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9-22 16:53:03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李敏: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展示我市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强市建设的举措和实践,我们策划组织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很高兴邀请到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先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先生参加本场发布会,介绍我市推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楼文晓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楼文晓: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年初印发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扛牢使命,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主动作为,强化目标牵引,紧盯时间节点,突出省市协同,统筹务实推进,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一是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市级工作专班,“一装置一策”推进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国际首个十皮秒级、千公里实地光纤传递工程系统。二是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持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安转化中心等建设。推行“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模式,支持重大科研平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新型管理机制,增强开放共享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三是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坚。组织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和重大场景应用示范。中航西飞联合高校成功研发12米级卧式双五轴镜像铣设备及镜像铣工艺技术,成为国内首台、全球加工范围最大的镜像铣装备。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容量最大的三相一体百万机组220千伏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西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强化法律保障支撑。编制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等创新资源“一张图”,强化工信、科技、数据等部门政策联动,出台大飞机配套、半导体及光子、新材料等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能。二是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出台支持科技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落实各类涉企惠企政策,提供专业化服务,全市瞪羚企业893家、专精特新企业1254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661家。加快提升企业在科研项目凝练、组织、评价中的主导权和参与度。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印发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若干措施,推动“三项改革”提质增效。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成立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评选“金牌技术经理人”,全市技术经理人达到4645名。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形成8项重点改革事项,“一事项一方案”推进。突出“以需定研”,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运行模式,有组织地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三、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强化金融赋能创新。出台《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确定11项目标、60条举措,有组织地推动金融资源供给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适配、衔接互促,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探索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累计评估项目2.72万件,专利平均授权率由48%提升至65%。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5.26件。三是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建设“西安青年人才驿站”,“校招共用”引进产业紧缺人才116名,依托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引进博士97名。全市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944人。四是打造城市科创品牌。成功举办第六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发布“i西安”APP和智慧交通等一批数字经济解决方案。举办2025中国商飞供应商大会,紧盯供应商企业需求形成扩产项目73个。建成投用西安科技馆,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西安”活动,城市科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坚持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一是持续强化辐射带动。先后与咸阳、汉中、渭南、商洛等省内城市协商,谋划形成2025年创新协同合作事项30余项,加大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人才交流互动,加快融入共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举办西安市—榆林市区域合作工作交流会暨产业协同发展对接活动,推动两市在能源、现代煤化工等方面深化合作。二是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正式运行,中白双方将围绕空天科技、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协同举办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第六届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年会等,推动发布27项成果转化需求。三是开展跨区域联合攻关。围绕半导体、能源、现代煤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谋划组织一批跨区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项目,引导驻市科创资源深度参与,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引领力、彰显度,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决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协同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李敏:谢谢楼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请提问。
中国报道:作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域,西安高新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培育能力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任俊峰: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对西安高新区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高新区始终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规划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运控中心正在开展设备搬迁调试,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已全面开工,地环所搬迁及资产置换已启动。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聚集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即将竣工投用,光子科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纳入陕西实验室培育体系。
二是聚焦新兴产业培育,持续推动高效率成果转化。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提速建设,目前已有电子元器件、燃料电池、中间合金等8个项目开展中试验证。在先进制药、电力电子、无人机系统、光子集成领域布局建设4家中试验证平台,已纳入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名单。聚焦“校地院企”融合发展推动成果转化,获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省级试点。
三是聚焦创新主体建设,不断夯实高质量企业培育。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先进半导体芯片等8个新赛道纳入工信部国家新赛道培育计划。法士特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四叶草安全相关项目获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欧卡智舶相关产品获批首个“海工级”认证,填补我国深海智能装备标准空白。109家企业和个人获得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全省占比超30%。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
四是聚焦创新资源汇聚,不断优化高水平产业生态。健全“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奕斯伟科创板首发过会,赛尔通信成功挂牌新三板,165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名单。成功设立全省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西科控股、中科创星、高科建材陆续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新址投入运营。高标准承办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活动,17家企业将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大赛。与香港投资推广署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助力科技企业借“港”出海。
下一步,高新区将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路径,在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科创生态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谢谢大家!
李敏: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请问市科技局,西安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楼文晓: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大家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对西安这座科教资源大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意义更为重大。当前,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优化计划体系。制定印发《西安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方案》,坚持“以需定研、研为产用、市场引领、应用驱动、一体设计”,设置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创新生态优化共6个专项19类专题。建立科技计划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各类科技专项政策的耦合联动,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金融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全市体系化科技攻坚能力。
(二)改革组织方式。一是建设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科技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组织常态化入库,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凝练机制,由“征集制”向“创建制”转变,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配资源,组织力量聚焦产业链发展,梳理技术难题和需求清单,据此设置科研项目,形成从需求提出到科研供给的良性循环。三是强化科技项目全流程管理,开展科技项目分类评价,提高应用方评价“话语权”。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实施财政资助科技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
(三)突出集成创新。主要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群为依托,以科教资源为支撑,支持建设集“模式创新、技术攻关、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中心,促进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适配对接,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孵化一批科创型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近期,市上已出台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光伏、空天动力、输配电等产业创新中心已挂牌运行,半导体及光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方向正加快布局建设。
李敏: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请大家持续关注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积极做好相关报道工作。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