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2019年西安市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治污减霾及“西安年·最中国”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03-11 11:09:2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2019年1月22日下午3时,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19西安市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治污减霾及‘西安年·最中国’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人社局局长李宁君、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分别介绍西安市户籍新政、人才新政和创新创业新政有关情况,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博介绍西安市治污减霾有关情况,西安市“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彬介绍2019“西安年·最中国”十二大主题41项分会场活动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张晓宁主持。

各位记者:

大家下午好!

自我市实施户籍、人才、创新创业三大新政以来,西安改革创新和服务的保障力度、气度是前所未有的,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通过三大新政,展现了西安建设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媒体通报三大新政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新一年三大新政的具体举措,同时,还就我市治污减霾和2019“西安年·最中国”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先生;

西安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先生;

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先生;

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博先生;

“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彬先生。

应邀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有:新华社、中新社、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日报等中省市媒体以及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西部网、陕西传媒网、三秦网、西安新闻网等网络媒体记者。对各位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先生就我市户籍新政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各位媒体记者,大家好!

我是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受市政府新闻办委托,我谨代表西安市公安局就去年以来我市户籍新政的实施情况和2019新年伊始西安市公安局推出的户籍新政办理新举措向大家作以通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短歌行》中的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之情。作为历史上曾经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有着千年建都史,在“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突破“城墙思维”,不断改革鼎新。自西安户籍新政实施以来,数十万高学历人才来到西安,正在向人们昭示着西安作为一座蓬勃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焕发出强大魅力,创造着丰富、美好、无尽的“西安机会”!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回顾一下西安户籍新政所走过的历程与成效。

2017年1月2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吸引人才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意见》,对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做出重大调整。2017年3月1日,以“三放四降一兼顾”为特征的“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正式实施。“三放”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四降”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一兼顾”就是兼顾户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大西安”发出了强大“西引力”。

2017年6月中旬,进一步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这一新政,西安抢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为西安人口结构的调整与补充,打开了人口素质的提升与改善大门。2018年为持续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积极“人才人口”战略,全市1100余名户政警务工作者坚持网上办、上门办,掀起了“西安落户风暴”。

2018年1月19日,流程升级:学历落户,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申请。

2018年2月1日,个人落户一站式全办结,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直系亲属可举家随迁。

2018年3月5日,“掌上户籍”绿色通道正式运行,凭学历落西安社区集体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西安公安”、“警界视野”及“西安发布”等新媒体平台上的“掌上户籍室”提交资料。“一次都不用跑”的落户西安服务就此实现!

2018年3月22日,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落户西安的“掌上户籍绿色通道”开通!这一措施的实施引发了一天落户8050人的历史记录!

2018年4月26日,以“助力打造青年创业之城”为目标,全面开放在西安创业的35岁以下企业法定代表人、股东和企业员工落户大西安,亦在“掌上户籍室”中开通“青年创业落户”绿色通道,青年创业者通过“西安公安”、“警界视野”及“西安发布”等微信公众号进入后,轻点手机即可完成落户。

这些举措的实施,标志着2018西安户籍新政2.0版本的实现与完善。在这里向大家公布一组最新的数据: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西安市新增“新西安人”共计795166人。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硕士研究生26762人,本科237543人,大专151121人,中专、技校55786人;人才引进32126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人口的63.5%。

自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至2018年底,西安新增落户人口已超过105万!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安户籍人口共计9923159人。大西安户籍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

更需要说明的是,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西安市户籍人口平均年龄为38.07岁,比新政实施前平均年龄下降1岁。老龄化率下降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平均年龄35.14岁。户籍、流动人口合计平均年龄为37.39岁。

随着户籍新政的不断推进,西安户籍人口结构的年轻化,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西安这座城市更有活力,更具创新力。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大西安,正当年!

