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渭南市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7-07 17:06:41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4日,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  张亚红同志

现在,请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亚红同志围绕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亚红: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并深入现场检查指导。按照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我们强化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有力有效开展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现将今年以来全市防汛抗旱总体工作情况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关中东部,地处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三门峡库区,境内有黄河、渭河、洛河及较大支流27条,105座中小型水库,90座淤地坝,19座尾矿库,43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60处地质灾害风险区,190处山洪灾害危险区,涉及全省防汛重点“一江两河一库区”中的“两河一库区(即黄河、渭河和三门峡库区)”,全市8个县(市、区),58个镇(办),292个村,近50万人、175万亩土地受库区洪水威胁,加之黄河西倒态势明显,渭河不利河段增多,洛河下游围堤薄弱,南山支流上段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不健全等问题,防汛任务艰巨繁重,历来是全省防汛重点地区。

二、备汛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市防汛办围绕“黄渭洛河、南山支流、局地暴雨和库坝防汛”四个重点,聚焦“责任、措施、制度”三个关键,全面抓实抓细各项备汛工作。

在责任落实上突出“细”。及时调整明确12名市级包联领导和30个部门包联责任,组织签订市县目标责任书,全市各级明确行政、技术责任人1486人,在《渭南日报》上对全市151名行政、技术责任人进行公示,细化实化各环节全链条责任制。建立县、镇、村、网格四级转移避险包联责任体系,落实各级防汛抗旱关键责任人423名,网格责任人8.8万名,对全市815名特殊人群落实转移避险一对一包保责任人,全力织密防汛安全责任网。

在备汛措施上突出“实”。2月下旬,市防汛办就全面开展备汛工作,陆续印发多个专项通知,3次召开备汛工作部署推进会,深入10个省市重点成员单位开展调研,共同谋划今年工作。开展“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目前,全市排查隐患点763处,完成整改231处,限期整改227处,长期需关注305处。组织开展了河道清障、隐患排查、安全大检查等工作督查检查。4月30日下发市级防汛应急预案,指导各级完成修编应急预案方案545个。统筹各方专业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全市落实各类队伍458支4.9万人,储备防汛抗旱物资价值7518万元。组织举办全市防汛抗旱业务知识培训班,全市各级举办培训班81期、参训2846人。本周将组织河务部门、驻渭部队、武警、消防、防汛专业抢险队和社会救援力量,开展河道重点险工险段实地勘察、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防守重点。7月份,将在大荔县开展市级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演练,提升整体实战能力水平。

在机制完善上突出“全”。市防汛办围绕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挥调度职能,始终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完善机制夯实各级责任,推动措施落实。近年来,我市先后建立了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防洪减灾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暴雨洪水协同防御能力。去年,我们在全省首创开展防汛警示教育“五走进”宣传活动,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宣传机制,通过持续深入基层一线与干部群众开展宣传交流,提升全市各级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今年,为突出做好强降雨和河道洪水防御工作,我们建立了防汛值班“三必调”机制(凡下发明传电报的必调度;遇有气象部门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且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的必调度;遇有特别突发情况必调度),会商研判“六必到”机制(根据有关天气预报和防汛形势,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文6个重点成员单位必须参加由市防指(或办公室)组织开展的汛情会商研判会议),预警叫应“六问清”机制,(进入汛期后,遇有强降雨过程,市防汛办在工作调度、叫应提醒、值班检查等工作中,必须问清楚基层临灾响应的“预警叫应、会商研判、调度督导、下沉一线、人员转移、灾害损失”等六个方面情况)。通过严格落实工作机制,规范市级层面的调度督导、会商研判、预警叫应等工作,从而倒逼各级落实落细防范应对措施,全力做好洪涝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三、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2024年,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应对9轮强降雨、渭河2次洪水和北洛河1994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累计转移暴雨危险区群众21589人次,撤离洪水威胁区群众18745人、滩区3497人,牢牢守住了人员零伤亡底线。今年3月中旬以来,全市持续少雨,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为1961年建站以来最少,旱情发展蔓延,市防汛办强化与气象、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市级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协调督促有关行业部门,全力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粮食安全,累计灌溉农作物701万亩次,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全市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四、下一步措施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气候年景总体偏差,主汛期降水偏多2-3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渭南段可能出现较重汛情,防汛形势复杂严峻。下一步,市防汛办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按照“汛期不过,备汛不止”的原则,高度警惕旱涝急转,狠抓防汛“五项重点措施”,确保实现全年安全度汛目标。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组织协调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加强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会商研判,第一时间精准发布雨情、水情、汛情,确保预警信息到镇到村到户到人,切实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坚决避免人员伤亡。

