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举办"加强文化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实录
时间:2018-03-27 15:21:00
3月27日上午10时30分,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办"加强文化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先生出席,介绍近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光临省委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展示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省文化建设三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经省委领导批准,从今天开始,在省委外宣办新闻发布平台上举办“加强文化建设 彰显文化自信”主题系列发布会。系列发布会将邀请省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出席,介绍我省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进展、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
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我们邀请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先生出席。
下面,首先请钟部长介绍情况。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最是春日好风景,花开时节恰逢君。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见面。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同志和部领导班子委托,我首先代表省委宣传部向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关情况,然后再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奋发有为、砥砺奋进,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奋力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谱写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理论武装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有力有效。组织召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研讨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探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青春足迹”系列报道座谈会,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通过中心组学习进行引领,制订出台了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办法》,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各类理论研讨会、培训班,开设理论专栏专版,强化理论宣传。专家学者宣讲团“菜单式”宣讲、延安大学学生宣讲等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中宣部肯定。与求是杂志社联合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组织举办了五场“追赶超越论坛•‘五新’战略任务系列理论研讨会”,变“五根指头”为“一个拳头”,聚组织合力,为追赶超越凝聚磅礴力量。完善学术研究平台,以我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进入国家级中心为契机,批准设立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6家,4家省级重点舆情研究中心,发陕西声音,破陕西难题,强陕西根基。加强社科规划管理,着力提升社科研究能力水平,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为234项,资助金额为5500余万元,省社科基金立项308项,资助研究经费786万元,社科应用研究进一步加强,着力实现从对策到政策、谋划到规划、文章到文件“三个转变”。
——舆论引导平稳有序,主题宣传浓墨重彩,为追赶超越营造浓厚氛围。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催人奋进,省内媒体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十九大精神在三秦”等专题专栏,刊播各类报道3000多篇。重点门户网站及“两微一端”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占据各大网站首页首屏头条。省市联动,成功举办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圣境陕西》大型成就展,观展人次180多万,奏响开启新时代最强音。做好全国和全省“两会”、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丝博会、沿黄公路开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的宣传报道。精心策划组织“追赶超越争上游”“追赶超越新陕西”等系列主题宣传,全面反映全省各个行业、各条战线追赶超越的新实践新举措新成效。围绕精准扶贫脱贫、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三场攻坚战”,加强宣传报道,尤其是聚焦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政策宣讲、新闻宣传、文艺巡演、作品创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了安康旬阳县道德评议会、铜川耀州区“八星励志”促脱贫等具有陕西特色扶贫扶志扶智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在全省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素质,在走基层、察民情、接地气中塑陕西形象,凝陕西共识,聚陕西力量,讲陕西故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色纷呈成效显著。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等系列纪念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社区“六进”工作,先后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分工方案》。以社区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制定陕西省深化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指引》,从全省2600多个城镇社区中,省市两级筛选158个不同类型试点社区,边试点边示范,边试验边推广,一级带一级、压茬接续推动,构建精神高地,汇聚向上向善之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出台了《“三秦楷模”命名管理办法》,选树的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王辉、徐立平、陈士橹、柯小海、刘永生、国测一大队、西安铁路局巴山工务车间为“三秦楷模”,其中,汪勇、贠恩凤、徐立平3位同志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楷模”。 建立了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组织省内65家博物馆与近700所大中小学加入联盟。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在15所高校进行了26场次成果展演,累计1000多名师生参与排练和演出。印发了《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对省级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省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处,省级基地69处,市级基地144处,县级基地145处,教育活动开展经常,作用发挥良好。