今天,正值2019开年之际,农历新年也即将到来!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2019“追赶超越攻坚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认真落实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讲话精神,坚决打好“人才人口攻坚战”,着力抓好“15分钟政务圈”建设,我在这里正式向大家发布2019年度第一项户籍新政新举措——自2019年1月23日起,西安市公安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对部分居民户籍业务推行“全城通办”,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圈”。

我市户籍业务的“全城通办”,就是群众均可“就近”在西安市公安局任何户籍派出所办理本市所有派出所的指定户籍业务。我市通办的户籍业务共有五类39项,具体如下:

第一类 查询业务。1、户籍档案;2、户籍证明;3、新生儿重名查询;4、姓名规范字查询。

第二类 登记业务(立户及迁入集体户除外)。5、新生儿报户;6、市内迁移;7、有合法固定性住所人员落户;8、收养子女落户(已办理收养手续的);9、夫妻投靠落户;10、父母投靠子女落户;11、子女投靠父母落户;12、学历落户;13、留学回国人员落户; 14、在校大学生落户;15、人才引进;16、投资创业落户;17、在本市居住生活并缴纳社保人员落户;18、退役军人恢复户口。

第三类 变更更正业务。19、姓名变更;20、民族变更;21、宗教信仰变更;22、婚姻状况变更;23、文化程度变更;24、服务处所变更;25、身高变更;26、兵役状况变更;27、籍贯更正;28、血型更正;29、出生地更正。

第四类 注销业务。30、死亡注销户口;31、加入外国国籍或在国外定居注销户口;32、出境注销户口;33、服兵役注销户口;

第五类 居民身份证业务。34、居民身份证核验;35、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36、居民身份证损坏;37、到期换领;38、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39、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

这五大类39项户籍业务自此将不需要“流转办理”、不需要“流转审批”,全部实现“现场办结”,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城通办”,切实做到“15分钟政务圈”,确保西安户籍新政始终“最优”。

媒体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西安户籍新政将始终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落实国家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将继续推进西安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继续加强西安招才引智工作效能,继续优化西安营商环境,为实现一个务实、包容、宜居、幸福的新西安,添砖加瓦!

接下来,请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先生就我市人才新政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级各部门支持配合下,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我局紧盯“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重点围绕“364”产业发展,以不拘一格、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思路,大力引进、培养大西安发展急需的高端科研人才、稀缺管理人才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全年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8.6万人,认定D、E类人才24304人,培养高技能人才8350人,“西”纳人才、“安”心乐业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这一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一、走出去,招揽急需紧缺助发展。一是组织“20城30校70场”活动。2018年,针对我市重点企业、单位需求,我们组团赴外实施精准巡回招聘。全年累计组织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先后赴25座城市33 所高校举办了71场宣讲推介会和专场招聘会,并举办了网络招聘大会7场。组团单位不仅有西安地区重点企业、高校,还有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带岗带编赴外集中招聘急需的教育卫生类人才,助力大西安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医疗中心和教育中心。组团单位共计提供各类人才岗位1.5万多个,通过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定向推荐等方式,参加组团单位累计引进各类人才9930余名(其中博士1156人、硕士2607人、本科6300余名)。二是聘请招才大使以才引才。在赴外招聘的同时,我们聘请了33名“招才大使”、18名“招才顾问”、96名“校园引才特使”,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科锐国际上海分公司、猎聘广州分公司等设立21家“招才引智工作站”。这些团队,为西安引才工作提供网络化的体系架构,把引才工作延伸为一种常态化机制,共同打造西安人才政策“口碑效应”。三是组团提供全方位服务。2018年组团赴外招聘活动,我们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主动联合公安、房管部门,现场为愿意来西安发展的毕业生提供户籍落户、安居政策咨询的服务,以全方位的服务吸引各类人才来西安工作生活。此外,我们还积极搭建各类人才平台。2月10日举办了我市首次高层次人才迎新春联谊交流会,相关行业专家、知名企业高管和国家“双一流”高校博士生等20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会聚一堂,赴一场家乡人的新年之约。9月16日,组织国内知名高校“百名博士团”在我市考察,加深博士团对我市了解,进而促进我市重点单位与博士的交流,促成人才引进意向。

