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多举措亲商安商,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10-09 14:51:56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6日,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多举措亲商安商,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同志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同志主持。

靳铭夏: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多举措亲商安商,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增辉同志。

现在,请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增辉同志围绕多举措亲商安商,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张增辉: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行政审批服务人的理解和包容。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立足本职,在助力高质量项目建设、服务经济主体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精心谋划、精准施策,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全部办结,政务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聚焦项目审批提速,以高效服务激活投资引擎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的审批模式,全面推行“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优服务”即“四减一优”的服务模式,推动项目手续办理再提速,一季度404个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全部办结,截至8月底,我市在陕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共申报投资项目1969个,投资额813.502亿元;截至目前,237个新建项目开工203个,开工率86%。高新区中粮粮谷小麦加工、富阎新型建材产业园(西卡德高)项目、渭南经开区MTO及烯烃分离装置挖潜增效改造项目等43个项目已建成投用。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市县两级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部署项目手续办理工作,市级各要素保障部门第一时间会同商讨,分解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清单,按照市县两级分层划分主体责任,逐单位摸清项目进展情况,逐项目精准制定推进措施。二是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阶段,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准备申报材料,指导各县(市、区)组织要素保障部门深入企业,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提供帮办代办。制作“渭南市2025年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攻坚图”,更直观、更精准地掌握项目办理进度情况。三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对审批手续较复杂、办理难度大的项目,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即“多部门参与、集中会商、充分衔接、一次办结”。通过集中会商、专班推进,按照“一项一策”的方式,为重点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服务举措,精准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聚焦政务服务提质,以暖心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各项具体指标,集中体现在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之中。我局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全面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理念,立足职能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一是优化企业经营环境。为方便域外企业快速在渭南落地,畅通企业迁移登记通道,成立了由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等部门参与的企业迁移登记集成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企业迁移手续繁琐、多头跑动、耗时长等问题,强化部门衔接,压简办理环节、优化办事流程,为经济主体提供环节少、周期短、流程优、成本低的高效服务。截至8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经济主体388602户,同比增长14%,其中内资企业92000户、外资企业25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233户、个体工商户287115户。二是推动政务服务直达基层。持续开展政务服务“四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圈),围绕企业普遍关注的税务申报、职工医保、企业开办等热点问题,联动全市13个县(市、区),常态化组织入驻单位窗口业务骨干深入一线,与企业经营者面对面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业务代办等服务,把“开门服务”变成“上门服务”。全市累计开展政务服务“四进”活动149次,服务企业群众5万余人次,咨询办理业务13973件,有力推动服务资源、服务事项“双下沉”。各县市区聚焦基层群众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切实需求,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融合模式,以镇村便民服务场所为枢纽,有机融合金融、邮政、供销等业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三是全面提升审批效能。建立健全帮办代办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先行、节点推进、辐射带动的模式,开展帮代办服务的探索与创新,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依托集中的窗口资源和专业人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帮办代办服务。不断提升窗口人员的综合素养,分批分次对窗口人员进行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认定。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在实现审批业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基础上,推出“政务服务+邮政寄递”“办件进度实时推送”“审批环节全程跟踪”等增值服务,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更便捷。四是持续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制定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性文件、案卷评查等25项内控制度,结合当前中省政策法规立改废释及新业态发展形势,我局对69项行政许可类审批权限进行调整。通过科学划分审批权限、明确责任主体,着力缩短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切实提升审批服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以高效政务服务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动力。

三、聚焦集成改革突破,以务实创新塑造政务品牌

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聚焦“一次办成”,全方位推进流程再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一是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对照中省相关文件要求,印发《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强化清单化管理和工作统筹,通过流程简化、系统对接、服务指南优化等维度,巩固拓展2024年度两批共21个事项成果,提升已上线重点事项办事体验;2025年度,聚焦12项重点事项任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事项承接,目前除新车上牌“一件事”外,其余事项已完成承接发布工作。截至目前,办件量达80451件。同时,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推行“综窗+专窗”模式,实现人员、窗口、业务深度融合,此改革做法获《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及省职转办《工作简报》宣传推广。二是创新推动药械许可审批再提速。推出药品零售许可、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全程网办,发布全程网办工作指南,开展平台操作和现场勘验培训,实现药械经营许可“网上告知、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证照邮寄”“一站式”办结,将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三是推出社会组织登记“码上办”审批服务模式。统一社会组织登记业务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申报表单,制作规范化标准化填报范例,生成并发布社会组织登记二维码(23个),让办事群众“一扫即知”,推动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实现申报时限缩短75%、申报材料压减33%、跑动次数减少50%。四是规范审批业务办事指南。对市级划转承接的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形成高频事项清单,全面实施办事指南规范工作,逐个事项对照法律法规核实申请条件、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办事流程、办理地点,形成了包含185个事项的业务办理指引汇编手册,同步修改线上办事指南相关要素,实现了“线上公布、线下受理及科室业务审核”三统一。

靳铭夏:谢谢张局长的通报。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问题为2个,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谢谢。

陕西日报:我们关注到,在省市提出的“三个年”活动中,便利市场准入是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若干措施的第一项,作为经济主体的登记机关,审批局今年在优化市场准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增辉: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结合渭南实际,制定了“打造一个平台、推行两项制度、推进三个减化、推行四个便利”的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切实增强经济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努力营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市场准入环境。

