工程已开工建设。数字创新基地西安高新区创新飞地累计入驻12家创新小微企业,1-6月该园区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1263万元。核心企业医标智联正在申请省级瞪羚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京医院联合开展医疗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园区发展蒸蒸日上。

新征程任重道远,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动“三个年”活动和“九大重点攻坚”工作为抓手,加强资源统筹管理,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四个经济”发展新活力,以实干实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姜盼:感谢郭海军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日报社记者:请问,新区如何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赵云云: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桥头堡,今年以来,我们把贯彻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推动九大重点攻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一是抓项目稳增长,优化环境强服务。全年谋划项目154个,总投资255.4亿元;储备项目68个,总投资139.5亿元;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6个,年度计划投资41.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目标4.5个百分点。积极构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对接机制,定期推送新区重点项目融资名单,现征集全区企业、项目融资需求12家,涉及拟融资额度8.16亿元。创新建立“项目业主半月谈”活动,征集15个项目单位反映的困难问题30余项,均建立问题台账,限时逐项解决销号。二是做优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区综合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陈坪村、上楼村为主的樱桃设施大棚,赵家坡羊肚菌大棚、玉皇阁花卉苗圃的特色农业布局,共建成樱桃大棚66座,农副产品加工厂1座,羊肚菌大棚22座,花卉大棚7个。三是加快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发挥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秦创原铜新科创转化中心平台的作用,以“1+N”科技经纪人联盟为纽带,通过“项目路演+政策培训”等形式,促进产学研有效对接合作,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多方参与的智慧型科创服务生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牡丹园一二期、花月荟片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飞地园区作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光报记者:请问,新区在做好激活和扩大消费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将如何继续促进消费?

刘虹: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全力做好促消费稳增长工作。上半年,新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7.9亿元,2022年和2023年分别年获评全省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区县。今年以来,围绕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动能、拉动地区消费这个目标,采取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先后组织大耀城、锦园社区等开展了10余场“秦乐购•铜悦享•迎新春”年货节暨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等活动,联合金融机构及重点商贸企业举办了以“龙舞新春•惠企悦民”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主办了铜川市第二届“促消费•强经济”大型车展活动,发放消费券30万元,活动期间共销售汽车100余台。二是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们借势发力,积极组织辖区重点电商企业参加陕西省商务厅举办的“第六届双品网购节活动”,为提升本土食品加工、原料生产等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三是借助牡丹园和铜川花月荟片区,积极探索“商贸+文旅”发展模式,统筹辖区商业、文化、农业、科技、教育等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自花月荟开放以来接待游客291万人次,“五一”假期,新区接待游客29.4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9%;旅游收入1.98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9%。

下一步,我们将在挖掘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场景方面下足功夫。一是结合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多渠道宣传解读,营造消费者想消费、能消费的市场环境。二是积极组织荣盛美食街区、大耀城餐饮及花月荟街区开展“中华美食荟·知味陕西”等特色餐饮活动,持续推进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激发夜间经济活力。三是支持推动电商等数字平台经济,全力建设便民一刻钟生活圈,多措并举开展线上+线下体验式促销展销活动,抓住直播电商潮流,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

铜川日报记者:请问,新区作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主阵地,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党红星: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新区作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主阵地,紧紧依托“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在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上持续发力。通过西咸新区铜川沣东异地孵化器,鼓励吸引省内外团队、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数字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项改革”,加强数字产品、软件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成果转化,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申报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二是在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上持续发力。先后组建数字经济产业协会,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引导扶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数字经济企业,积极打造数字产业园秦创原高能级科创孵化器。三是在强化数字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在新区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多层次高效协同创新平台。四是在积极培育数字人才上持续发力。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依托重大项目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通过西咸新区铜川沣东异地孵化器,吸引人才和企业离岸孵化。

下一步,新区将围绕“三大产业集群”,一是不断拓展场景应用。紧盯相关行业信息咨询、软件开发测试、信息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打造与集群相适配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在工业生产、现代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树立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标杆项目,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新场景。二是持续加大“五上”企业培育力度。通过用足用活中省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五上”企业数量达10户,各类数字经济市场主体不少于300户。三是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深化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引进落地一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支撑产业聚链成群的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不断丰富产业业态。同时通过鼓励举办数字经济交流、论坛及相关赛事活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新区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海军: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新区全面实施“扩大开放,依托提升,优化结构,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持续优环境、广招商、扩外贸,开放型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我们坚持引进内资与外资并重,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主线,以推动九大重点攻坚工作为抓手,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商旅体“四大产业”扩量提质,常态化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组织落户外资企业开展上下游配套项目精准招商。上半年,共对接各类投资项目150个,开展外出招商引资活动30次,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6个,签约项目87个,市域外项目实际使用资金19.5亿元,省际到位资金13.85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78%和86.56%。二是加强业务帮办服务。我们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两个负面清单,加大企业“一对一”帮助,为企业争取专项奖补资金。积极组织本土企业参加中欧班列(西安)线路产品业务政策、云上订舱服务平台等培训,组织企业参加陕西-中亚经济合作对接会、中国陕西省-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企业商务论坛、第二届中国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陕西省贸促会2024年度出国(境)展览等会议拓展交流合作,和企业一同赴德国、荷兰、瑞士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全方位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三是强化生活服务保障。我们实行外资企业“一站式”“保姆式”跟踪服务,在解决外资企业经营发展难题的同时,个性化帮助外商解决医疗、出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生活问题,确保外资企业招得来、稳得住、有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区位优势,持续在推动开放型经济上精准发力。一是持续跟进一批大项目,在外资引进上求突破。落实落细“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对前期已签约项目定期分析研判,继续做好外包、外智、外机的“三外”招商引进项目对接和服务跟踪,积极参加重点招商活动,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二是增强企业“出海”信心和实力,在外贸规模上求突破。深入外贸企业开展调研分析,加强“走出去”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用活各类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品牌创新、技术创新和贸易创新,打开高质量开放发展通道。科学分析国际市场需求,依托专业外经贸平台机构,整合本地优质资源,在食品、医药、农产品、二手车等方面抱团“出海”、寻求商机。三是精心营造开放环境,在营商服务提升上求突破。坚持“三员”联动服务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广泛宣传解读企业融资、个人贷款、减费让利等相关政策和金融知识,用好“同心办”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退税流程。紧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高质量发展关键点,落实“吾铜引凤”人才专项行动,完善细化“人才卡”等优惠政策,用好“人才公寓”等暖心工程,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

姜盼: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结合“市级新闻发布厅发布+现场观摩采访”方式,新区推荐了秦创原汽车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采访点,请大家集中乘车观摩采访。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