二是持续排查隐患。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严阵以待、严密防范,按职责抓好险工险段、各类库坝、峪道景区、城镇低洼易涝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隐患整改在成灾之前。

三是提升处置能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物资保障,确保在发生险情时,队伍能够拉得出,设备能够用得上。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不断提升应急指挥和实战救灾能力。

四是开展督导检查。持续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以组织、责任、措施为重点的专项督查检查,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五是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确保通讯联络畅通,信息传达及时准确,有力有序应急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

谢谢张主任的通报发布。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问题为3个,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谢谢。

渭南日报记者:张主任,您好。面对今年汛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防汛部门在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来确保高效应对?

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亚红:感谢您的提问。今年我们将把落实直达基层网格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作为防汛预警响应“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来抓,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全力确保极端天气条件下预警信息直达基层网格、责任人快速精准响应。一是构建网格化责任体系。将防汛应急工作全面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落实8.8万名网格责任人,明确9条职责清单,网格员队伍平时履行日常巡查、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职责;汛期应急时承担“响应人”角色,第一时间落实安全劝导、预警叫应、信息报告、初期处置、转移避险、自救互救等任务。二是完善预警信息直达机制。各级防汛部门通过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短信或语音电话等方式一键推送至下级防汛部门和预警覆盖区域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村级防汛责任人、基层网格员。三是强化基层应急响应效能。要求基层网格责任人接到预警后,10分钟内通过广播、微信群、入户通知等方式,完成风险区群众全覆盖告知,确保信息传递到位;当遇极端天气或通讯中断时,辅以手摇报警器、铜锣等传统手段补充传递。同时第一时间研判汛情发展态势,组织开展风险区域巡查、安全隐患评估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并将现场处置情况实时上报至上级防汛责任人。四是提升网格员应急处置能力。要求镇村每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实操培训和“预警—叫应—转移”全流程实战演练,覆盖全部网格责任人,重点强化预警识别、群众转移、险情处置等能力。市防汛办将按照逢暴雨必督导的原则,加大对网格责任人履职督导,确保高效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张主任,您好。在防汛工作中,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对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汛部门在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方面有哪些措施和计划?

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亚红:感谢您的提问。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每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组织应急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咨询点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防汛减灾知识。同时,我们制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通过应急管理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群众展示自救互救方法,欢迎广大媒体朋友予以宣传和转发。

另外,针对转移避险思想难题和组织管理短板,2024年,我们策划实施了“强化风险意识,谨防厌战情绪——防汛警示教育‘五走进’”主题宣传活动,即走进山脚下、走进峪道口、走进隐患点、走进风险区、走进安置点,对全市受强降雨威胁所有镇、村开展全覆盖、多轮次、不间断的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干部群众集体观看防汛警示教育专题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发送防汛减灾公益短信、印发科普资料等多种方式,创新开展群众性防汛警示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增进群众理解和认同,筑牢防汛救灾思想防线。市防汛办派出四个工作组带头深入转移避险任务最重的秦岭北麓四县(市、区),与267名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县镇跟进。全市累计开展宣传活动830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份,受众6.5万人,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今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防汛警示教育“五走进”活动,提高群众防灾避灾自救能力。

国际在线记者:张主任,您好。防汛部门如何统筹协调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提升在防汛应急处置能力?

市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副主任张亚红:感谢您的提问。我市地处于全省防汛重点“一江两河一库区”中的“两河一库区”,河道抢险任务艰巨。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统筹各类抗洪抢险救援力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省级层面,6月10日至11日,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军区、省水利厅等单位,对我市渭河开展2025年度军地防汛现地勘察,实地查看了渭河3处险工险段。在市级层面,市防汛办拟于本周组织军分区、驻渭部队、武警、消防、防汛专业队伍及社会抢险救援力量对黄河、渭河、洛河重点险工险段开展实地勘察和技术交底,明晰防守重点,优化军地联合联动机制,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目前,市级落实工程抢险、水域救援、应急测绘等专业队伍9支,全市共落实各类巡查抢险队伍458支4.9万人。在物资储备方面,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及时补充更新价值约7518万元的各类防汛物资,并在大荔县、潼关县前置部分市级物资,确保遇有险情物资能第一时间调得出、用得上。近期,我们将再储备一批防汛物资,同时优化物资统筹调用机制,全方位提升基层应对灾害的物资保障能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应急管理局,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