(一)打造“一个平台”

依托省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全面推广企业开办"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零环节、零纸质材料”办理的目标,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形成让企业和群众零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政务服务模式。

(二)推行“两项制度”

一是推动“企业档案迁移一件事”改革。联合八部门制定印发《渭南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工作方案》畅通企业迁移登记通道、简化迁移登记办理环节、优化税务迁移办理流程,加快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平均节省企业办事时间50%以上,企业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为经营主体提供环节更少、周期更短、流程更优、成本更低的服务。

二是加快推动“证照联办”改革。整合本部门资源,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工作,优先对业务办理量大且涉及面广的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食品生产许可等15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联动办理,推动实现“证照联办”线上模式,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许可事项优化整合为“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出证”的集约化服务模式,群众办事跑动次数从2次降为1次,申请材料精简率约50%,全程办理时间缩短60%,让企业和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高效审批服务。

(三)推进“三个减化”

一是减时限。规范下放和委托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食品小经营店登记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办事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相关业务,通过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二是减材料。全面梳理企业设立登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告知承诺等方式,精简申请材料。减少部分证明材料提交环节,基础核心材料齐全即可办理企业登记,材料精简率达30%,为企业开办和运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是减流程。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公积金缴存等业务,推行“一表申报”,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工作模式,提供帮办、代办、邮政免费送达、印章免费刻制、银行开户等“一条龙”服务,解决了企业“多头跑、往返跑”的难题。

(四)推行“四个便利”

一是推行“帮代办”。窗口摆放二维码事项办理流程,安排专人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咨询服务,形成经济主体登记注册专区+专窗+专人的绿色通道服务机制,推进“办成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通用综合窗口”向“急难特”业务专窗和“服务专员”转变,切实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二是推行“承诺办”。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发布办事指南,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应办尽办,极大降低企业登记注册的制度性成本。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对相关人员身份证明等采取承诺告知制,实现了经济主体培育“最多跑一次”的目标。2025年共有2500余户经济主体采用承诺告知制办理了营业执照。

三是推行“标准办”。制定印发经济主体登记业务办事指南,在线统一发布。对登记注册全过程的环节要素、办事流程、结果反馈、办理时限、部门责任等事项,逐一细化,明确办理标准和材料规范,为全市企业登记注册提供了“统一标尺”。

四是推行“智能导办”服务。升级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一体机相关功能,推出全新设计的AI智能导办,无需输入文字,采用点、选提问的交互方式,办事人员即可向系统提出办理市场登记注册的相关问题,由AI智能导办系统提供服务提醒和办理事项的告知,让每一个企业和市民办理营业执照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农业科技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中省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改革涉及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请您介绍一下“高效”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张增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聚焦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覆盖经营主体准入准营、工程建设、注销退出,以及个人出生、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场景。改革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通过“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模式,减少审批环节和材料提交,提升办事效率。

进展情况: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启动以来,我市将其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关键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凝聚改革合力。我市迅速响应中省部署,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印发了《渭南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高规格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我们着力构建了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同步推进、有效落地。二是狠抓事项承接,夯实改革基础。我局切实履行专班办公室及牵头抓总职责,积极与各市级业务牵头部门沟通协作,全力推动“一件事”事项在我市的承接与落地。截至目前,已100%完成了2024年度两个批次共21个以及2025年第一批次12个重点“一件事”事项的承接工作,承接事项总数达32项,并已全部实现上线运行,相关工作两次获得省级通报表扬。三是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线下体验。严格按照省专班要求,整合现有窗口资源、人员力量和业务系统,创新推行“综合窗口+专项服务窗口”的线下服务模式。专窗不仅负责“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的直接受理和帮办代办,更成为改革政策的宣传点和咨询点,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对新模式的学习成本和适应门槛。这一做法得到了《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及省职转办《工作简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推广。目前,通过线下渠道办理的“一件事”业务量已达80451件。四是推动事项进驻,实现“一站式”办理。以便民利企为导向,大力推动“一件事”相关服务事项实质性进驻政务大厅。对于已在大厅设有窗口的牵头部门,要求其直接受理本部门负责的“高效”业务;对于未设常驻窗口的部门,则统一由我局设置的“高效”专窗提供代收、帮办转办服务,确保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目前,33个“一件事”事项中,已有32个实现大厅受理,剩余的新车上牌“一件事”正在加紧推进进驻工作。

工作成效: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中,我们聚焦线下落地与效能提升,坚持线上系统支撑与线下服务优化同步发力,推动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企业和群众。比如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由各县市区“高效”窗口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业务咨询等服务,群众可选择登录“秦务员”APP自行办理,也可选择到“高效”线下窗口办理,截至目前,全市办理教育入学“一件事”71917件。再比如,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联办事项办理权限在县级,由我局交通建设科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在政务大厅设置窗口,为群众提供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一是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利用多种媒介渠道,精准宣传“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亮点、便捷流程和成功案例,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二是持续加强大厅引导人员培训,主动引导、协助企业群众通过新平台办理业务,切实提升平台办件量和应用实效;三是健全完善问题收集、梳理和反馈机制,积极与省工作专班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务服务力量。

靳铭夏:感谢发布人,感谢媒体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