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铜川市政府新闻办 “大力发展‘四个经济’”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六)
时间:2024-08-28 17:59:42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3日上午9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到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局局长白永琦先生,以《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 营造数字经济新生态》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铜川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更虎先生,铜川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剑锋先生,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兵利主持。
王兵利: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我们邀请到铜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局局长白永琦先生,以《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 营造数字经济新生态》为题,作情况介绍,并答记者问;同时,邀请到铜川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更虎先生,铜川市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剑锋先生,分别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白永琦先生作介绍。
白永琦: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也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铜川数字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就铜川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近年来,铜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数字经济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先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建立市级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今年,市数据局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化”为统领,以开展数据标准攻坚、平台能力攻坚、源头治理攻坚、共享开放攻坚、授权运营攻坚、风险防控攻坚“六大攻坚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数字铜川、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三个建设”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新增数字经济主体企业82户,同比增长9.3%;27户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产值(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7.44%。目前全市共有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88户、高新技术企业44户。全市数字经济领域招引5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落地转化率71.4%。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完成投资11.25亿元,开工率78.57%。我们的做法与成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网络支撑体系更趋完备。深入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扩容提速,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千兆城市”,上半年新建5G基站248个,累计达到1951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5G热点全覆盖;千兆光网用户数8.47万户,物联网终端连接144.83万个。搭建了国产化政务云,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四级覆盖,市级机关局域网光网改造敷设光纤7.3万米,安装终端设备630余台,实现办公区光网全覆盖及全量终端IPV6网络接入功能。智慧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扩容虚拟CPU增至14100核,可存储962TB,资源占有率降至70%。陕西证通云数据中心完成物理空间加固,首批97组机柜已到位。
二、强化赋能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更趋高质高端。坚持以生产流程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为目标,把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中之重,聚力落细落小,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市129户工业企业入驻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软件库应用增至94个,通过平台助力完成陕建铭铝生产管理系统升级。举办“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及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等活动,围绕煤炭、水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积极谋划赛骏、特必克、西安重装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方向。梳理形成玉华煤矿5G智慧矿山、冀东水泥数字化产线等代表性场景8个。上半年,全市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营收增长5.1%,其中规上软件信息行业营收增长10%。
三、强化联通拓宽延展,智慧农业更趋精准高效。聚力打造全省农业农村示范平台,强化物联网推广应用。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扩展安装物联网设备130余套,完成119家冷链及5944户新型经营主体数据标注,被确定为陕西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上半年为191户农户无感授信603.75万元。印台生猪全产业链数字化监管及耀州传承红色基因互动式智慧平台项目,获得省级资金支持,宜君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梳理形成王益番茄智能温室大棚、宜君“大山雀”玉米监测平台等代表性场景7个。
四、强化模型方法推广,数字电商更加可及便利。加快农村电商体系建设,累计改造建设区级物流中心3个、镇级物流站点27个,美团优选等社区电商覆盖各镇村,实现快递收发点行政村全覆盖。联合云闪付、京东等发放电子消费券,指导大耀城、荣盛广场等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开发“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小程序,覆盖商业网点2484个。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培训1.9万人次,建成直播基地,现有电商企业140余户。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14.61万件,同比增长55.53%;电子商务零售额11.94亿元,同比增长16.83%。梳理形成智慧型静态交通服务平台等代表性场景5个。
五、强化综合赋能提升,社会治理更加贴近普惠。加强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完成全市重点视频会议系统、重点监控平台整合。10117项事项入驻“秦务员”,政务服务平台“一件事一次办”专栏累计办件1857件。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数据535万余条,形成主体档案29万件。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入驻医疗机构541个,线上挂号37万人次,诊间支付342万人次,领取电子健康卡13.1万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全市校园百兆光纤、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直播课堂、安防监控4个全覆盖,51所中小学通过省级数字校园验收,创建省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市级5所。智慧社区平台累计上报处理社情8.21万件。12345热线话务平台累计受理群众网上诉求67.34万件,办结率、回访率分别达到99.85%、99.35%。梳理形成社会治理综合联动平台等代表性场景14个。
