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8-04 16:21:12 来源:陕新发布

7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利、市财政局副局长阎金平、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李敏: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马胜利先生、市财政局副局长阎金平先生、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先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副书记刘军先生参加此次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马胜利局长介绍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进展情况。

马胜利:各新闻界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西安市推进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以汇报。

第一部分  工作背景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货运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对于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7月,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2023年至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枢纽一体化运营机制三大领域,在全市推动实施28个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其中主要功能为综合货运枢纽项目11个、集疏运项目6个、设备更新项目6个、信息化项目5个,最高可获得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助力我市打造以“陆海陆空引领、跨国跨区协同、港产港贸融合、绿色智慧安全”为特征的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

第二部分  主要工作

自补链强链工作开展以来,省市区三级积极响应,合力推进,已连续三年足额落实到位年度中央奖补资金,补链强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方面,大力推进货运枢纽及集疏运线路的新建与改造,累计新增和改扩建综合货运枢纽面积超50万平方米、集疏运里程超25公里,西安市布局更优、功能更全的现代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比如,我们聚焦西安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以及城市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的产业特色,在陆、空“双港”内,支持建设了10个综合货运枢纽项目、3个集疏运项目,涵盖公铁联运、海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种模式,有力提升了货物中转和集散能力。其中,“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货运区及口岸等多个项目提前投入运营,有力提升了全市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在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方面,西安市首创并应用《多式联运信息共享规范》《城市配送服务规范》《商用车生产物流服务管理规范》《快递装卸搬运技术及服务规范》等多项规则标准,有效指导和促进物流运输行业科学规范发展。积极打通国际货运物流线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在中亚航线布局上,机场的通航点数目前居全国首位,运输量位列全国第三;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达18条;2023年补链强链实施以来,全市陆空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1.05%,集装箱公铁联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0.29%,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根据交通运输部2025年发布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名录,西安市“中哈共建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项目,助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西安浐灞国际港‘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2项案例成功入选。

在建立健全枢纽一体化运营机制方面,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国际物流园区改造,国际货邮年保障能力达到30万吨,货物查验平均20分钟即可完成,在提升监管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2025年以来,新开通至米兰、马德里、第比利斯、德布勒森4条国际全货运航线,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52条,通达全球19个国家47个枢纽城市。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加强内陆货源组织能力,开通26条国内集结线路,“+西欧”集结体系织线成网;进一步优化铁路作业流程,班列集结分拨时间从8.5天压缩至4.4天,铁路场站内作业时间由889分钟压缩至302分钟,有力促进了中欧班列(西安)降本增效。深化与补链强链联合实施城市银川市的合作对接,发挥西部机场集团在国内机场布局和管理体制优势,强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银川河东机场的业务联动,打造“银川集货、西安中转、欧洲通达”航空物流新模式,实现了西银区域特色产品供应链与国际航空运输网络的高效衔接。推进建设西安-银川物流数据平台,整合两地运力资源,推动以数字赋能综合货运枢纽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以推动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强化货运枢纽与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好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壮大枢纽经济,做强枢纽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敏:谢谢马局长的介绍,下面,请阎金平副局长介绍强化资金统筹监管,助力补链强链能级提升有关情况。

阎金平:各位媒体朋友们,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支持和关注,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市财政关于强化资金统筹监管,助力补链强链能级提升相关工作情况。

自2023年我市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以来,市财政局在管好、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突出资金绩效,全力支持我市高质量实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

一是创新资金分配方式。本次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的申报成功,将在2023-2025年共为我市争取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截至今年1月,已到位中央奖补资金13.34亿元。为了用好这些资金,我们制定了国家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在资金分配环节强化总体统筹,按照“定额补助+核定投资固定比例计算”的原则,依据项目贡献度和核定投资额度,对三年实施期内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进行总体预分配,增强具体项目资金分配的可预期性和合理性。在资金下达环节坚持绩效原则,按照“预拨付+绩效考核”方式,依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切实把资金动态调配到高质量、高效率的项目上。截至今年5月,我们已经将到位的13.34亿元中央资金全部下达至各项目实施主体,下达率100%。