二、留下来,“西”引青年学子创梦想。一是发布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1月10日,西安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西”纳英才“安”心乐业首场大型巡回招聘会,360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7732个高质量招聘岗位,2.2万余名大学生现场求职,5060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占23%。其中不乏一些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现场市委、市政府强势发布了《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五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七大措施、三项保障,用五年时间为大西安发展留下至少100万大学生。二是开展大学生留西安系列活动。2018年,先后在11所高校举办“西”纳英才“安”心乐业为主题的百万大学留西安就业创业校园宣讲会暨巡回招聘活动,累计组织2442家单位提供近7.4万个就业岗位;举办大学生开学季系列活动,以“印象西安”开幕,穿插“走进西安”“爱上西安”“奔跑西安”等专题活动,70所高校6万余名新生参与;与阿里巴巴合办“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举办“万名学子看西安”活动、“白鹿原大学城百名学子看西安”专场活动和第三届大学生求职大赛等,让西安地区更多大学生走近西安、了解西安、爱上西安,进而留在西安,与西安一同发展筑梦。三是进一步升级加码人才新政。为了留下更多的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2018年5月17日,我局与财政局联合发布了《西安市进一步加快人才汇聚若干措施》,以13条有力措施为西安人才新政加码,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数十家媒体关注。特别是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奖”、高校“留才奖”等全国首创性的政策措施,体现了西安留才的诚意和气度。四是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方法。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把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企业行业,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建成博士后创新基地18个、人才工作创新试验基地32个。

三、齐发展,激发技能人才筑匠心。我们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留百万大学生在西安的同时,注重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一是出台政策营造技能人才培养氛围。2018年,为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出台《首席技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资助实施暂行办法》、《首席技师项目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技能人才制度,并将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和大专、本科毕业生相对等,享受与高校毕业生同等的落户和人才新政。更是在陕西省率先将技校高级工班和预备技师班毕业生纳入事业单位报名招考范围,确定了技工院校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和普通高校毕业生条件均等。二是持续推进5515高技能人才重点工程。2018年,我市已建成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了20名西安市首席技师,初步搭建起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连续第二年评选西安工匠、西安工匠之星,并举办西安首届万名技能人才专场招聘会,全力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此外,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在成功获批西北首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基础上,又在西北率先建立了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国际园区。2018年,新审批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8家,全市达到859家。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德科集团与我国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北京外企服务集团的合资公司已正式落户西安。

2019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转型升级发展以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人才需求,搭好平台、拓宽渠道、做优服务。一是优化春秋季赴外引才、海归招聘节和高端人才先行等传统人才项目,在广度、深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二是继续强化以才引才,在今年基础上不断扩大覆盖面,再聘请一批招才大使、引才特使,并适时对表现突出的大使特使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充分发挥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联手相关机构共同启动“大西安人才小伯乐”培养计划,为西安人力资源服务业和相关重点单位培养一大批专业引才“猎手”,助推大西安招才引智再上新台阶。四是推进西安人才发布功能升级,不断提高人才引进信息化服务水平。

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先生就我市创新创业新政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有关精神,加速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在引导政策制定、众创载体规划建设、创业创新环境氛围营造和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高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新机制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推动城市发展初显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创新创业的机制已经形成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倍增计划,围绕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先后出台了《西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实施细则》《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将“双创”升级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程度、更大影响、更强链接,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了新引擎。

