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巩固深化“四好农村路” 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10-22 11:11:07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巩固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交通运输局二级巡视员李斌科,周至县副县长周训良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年来,西安市立足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优化路网布局,努力提升管护效能,着力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交通运输局二级巡视员李斌科先生,周至县副县长周训良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下面,请李斌科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李斌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西安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西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近年来,西安市主动扛起“四好农村路”省域先行实践地的使命,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全市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扎实推动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先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鄠邑区、长安区、周至县)、省级示范县8个(阎良区、高陵区、鄠邑区、长安区、临潼区、灞桥区、周至县及蓝田县),涉农区县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西安市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授予全国唯一一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示范突出单位。

在此,我从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西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情况

一是路网布局持续优化。近年来,西安市从全局高度谋划,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坚持与农业和产业布局等规划对接,与城市群发展、小城镇建设等规划通盘考虑,一体规划推进。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50.5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976公里,日益完善农村公路网,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激活区域发展微循环。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11552.22公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公路沧桑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条件。从空中俯视,一条条农村公路宛若玉带缠绕山水田园、串联万千村社,让美丽西安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是资金保障不断强化。牢固树立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的意识,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财政投入机制,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补助政策,提高市、县财政日常养护资金标准。其中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每年每公里投入不低于3万元,县、乡、村道不低于1.5万元、0.9万元和0.3万元,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资金,比省定标准高出50%。“十三五”以来,市财政配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约2.96亿元,基本破解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不足问题。深入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科学设置市级与区县级日常养护资金分担比例,对革命老区蓝田县和国家重点帮扶县周至县,市、县按7:3比例分担,其他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县按5:5、3:7差异化分担;按照养护工程省补标准,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补助1.5万元、0.6万元和0.1万元,市财政按50%纳入预算并足额配套,有效解决了因各区县财力支持不均导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不统一、路况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十三五”以来,市财政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1.9亿元,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持续向好,通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管理运营效能提升。印发《全面推行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办法》,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路长制”,涉农区县全部设立区县、镇街“路长制”办公室,设置路长公示牌,向社会公开各级路长,接受社会监督,彻底打通了农村公路管养“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设置县、镇、村路长2188名(县级路长82名、乡镇级路长362名、村级路长1744名),带动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养格局。鄠邑区试点成立公安交通联合执法领导小组,辖区派出所、交警中队、路政中队、运政中队设立联合党支部,治安警、交警、路政、运政部门联勤联动,联合执法,实行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区域联动,年度开展专项行动不少于10次,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查检查工作。围绕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与农资经销商、电商等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分值达到最高5A级。鄠邑区、长安区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鄠邑区、阎良区、长安区成功创建省级农村客货邮样板县。

四是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将路域环境治理、公路秩序管理等内容与“路长制”一并纳入市、区县、镇街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每季度组织考核,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公路管理体系,提升了公路管护水平和路域环境水平。突出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重点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内容,交通、财政、农业农村等市级部门每季度联合考核,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督促区县政府及时、足额落实日常养护配套资金,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管、有路必养”,提升了“四好农村路”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能力及水平。逐年提高“四好农村路”考核权重,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标,考核结果与下年度计划规模和补助资金挂钩,形成倒逼机制,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逐年提升。严格执行交通专项资金“以奖代补”考核任务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多元筹资、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绩效考核”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交通专项资金拉动效应。

第二部分:西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激活旅游经济持续升温。近年来,西安市瞄准农村公路在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不断强化“四好农村路”对城乡结构布局、文化旅游发展等引领作用,累计建设改造旅游路130余公里,串联起黑峪、涝峪、沣峪、子午峪、太乙峪等48个秦岭峪口和多个旅游景点。以农村公路为线,以文化人文为坐标,将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秦岭国家植物园、国家版本馆文济阁、旅游休闲小镇、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蓝田猿人遗址等众多旅游景点连接,串点成景,连珠成线,实现历史人文与风景特色传承共鉴。将农村公路与郊区旅游、农业观光、民俗民宿深度融合,打造秦岭沿山旅游观光带、鄠邑葡萄节、长安桃花节、灞桥樱桃节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二是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公路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机融合,带动白皮松、大樱桃、豆腐干、秦腔脸谱、水稻荷花、吊蔓西瓜和蓝莓杏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周至县猕猴桃、鄠邑区葡萄、长安区鲜桃、蓝田县核桃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金字招牌。据统计,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万亩,综合产值实现81亿元;鄠邑区葡萄种植面积超6.6万亩,产值达12亿元。临潼区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种植蔬菜16万亩,发展果业8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06家;阎良区完善公路网络,助力产业发展,建设新关路等一批产业路,带动了沿线蔬菜、甜瓜、大枣等特色农业发展,形成了贯穿阎良东西的致富产业带。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给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农村农户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也让广大农民群众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和憧憬。

