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聚焦“三张清单”、深化“四下基层”、 统筹“五个行动”抓落实促发展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
时间:2024-11-14 16:32:22 来源:陕新发布
11月13日上午9时30分,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焦‘三张清单’、深化‘四下基层’、统筹‘五个行动’抓落实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我们邀请到中共铜川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许胜利先生,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娜女士,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赵小龙先生,围绕“公共服务提质扩面行动”为大家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王兵利主持。
王兵利: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铜川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聚焦‘三张清单’、深化‘四下基层’、统筹‘五个行动’抓落实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我们邀请到中共铜川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许胜利先生,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娜女士,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赵小龙先生,请他们围绕“公共服务提质扩面行动”为大家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首先请许胜利先生作介绍。
许胜利: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各位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真诚的敬意和感谢!
近年来,市教育局紧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坚持“三张清单”抓落实,扎实推进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综合改革,抓德育树品牌、抓改革激活力、抓质量促均衡、抓队伍固根基、抓安全保稳定,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各学段优质资源不断丰富,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育基础保障能力更加坚实,教育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一、构建铜川特色立德树人体系,我市德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连续6年举办“贯彻回信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照金精神进校园,去年承办全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工作现场交流会,今年召开全市贯彻回信精神暨德育工作现场会,先后创建德育示范学校17所,2个案例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市传承红色基因做法。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在耀州区试点思政课片区集体备课,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73名教师荣获省市级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能手称号,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县教育部门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目标,精心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铜川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意见》提出的17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专项考核区县党委政府履行教育主体责任,深化“名校+”办学,市教育局与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合作开办铜川市实验中学,受到广泛好评,今年高中部顺利开学;市一中、王益中学与西安高新一中实施“云校+”项目;耀州区与冯恩洪当代好课堂专家团队、北京八一学校合作帮扶共建,并组建4个教育集团,加盟校9个;宜君县与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开展帮扶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三、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全市各学段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聚焦五育并举,制定出台《铜川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办法》,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王益区代表陕西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并得到充分肯定,全市先后创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创建省级试点示范基地园26所,占比23%,居全省第一。全面提升中职办学水平,加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全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承办全省中考及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研讨会,全市高考成绩大幅提升,今年本科上线率提高10%,600分以上考生增加131%,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
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连续3年举办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分批次组织外出培训学习,着力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情怀的好校长,4名校园长列入全省首批骨干校园长培养对象。深入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全面加强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培育各类骨干教师1426名。落实乡村教师补助资金861.7万元,受益教师1892人。制定《铜川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先后引进公费师范生、学科紧缺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45名。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精心举办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形成全市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五、扎实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教育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统筹抓好教育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改善,近三来,累计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87个,新增学位4670个。积极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2024年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我市及延伸区县印台区、宜君县指标评价等次均为A级。精准开展学生资助,年均资助学生1.6万人次。精心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创建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9个,近三年参与学生31万人次。招生考试工作扎实推进,承办全省高考考务工作培训会,圆满完成各类教育考试,获得社会考生家长一致好评。
六、清单式推进校园安全和心理健康,校园安全稳定坚实屏障全面筑牢。坚持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生命底线,紧抓隐患排查整治,制定《铜川市校园安全检查项目清单》,明确13大项72小项检查排查项目,为校园安全检查排查提供遵循依据。持续发挥3支校园安保大队和护学岗作用,强化校园安保力量,派驻专职警务人员67名,配备45岁以下专职保安280名,组织教师1200余名、家长2500余名、志愿者200余名常态化参与护学岗。全员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逐校逐生建立3级7类台账档案,全面落实心理干预措施,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用心用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在今年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教育部门代表作了经验交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目标,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抓好6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积极构建铜川特色育人体系。制定铜川特色立德树人工作实施意见,持续深化照金精神进校园和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挖掘铜川特色资源,培树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提升德育工作成效。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示范校建设,深化合作办学,加强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强化区县党委政府履行教育主体责任督导考核,综合施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公平优质均衡教育体系,推动全市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坚持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为牵引,着力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按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特殊教育优质融合要求,推进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四是抓好素质能力提升,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发挥领航、优秀校园长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结对共建、培训交流、专题研修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情怀的好校长。深入实施名师培养计划,抓好公费师范生、学科紧缺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着力培育一支能够担负起我市教育发展重任的教师队伍。