二是叠加地方财政资金形成支持合力。在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省、市财政也统筹现有政策加大投入,截至2025年5月,我们共安排地方财政资金8.51亿元支持28个项目建设,其中省级资金5.63亿元,市级资金2.88亿元。与此同时,还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各级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既缓解了企业筹资压力,又撬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力支持了项目建设进度。

三是引导社会投资共同促进项目建设。全市28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总投资145.18亿元,如果三年能满额获得全部20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加上省市支持的资金,财政资金的带动比例超过4倍。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发力下,将极大地补齐我市货运枢纽的短板和弱项,提升公、空、铁多式联运的能力。

四是监督财政资金都用在补链强链的刀刃上。为助力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效,从2023年至今,我们会同市交通局建立了定期调度督导机制,从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存在矛盾困难等4个重点方面,先后36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督导,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中央奖补资金使用情况,明确传导国家试点最新要求,理清理实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投资与建设任务。尤其针对核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进度慢的项目,我们多次现场督导,重点查看施工进度,详细了解项目核定投资完成情况,针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与困难,从政策角度提供对策建议,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同时,结合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以来项目建设实际,我们与项目负责人在施工现场依图对表认真梳理、倒排工期,督促项目有序建设、按期完工,确保国家试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2024年财政部、交通部联合组织的绩效考核中,我市被评为“A”,这是全国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仅有的3 个“A”之一。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补链强链典型经验,我市哈萨克斯坦码头、浐灞国际港“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项目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

今年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的收官之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个方面,持续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会同市交通局,保持与部、省紧密对接,定期调度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加快推动枢纽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力争全额拿到中央财政资金。今年,在确保所有项目按照既定方案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着重加快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相关配套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口岸及货运区工程等重点枢纽项目落地见效。

二是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在用好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市财政将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统筹各级财政资金,用好专项资金、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全力支持保障综合货运枢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持续抓好资金监管。我们将严格执行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持续跟进奖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及时下达、及时拨付、专款专用。在后续资金分配中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项目,在后续资金分配中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我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及财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李敏:谢谢阎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新社:西安浐灞国际港作为不靠海不沿江的内陆港,是如何抢抓补链强链政策机遇,更好助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

王运动: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浐灞国际港共有7个重点项目成功入选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项目涵盖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信息化建设三大类,项目总投资26.6亿元。

借助补链强链政策的支持,我们对园区7个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定期调度、动态跟踪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按下“快进键”。按照国铁集团公布数据,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在综合货运枢纽设施方面,“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项目、哈萨克斯坦码头项目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公铁联运中心项目正加快实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实现飞跃,西安国际港铁路线达到59条,建成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堆场98万平方米,标准仓库18万平方米,西安国际港跻身世界一流内陆港行列。

在构筑集疏运输网络方面,“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运专线项目建成通车,“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公铁快线项目加快施工,初步构建了以货运专线、公铁快线、秦汉大道、欧亚大道、和畅路等骨干路网组成的环港专线体系,新开通京昆高速西安港出入口,西安国际港站10公里范围内高速出入口达到4座,快速联通陕西西安“二环十二辐射”国家高速公路枢纽。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日益丰富,在内陆地区第一个实现海关、铁路数据联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与哈铁信息系统联网对接,从过去的手工制单、代理订舱等多环节发运升级为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报关、制单时间从过去的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大幅提升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支撑作用,抓好项目实施,力争尽快投产达效,更好促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和我市综合货运枢纽发展。我就介绍到这,谢谢大家。

李敏: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我们了解到,空港新城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陕西对外开放的空中门户,补链强链政策实施后,将对航空枢纽发展起到哪些积极作用?目前在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刘军:感谢记者朋友们对空港新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第二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任务中,空港共有10个项目入选,这些项目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投资体量大,总投资66亿元,实施期内计划完成投资34.82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均是全市最多;二是涵盖类型全,包括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设备更新、信息化4类,涵盖了补链强链的所有项目类别;三是投资主体多元,既有央企中国邮政,也有西部机场集团这样的省属国企,还有申通、圆通这样民营的头部骨干物流企业,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得补链强链政策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截至2025年6月,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08亿元,投资完成率89.25%,已投产运营了4个项目,项目总体建设进展良好。补链强链项目的实施,对航空枢纽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动了航空枢纽能级的提升。机场货运区项目、口岸工程、T5航站楼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已全部按期竣工,为T5航站楼的顺利投运提供了有力保障。机场新增货站面积10.3万平方米,国际货邮年保障处理能力提升至30万吨,机场物流园区保障能力达到100万吨每年。上半年,新开第比利斯、米兰、德布勒森、马德里4条全货运航线,加密布达佩斯航线,截至6月底,机场累计运输货邮15.61万吨,同比增长13.6%,增速全国枢纽机场第7,国际货邮量增长126.2%,增速全国枢纽机场第2,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52条,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正加速形成。