二、构建“5552”众创载体成长格局,众创载体建设跃上新高度

西安市围绕“5552”成长格局,以高新、曲江、碑林、长安、雁塔等五区为主阵地,以校区、院区、园区、街区、厂区等五区联动为主要途径,支持区县、开发区、高校院所、军工单位、骨干企业等改造利用闲置物理空间,建设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众创载体。充分发掘中科创星等本市已有众创载体的潜力,积极引进FounderSpace、优客工场等知名众创机构,成功打造出高新创业咖啡街区、经开创业大街、曲江创客大街、碑林环大学产业带、长安区双创中心、西安港创新创业基地等示范街区,引导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中兴科创小镇、灞柳基金小镇、陆港金融创意小镇、空天小镇、西工大翱翔小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硬科技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双创”小镇,初步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众创载体发展格局。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各类众创载体1156个,累计建成总面积3281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到4.1万家,就业人数达到43万余人。

三、强化主体培育,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进中央17项授权落地见效,支持驻市高校院所在推进“三权”落地、科研人员分类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推广“一院一所”创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按照一定比例将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成果完成团队和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调动科技人员创业热情。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双百万招才引智活动,为“双创”注入新鲜血液。

四、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创新创业生态圈”逐步形成

一方面我们大力开展“创业西安”系列活动。市委王永康书记每月29日必到一所学校或众创空间与创业小伙伴座谈。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以及区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月参加一次创业西安行活动,着力破解制约创业者经营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创业创新氛围。我们成功举办了“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2018西安国际创业大赛”“2018国际创业大会”“全球创投峰会”等一系列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活动,形成了诸如高新区“秦英汇”、碑林区“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西咸新区“西源汇”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点燃了更多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梦想。启动“西安—硅谷直通车”项目,加强与美国硅谷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优质资源交流共享,“创业西安”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示范引领放大“双创”效应。鼓励区县、开发区、高校院所和企业主动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双创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市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经验,形成多个具有西安特点的“双创”模式。比如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光机所”模式,打造出以“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网络,培育出中科华芯、中科微光等高科技企业100余家。又如保留工业遗产、延续文化传承的“老钢厂”模式,通过改造旧厂房等老工业建筑,将创意、文化、艺术元素渗透其中,再生成为复合文创园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再如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创新统筹科技资源机制模式,由碑林区政府牵头,与辖区内17所高校、131家科研机构,建设没有围墙的智力密集型园区,通过创业孵化模式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微环境。

当前,西安厚植创业文化,积极打造创业之都,西安社会各界以及在西安创业的小伙伴能够持续关注大西安发展,参与到西安“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建设中来,让我们一起共觅发展良机、共享发展成果。谢谢大家!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博先生就我市治污减霾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现将我市铁腕治霾工作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一、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2018年,我市优良天数188天,同比增加8天。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2.2%。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为:PM2.5 6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4%;PM10 11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二氧化硫1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1.1%;二氧化氮5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8%;一氧化碳2.2毫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1.4%;臭氧8小时浓度18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7%。

1月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成绩单,从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程度看,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我市进入空气质量同比变化幅度相对较好的前20个城市之列,与德州市并列第19位。2018年,我市收获21个优级天数,刷新了2013年实施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好成绩;2018年9月5日至10月11日,创下空气质量连续优良37天的最长记录,同样刷新了2014年创下的35天最佳记录。此外,2018年我市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29天,同比减少10天。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部同比改善,其中,PM10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PM2.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

二、2018年铁腕治霾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铁腕治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环保工作的头号工程,作为解决民生“九难”问题之首,作为补齐“十大短板”的重要内容。实行了铁腕治霾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制,落实了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分管副市长负责制,建立了“铁腕治霾办+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行业牵头、属地管理”的大格局。

(二)持续发力推进。先后五次召开全市铁腕治霾工作千人动员大会、千人推进大会、千人点评大会、千人誓师大会、冬防千人攻坚大会,聚集全市力量推动铁腕治霾。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坚持每月、市铁腕治霾办坚持每周召开铁腕治霾工作例会,分析研判形势、通报点评工作、研究破解问题,使全市铁腕治霾工作扎实推进。

(三)实施挂图作战。在市铁腕治霾办设立了铁腕治霾作战指挥室,组建了综合协调、督导检查、网格管理、应急联防、信息宣传、考核管理等工作机构,坚持日常值守、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等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挂图作战功能,及时对空气质量及污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对监测子站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预警提醒,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进度分析和预警督办。

