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夺取粮食丰收”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4-12-27 14:26:20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27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翟军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赵阳,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周靖华出席,围绕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夺取粮食丰收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一级调研员华广洪主持。
华广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任步学先生,请他围绕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夺取粮食丰收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翟军海先生、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赵阳女士、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周靖华先生。
下面,首先请任步学先生作介绍。
任步学: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陕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五良协同”引领、“三大稳产高产模式”示范,狠抓关键措施落实落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去年秋播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抗秋淋抢播期,分层包抓促弱转壮,千方百计抗灾保苗,多措并举提高单产,全力以赴保粮归仓,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据国家统计局公告,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47.82万亩、总产1352.29万吨、单产297.35公斤/亩,分别较上年增加13.36万亩(增幅0.29%)、28.63万吨(增幅2.16%)、5.44公斤(增幅1.86%),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高,超额完成了农业农村部下达的目标任务。特别是主要作物中,小麦单产历史性突破300公斤(达到300.88公斤/亩),玉米单产创历史最高,达到351.73公斤/亩。
二、抓粮食生产的措施有力有效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挖掘增产潜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一)综合施策夯实基础。一是逐级压实目标任务。严格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分茬口下达面积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夯实责任,确保面积落实到户到田。二是充分挖掘面积潜力。持续开展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统筹利用行动,复种撂荒耕地30.2万亩;在渭北关中水旱交界区,通过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种植短生育期大豆、青储玉米等方式,推动“一料变两料”5万亩。三是持续调优种植结构。突出高产玉米种植,进一步优化作物区域布局,秋粮中高产玉米面积较上年增加64.28万亩,有力拉动了全年增产。四是提升耕地质量。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2.73万亩,同步实施高效节水57.6万亩。
(二)明确目标推广模式。围绕增产目标,分区域明确技术路径,因地制宜推广关键增产技术模式。一是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吨半田”模式。制定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标准,大力示范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5335”密植增产增效(3335指小麦播种阶段的综合技术集成,即每亩播种量30斤、深松深度30厘米、化肥3层分施,机械进地一次性完成深松、施肥、播种、覆土、镇压5项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和整地播种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5335指每亩种植玉米密度5000株左右,播种分3层不同位置施缓释肥,深松30厘米,用复式播种机械实现深松、施肥、播种、旋耕、镇压5连作,节省劳作成本,有效增加产量。)、全生育期绿色防控等高产集成技术模式,推动实现大面积两料协同增产。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夏玉米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小麦亩产761.97公斤,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玉米“吨半田”两料单产新纪录。二是渭北陕北地区春玉米“一季吨粮”模式。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等可灌溉地区大力推广玉米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在渭北旱作区集成全膜双垄沟播、合理密植、分层施肥、集雨补灌等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出苗和安全应对“卡脖旱”,大幅提升单产水平,推动春玉米种植区全面冲刺“一季吨粮”目标。2024年10月,靖边县阳光村500亩春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田,亩产达到1228.1公斤。三是陕南稻油轮作区“1253”模式。在陕南地区集成“亩产1千斤大米、2百斤菜籽油、5千元产值、3千元纯收入”的稻油轮作“1253”技术模式,推动增产增收双赢。2024年汉中市推广稻油轮作“1253”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0.15万亩,平均亩产水稻709.2公斤、油菜206.9公斤。
(三)深挖潜力提高单产。把增产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制定《行动方案》《分区技术模式》和《良种推荐手册》,引导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加快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等指夹式、气力式高性能机型升级换代,全年新增各类高性能播种机5475台。通过主产区整建制推进、优势区吨粮镇村创建、面上“百千万”高产示范三个梯次推进单产提升,落实中省专项资金10.63亿元,累计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5335”等高产集成技术1793.6万亩,带动全省粮食单产增加1.86%。其中,在整建制推进方面,创建国家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3个,玉米、大豆、小麦、油菜项目区分别增产20.2%、15.1%、8.8%、6.5%;吨粮镇村创建方面,建设“吨粮镇”54个、“吨粮村”135个,关中两料区实现平均单产959.6公斤,陕北、渭北一料区958.5公斤,较当地平均水平高83.8%;在“百千万”高产示范方面,建设示范片5229个,平均亩产702.2公斤,较大田产量高出49.6%。
(四)毫不放松防灾减灾。持续加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修订《陕西省农业生产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成立“省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提升全省农业生产灾害应对能力。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动,农时关键期实行每日调度,第一时间掌握灾情,第一时间救灾减灾。全年发布预警信息110余期,指导种植户做好灾害防御。及时派出技术指导组做好减灾救灾工作,落实中央和省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49亿元,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
(五)强化服务促进落实。紧盯农时,主动入位,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方案,成立专家指导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服务。春季针对小麦晚播弱苗,开展分层包抓促春管百日行动,促弱转壮实现夏粮丰收;夏秋季针对旱涝急转、多灾频发,开展秋粮抗灾夺丰收百日行动,造墒播种、硬茬播种、育苗补种,实施水肥调控、“一喷多促”,再夺秋粮好收成。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干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扎实开展指导服务,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技术。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87个,全年累计发布技术指导意见148期,开展培训观摩会191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25.6万份,培训农民2.6万人次。
