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安康市持续深化“三个年”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10-09 14:52:04 来源:陕新发布
2025年9月15日(星期一)14:00,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安康市持续深化“三个年”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局长吴世珍、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文兵、市教体局副局长左自然、安康学院科技处处长成党伟出席,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但 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为了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全面反映全市上下深化“三个年”活动,打硬仗、促发展、惠民生的实招、实干和实效。从今天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级有关部门,全面介绍各级各部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今天举办第一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新闻发布会。非常高兴邀请到市科技局局长吴世珍先生、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文兵先生、市教体局副局长左自然先生、安康学院科技处处长成党伟先生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欢迎大家。
首先,请吴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安康市科技局局长 吴世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谨代表安康市科学技术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康科技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以激发创新活力、释放人才潜能、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政策路径设计,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
一是健全一体改革工作机制,高位推动、强化统筹。我们紧跟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改革硬仗工作,市级领导分别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印发《打好“八场硬仗”重点任务清单》,为改革向纵深推进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成立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专项小组,制定《安康市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工作方案》,部署9个方面35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具体举措、完成时限,确保改革硬仗任务事事有人做、件件能落实、项项有实效。我们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跨部门协同发力,建立市委副书记和市委常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推进机制,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横向由市科技局认真履行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小组办公室职责,落实月调度、季研判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审议重点事项、研判整体态势、解决突出问题;纵向由各成员单位围绕改革目标,联通省级、县级相关部门,紧扣时序进度推动本行业、本系统的具体举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衔接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地方高校支持机制,构建活跃的创新生态。我们支持地方高校紧盯市场需求,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水平,安康学院“食品与营养”专业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在申报新增教育、农业、生物医药、旅游管理等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筹建陕西省硒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护理、学前教育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预算1600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建成后将为秦巴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同时,市政府预算3000万元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工作,以系统化布局、战略性投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发展构筑坚实根基。
三是建立科技产业对接机制,赋能产业升级发展。我们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审题、产学研协同解题”机制,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围绕新型材料、毛绒玩具等重点产业建设“安康市新型材料科创中心”“安康市毛玩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共享共用科技创新平台9个,并整合非常驻型平台,在安康学院集中布局建设秦创原安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和安康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总平台,9月底将建成投用。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组织“揭榜挂帅”重点项目5项;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培育企业208家,同比增长30.82%,兑现落实2024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等奖补资金2093万元。同时,市科技局组织安康学院、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等申报的“以‘平台+科技+产业’一体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项目”获批全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点,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四是构建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协同精准引育人才。我们深化科技赋能“三个一”机制,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速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印发《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设立200万元市级“校招共用”专项资金,为重点企业精准招引一批技术研发紧缺人才。今年以来,我们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9项,争取项目资金2129万元;新增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支,选派科技特派员1184名,企业科技副总80名,“三区”科技人才188名。优化调整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全市9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团队专家调整优化至121人。我们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联姻”建设科技小院集群23个,搭建“政产学研用”综合平台,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接中省帮扶安康的高校院所在安设立“科创驿站”。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小院等人才服务平台259家。
五是全面深化“三项改革”,推动秦创原建设成势见效。我们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7月25日,在市科技局举办的项目路演活动上,“紫阳县植物源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生物合成项目”正式签约落地,王汉中院士团队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安康,将牵引带动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加速建设,引领全省富硒产业创新升级发展。今年以来,我们举办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质扩面推进会暨市属试点国企赋权改革项目路演活动等11场次,发布“先使用后付费”等高校成果77项、企业需求79项,促成签订产学研协议23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46亿元,同比增长65%,彰显创新活力更加强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聚焦“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谋深做实各项改革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有力支撑。
但丹:感谢吴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各自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广播电视台 赵晨曦
问题一:我们关注到,近年来,安康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在引才聚才上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特别是在今年7月份出台的《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吸引了很多专家人才的兴趣,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吗?谢谢!
