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禁毒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7-07 17:06:46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4日,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全市禁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市禁毒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卫军同志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 裴朝辉同志
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姜 平同志
现在,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卫军同志围绕全市禁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卫军: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第38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市公安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渭南禁毒工作的各级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把禁毒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重点发展问题,统筹谋划,标本兼治,推动“打防管控宣”高效结合、“戒治帮教建”深度融合,全市毒情形势继续向好,连续五年实现“四升四降、五个不发生”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党政主抓,形成全市禁毒工作一盘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将禁毒工作列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乡村全面振兴计划。压实“四级书记抓禁毒”责任,明确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分工,细化市直部门任务,健全毒品案件“公检法会商机制”、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全层级、全链条压实禁毒工作责任,解决制约基层禁毒工作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保障性难题。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一亮点”禁毒活动,每年组织禁毒专项督导,先后对6个县(区)、26个镇(办)发出预警提醒,及时补齐短板,消除隐患,不断激发活力,形成统筹联动、齐抓共管的禁毒工作格局。
二、数据赋能,重拳打击涉毒违法犯罪。针对新形势下毒品犯罪职业化、网络化特点,积极完善“线上+线下、物理+科技”缉毒打击模式,依托大数据资源,搭建毒情监测模型,开展污水数据研判40次、常态化毛发检毒3.4万人次,及时发现涉毒预警线索,成功转化为案件54起,实现了超前预警、一网打尽的良好效果。建立“六警联动”,探索形成“市级合成、市县主战,全环节追溯、全链条打击”的缉毒打击新机制,三年来全市侦破毒品刑事案件205起,发起全国集群案件4起、省级区域集群会战案件2起,成功侦破部级目标案件12起、省级目标案件12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14人,查处吸毒人员1117人,查处滥用非列管成瘾物质218人,抓获公安部“钉子”逃犯2人,缴获各类毒品97.2公斤。
三、精准管控,杜绝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围绕吸毒人员动态管控难、回归社会难、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等问题,在全市先后建成11个强制隔离治疗中心,在136个镇(办)全部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成立466人的专(兼)职禁毒社工队伍。上线运行“吸毒人员智慧管控系统”,实现谈心谈话、预约尿检、风险分类评估等各项业务“网上操作”。搭建吸毒人员风险隐患预警模型,提前预警189人。深入开展“平安关爱”行动,组织吸毒人员技能培训,帮助504人实现再就业。全市戒毒措施处置率、强戒执行率达到100%,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巩固率分别达到95.5%、99.2%,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四、聚焦风险,全面加强制毒物品管控。按照“全要素监管、从严从紧”的工作方针,始终把严防流弊、严防制毒作为重中之重。开发上线“渭南市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监管系统”,全市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全部入网管理,全部落实“逐车报备、联席会议、动态分级、账实相符”措施。联合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动态核查、联合打击、倒查追责”工作机制,开展3轮次麻精药品专项检查,侦破麻精药品案件13起。深入开展“禁种铲毒”行动,通过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查、网格踏查、举报奖励、广泛宣传“五位一体”措施,让非法种植无处藏身,“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市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问题。
五、突出预防,不断壮大社会禁毒力量。市委宣传部将毒品预防教育列为党委宣传工作重点,市委组织部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市、县党校培训计划,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禁毒主题公园。坚持毒品预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建成渭南禁毒“关爱工程”图书角15个,校园图书角225个,“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接入学校671所,录入学生31万余人,学校接入率、学生注册率、无毒学校占比率均达到100%。团委、工会、妇联及20家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毒公益事业,推出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大荔剪纸、合阳线戏等结合地域特色的禁毒主题活动,成为“渭南禁毒名片”。积极构建全民禁毒宣传新矩阵,营造出“报刊有文字、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专栏、社会面有氛围”的禁毒宣传格局,渭南禁毒公众号排名全国前100名。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禁毒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全市公安机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厉行禁毒”重要指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力推进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为全市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
谢谢杨局长的通报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问题为2个,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谢谢。
华商报记者:请问,新型毒品主要有哪些?渭南市在打击新型毒品滥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裴朝辉:感谢您的提问。新型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常见的新型毒品包括:苯丙胺类,比如摇头丸;氯胺酮类,比如K粉;伪装毒品,比如小树枝、邮票(LSD)、上头电子烟。以及其他新的类型,比如笑气、减肥药、开心水、僵尸粉等。新型毒品花样翻新很快,成分比较复杂,常常伪装成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饮料,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毒害性。
对此,我们始终把遏制麻精药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作为重点。一是严打贩卖网络。深入开展“清源断流”行动,聚焦贩卖、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新型毒品犯罪线索,坚持打零包、追上线,深挖交易网络、涉案资金流向,加强案件攻坚,全链条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二是加强源头打击。通过深挖研判非法生产制造线索,加强对贩卖线索及已破案件溯源、追踪,及时发现制毒窝点,集中优势缉毒侦查力量,统筹开展经营打击,坚决打掉非法生产制造窝点。三是加强制毒要素排查。对制造麻精药品和新型毒品的关键原料、工具加大排查监管力度,严防流入制毒渠道,对全市工业园、化工厂、高校生化实验室等重点区域和人员开展多轮次排查,严防发生制毒活动。四是强化滥用人员查处管控。针对麻精药品和新型毒品滥用易引发其他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安全等问题,加大查处力度,按照风险分类管控办法,加强滥用人员社会管控,严防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五是加强预防宣传教育。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持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警示教育、预防宣传,最大限度提高青少年群体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我市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取得显著成效。侦破的“2023·11·08走私毒品案”,涉及三唑仑、莫达非尼、艾司唑仑、曲马朵、思诺思等麻精药品,抓获涉案人员118人。
西部法治报记者:青少年是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重点。请问渭南在这方面的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姜平:感谢您的提问。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我们积极探索整合各方资源、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力量、线上线下、创新创意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模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致力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五到位”,建成校园禁毒“图书角”240个,毒品预防教育“进课堂”“进书本”“进游戏”成为常态化。二是建立“小手拉大手”家庭防毒阵线。以“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为载体,老师、家长、学生每年共同聆听线上讲座、参与网上答题,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加强亲子互动,深化禁毒共识,推动社会共治。我市录入学生30余万人,学生注册率、答题率连续三年保持100%纪录。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禁毒活动。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书协、美协等各方力量,组织全市青少年禁毒书法、绘画作品评选,编排禁毒三字经、禁毒歌曲、情景剧、手指操、武术操表演等节目,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品行、自觉拒绝毒品。四是优化全社会禁毒环境和氛围。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禁毒主题公园,传播禁毒知识,讲好禁毒故事,吸引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各地中小学生踊跃担任“禁毒宣传员”“禁毒小卫士”,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2024年,我市代表队夺得“全省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一等奖。五是深入开展“平安关爱”行动。针对失学辍学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涉毒高危群体,街(镇)、教育、卫健、民政、公安等多部门联动,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消除禁毒宣传教育盲区,努力让毒品渗透无可乘之机、毒品犯罪无立锥之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