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9-22 17:09:36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1日,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渭南市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同志主持。
张红红: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渭南市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晓锋同志
现在,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锋同志围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张晓锋: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现代农业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渭南历来是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葡萄之乡、酥梨之乡、花椒之乡、枣乡和柿乡,农业生产常年在全省占比领先,粮食和水果总产分别占全省20%以上,蔬菜和食用菌总产占全省15%以上,肉蛋奶总产也在全省占据重要份额,是陕西名副其实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和“奶瓶子”,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谋划、龙头引领,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主体共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做大做强做优“一县一业”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六强一富一美”农业强市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听取汇报、解决问题。成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渭南市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意见》等文件,引导县(市、区)在全省产业布局中找定位,在自身资源禀赋上找优势,在市场消费需求中找坐标,在一二三产融合中找配套,每个县(市、区)都确定1个优势主导产业或1个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一县一策”,打造特色产业县。
二是培育龙头引领产业发展。放大“特”的优势,按照“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思路,带动主体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链集中。强整合、促联合,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培育白水苹果等水果区域公用品牌9个,圣唐乳业等知名企业品牌28个。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共计204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04家、市级89家,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
三是互促共动壮大产业发展。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育强“链主”企业,科学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造高新市级综合加工,富平羊乳制品加工,白水苹果精深加工,大荔时令果蔬加工,合阳小杂粮及生物制剂加工等“1+4”五大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加强对市县级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充实“链队”后备力量,打造省级产业化联合体25家,各类“链队”群4万多家。
四是联农带农效果显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443家、家庭农场3571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万多家,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就业、入股分红、合作联营等方式,将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2022-2024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7.9%、7.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0.2、0.9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五是严把质量保障产业发展。全市11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双认证”。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临渭区、富平县、蒲城县、潼关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认证绿色农产品76家、产品94个,认证面积12万亩,认证有机农产品73家。
二、工作成效
一是特色优势突出。培育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在国际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20多个,县县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季季有新鲜时令水果。2024年,全市水果产量436.38万吨,蔬菜产量342.65万吨,瓜果产量94.54万吨;存栏奶山羊115万只,位列全省第一;出栏生猪232万头、家禽1104万只;肉蛋奶总量92.84万吨,水产总量6.4万吨。培育果品电商企业达到1500余家,各类微电商已超万余户。
二是聚集效益明显。先后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其中国家级3个(大荔县、富平县、澄城县)、省级10个;创建省级及以上农产品加工示范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14个、产业集群4个、产业化联合体25个;培育省级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县7个、典型县7个;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个,发布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23条,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产业的嫁接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品牌价值初现。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30万亩,“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规模大、标准高、优势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品牌数量超过9个,“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合阳红提”“澄城樱桃”等果业品牌,均进入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总数全省第一,总价值295.67亿元,较上年增加26.57亿元,增长9.87%。
四是规模质量递增。聚力做强做优乳制品、特色果业、柿子、粮油肉菜深加工等4条农业全产业链,生产规模稳中提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以上,百亿级农业产业链条4条,十亿级农业产业链条15条以上。其中乳制品全产业链产值180亿元,存栏奶牛8.7万头、奶山羊115万只,生鲜乳产量60万吨;柿子全产业链产值85亿元,柿子种植面积达36万亩,鲜柿年产量突破10亿斤,柿饼加工量2亿斤;特色果业全产业链产值450亿元,其中苹果、冬枣产业链均在100亿元以上;粮油肉菜深加工全产业链产值350亿元,其中生猪产业链100亿元、蔬菜产业链8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主线,按照“补链条、育龙头、强加工、兴业态、促融合”的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强市建设为目标、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锚定硬指标、落地硬举措、压实硬责任,高效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张红红:谢谢张局长的通报。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问题为3个,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谢谢。
农业科技报: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请谈一谈今年渭南市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有哪些措施?
