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11-06 15:48:10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浩,市科技局局长陈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西安硬科技创新大会已连续举办7届,7年来,西安市着力强化硬科技创新引领,聚力攻克核心技术,全力育企业、强产业、聚人才、优生态,努力建设全球硬科技之都。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2024年11月1日至3日在西安举办。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浩先生,市科技局局长陈默先生,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女士,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孟浩副市长通报大会筹备情况和活动亮点。
孟浩:各位媒体朋友,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西安举办。在此,诚挚感谢各位对大会的关注与支持。
本届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策划举办“123N”近20场活动。“1”指大会开幕式,届时将发布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落地等内容。“2”指2个联动活动,分别是由市政府会同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由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3”指3个平行分会,分别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议、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N”指N场系列活动,主要是围绕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医学、数智新能源、金融资本等,设置的若干个会议以及大会分会场、硬科技产业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
本届大会在认真吸纳总结前7届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力组织者和紧密合伙人,更加开放、更加聚焦、更加多样,聚力打造一场共答创新命题、共享创新成果、共推创新合作的科技盛会。
一是主题内容更加聚焦。大会聚焦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及合作,引导平台、项目、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聚集。
二是交流合作更加开放。大会邀请了4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和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以更宽视野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持续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是呈现形式更加多样。本次大会既有专家学者畅谈创新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又有创新创业者进行晾晒比拼的激烈赛事,还有投融资对接、招商推介、成果交易等创新服务活动,共同为硬科技“策源地”“集聚地”未来发展赋能助力。
各位媒体朋友,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衷心希望大家与我们一道,捕捉大会新亮点,挖掘大会新热点,为大会达成更多共识与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谢谢孟市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
中国报道:请问西安市在发展硬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积极做法和成效?
陈默: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知道,西安科技资源富集,坚持发展硬科技既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使命所在。2017年以来,西安连续举办7届硬科技创新大会,广泛汇聚创新资源,深度激活创新动力,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在硬科技的引领带动下,城市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西安攀升至全球第18位,连续两年进入前20序列。今年,西安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0项,数量居全国前列。
总体看,西安在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强化全链条创新服务、提升硬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硬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我们持续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支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打造重大创新平台。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即将开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30家,超算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入国家算力网络。西北有色院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硬科技创新主体加速壮大。我们大力实施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布局建设光子、新材料、氢能等7个产业创新聚集区,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5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3万家和1.6万家。
三是硬科技创新机制更加完善。我们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深化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持续推进“梧桐树科转行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商品。首创 “技术交易信用贷”,首推技术产权证券化业务,开辟了科技企业“凭技融资”的新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87场,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534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30亿元。
四是硬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我们努力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力组织者和紧密合伙人,制定秦创原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系列政策,推广“校招共用、校招企用”引才新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硬科技创新大会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重要平台、特色平台,感谢大家对本届大会的关注,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科技创新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今年硬科技大会期间,交大在西部创新港举办“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大会的基本情况,以及此次活动对推动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哪些支撑?
别朝红:谢谢您的提问。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交通大学的关心和支持。
“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将于11月2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拉开帷幕,此次大会是交大人传扬“西迁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学校持续推动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举措,更是将创新港打造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实践。
本次大会以“讲、演、展”一体化交叉进行,主要活动包括1场主论坛;3场分论坛,分别是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丝绸之路青年学者产学研交流论坛和第二届中国技术经理人沙龙;9个路演专场,包含联合中国电信、陕建、陕轨交等校企深度联合研究院和西农等高校院所共同举办的塔吉克斯坦线上专场、2个“一带一路”专场及6个聚焦西咸新区主导产业的专场。同时,还将在创新港工程博物馆展览科技成果500余项。
以上项目有来源于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高校、黄河流域大学联盟高校和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科技成果,还包含了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优秀作品、西安交大校友企业以及国际科创企业。项目来源广泛、技术成熟度高、转化应用前景好。
目前,已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30余位国内外高校校长或代表、国际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确定出席大会,超百家头部企业或投资机构负责人、近千名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参加相关活动。
今年7月,西安市印发了《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制定了16条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是校城发展的重要举措。举办“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是若干措施“支持高水平学术研讨成果对接活动”的具体实践,对示范区建设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高示范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作为重要的科技人文交流平台,本次大会将有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先进技术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关注、落户西安市和示范区。
二是有助于提升示范区整体科技供给质量,通过源源不断汇聚丝绸之路的科技前沿理念和优质科技成果,为示范区长远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三是有助于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依托深交所科交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在创新港已落户),开展创新型股权交易模式探索;同时建成“创新港‘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超市”线上平台,后续开展常态化路演对接等,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平台拓展和提升大会成效。
西安交大将继续依托创新港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依托“6352”工程汇聚创新资源和“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西安新篇章做出交大贡献。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香港商报: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全市产业创新的重要承载区,请问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具体做法,以及未来有哪些愿景?
任俊峰: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西安高新区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高新区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初心使命,立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定位,以“四个高新”建设为引领,加快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GDP从2020年的2410亿元增至2023年的333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6%上升到超8%。亩均效益1024万元、亩均税收102万元,土地集约利用居全国产城融合开发区第六、西部第一。连续三年入围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园区前十。具体来说:
一是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突破硬科技技术。布局建设中科院西安科学园,集聚先进阿秒激光、高精度地基授时、长短波授时系统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我国材料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56家、科研院所49家、新型研发机构224家。近三年,累计支持企业承接中省市重点攻关项目千余项。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速转化硬科技成果。落实“全流程服务科技项目申报,全方面促进成果供需对接,全过程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全方位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建设”等科技成果转化“五全”服务。推动“一院一所一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52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达54%。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育壮大硬科技企业。实施科创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累计培育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2家,全省占比41%;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6家,全省占比3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70家。近三年,诺瓦星云、爱科赛博、陕西华达等20家企业实现上市,全区上市企业达77家。
四是聚焦项目支撑引领作用,做强做优硬科技产业。发布《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系列方案,获批建设省级光子产业创新聚集区。三年来,建设硬科技产业项目227个、总投资达4662亿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三星半导体12英寸闪存芯片扩产、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培育出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五是催化创新要素聚合效应,优化提升硬科技生态。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千余场,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系列活动。落户西北首支人才投资基金、全省首笔“科技人才贷”,打造“投贷保”联动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聚集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43名,博士后设站单位104家,国家级科研工作站33家,硕博人才约10万名,智力密集度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聚力“支持硬科技研发—畅通硬科技转化—培育硬科技企业—做强硬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新篇章。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大家持续关注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有关信息,积极参与相关报道工作。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