注重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017年,咸阳市和凤县、志丹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入选数量居西部第一,西安市、宝鸡市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新增全国文明村镇30个,全国文明单位64个,西北大学等17所学校被命名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我省咸阳市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呼秀珍,西飞公司铆装钳工薛莹,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专职家属协管员张红萍入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10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中国好人总人数达到401人,由2016年的全国第14位前进到第10位。注重“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的有机融合,把文明家园“十个一”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抓手,涌现出宝鸡红白理事会,安康“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和旬阳县“说论亮”道德评议会等先进经验。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形成良好发展态势。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纵深拓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进展,文化建设“四梁八柱”架构逐步形成,变“一指禅”为“组合拳”。我们相继制定了《陕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了《陕西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更加清晰和明确。制定印发我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我省《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开展文化领域行业组织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试点,汉阳陵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立理事会试点,形成了“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管理模式。通过“一企一策”,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曲江文投集团连续第六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截止2017年底,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广电集团、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演艺集团5户省属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达302.1亿元,共实现营业收入95.62亿元,共实现利润总额5.60亿元。
全省文化产业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数据统计局未公布)2012—2016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500.7亿元增至802.52亿元,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达到4.14%。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第9位。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新登记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和新增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2012—2016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1.5万家增至2.2万家。其中,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国家认定动漫企业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75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去年,省级出台了《陕西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之后,各市也相继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36份文件政策,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了省级文化产业统筹协调管理机构,各市(区)也在组建当中,初步实现了宣传部门有效主导文化产业的格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黄帝陵文化公园、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白鹿原文化景区、雁翔文化产业创意谷聚集区、西部影视文化产业园等32个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拥有西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国家印包产业示范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1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带动辐射作用明显。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全省影院规模总量达179座904厅,拥有影视制作机构361家,电视剧、电影年均产量居全国第6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均出版图书万余种,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的数量、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数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4位,获国家级图书大奖达30余种。社会资本对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华侨城、恒大等大型企业纷纷来陕投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去年,全省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达70余次,仅在陕西文化产业项目(深圳)推介会上,签约金额就达516亿元。
——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文艺精品生产硕果累累。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历史根脉源远流长,思想文化璀璨夺目,自然风光秀美壮丽,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这里有,“千年帝都”享誉中外,“千年佛都”名垂青史,“千年秦岭”卧虎藏龙,“千里黄河”浩浩汤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创作生产文艺精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们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全省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电视剧《别让我看见》《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空巢姥爷》《历史永远铭记》《长征大会师》《大秦帝国》系列等作品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白鹿原》《好先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作品在一线卫视黄金档热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媒体平台影视口碑榜主办的2017年度“金碑奖”评选中,电视剧口碑榜《白鹿原》位列榜首,《大秦帝国之崛起》《那年花开月正圆》名列十强)。电影《推拿》获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电影《塬上》荣获第39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圣乔治金奖最佳影片。歌剧《大汉苏武》、话剧《麻醉师》荣获文华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崔炳元、韩兰魁等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陕北民歌领军人物王二妮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以苗阜、王声为代表的陕派相声异军突起,相继登上央视春晚等全国舞台。贾平凹、红柯、高建群、厚夫、陈彦等作家的作品先后荣获第13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奖等十多个全国重要奖项,贾平凹被评为“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作家”,阎安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大力实施陕西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陕西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最后想跟大家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得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文化陕西将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我们也必将为中华文化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为陕西的“追赶超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的陕西贡献。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注意了两个数字,一个是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4.14%,从年均增速来说还是比较快,我们也注意到GDP比重只有4.14%,对文化大省来说还没有达到支柱产业的比例,陕西文化产业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有哪些优势?前段时间全国两会国务院结构改革方案中间有文化旅游部门的合并,陕西文化旅游有深厚的底蕴,咱们在文化改革方面将来怎么实现文化+加旅游,1+1大于2。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