张晓锋: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其中国家级3个(大荔县、富平县、澄城县)、省级10个,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产业强镇14个、产业化联合体25家,累计争取中、省、市三级财政奖补资金超过6.2亿元,这些产业融合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聚力产业优化提质。因地制宜培育新产业链、新增长点,形成市县协同的产业链梯次培育格局,全力推进乳制品、柿子、特色果业和粮油肉菜深加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力争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0亿元,全市十亿级农业产业链条达到18条以上。二是聚力项目赋能增效。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产业化联合体等产业融合载体建设,突出衔接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围绕县域首位产业,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新增省级产业化联合体3家。持续推进大荔、富平、澄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好合阳县甘井镇、富平县淡村镇等7个产业强镇项目的新建和续建工作。三是聚力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力争今年成功创建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同时推动红星美羚、圣唐乳业等现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工艺装备水平。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农户融入产业链,形成“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格局。
陕西日报:奶山羊产业是渭南市特色优势产业,在全省、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全市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乳制品产量稳居全省首位。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渭南市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晓锋:近年来,我局扎实推进市政府《关于加快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落地见效,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全市奶山羊存栏量常年稳定在115万只左右,羊乳产量20余万吨。建有羊乳加工企业8家,年设计加工羊乳制品能力10.9万吨。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加快良种繁育推广。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奶山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打造高产奶山羊核心育种群。坚持引进与选育相结合,支持红星美羚牧业公司等养殖企业引进良种开展扩繁,提升良种化水平。二是推进高标准奶源基地建设。整合农业发展资金,向奶山羊养殖倾斜。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持续提升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加快富平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奶山羊)产业园。指导富平县做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提高奶山羊养殖设施装备和草畜配套水平。三是做强羊乳加工产业。加强服务指导,支持红星美羚、圣唐乳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奶山羊养殖、羊乳加工优势,积极对接头部企业,招引社会资本和国内外大型乳企投资建厂,鼓励羊乳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全面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四是促进羊乳制品市场营销。加大“富平山羊奶”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将“美羚”“圣唐”等品牌培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流品牌。支持羊乳加工企业参加各级质量奖评选,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紧盯主要消费城市,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江浙地区等为消费核心区,开展多元化推介活动,对接大型商超实体和网络平台,推动建立线上线下多层次市场销售体系,扩大销售和品牌影响力。五是夯实疫病防控基础。深入实施奶山羊重大疫病强制免疫行动,开展奶畜布病、结核病净化工作。巩固富平县国家布病净化示范区建设成果。持续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养殖、收购、运输、生产等环节质量监管,促进奶山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华商报:近日发布的2025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渭南市7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位列品牌价值榜百强,数量居全省首位。请谈一谈渭南市2025年主要水果生产形势如何?果品销售情况怎样,我们都有哪些举措?
张晓锋:2025年,全市大荔冬枣、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澄城樱桃、合阳红提葡萄果品7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95.67亿元,较上年增加26.57亿元,同比增长9.87%。我市果品主要以苹果为主,并形成了猕猴桃、冬枣、葡萄、梨、樱桃、柿子、软籽石榴等“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布局。2025年全市水果面积稳定在310万亩左右,预计全市水果产量与去年持平,稳定在440万吨左右。
前八个月,全市果品总体销售形势良好,全市已销果品123.5万吨,销售进度28%。樱桃、桃、杏、李等时令水果已全部售罄,销售价格略高于往年。早中熟苹果:平均销售价格6.4-8.4元/公斤,目前已销38.62万吨,销售价格好于预期。早酥梨:平均销售价格1.4-3.0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已销9.3万吨。葡萄:平均销售价格5.6-7.0元/公斤,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已销28.8万吨。冬枣:温室冬枣平均销售价格60-80元/公斤,钢架棉被冬枣平均销售价格16-18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通货冬枣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5%~25%。从出口来看,全市鲜果出口3.65万吨,苹果、酥梨出口量下降,但樱桃、李、桃、冬枣等特色时令水果出口均逆势增长,预计猕猴桃、葡萄出口量也会增长,呈现出市场多元结构优化的特点。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产销对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走出去,建立和疏通销售渠道。组织果业企业积极参加全省水果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果品营销“五百”行动、“五进”宣传推介活动;结合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交会、亚洲果蔬博览会等大型展销会,赴粤港澳大湾区、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中心城市举办销区果品宣传推介活动;参加全省口岸边贸专场对接洽谈和宣传推介,推动更多特色水果“出海”。二是请进来,做实精准对接和订单落地。通过开展百名采购商陕西果区渭南行活动、在主要水果集中上市季举办产销对接大会等活动,组织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采购商开展对接。三是强化销售新业态,扩大果品出口份额。培养壮大本地网红直播人才,邀请头部主播带货,建立“网红直播+供应链支持”模式;发展跨境电商,组织企业充分利用白水润泉公司海外仓资源,赋能渭南企业外贸出口;把国际市场作为重要销售领域,特别是要在稳定已有的东南亚出口渠道上,积极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潜力。四是做好产销信息服务,优化营销环境。结合果业生产、市场形势以及近年果品销售情况,分时段、分品种、分档次确定切合本地实际的果品销售价格,动态监测及公示服务,引导群众适时适价销售。加强果品营销环境管理,严厉打击欺农坑商等不法行为,及时处理经营纠纷,畅通果业“绿色通道”,切实保护果农、果商合法权益。2025年,全市大荔冬枣、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富平柿饼、澄城樱桃、合阳红提葡萄果品7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95.67亿元,较上年增加26.57亿元,同比增长9.87%。我市果品主要以苹果为主,并形成了猕猴桃、冬枣、葡萄、梨、樱桃、柿子、软籽石榴等“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布局。2025年全市水果面积稳定在310万亩左右,预计全市水果产量与去年持平,稳定在440万吨左右。
张红红: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