(四)推进综合治理。出台了《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以及年度 “1+2+22”组合方案(办法)、“夏防期”臭氧污染攻坚方案、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等。按照“定性、定量、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六定”原则,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重点围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六项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年度各项重点治理任务顺利完成。(详见附件)

(五)开展重点整治。先后开展了扬尘污染防治 “全要素大整治、网格化大巡查、立体式大督查”集中整治行动,柴油汽车排气污染百日攻坚行动,“黑加油站点”联合打击行动,“夏防期”臭氧污染和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六)应对重污染天气。编制印发了《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8年修订版)》《西安市2018年应急减排措施项目清单》;完善建立了应急指挥调度、应急预测预报、应急工作值守等制度;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培训、一级预警中小学停课措施演练等应急管理活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查、区域督查方式,坚持“三查”联督。

(七)加严网格管理。积极推进和完善全市铁腕治霾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将四级网格调整为三级网格,将一级网格平台升级为 “智慧环保”综合监控指挥平台。制定出台了《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网格化管理奖励办法》,完善建立了《网格员日常监管闭环处置规则》,安装建成了225个网格化管理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倒逼各级网格主动作为,履职尽责。

(八)强化督导检查。持续保持铁腕治霾高压态势,坚持“六查联动”:市政府领导坚持“每周必查”;区县、开发区及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坚持“每周三查”(明查、暗查、夜查各一次);市铁腕治霾办坚持“昼夜检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坚持“专项检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铁腕治霾办坚持“每月联查”;市人大、市政协坚持“季度巡查”。

(九)加密科研攻关。积极与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合作,在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期间,坚持每日分析研判、每周联合会商、每月例会总结等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撑保障。

(十)加大问责力度。结合《电视问政》、《每日聚焦》、《党风政风热线》、日常督导检查、领导批示、月度考核等情况,2018年共对665人次因治霾工作不力予以追责问责。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8年,我市持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但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依然达不到目标要求。距省考指标(243天)相差55天;在全国169个城市的综合排名倒数第12位,距市委市政府退出后20位的目标差距较大。特别是进入冬防期,受采暖季排放、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增大。这些既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下一步的攻坚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扎实推进秋冬季攻坚行动。紧紧围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任务,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加力推进清洁取暖保供行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工业炉窑专项整治行动、“黑加油站点”联合打击行动、“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行动、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等重点攻坚行动。

(二)全面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按照《汾渭平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联动方案》要求,坚持预测预报和会商研判制度,严格落实应急减排措施清单,组织实施好每一次应急启动展开、应急响应落实、应急信息报送等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指挥高效、有效应对。

(三)坚决整治突出大气污染问题。针对汾渭平原强化督查反馈问题、省生态环境厅近期督查通报问题和市铁腕治霾办日常检查发现问题,认真组织开展整改工作,确保各类问题按时限、按要求逐一整改到位、逐一销号到位。

(四)切实抓好重点时段污染管控。广泛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社会宣传和监督执法工作,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环境空气质量。

(五)精心谋划2019年铁腕治霾工作。按照“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工程治理、加严强制管控、加强协同应对”的原则,从目标提出、任务设定、措施保障等方面进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研究制定新年度铁腕治霾实施方案,坚决打赢西安蓝天保卫战。

最后,请“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彬先生就2019“西安年·最中国”十二大主题41项分会场活动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热心宣传、积极报道“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媒体记者们表达诚挚的问候,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8年春节,西安首次举办“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文化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春节期间,30余场活动获超1.8亿人次关注,20余天接待中外游客超1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四大春节旅游热门城市,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一系列节庆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对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非常关注,多次做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组织专业团队、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加强研究,积极策划,有力推进,形成了方案措施,确定了2019“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