我理了一下,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还有什么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构想。
十八大以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全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应该说,这几年来我们全省上下联动,强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规模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对经济的贡献力和拉动力持续提升,为文化自信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一是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2—2016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500.7亿元增至802.52亿元,年均增速12.5%,占GDP比重达到4.14%。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第9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基本与我省GDP在全国排名一致。我们占GDP的比重,尽管4.14%还没有达到支柱产业,5%是支柱产业的标志,但是我们在全国目前还算排在第一方阵。
二是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质量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加,2家上市文化企业,1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5家,西影集团2015年荣获了“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十大最具价值品牌”称号,我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喜人的变化。
三是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亮点突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黄帝陵文化公园、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32个省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有序推进,1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特别是去年基地建设方面更加大了力度,培训、引进、推进,我们整合行业航母力度,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应该说是我们非常突出的亮点。最近,有关领导相继到陕西调研,都在关注我们的文化,关注我们的文化建设,关注我们的文化产业。上一周,有领导到韩城调研以后非常感叹,没想到陕西传统文化的弘扬搞的这么好,我看到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
四是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全省影院规模总量达179座904厅,电视剧、电影年均产量居全国第6位,《千里雷声万里闪》《好先生》《大秦帝国之崛起》《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出版每年出版万余种,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数量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4位,获国家级图书大奖达30余种。
五是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彰显。贾平凹、高建群等“文学陕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兵马俑、法门寺、华清池、袁家村、白鹿原以及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延安颂》《长恨歌》、红秀《延安延安》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西部影视、曲江影视、陕文投影视、丫丫影视等影视招牌更加靓丽;耀州瓷器、陕北剪纸、华州皮影、户县农民画等民俗工艺美术品知名度不断扩大。
你刚才提到陕西文化优势,我刚才只说了一个片断,陕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技、区位等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巨大优势和机遇。
一是文化资源富集。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轩辕黄帝陵等远古历史,有秦、汉、唐等10多个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伟大革命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大家都知道,你要了解中国从哪里来,你要到陕西看看黄帝陵、兵马俑,你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就要看看延安宝塔和窑洞。我在安康当宣传部长的时候,有领导同志给我讲,陕西一是历史文化,二是革命文化,另外是现代文化,还有我们的民俗文化,他当时讲的四条我印象非常深刻,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颇具实力的现代文化,壮美雄奇的山水文化,倍受国内外关注的宗教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陕西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我们要吸引全国全世界的人关注陕西,关注陕西的文化资源,来挖掘利用陕西的资源。
二是文化人才众多。陕西高校众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同时,在这片文化厚土上成长起来的贾平凹、高建群、赵季平、袁仲一、刘文西、王西京、张艺谋等一大批文化大家以及闫妮、张嘉译等许多演艺精英蜚声国内外,这些不同艺术门类、数量众多的文化人才都是陕西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三是科技实力雄厚。陕西的科技力量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各类科研院所1000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92个,专业技术人员110万人。2016年,全省技术交易额超过800亿元、专利授权量4.85万件,大批前沿科研成果被应用于产业升级、环境优化和城市建设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曾经有外地的同志讲,能不能简单的把陕西介绍一下,我说陕西有三个点,中国大地的原点,北京的钟点(北京时间是陕西蒲城发出),丝绸之路起点,这是区位。目前已形成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立体式交通网络,辐射四面八方。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900公里,西安通往莫斯科、西雅图、东京、赫尔辛基等国际城市的航线增加到36条。
五是发展机遇巨大。陕西正处于发展最好最快、最具活力的黄金时期。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达到218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从空间上看,前不久,国家印发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另外,西安港务区文化保税区,西安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梁桂同志带大家到北京、上海考察文化贸易基地和文化园区建设工作,长兴同志又把这个事情大大推进了一步,建设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中心,文化贸易活动发展迅猛。在陕西自贸区内,大力推行“微信办照”等大量优良的营商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我们基础不错、形势也不错,但是确确实实也有问题,问题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
与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省市相比,我省还不是文化产业强省,主要要在产业方面进行突破。文化事业在全国是领先的,我们的社会效益没什么说的,但是经济效益有点距离。你刚才提的很好,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占比显得有点太少。不到广东的1/5,北京的1/4,浙江的1/3,湖南的1/2,即使与西部第一位的四川相比,也还有500多亿的差距。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布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我省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2016年,关中,陕南、陕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比重分别为83%、9%、8%,很不平衡。西安市增加值为501.54亿元,占全省增加值的63%。这也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但是一城独大也是我们的一个心病,如果全省都能均衡发展,我们绝对今非昔比,希望媒体朋友关注研究,在这一方面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突破。
二是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少,企业实力偏弱。例如,2017年上半年,全国规上文化企业5.4万家,实现营业收入4.38万亿元。而同期我省规上文化企业为848家,实现营业收入363.8亿元,企业数占全国的1.5%,营业收入仅占全国的0.83%。这就是我们的距离,文化市场主体太少,上规模的太少。