五是高标准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教育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2025年确定的28个教育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市实验小学、耀州区塔坡小学锦阳新城校区等项目,持续扩充优质学位供给。
六是夯实校园安全责任,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常态化清单化抓好消防、燃气、校车、食堂、校园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构建规范完善的校园安保和护学岗工作机制,坚决筑牢校园安全屏障。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完善课程建设和日常预警防控,家校社携手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最后,再次感谢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建议。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兵利:下面,请王娜女士作介绍。
王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谨代表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铜川作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方向,补短板、强效能、提品质、优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着力打造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建管结合,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更加健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坚持提档升级、整合利用、注重运管,加快健全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目前,全市“文、图、博、美”+“非遗”五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齐全,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及以上等级占比提升至50%,铜川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五星级图书馆。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和铜川美术馆迁至新址后,场馆条件大幅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公共文化场馆60个,城市书房、便民书屋、文化小院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9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0个。认真贯彻中省关于基层综合服务阵地融合发展要求,加快全市基层综合文化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建设,实现活动同办、设施同建、人员共用,着力提升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增强服务效能。
二、数字引领,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坚持“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半径,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97.8万册,年新增图书藏量1.78万册,逐步实现了图书管理智能化、读者借还自助化。除建有学术期刊数据库、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等常规数字资源库外,我市结合实际还建成了《耀州古瓷多媒体资源库》《红色照金多媒体资源库》和《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多媒体资源库》等6个地方特色数据库。聚焦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实际需求,年均开设音乐、舞蹈等艺术培训900余场次,书画、摄影、非遗技艺展览展示活动550余场次,艺术创作、文物等文化艺术类讲座年270余场次。通过“铜川公共文化云”平台,基本实现公共文化场馆预约和线上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功能,投放的各类“学才艺”全民艺术微视频课程累计350场次以上。在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共享的呈现上,全年开展的重点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均会通过官方抖音、视频等直录播平台对外发布,方便群众实时共享。特别是今年开展的“祥龙献瑞铜川年”社火展演、“铜川有戏”戏曲展演、第31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政府购买“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乡村示范村晚、铜川市群众文化节和阅读文化节活动等77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多媒体视频平台展示发布,线上线下观看人次累计超过约124万人次,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三、开拓实践,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成效初显。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化运作,努力在激活社会力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运行机制上求突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社会化发展。在对未成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上,尝试市场化运营“周末亲子剧场”,对外购买专业院团优秀儿童剧,采取阶梯式惠民票价,用民营公助、市场补充的运营模式,拓宽公共文化公益服务路径,让百姓免费或低价享受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此外,不断拓展服务范畴,集免费开放、全面艺术普及、研学体验、非遗体验于一体,注重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深度融合。耀州窑博物馆、铜川博物馆、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被纳入铜川旅游环线,成为文旅服务融合的新典范。在城市书房的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合办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城市书房,增设多元服务内容,提供延时延伸阅读服务,让阅读环境更舒适、服务更贴心、功能更多样。
四、以创促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申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乡镇,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耀州区、王益区正在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耀州区董家河镇、王益区黄堡镇、印台区印台街道、宜君县棋盘镇等8个乡镇和街道入选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在示范创建过程中,不断加强设施、人才、服务、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与创建要求相符合、与基层实际相符合、与群众需求相贴合。基层各公共文化站点全年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艺术展览展示培训累计860余场次,受惠群众13.7万人,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例如耀州区文化馆建成360度全景VR电子名片展示系统,开设全民艺术普及微视频课程;王益区打造有声图书馆,并首创建设区级文化大院;印台区打造城市书房、八大院文史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精准服务;宜君县连续举办三届消夏纳凉晚会,多部群众文化作品获得省级奖项。
五、扩容提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方式,引入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举办文化下乡、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戏曲进乡村等惠民活动累计560余场次,线上线下累计受惠群众约21万人次,带动效应和亮点成效明显,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2024年春节社火展演深入挖掘各类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性融合创造性展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我市选送的广场舞《欢腾的大地》荣获“大地欢歌舞动三秦”陕西省广场舞大赛二等奖。我市的“铜川有戏”戏曲展演项目、360度看铜川摄影系列活动、药王山庙会文旅惠民活动三个项目荣获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举办的“大地流彩 新国潮”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暨热土中国行直播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第二届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展、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青年秦腔演员折子戏展演、第十届国际丝绸之路艺术节“丝路·嘉年华”巡演活动暨铜川文化艺术交流等十余场高质量文化服务活动广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形式创新、提升各公共文化场馆的知晓率和受众率,着力打造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有力度、有温度、有热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谢谢大家!