三是促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将路域环境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提出“一村一主题、一街一特色、一路一风景”思路,采取配建景观节点、增设休闲广场、安装路灯、绘制文化墙等措施,大力整治路域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农村公路发展融入秦岭生态保护工作,建成“三河一山”(“三河”指渭河、沣河、灞河;“一山”指秦岭)绿道293公里,串联200多个生态景点和休憩驿站,为群众提供见山见水的绿色生态长廊,实现了山、水、林、田路的融合发展、和谐统一。鄠邑区打造“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年洁美”绿色生态景观道路51公里,栽植各类苗木31.2万株,营造了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生态景观林带。灞桥区通过提升改造农村公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3个、美丽庭院5343户,先后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

第三部分:西安市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路网结构,打造群众增收“致富路”。实施路网提升行动,加大骨干路网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助力沿线乡镇主要经济节点对外沟通交流及产业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路网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带动城乡客货双向流动,打通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二是持续强化管理养护,打造基层治理“连心路”。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完善路长制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发现问题、移交整改、落实反馈”闭环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实施出行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加大养护投入力度,足额落实日常养护资金,落实做好常态化养护工程,逐步完善农村交通驿站、停车区、观景台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引导开展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实施就业增收提升行动,持续加大管护领域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更多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进一步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三是持续提升运营水平,打造产业发展“振兴路”。实施助力产业提升行动,创新推进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加大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实施力度,更好盘活沿线农村地区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特色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引导交通、邮政、快递、电商、供销、农业等农村物流资源高效整合,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李斌科先生。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西安日报:请介绍一下,周至县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周训良: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周至县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周至县在“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农村公路的全面发展。

一是科学统筹布局,夯实示范创建基础。坚持规划引领,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田园经济综合体等规划有效衔接,通盘布局、一体推进,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主抓、社会参与,成立了“四好农村路”创建全国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扩大资金投入,聚力“建、管、护、运”,在将养管资金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的基础之上,先后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保障建设配套、加大养管投入保障管养经费、安排专项补助保障运营发展”等措施,全面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助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二是综合协同施策,做好管理养护文章。创新机制建体系,出台农村公路管理相关文件,实现全县20个镇街农村公路和路长制管理机构全覆盖,263个行政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和路长责任人全落实。落实了“二级以上农村公路每年每公里不低于3万元和县、乡、村道不低于1.5万元、9千元和3千元”日常养护经费,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加强监管提效能,建立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创新农村公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对公路建设、执法巡查、日常养护、客车运行、路产路权等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齐抓共管美环境,聚焦和美乡村建设,建立农村公路环境整治联动机制,实施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白改黑”工程,开创“交通部门修路、林业部门绿化、住建部门美化、农业农村部门治理”的路域环境综合提升“周至模式”,进一步促进路景融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赋能,激发农村公路新活力。创新拓展“交通+”模式,加快建设“群众便捷路、产业发展路、旅游带动路”,持续释放农村公路赋能作用。聚焦交通+农业,助力田园经济综合体试点创建,建成产业路56公里,进一步促进猕猴桃、苗木花卉等农业产业纵横连接、连片集约发展。聚焦交通+工业,建成集贤产业园、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联通路等道路16.8公里,有力促进“两园”融合发展。聚焦交通+商贸物流,按照“互联网+农村物流”的思路,积极实施农村客运站场“一站多能”改造,构建“县、镇、村”全覆盖的三级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培育电商快递网点189个,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聚焦交通+旅游,建成旅游路92公里,将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沙河水街等景点串点成线,特别是建成周塬路,成为旅游打卡新热点、乡村振兴新地标。

下一步,周至县将继续深化“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农村公路安全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请问西安市如何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水平?

李斌科:谢谢您的提问。随着西安市县乡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公路交通流量逐年增大,交通结构愈发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设施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事故多发和校车通行等路段为重点,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路段及时进行整治,全面提升公路安全通行水平。

二是加大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整治。切实补齐农村公路安全短板弱项,重点推进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向村道延伸,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存量四五类桥梁改造,消除危桥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源头管理。严格落实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三同时”制度,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公路安全耐久水平。

四是强化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养护。将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纳入养护范围,根据安全设施的使用年限定期维护更新,加强公路巡查,发现安全设施隐患及时修复,确保安全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况。谢谢。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和各位发布人!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