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1-03 10:17:09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惠军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稳胜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控制、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扎实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惠军民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稳胜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首先,请惠军民副局长介绍西安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
惠军民: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西安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和大家作一些交流。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我市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以介绍。
首先,我介绍一下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目标,坚持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一是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分类管理,持续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督促全市现有的1家涉镉企业完成污染源整治;全面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组织6个区县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并积极推动治理。
二是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即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制度,“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1096块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有效保障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关停地块和注销撤销排污许可企业用地排查,将15个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通过采取制度管控、工程措施等有效阻断土壤污染扩散。强化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监管,治理修复未达标前不得开发利用。
三是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每年动态更新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开,持续强化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落实,督促指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并依法纳入排污许可一证管理;加强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对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周边环境监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不断加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双源”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地下水污染源源头防治。完成501座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从源头杜绝油罐渗漏可能产生的地下水环境隐患;针对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开展泾河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目前正在实施;实行土壤和地下水一体防治,协同推进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二是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先后完成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化工产业聚集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地下水国考点位周边环境调查等地下水环境基础信息调查、采集工作,完成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依据分区划定成果,对全市地下水环境实施分区管理。
三是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启动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V类国考点位详细调查与水质达标或保持(改善)项目,对11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水质及周边环境状况开展调查评估,按照“一井一档、一井一策”原则,强化区县属地监管职责,建立全市监管台账、落实管控措施、定期开展监测,督促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点位水质达到目标要求,目前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最后,我介绍一下我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认真贯彻国家、陕西省治理政策及技术要求,指导区县根据地理地形、气候条件及人口情况,综合运用“纳管、集中、分散、资源化利用”等模式开展污水治理或管控;制定印发《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通知》,以西安市“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全域谋划、突出重点、梯次有序推进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推动治理效益提升。
二是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组织各涉农区县、开发区按照“感官判断、群众调查、水质监测”的工作方法和“排查识别、分析原因、公示监督、认定上报、抽查确认”的工作步骤,结合群众举报和日常巡查,动态更新监管清单。按照适用性、经济性、综合性、长效性、安全性的原则,组织区县“一水一策”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整治工作。督促区县建立巡查检查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管护、定期开展评估、加大村民参与和社会监督,巩固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制定印发《西安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指导10个区县、开发区完成县级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与农业农村部门强化信息共享,建立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础信息台账,积极推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2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安作出应有贡献。
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是深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成果,持续开展耕地周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快完成第一批6个区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有序推进问题整治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二是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防新增污染。推动土壤、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有效落实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污染防治措施。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并作为生态环境执法依据。三是强化建设用地管理,落实“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制度,防止违规开发,有效保障安全利用;持续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联动监管,有序推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严禁违规开发利用;完善优先监管地块清单,督促使用权人落实管控、重点监测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住得安心”。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是持续开展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排查整治,以加油站、垃圾填埋场、泾河工业园区、重点监管企业为重点,组织区县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台帐,逐个完成整改销号,严防地下水新增污染。二是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做好周边基础环境状况调查,采取加强水源保护针对性措施,优先保护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确保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同时,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探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井档案库,健全全市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调研摸排,聚焦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农村黑臭水体返黑返臭等问题,督促指导相关区县加快整改,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二是以实现“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群众怨言)为导向,梯次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优先选取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对于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及非环境敏感区,听取群众意愿和需求,积极探索并推行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三是及时将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监管清单,积极推进治理。常态化开展已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效果评估,对返黑返臭水体分析问题原因、督促指导各区县、开发区及时整改,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制久清”。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惠局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首先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国报道:请介绍一下,西安市是如何来提高全市重点建设用地监管效率?
惠军民: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重点建设用地是指用途从其他类型变更为住宅、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且已签订供地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地块,要想有效管控重点建设用地:一是要持续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基础信息排查。按照生态环境部《“十四五”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指标核算方法》,我市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十四五”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指标考核要求的通知》,持续组织各区县、开发区排查并建立辖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基础信息台账,确保每一块重点建设用地都纳入台账,在没有开展调查前,不得进行开发利用。二是强化部门间联动监管,实现信息共享。我市目前在重点建设用地联动监管方面基本建立了资源规划部门设置用途管制关口,生态环境部门督促落实调查的建设用地环境联动监管模式,两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西安市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报告评审工作指南(试行)》,对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流程进行规范,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西安市对全市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分别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杨稳胜: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根据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主要分为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对于安全利用类耕地,按照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技术名录、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技术导则,引导农户采取农艺调控类、土壤改良类、生物类技术措施,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和其他物质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于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休耕、种植结构调整等风险管控措施,依法引导退出主粮作物种植。同时开展农产品协同监测,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通过分类施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
西安日报:请问,我市在指导区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有哪些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政策措施呢?
惠军民: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市在指导区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有关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真贯彻国家政策要求,以实现“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群众怨言)为导向,指导区县优先实施人口集中、生态环境敏感区污水治理,分阶段对农村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应用尽用,逐步迭代升级,不搞“一刀切”。二是按照《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细化我市的治理模式、适用范围及执行标准,指导区县科学开展治理和管控,优先推行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对非临近重要水体村庄,推行“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生态处理技术。三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支持方向,指导区县储备成熟度高、绩效明显的治理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市级资金加大对环境敏感区、秦岭保护区的治理项目支持力度。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