王兵利:下面,请赵小龙先生作介绍。
赵小龙: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代表市卫健委,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铜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健康铜川建设为目标,围绕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中医药传承创新、“一老一小”服务等方面,持续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
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新跨越。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细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乡村医生按照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标准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区县财政按2:8比例分担,有效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已有4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4家获得国家推荐标准,整体达标率达到77.05%。值得一提的是,耀州区小丘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成为全省首家拥有二级乙等资质的乡镇卫生院。推行“第一村医”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从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择优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的骨干医师,派驻边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诊疗、家庭签约、专科带教,服务已覆盖20个乡镇181个村,惠及20余万基层群众,有关做法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典型案例。积极为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今年共招聘42人,并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12名,拟招录5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管理,为基层医疗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医疗救治能力取得新突破。聚焦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完成远程心电、影像会诊12845例,宜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个医共体总院指导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0余项。三级综合医院实现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全覆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也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重症、妇科、检验科顺利通过了省级中期评估。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市超声、病案、麻醉等38个质控中心,质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我们在省内率先实施了“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就诊模式,全市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全覆盖此模式,目前已惠及群众3.1万人次,累计免除挂号费36.22万元。同时,全市13家医疗机构持续深入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01项,惠及群众5216人次,节省检验费用54.76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迈上新台阶。按照国家疾控体系改革要求,市、区县相继挂牌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局。市疾控中心应急指挥和实验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实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可在24小时内确认100余种已知病原体。自2020年以来,市、区县疾控中心共引进专业人才68名,全市疾控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上下联动、职能分明、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推荐遴选311名疾控监督员派驻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面监督指导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防接种等工作,不断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目前,全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稳中有降,乙脑、风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均呈低发态势。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95%以上,重点地方病以乡镇为单位保持控制和消除标准。此外,市级财政每年投入80余万元,为1000余名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助,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以区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每年为1.3万余名学生免费进行近视、脊柱弯曲、口腔和肥胖等健康检查,指导干预学生养成正确生活学习习惯。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加快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5方面15类48个项目进度,“四全三新二融一特”的先行先试示范效应逐渐显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秉承“五个有”核心理念,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教育培训与科研探索于一体,遵循“规范有形、内容丰盈、医术精湛、覆盖全面、文化底蕴深厚”标准,建成孙思邈中医堂221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的全面覆盖,织密织牢中医药基层服务网底,有关做法已推广到西安、宝鸡、渭南等省内其他地市。在综合医院启动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试点,推行“一号双看”“双查房”“双会诊”“八时段中医药服务”模式,组织“名中医双送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不断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可及性和综合能力。建成市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入驻互联网医生150余名,建成智慧化中药房,为全市提供代煎配送服务,启动建设县乡村三级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群众中医诊疗服务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牵头成立了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甲状腺临床转化与交叉创新重点研究室获批建设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现我市“国字号专科”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成立孙思邈相关学术流派5个、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站)32个,培育传承人31名;建成省级中医药特色康复示范中心1个,正在建设中医重点专科30个、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20个,研发院内制剂29种;引进博士后4名、博士14名、硕士52名。举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骨干人才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56期4800人次;举办孙思邈大讲堂15期,建成“西学中”培训基地2个,有效提升了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一老一小”服务呈现新气象。持续完善生育配套措施,出台我市优化生育政策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措施。在生育、养育、教育、住房等方面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给予政策优待,将生育三孩费用纳入生育报销范围,实现了生育登记全网通办和“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同时,我们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库,并启动了铜川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各区县也加快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全市托育机构数量由最初的7个增加到目前的34个,托位达到2280个。在妇幼健康服务方面,规范实施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健康管理率、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同时,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及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婴幼儿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我们还开展了2023年度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母婴安全保障能力。严格做好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人证核验”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正常生育秩序。在老年人健康保障方面,印发了《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医养结合试点医疗机构21家,探索出了工矿医院转型发展、社会康复、中医特色等不同发展路径的医养服务模式,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医养服务需求。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在办好为民实事中求进、在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中求质、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中求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铜川实践。
谢谢大家!
王兵利:情况介绍就先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介绍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谢谢!