三、稳定粮食生产仍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维护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部门的头等大事。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用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扛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一)坚决稳住粮食面积。一是守住底线。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按照“存量清零,增量随清”原则,加快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严防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守住45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二是优化模式。在渭北光热资源满足、水肥条件不足区域,通过实施水肥一体、高效节水措施,示范推广一年两料、两年三料种植模式,优化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复种面积,最大限度挖掘耕地潜力,稳定增长粮食面积。
(二)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一是建好良田。紧紧围绕提升粮食产能,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在粮食主产县、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区、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区域,整区域推进、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农水结合。按照“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管控地下水、保住地中墒”农业节水新路径,在关中大中型灌区,实施“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节水改造;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渭北台塬区,实施“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高位池窖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模式;在榆林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推广以水肥一体、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做好农业节水这篇大文章,节水降本、增粮增效。三是提升地力。有序开展机械深松深耕作业,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活性,提高蓄水保墒、防虫防病能力。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坚持科学施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培肥地力。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补充耕地后备资源。
(三)聚力提高粮食单产。一是加快种业创新。突出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紧盯优质、高产、密植、矮化、抗旱、抗病和耐盐碱等特性,加快育种创新,在品种选育上不断取得突破。二是坚持区域推进。进一步聚合各类要素,强化技术集成,逐步扩大关中灌区“吨半田”、渭北陕北地区“一季吨粮”、陕南稻油轮作区“1253”示范推广区域,按照整建制推进县、吨粮镇村、“千镇共建”三个层次,同向发力、同步推进,推广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以此带动全年粮食单产水平迈上300公斤新台阶。三是宜机省力。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成配置玉米“5335”一体化播种机、小麦宽幅沟播机、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机、大豆联合收割机、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机械装备,提高耕种收机械化组合配套率。
(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以粮食主产县为重点,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经营、生产托管等形式,让一家一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开展合作,让种粮变得更简单、更轻松。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行良种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每年示范推广400万亩以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程序,加大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种业企业、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等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保险补贴支持,鼓励保险公司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产品,实现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品种“全覆盖”,最大程度地降低粮食生产风险。
谢谢。
华广洪:感谢任厅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农民日报:近年来,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省在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方面有什么务实举措和亮点成效?
任步学:我省耕地面积中旱地占比较大,高标准农田面积在永久基本农田中的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可以说,“旱地丰则全年丰、旱地减则全年歉”。发展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对稳定全年粮食产量至关重要。这个问题请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周靖华副处长回答。
周靖华:陕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无水可用与有水难用、高效节水与大水漫灌问题同时存在。近年来,我省针对不同区域实际,聚焦粮食产业,坚持科技创新、技术集成、模式优化,积极探索形成了“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管控地下水、保住地中墒”的农业节水新路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2022年,在深入调研、多点示范、专家论证和借鉴兄弟省份经验的基础上,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十四五”农业节水行动方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扎实推进“十四五”农业节水行动的通知》,明确“十四五”发展节水农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力争到“十四五”末在全省打造高效农业节水核心示范区500万亩,辐射带动1000万亩。二是凝聚工作合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谋划推动农业节水工作。建立了由省农业农村、发改、财政、水利、金融等部门组成的省级部门协调机制,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层层压实责任,细化推进措施,形成了党政同抓、部门协同、各方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科技攻关。成立由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等专家组成的省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依托西北农大、杨凌示范区科研优势,开展黄土高原旱作节水关键技术攻关,厘清了“调雨—补水—抑蒸—保墒—减耗”技术路径,研发集成了雨水集聚深层入渗技术、雨水集蓄水肥一体化补灌技术、绿肥间作技术、适水修剪覆盖技术等5项核心技术,其中“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旱作农田拦提蓄补‘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主推技术。四是强化集成推广。立足不同区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和节水潜力评价,顺应主要农作物用水特点及变化规律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成推广8种节水模式,如关中大中型灌区高效灌溉发展规模化粮食生产节水模式,渭北台塬以玉米为主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模式,陕北丘陵沟壑和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小杂粮滴灌、微喷灌节水模式,水源稳定区“四位一体”集雨补灌粮食作物节水模式,无稳定水源区利用“天上水”、膜下滴灌粮食作物节水模式,等等。据测算,各种节水模式效果虽然有所不同,但节水效应都十分明显,以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玉米生产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为例,亩均节水30%、节肥20%、节省劳动力20%和增产20%、增收25%,“三节两增”效果非常显著。五是做好要素保障。用好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张图”,共享“一套数据”,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年度变更和水网规划的有效衔接,优先在粮食主产县、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区和能够解决水源问题的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省每年统筹省级财政资金8000万元,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农业节水示范县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农业节水示范区1423个,其中核心示范区299个;建成农业节水面积459万亩,辐射带动884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持续抓紧抓实抓好农业节水工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多陕西贡献。