三是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不强。我省的陕文投集团、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演艺集团、西影集团等多家大型文化企业,无论从规模、影响力,还是产业运作水平上都与同行业领军企业有着较大差距。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以前,我就在陕文投,正在召开考核大会,今年加大了对他的支持、管理和推进的力度,通过考核引领他,让他能够快速的成长,成为陕西的文化航母。
四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结构不适应。内容创新不足,向市场提供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精品力作和拳头产品不多,生产更好更多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品的任务还很艰巨。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些问题,我们成绩很大,问题也非常突出,优势也非常明显。
你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文化旅游融合,这是国家从战略层面把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进行结合。上周长兴部长亲自召开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省推进会议,大家查阅一下会议资料,就可以得到答案。
新华社记者:
我是新华社记者。发布辞中提到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这几年不断深入,在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方面,我省做了哪些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50号)指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 “探索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管理模式,推动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省上落实中央文件坚决有力。
一是制定落实意见。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16年9月,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16〕36号),提出“设立隶属于省委宣传部管理的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管机构,由省政府授权省委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确立了我省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的新模式。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2017年3月,省编办发文调整了省委宣传部内设机构和工作职责,明确由省委宣传部承接原由省国资委履行的省属文化企业出资人职责。宣传部原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更名为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文改办),承担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省属文化企业改革重组、考核及薪酬、财务监督等日常监管职责;增设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文产办),承担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省属文化企业资产管理、战略规划等职责。原省国资委文资局7名工作人员“人随事走”,到省委宣传部文改办和文产办工作。随后,省委宣传部联合省编办印发了《关于理顺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通知》(陕宣字〔2017〕116号),在全省范围内明确了各级宣传部门监管国有文化企业的工作职责,目前大部分市委宣传部门已新增了文化发展改革及文资监管的机构和编制。
三是实现依法监管。2017年8月,陕西省政府作出《关于同意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履行省属文化企业出资人职责的批复》,授权省委宣传部对陕文投集团、西部电影集团、陕西广播电视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演艺集团等5户省属文化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明确,今后其他逐步与省级部门脱钩的文化企业及新组建的省属文化企业,也统一由省委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
四是加强党的领导。管理体制调整后,省委宣传部立即组织省属文化企业修订公司章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明确企业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是导向管理第一责任人,确定企业党委会作为董事会决策重大事项的前置审核环节。最近还出台了《省属文化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决定涉及内容导向管理的重大事项、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等工作纳入企业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
五是加强“两效统一”考核。我们印发了《省属文化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突出目标责任考核。科学设置考核目标,5户企业系统效益考核权重均超过50%,经济效益重点考核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基本指标。通过设置更加精准的差异化考核指标,促进企业补足短板、追赶超越。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但依然任重道远。改革说起来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话题,我相信有大家的关心,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在未来取得更多的成果,谢谢!
陕西日报记者: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近年来陕西在文艺精品生产方面有很多成绩,下一步我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常务副部长钟顺虎:
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非常重视、高度关注。我们有几个思路,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通报。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组织全省文艺工作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选题策划,研究制定《陕西省文学艺术工程规划(2017-2021年)》,筹划召开陕西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艺大创作大繁荣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已经准备就绪,很快就要召开,这是贯彻总书记10·15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是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出重大文艺作品。围绕这个时间节点,中宣部在今年年初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省上也做了专门安排。计划推出电视剧《大西北》《共和国血脉》《西京故事》《一号文件》、电影《扶眉战役》、大型民族歌剧《遥远的信天游》、话剧《平凡的世界》、《创业史》、纪录片《延安记忆》等文艺精品,这些作品都在紧锣密鼓推进的过程中。
二、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省委宣传部坚持以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和重点文艺创作资助为驱动,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积极性。加大对重大文化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助推陕西文艺作品走向全国。
三、扎实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牵头组织实施“百优计划”,为陕西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储备接续力量。每年我们扶持100名文艺青年,培养接续力量。
二是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每年“5·23”、春节等重大纪念日、节日前后广泛组织基层采风、文化进万家等活动。
三是通过举办系列文艺创作培训班等形式,切实提高文艺工作者思想和业务水平。
四、始终坚持正确导向
一是坚持严格审查审看,确保我省重大文化项目和重大题材文艺作品导向正确。
二是着力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对重点文艺期刊实施动态阅评监管。
三是严格文艺奖赛审批管理,认真审核各类省级文艺奖赛活动。
四是按照中宣部要求,加强对陕西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电视剧目的审核报送。
希望大家更多的关心我们文艺精品创作,更好的宣传推介我们的文艺精品。
中共陕西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安广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