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重点工业产业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9-05 15:04:40 来源:陕新发布
8月26日,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重点工业产业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同志主持。
靳铭夏: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的重点工业产业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武同志
现在,请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武同志围绕全市重点工业产业链推进情况进行通报。
张武: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和全体领导干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中、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持以“链长制”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6、1.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有效政策措施
自“链长制”实施以来,渭南市按照“一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发展规划、一批重点项目、一个工作方案”的运行模式,聚焦重点工业产业链,编制产业链提升方案、绘制发展图谱,各县市区承接全市重点产业链建设任务,形成了“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市县协同”的工作格局。今年对照“八场硬仗”总体任务安排,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工业领域2025年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年度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上半年,全市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现代化工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二、强化链式招商,推进产业链延伸发展
为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布局谋划产业链招商活动,聚焦优势重点产业链,主动融入全省产业链招商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联合省厅在我市开展陕西铝镁钼深加工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活动,有关代表共同签署了《钼产业链合作倡议书》,金钼集团创新研究院成立,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近10亿元,推进钼产业链延补强;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策划召开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支撑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大会,发挥我市现有电子化学品企业影响力,努力打造全省半导体支撑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产业能级。今年1月在我市召开了“港澳资源赋能市县发展直通车—陕酒进香港”活动,白水杜康、贤乡紫韵、山水酒业、禹门春等企业积极响应,为我市酒企拓展海外市场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政策方向。6月我市白酒果酒产业专班组织白水杜康、蒲城将相故里等酒企代表开展了渭南酒企进香港活动,白水杜康、韩城山水与4家港企签订合作协议。
三、强化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发展质量。
延链补链的同时在建链上下功夫,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建立了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四库”清单,今年上半年,共策划包装工业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43个,招引目标企业10个;征集重点产业链在谈项目37个。策划包装了金钼新材料工业园项目,以头部企业招强引大;建立了全市年度重点工业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1-6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7%,全市152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22个,开工率80.3%。抢抓“两新两重”政策机遇,支持钢铁、有色、水泥、煤化工等重点工业领域,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装置和设备更新,20个项目纳入国家工信部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清单。渭南市成功入选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富平县庄里工业园区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全市化工园区达到6家。
四、强化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链安全韧性
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培育研发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目前我市共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两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省级研发机构备案企业3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同时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耕做强产业链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提升我市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目前我市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发挥这些优质企业标杆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夯实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五、强化链式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举办渭南重点工业企业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以每月“一类(个)企业一场活动”的形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配套企业走进园区,集中推介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的拳头产品,帮助企业打通市场渠道、提升生产效能,5月在陕西迪威建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举办了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为方向的产品宣传推介活动,6月在陕西润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举办了新型建材专场宣传推介活动,7月在富平县组织我市重点乳制品企业举办了乳制品专场宣传推介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企业配套对接,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进程。上半年召开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暨民营经济工作推进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暨资本赋能培训、“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等益企活动,支持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融通发展。同时线上依托陕企通、渭南市企业码等服务平台,为企业梳理推送最新政策资讯和热点信息, 为企业提供政策申报便捷服务。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到9.8万,梳理推送最新政策资讯2387条,受理企业诉求185条,办结率94.5%,响应率100%。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省市关于重点产业链提升发展的工作要求,坚持实施“链长制”,持续抓好工业领域产业链提升工作,优化政企沟通服务,坚定不移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群,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筑牢渭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渭南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靳铭夏:谢谢张局长的通报。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问题为2个,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谢谢。
华商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推动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做了哪些工作成效?下步工作举措是什么?
张武:谢谢您的提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基础。一是联合市发改委等八部门开展渭南市新型基础设施赋能行业应用标杆案例征集推广工作,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联合发改委、数据局等部门在域内开展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摸底清查,为优化算力总体布局、提高算力资源供需对接能力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二是组织运营商开展万兆光网试点申报,推动网络升级,助力我市算力产业发展。三是组织化工、钢铁等关键领域35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394套工业控制系统深度自查,全面掌握系统结构、构成、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推荐陕西友发钢管有限公司参加工信部“铸网-2025”网络安全实网攻防演练。
(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以“5G+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本地智库机构为依托的基础上,公开征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经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等19家机构入选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名单,为域内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培训提供技术支撑。引导企业“上云用数”,推动两化融合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共有146户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证,西部智联新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入选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试点。红马科技等4户企业入选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三)加快工业节能绿色发展。着力构建新时代绿色制造体系,加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按照工信部绿色制造创建标准和《陕西省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动态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积极引导支持重点企业和园区开展绿色制造申报和创建工作。目前,全市现有省级绿色工厂32户,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8户,省级绿色园区2户,其中蒲城高新区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工程,我市陕西富平生态水泥、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派尔森创新科技的工业领域重点低碳技术和项目列入首批省级试点示范项目,陕化集团获得国家工信部合成氨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工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打造水效典型标杆,逐步建立“节水型—节水标杆—水效领跑者”三级水效示范引领体系,加快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步伐。目前,已创建18家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节水标杆企业。
下一步,我们一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编制《渭南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渭南市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绿色制造,组织园区和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扎实推动工业节能降耗,持续组织开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设备、碳达峰试点项目、国家级能效“领跑者”遴选和省级能效标杆企业认定工作,积极推广工业节水典型案例和先进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节水评估,深挖节水潜力。二是聚焦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推进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培育,培育DCMM评估贯标试点,开展5G应用试点示范培育,为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夯实网络基础。鼓励企业“上云用数”,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有序推进域内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三是强化智能工厂培育工作。组织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的4家企业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和模式,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对纳入2025年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库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诊断辅导,帮助企业找准智能化升级路径。为了给广大游客朋友营造一个便捷、安全、舒心的文旅环境,我们一是在媒体公开发布《致渭南市旅游行业全体同仁的倡议书》,引导文旅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文旅从业人员提质优化服务,广大游客文明旅游。发布《在全市开展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整治工作的公告》,明确专项整治问题重点,设立了15个举报监督电话和邮箱,提出了3条投诉举报途径,进一步完善我市文旅市场治理体系,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陕西日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市工信局做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张武:谢谢您的提问!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情况。
(一)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若干措施的通知》及相关政策措施,将支持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对专精特新企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提出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十四五以来,市级共支持创新建设配套奖励项目200余个。
(二)注重分类培育。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共同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我市“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三)加快产品开发。围绕我市支柱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9项产品入围“陕西工业精品”,5个项目获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16个项目获批首台套奖励,我市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2022年提升1.23个百分点。
(四)打造专精特新。强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级培育体系的落实,组织召开专精特新企业申报、金融资本赋能等多场培训会,进一步深挖企业发展潜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主要分布在3个产业链。
下一步我局重点围绕专精特新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示范引领和政策宣传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强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企业稳步成长;二是落实研发奖补等惠企政策,加快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发挥创新型企业示范作用,推广创新典型案例,通过经验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四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定期开展创新政策宣传培训,强化政策解读,确保工业企业充分知晓、及时享受政策红利,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靳铭夏: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