二是不断夯实了临空经济的产业基础。持续完善冷链基础设施,新建智慧冷链仓储基地、航空港物流分拨中心等项目,冷链基础配套更加完善,打造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同时,加快建设邮政西北航空电商物流中心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这批补链强链项目的建设,为我们发展临空依赖性、偏好型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批航空维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类企业相继落户空港,目前空港的临空经济规模已达到420亿元。

三是物流降本增效作用明显。通关便利化方面,机场三期口岸工程首创“物理融合+远程查验”模式,单票查检时间压缩60%;快件集散方面,累计更新自动化设备1890套,单个园区快件日均处理量增加至300万件,货物分拣速度及准确率大幅提升;信息化方面,搭建空港枢纽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力争实现航班动态、舱位信息、报关进度、货物定位等核心数据实时共享,提升全程运输管理效率。

下一步,空港新城将继续发挥补链强链政策优势,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持续放大临空、自贸、保税、口岸、跨境、航权6大试点叠加效能,全力推动国际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李敏:请继续提问。

西安日报:刚刚介绍情况时交通局马局长提到,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请问马局长,在这项工作中西安具体要“补”什么?“强”什么?

马胜利:感谢您的提问。西安市通过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主要“补链”方面包括:一是补货运枢纽和集疏运能力。通过加速陆港场站、空港货站等枢纽设施发展,提高铁路物流基地、机场等重点枢纽及周边集疏运设施的服务承载能力。二是补多式联运服务水平。通过打造公铁(水)联运型、陆空联运型两类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深化陆港、空港双港互补,加强绿色化、智能化装备应用,提升多式联运在应急保供、冷链物流、军民融合等领域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补一体化运营机制。通过加强与联合实施城市——银川市合作,提升区域内枢纽辐射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深化与青岛、宁波、天津等重要沿海港口,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重要沿边口岸合作,实现与重要枢纽节点联动发展。

“强链”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强对外开放能力。实施期内通过新开一批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国际线路,支持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建设等措施,显著增强城市对外开放能力。二是强口岸通关能力。通过拓展延伸国际多式联运网络,优化“一票制”“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强物流信息共享,持续扩大“多式联运+开放口岸+商贸服务”效应。三是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在多式联运转运、区域分拨配送等业务中,推广应用集装箱、半挂车等标准运载单元,推动标准托盘、周转箱、包装箱等装载单元循环共用,增强物流运输服务效率。创建《多式联运经营人服务规范》等一批规则标准,不断规范行业标准化服务水平。

李敏:由于时间关系,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中国日报:阎局长,您刚才提到“监督财政资金都用在补链强链的刀刃上”,请问市财政是如何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

阎金平:感谢您的提问。西安市财政局在资金的拨付和使用上始终强化资金监管,注重资金使用的绩效。财政层面,我们做到了科学分配、全额拨付、直达单位、直达项目;项目单位层面,各单位对资金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同时积极落实自有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完成社会投资任务,确保各项目按照既定工作方案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从2023年至今,我们会同市交通局建立了定期调度督导机制,从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存在矛盾困难等4个重点方面,先后36次赴项目现场实地调研督导,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中央奖补资金使用情况,明确传导国家试点最新要求,理清理实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投资与建设任务。尤其针对核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进度慢的项目,我们多次现场督导,重点查看施工进度,详细了解项目核定投资完成情况,针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与困难,从政策角度提供对策建议,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及时向省财政厅、财政部有关部门汇报请示,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与理解,确保中央资金的使用既符合政策,又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

李敏: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大家持续关注西安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有关情况,积极做好相关报道工作。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