陕西国际传播中心:近几年,我省粮食单产提升成效显著。请问,下一步,我省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任步学: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是提高粮食产能最关键的一招,也是我们抓粮食生产最关键的抓手。这个问题请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翟军海局长回答。
翟军海:首先,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我省的粮食种植结构比较复杂,粮食播种面积4500余万亩,其中除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3400多万亩外,还有近1100万亩豆类、薯类等杂粮作物。近几年,我们深入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主推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和小麦宽幅沟播“3335”集成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全省小麦、玉米单产均创最高,小麦首次突破300公斤/亩,粮食单产提升对全省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贡献率达86%。统计口径三大主粮平均亩产336.29公斤,杂粮平均亩产174.55公斤,这两个产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说明我们还有差距,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还有很大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立足省情实际,以“拓展作物类型、扩大实施区域”为目标,聚焦关中灌区“吨半田”、渭北陕北地区“一季吨粮”、陕南稻油轮作区“1253”三种模式,继续扩大小麦、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实施范围,同时兼顾大豆、马铃薯和杂粮等其他作物,进一步聚合生产要素和各类项目,落实关键技术,分作物分区域细化目标任务,每年重点推广小麦宽幅沟播“3335”、玉米增密度“5335”、水稻机插秧和机直播、杂粮深沟探墒穴播等高产集成技术2000万亩以上,带动全年粮食单产突破300公斤,力争在5年内各项高产集成技术做到适宜区域全覆盖,全面均衡提高单产水平。
2025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聚焦整建制推进。目前已获国家批复的玉米、2个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县,每县实施玉米10万亩、大豆5万亩密植精准水肥调控技术,共计150万亩。其他5个小麦、2个油菜、1个大豆、2个玉米未实施预算内工程的整建制推进县,每县实施10万亩“3335”“5335”等集成技术,共计100万亩。同时,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县区继续申报国家单产提升项目。
二是聚焦吨粮镇村。继续实施好本年度省市县三级创建的54个“吨粮镇”、135个“吨粮村”的基础上,再支持打造6个“吨粮镇”、15个“吨粮村”,合计打造60个“吨粮镇”、150个“吨粮村”,累计实施高产集成技术225万亩以上。
三是聚焦千镇共建。结合区域种植特点,依托绿色高产高效、省级粮油单产提升、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等项目,在全省所有符合条件的粮油种植乡镇打造高产技术展示田,实施单产提升示范500万亩,辐射带动1000万亩以上。
陕西网: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请问,在这方面我省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任步学:过去讲,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械化+智能化成为粮食生产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这个问题请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赵阳处长回答。
赵阳:首先,谢谢大家对农机化工作的关注。今年以来,围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们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聚焦粮食稳产增产,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突出抓好机收减损,着力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支撑。
(一)加强单产提升机具保障。按照陕南水稻油菜、关中小麦玉米、陕北玉米马铃薯系统布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机械化保障工作的通知》,引导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加快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等指夹式、气力式高性能机型升级换代,全年推动新增各类高性能播种机5475台。在汉中市举办了全省粮油生产农机装备提升现场观摩会,集中演示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各生产环节装备,油菜割晒作业、分段收获及一次性联合收获作业等,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二)稳步提升作业质量。全方位提高粮油作物机播质量,优化全省20个单产提升县机具布局,推广应用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作业以及耕深、播种监测等农机智能终端,组织农机化技术专家、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分片区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重点围绕参数调节、规范操作等开展农机手技能培训活动,全年累计培训农机手100万人次,在全省小麦、玉米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区)实现减损监测全覆盖,全省小麦、玉米、水稻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5%、1.89%、1.99%,较上年降低0.05%、0.37%、0.36%,机收减损效果显著。
(三)抓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三夏”“三秋”重要农时,与公安、交通运输、气象部门形成合力,统一对全省机械化生产进行系统联动,设立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231个,开通高速公路绿色通道404个,公布省、市、县三级应急值班电话59部,联合中石油、中石化开通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456个,实现了跨区作业转运畅通、气象信息实时推送、石油石化送油到田、田间作业安全有序。
(四)加快全程机械化整县推进。聚焦粮食作物机械化耕、种、管、收、产后加工,突出农机农艺融合,总结提炼出了全程机械化“1311”模式,即:创建1个农机合作社联盟,打造农机手培训、实训、规范作业示范3大平台,形成1套全程机械化机具搭配组合模式,搭建1套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按照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在全省打造了一批示范效果显著的典型样板,实现小麦免耕播种机等先进复合机具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植保、烘干环节补短板成效明显,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出台了《陕西省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行动方案》,组织开展2024年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遴选工作,依托“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建设省、市、县三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269个,建立了全省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名录库,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达476支,强化了常态化应急作业服务力量,提升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
华广洪:感谢任步学副厅长和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参与。本场发布会就会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