许胜利:谢谢你的提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到2035年“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教育部2017年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并于2019年10月全面启动此项工作。我省2019年12月开始启动创建工作。根据创建规划,我市5个区县到2026年要全部规划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创建。目前,王益区代表陕西省接受了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印台区、宜君县今年将接受省级督导评估。耀州区、新区2026年要规划通过创建任务,全市创建工作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市把抓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作为一项教育中心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强化领导,充分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建工作连续三年被列为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重点任务。各区县坚持定期研判调度,切实形成全面发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近年来,我市各区县持续加大投入,先后新建、改扩建学校105所,铜川市实验中学等一大批中小学建成投用,累计新增学位1.9万个,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三是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铜川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意见》,明确17项重点改革任务,通过引进西安高新中学“名校+”、西安交大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等形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质量监测,有针对性改进教学教研,稳步提升全市义务教育质量。四是建强队伍,打牢质量发展基础。每年培训教师1万余名,全市共有50余名教师获得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称号,4人获得国家和省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市五中教师闫妍入选教育部公布的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耀州中学教师王耿正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五是以督促建,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我市先后两次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各区县也相继召开推进会并聘请省教育督导学会进行视导。同时,扎实开展市级过程督导、回访督导和督导复核,通过多轮次督导,切实查清短板,强化问题整改,不断加快创建步伐。目前,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学校占比居全省第三。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建立完善研究调度、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反馈问题整改,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教研改革,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努力办好全省一流基础教育。
网易记者:铜川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3年我们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工作,这对于我们铜川来说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一份鞭策和鼓励,这个复核是两年一次,那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您能给我们谈谈吗?谢谢!
王娜:近几年来,铜川市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到文化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从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到新思路新方式的不断尝试探索,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追赶到超越的过程。铜川市2023年通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并获得优秀格次,而且在陕西省基层政务公开、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及满意度抽查中获得了优秀格次而且排名全省第一,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市各级单位、部门、社会各界鼎立支持的结果。
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结合,围绕“加强一流文化供给”,注重“抓活动,抓精品,抓青年”,打造文化品牌,提升铜川公共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和对内的群众满意度。主要工作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继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示范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价和过程管理评价项目共10个部分27项指标,1120分值,考核体系科学,要精细研判指标体系,对标对表,对照示范区复核的四个关键环节,常态化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开放以及运营管理工作,要注重创新,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发展成果,努力打造西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样板。
二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继续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五级联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从市级到文化中心户一级、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运作的联动效应,争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与老百姓实现零距离接触。着力推进区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鼓励城乡“结对子、种文化”,持续扩大乡村节日民俗、乡村“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质增效。铜川市还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各区县结合各自的传统民俗文化、物质文化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实际制定公布各自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四是继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将大力支持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优质资源智慧化升级,扩大服务覆盖面。
五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融合发展。利用两年一届的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群众文化节、阅读文化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庆活动,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让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发展,共融共享,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扩大“文化引领 办节兴城”影响力,让“文化铜川”走得更远。
西部决策网记者:卫生健康事关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紧盯改革“小切口”,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谢谢!
赵小龙:谢谢你的提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是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和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紧盯“小切口”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我们深知,这些举措的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对我们工作成效最直接的检验。
首先,我们高度重视群众就医体验,通过召开多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一次挂号管三天”“院内采购议价”“互联网+护理”以及“西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提升”等试点经验。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就医流程,还显著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成本。特别是“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在省内率先实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据统计,这一模式已在全市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惠及群众3.1万人次,累计免除挂号费36.22万余元。
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我们认真落实院领导接待日制度,确保患者的声音能够直接传递到管理层,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全市4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这一制度以来,已接待群众50余人次,解决有关事项45项,切实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将其作为民生实事来抓。目前,全市已有13家医疗机构持续深入开展检验结果互认,互认项目达到101项,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节省检查检验费用54万余元。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我们在市人民医院开展了院内采购议价试点,通过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廉政风险,平均降幅达20.36%,节约外付资金高达3200余万元。这一成果已向全市推广,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了出院后仍需医疗护理的患者群体,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康复期、终末期患者。为此,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试点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了5大类45项服务项目。目前,已服务患者170余人次,服务里程累计超过4000公里。这一模式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满足更多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在西医医疗机构试点并推行了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双查房双会诊、“一号双看”等中医药服务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为减少医疗矛盾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目前正在试点“医患助理”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将有效架起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我们计划适时在全市推开这一模式,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积极探索。
总之,我们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卫生健康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王兵利: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举行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