安康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 张文兵
答:感谢您的关注。为着力解决我市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及平台引才难、留才难和高校院所引才结构不优、企业用才成本高等问题,我们出台了《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
《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是依据《陕西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结合安康实际和人才需求细化后的一项重要引才用才举措。这个实施办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聚焦需求精准引才。我们面向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生态旅游、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数据产业等市级重点产业链全面征集企业和平台的人才技术需求,欢迎广大专家人才关注申报,积极与重点产业和企业联合搭建科研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帮助我们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是搭建载体高效用才。我们依托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及市属科研院所2类引才聚才载体,与企业、人才签订安康市“校招共用”三方合作协议,把专家人才送到产业发展一线,服务重点企业,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政府助题、人才答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三是强化服务真心留才。我们加大对“校招共用”引才用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将招引专家人才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通过市财政专门设立安康市“校招共用”专项资金用于人才薪酬补贴,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在交通旅游、医疗、政务、金融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这里也恳请各位媒体朋友,能够给予《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更多关注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专家人才来安兴安、实现价值。
华商报 张鑫
问题二:左局长,你好。我是华商报记者。职业院校是咱们安康地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动职业院校发挥技能人才支撑作用,服务地方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安康有哪些好措施和成效,请你简要介绍一下?
安康市教体局副局长 左自然
答:谢谢您的提问。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育,推动产业链、教学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是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的重要路径和关键举措。近年来,我们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统筹规划职业学校布局,“十四五”期间,争取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7个、资金7.11亿元,实施汉滨区等6个县区职教中心迁建和扩建工程,依托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秦巴区域职教实训基地,打造支撑安康生态康养、富硒食品、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高地和产教融合中心。全市13所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4个县(市)职教中心、2个高职专业、15个中职专业确立为陕西省“双高”建设项目。
二是持续强化专业建设。积极探索“专业+实体”建设模式,优化完善专业设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全市12所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13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小类、40个专业,培育了旬阳汽修、汉阴烹饪等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金牌和精品专业”。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强化高职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开办28个“3+2”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办生态农业技术、储能材料技术2个新专业,开设养老服务、康养护理等12个微专业。
三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纵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和实习实训基地。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富硒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陕南生态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毛绒玩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立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药食同源研究开发工作室,促进资源集成和共享。依托职业院校优质特色专业和软硬件资源,精准开展技能培训,年均组织开展面向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培训130余场次,培训4.3万余人次,积极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谢谢。
陕西科技报 敖鹏
问题三:成处长,您好!刚在发布中介绍到咱们安康学院与市科技局合作申报的“以‘平台+科技+产业’一体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成功入选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点项目,标志着贵校服务安康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成绩和能力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那么请您简要介绍安康学院这支高水平科创团队、平台。谢谢!
安康学院科技处处长 成党伟
答:首先感谢您和媒体界朋友对安康学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安康学院是根植安康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全体师生最大的“靠山”是300万安康人民,学校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引才聚智、蓄势赋能,是实现校地“双向奔赴”、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近年来,学校聚焦安康产业链群布局规划,立足学科资源和人才团队优势统筹谋划,加力打造精准对接我市九大产业链延链强链的科创平台,高效集聚高层次产业科技人才,形成了学科嵌入产业链、人才建功产业线的良好局面。
学校以服务我市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资源建强用好科创平台和团队,引导教师瞄准我市产业链延链强链关键环节,开展“顶天立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研究。学校精准对接陕西富硒产品产业链、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发展需求,持续强化平台和人才团队建设。现有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20余个,组建“安康富硒茶‘科学家+工程师’”等省市级富硒科研创新团队14支,遴选重点产业链科技副总33名、重点产业链专家13名。2025年牵头组建的“陕西省富硒产品重点产业链和学科链协同创新联盟”获省教育厅批准,牵头申报的“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以‘平台+科技+产业’一体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成功入选重点领域类省级改革试点。
学校持续实施“百名博士助百企”专项计划,120余名教师被聘为安康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近5年立项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60项,授权富硒领域有关专利21件、成果获奖11项、落地实现转化7项。截至目前,学校有14项科技成果在我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医疗康养等领域实现转移转化,为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学校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推动学科专业与我市优势产业紧密对接,持续提升服务地方实效,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但丹: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请在发布会结束后,与我们现场工作人员联系。
感谢四位发布人的详细介绍和解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