六、强化改革创新培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积极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共申报赛题场景19个。AI智能、天蓝计划大安全、高德地图等标注项目入驻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累计培育人工智能训练师1000余人,完成数据标注2亿余条。组建网络和数据安全创新实验室,入驻启明星辰、深信服等知名企业12家。连续四年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上半年组织网络安全培训3期,培训网络安全官34名。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入驻34家市级部门共104个业务系统,累计封锁风险IP 10522个,拦截境内外网络攻击5892万次。持续深化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完成耀州区、新区自评估,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园区产值方面,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实现产值2.31亿元,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实现产值8.99亿元,耀州区电商产业园实现产值5.86亿元,印台区数字经济双创园实现产值8800万元,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实现产值6829.15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着力在统筹协同、畅通共享、数实融合、培育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统”的工作,即加强数字经济统筹协调。牵头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是数据局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作用,统筹市级相关部门加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一业一策”引导。会同工信部门研究制定重点制造业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评测;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涉农信息化项目整合及数据共享;会同商务部门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储备、打造、推广一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标杆、现代农业示范典型及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联合网信等部门,做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确保全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数据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要平台、重点指标调度分析,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监测及考核体系。加强“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提前布局规划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融”的工作,即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实际,牵头制定《市级重点共性应用建设需求名录》,统筹安排可信身份认证、项目评审助手、政务民生开放平台等服务型统一化公共组件搭建。同时,充分发挥澳威激光、隽美经纬等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加大光电子产业链招大引强力度。指导区县服务推动重点企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鼓励宜君爱豆、深圳证通云等企业做好数据标注、算力应用等产业发展。围绕全市“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与其相匹配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体系。
三、做好“畅”的工作,即加强数据要素畅通共享。数据孤岛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集约管理,修订《铜川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市级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支撑服务名录及资费参考》。有序完成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任务,增强“秦政通”“秦务员”“铜城办”等应用服务惠民效果。加快“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平台互联互通,赋能基层治理和数字化减负,破解指间“形式主义”。加快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改革及建立健全,按照省数据局安排,做好全市政务数据目录编制、资源注册、供需对接及共享申请等工作,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更好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
四、做好“育”的工作,即加快数字产业培育发展。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聚焦发展下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数字产业,做好全市数字产业布局梳理,根据各区县发展阶段、资源要素禀赋不同,科学引导、因地制宜培育2-3个头部数字产业企业。制定“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策划主办铜川选拔赛,形成一批典型场景案例,会同行业部门做好指导及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主体企业培育体系,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搭建产业协会及政企交流平台,引导扶持企业快速发展。持续深化耀州区(新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引导各区县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有序发展。
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荡前行,唯有与时俱进、奋勇拼搏才能掌握主动、抢占高点。铜川市数据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更加开拓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全链条加强数字经济发展要素保障,扎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兵利:感谢白永琦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陕西日报社记者: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它有哪些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作为深度融合重点之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一定的难点和挑战,我们如何做出相应的安排?谢谢。
白永琦: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首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同时促进市场需求融合叠加,做大市场规模,为畅通供需循环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实现生产方式升级、管理模式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加高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壮大,支柱产业更具规模。再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普惠性优势,打破产业、行业、地域等限制,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释放数字技术红利,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生活需求。
关于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涉及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方面面,而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铜川乃至大部分地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从我市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等问题比较突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找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的着力点,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协调发力。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基础性制度,统筹发挥财政、就业、产业等政策作用,加大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改造领域的资源倾斜与支持,支持企业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的各项政策措施,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相关政策资金,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二是加大一业一策引导。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紧密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实际特点,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一业一策”引导,因地制宜提供有针对性的数字化改造方案,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数字改造、数字产业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等。三是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大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应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支持数字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在未来产业领域上形成新优势、新动能。
