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9-05 15:08:33 来源:陕新发布
2025年8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00,在新闻发布厅(市政务中心二楼)举行《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大法工委、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将向大家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但 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我市出台了《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旨在推动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来显耀先生、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世理先生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欢迎大家。
首先请市人大法工委来显耀副主任介绍相关情况。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来显耀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将于 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先,我谨代表安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我市劳动教育和地方立法工作的社会各界及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条例》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条例》的立法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上部署,不断完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建设30个市级以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103所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编写《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相关课题获省教育厅优秀等次,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时,劳动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突出问题:部分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忽视劳动习惯养成;一些学校劳动课程被边缘化,实践机会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师资薄弱、经费保障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解现实难题,通过地方立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十分必要。
二、《条例》的制定过程
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立法工作,将其纳入2024年立法计划,由市人大法工委、社教工委、市教体局,安康学院等组成立法工作专班,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积极推进。
立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是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和省市文件,科学借鉴常州等外省市先进经验;二是前往石泉等地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座谈和群众问卷调查,深入开展专项调研;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书面征求了各县(市、区)人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教育系统、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并通过网上公告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四是组织开展多轮次修改,对草案进行精心打磨。2024年10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2025年4月,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再次审议并表决通过,2025年5月获省人大批准。
三、《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国家政策文件为指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共七章四十条。
第一条到第八条为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立法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条例所称劳动教育的定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府及部门职责等内容。
第九条到第十二条为第二章家庭养成。规定了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明确家庭劳动教育的责任、目标、内容和方式。
第十三条到第二十四条为第三章学校培育。规定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要求、师资队伍配备、禁止变相体罚、设立劳动周、特殊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经费保障、安全管理、劳动文化建设、家校合作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到第三十条为第四章社会支持。规定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支持作用,明确党群团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职责。
第三十一条到第三十七条为第五章保障与监督。规定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劳动教育财政保障、实践基地认定公示、科研体系建设、激励制度、安全保障、督导体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第三十八条到第三十九条为第六章法律责任。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明确了处罚主体和标准。
第四十条为第七章附则:规定了《条例》公布实施日期为2025年9月1日。
四、《条例》的主要特点
《条例》充分结合安康实际,吸收实践经验,聚焦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条例》清晰划分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方职责,形成“家庭基础、学校主导、社会支持、政府保障”的联动体系。家庭侧重日常劳动习惯培养,学校强化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实践资源,政府通过督导和投入提供保障,四方联动确保劳动教育落地见效。
二是突出实践导向与特色发展。《条例》立足安康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鼓励开发家务劳动、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农业种植等特色课程,形成“一校一品”格局,推动全市已建成涵盖农业体验、工业实训、非遗传承等领域的实践基地资源共享,实现从“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与风险防控。《条例》要求建立三级教研网络、经费保障、安全风险分散等机制,将劳动教育纳入政府督导和学校评价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劳动教育服务问题,同时明确劳动安全设备配备、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要求,为劳动教育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四是注重特殊群体的适配性关怀。《条例》特别关注残疾、情绪行为障碍及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求学校为其安排适宜的劳动任务,特殊教育学校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劳动技能。这一规定体现了教育公平理念,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劳动教育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让劳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劳动教育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新阶段。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对《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抓好贯彻落实。也希望新闻媒体朋友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但 丹
感谢来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各自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日报社 董剑南
问题一:请介绍下制定《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陈世理
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劳育”的倾向。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边缘化、在家庭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导致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没有劳动实践的锤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宝贵精神品质就难以真正内化于心。通过立法,可以将劳动教育从“软任务”提升为“硬指标”,确保其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评价标准、措施保障等方面提供刚性保障。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立法能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劳动教育带来的益处。有益于培养健全人格,劳动能磨练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个性;有助于提升综合素养,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在集体劳动中能学会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在体力劳作中能强健体魄,在创造性劳动中能提升审美和创造力;有利于启蒙职业规划,通过接触不同形态的劳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立法推动劳动教育,是对艰苦奋斗、热爱劳动这一优良传统的时代性继承和发扬,有助于在全社会重塑劳动光荣的风尚。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敬畏劳动、追求卓越、注重细节的态度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四是推动劳动教育有效落地的制度保障。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立法能从根本上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立法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和义务,为形成协同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立法明确劳动教育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资源保障,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责任认定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安全有序、体验深刻、效果扎实。
西北信息报 陈涛
问题二:请问近几年安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条例》?
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陈世理
答: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把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深化“德润安康”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课程实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组织编写具有安康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指导各县(市、区)统筹资源,打造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培育市级以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余个(其中省级10个),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根据《条例》规定,厘清各级各部门、中小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权责关系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和工作保障,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二是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上好劳动教育课程。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方案,开发具有地域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培训,提升劳动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自建、共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方式,拓展劳动实践教育场所。设立劳动实践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宣传劳模事迹,结合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活动,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加强劳动安全教育,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中小学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纳入教育督导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多主体协同评价的方式,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落细。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将《条例》列入普法内容,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条例》,提高履行《条例》法定职责的能力。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条例》的普法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劳动精神典型人物和事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但 丹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请在发布会结束后,与市人大法工委和市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