在这里还要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截止目前,我们一共梳理总结了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领域共计20个典型场景案例,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和我们一起宣传推广数字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融合应用价值,不断激发各方积极性,更好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西部法制报记者:今年年初,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刚才听白局长提到,我们要谋划举办“数据要素×”大赛铜川选拔赛,能否介绍一下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安排?谢谢。
赵更虎: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关于“数据要素×”,“×”代表的乘号,“数据要素×”是指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具体指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化大生产,通过协同资本、土地、劳动力等其他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创造多样化的价值增量;通过多元数据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产出的倍增效应。这体现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化已进入新阶段,然而总体还存在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数据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因此,今年1月初,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发布了首批20个案例,涉及12个行业领域的典型经验,通过展示数据要素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融合应用价值,不断激发各方数据开发利用的积极性。5月初,国家数据局启动了2024年全国“数据要素×”大赛,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搭建竞技交流平台,6月28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陕西分赛启动仪式”在西安举办,我省分赛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主题,设置了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赛道48个赛题,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建。截至目前,我市组织相关单位围绕全省大赛赛道设置,共计申报数据赋能智慧电力系统建设升级、砂石骨料运费预估模型、气象数据赋能特色农业发展等19个场景案例参赛。
下一步,我市主要计划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是以“数据要素×”行动为契机,参照中、省行动计划,起草制定《铜川市“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并形成一套流程化、常态化,且符合我市市情的体制机制、技术方案和场景应用的体系,让数据“供的出、流的动、用的好”。二是以目前我市梳理申报的19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为基础,继续会同相关行业部门深度挖掘场景案例,组织举办“数据要素×”大赛铜川选拔赛,并梳理汇总一批典型场景案例,有序引导更多企事业单位借鉴,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到“数据要素×”行动中来。三是以“数据要素×”行动产生的场景和市场为导向,持续扩大数据要素流动规模,将数据要素和各行各业,尤其是我市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通过提供完善制度、构建数据发展载体和空间,引导一批数据服务商、技术开发商聚集,助推我市加速形成新产业、新经济、新增长、新动能。
中国网记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化工具在基层工作中日益重要,然而近年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现象悄然滋生,影响了基层服务效能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请问,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计划如何进行有效解决?谢谢。
王剑锋: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赋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客观审视自身数字资源禀赋和数字鸿沟差异,一定程度上对数字技术产生盲目依赖,导致数字形式主义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潜滋暗长。
2023年底,中央网信委印发了《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今年1月,中央层面又召开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持续推动典型问题整改,打破数据壁垒。
综上所述,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围绕数字化建设做好加减法,为基层减负赋能;二是有利于整合资源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要素更好流通。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建设”与“实效”“减负”与“赋能”,围绕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及构筑美好数字生活,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方面。持续加强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参照中省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新要求,修订完善《铜川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市级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支撑服务名录及资费参考》。会同财政、行政审批等部门,严把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关”,特别是把项目申报审查前置在预算审批之前,更好推动集约化建设管理。二是“实效”方面。我们将会同财政、行政审批等部门,组织开展“十四五”以来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后评估,关停、整合一批闲置使用率低、应用实效差的,将资金更多用于公共服务组件、统一大平台建设,从源头破解多头重复建设、资金及使用成效低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把数据汇聚梳理前置在项目论证建设之前,更好推动数据要素汇聚共享。三是“减负”方面。我们将联合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强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团队下沉至区县街道办一级,聚焦“网格员”等基层管理人员工作实际,对当前使用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平台开展全面梳理,全面清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特别是“僵尸”政务应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切实让基层干部的电脑、手机“轻”起来,负担减下去。四是“赋能”方面。针对基层调研摸底,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形成基层重点治理数据“一张表”,通过打通共享数据推动冗余系统平台删减整合。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和工作统筹,增强“秦政通”“秦务员”等应用服务效果,加快“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平台互联互通,做好全市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及共享等工作,推动数据直达基层,更好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
王兵利: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