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节庆文化、体育文化、非遗文化、时尚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西安年文化内涵,突出“民俗风、国际范、流行色”等元素,通过围绕“史源之城—最中国、时尚之城—最炫丽、民俗之城—最乡土、博物之城—最雅致、舌尖之城—最美味、科技之城—最创新、书香之城—最神韵、年节之城—最年味、祈福之城—最吉祥、多彩之城—最开放”等内容,以“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策划推出2项主会场活动、十二大主题41项分会场活动,以及251项主题活动,全面展示大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富有吸引力的民俗特色资源,塑造大西安“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

主会场活动有2项,分别是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开幕式暨跨年祈福盛典活动和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闭幕式。

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开幕式暨跨年祈福盛典活动已于2018年12月31日在大雁塔北广场成功举办。开幕式以《再回雁塔》主题演出及千人祈福等活动拉开西安年活动序幕。

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闭幕式。计划于3月6日(正月三十)在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闭幕式采用“颁奖典礼+文艺表演”的形式,评选“最人气”“最文艺”“最年味”“最感动”“最科技”“最民俗”等奖项进行颁奖典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分会场活动主要有十二大主题41项活动。十二大主题分别是:文化大寻根、新春大拜年、新春大团圆、民俗大庙会、迎新春大灯会、影音大舞台、体育大竞技、全球(网络)大营销、唐街大开市、欢乐大巡游、科技魅力大体验、2019中国年美食大荟萃。

十二大主题41项活动具体是:

1.文化大寻根活动共4项,分别是“西安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礼仪之邦”——周礼体验、“继往开来”——重温红色记忆、“过中国年·守中国礼”文化活动。

2.新春大拜年活动共4项,分别是元日新春大拜年,“锣鼓秧歌闹新春”大拜年活动,“丝路风情”文化、文物展示活动,新春年货展销会。

3.新春大团圆活动共3项,分别是“西安年·最中国”2019丝路城市春晚、西安新春幸福大团圆系列活动、爱情主题活动。

4.民俗大庙会(大集市)活动共12项,分别是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西安年·最中国”白鹿仓大庙会、汉城湖第四届新春文化庙会、小雁塔荐福文化大庙会、楼观新春古庙会、三学街书院门传统文化庙会、“红耀西安·幸福临潼”2019临潼度假区新春盛典暨新时代民俗文化年展、“水陆听禅”水陆庵庙会、茯茶镇第四届新春大庙会活动、“百兽迎春,金猪拱门”第七届福满长安新春庙会、“白鹿”民俗体验—社火展演活动、春“艺”盎然—2019年西安春节文艺嘉年华活动。

5.迎新春大灯会活动共3项,分别是“一城两会”灯会游园活动、第二届华清宫“唐宫灯会”、“欢乐祈福,灯暖长安”——最炫彩活动。

6.(电)影音(乐)大舞台活动共4项,分别是2019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年交响音乐会、贺岁片大观影暨观影迎新春活动、西安新春音乐会活动、“新时代 新起点 新希望”雁塔区2019文化大拜年新春戏曲展演活动。

7.体育大竞技活动共2项,分别是“西安年·最中国”体育健康嘉年华、体育大拜年群众趣味运动会。

8.全球(网络)大营销活动。主要是与携程集团合作,充分发挥携程集团策划和线上平台的优势,开展“西安年·最中国”主题活动宣传推广。并联合全市重点景区、酒店在网络平台上推出面向国内外游客“吃、住、行、游、购”新春大优惠活动。

9.唐街大开市活动,计划于1月28日在大唐不夜城街区举办《再回大唐》主题演出、开街仪式、街区各区域互动等精彩活动。

10.欢乐大巡游活动共2项,分别是盛世大唐及民俗荟萃主题巡游、首善高新·第一届元旦国际彩车巡游嘉年华。

11.科技魅力大体验活动共3项,分别是传统换新颜——西安年+科技“创客集市、科技体验”活动、镜头下的西安年——年味儿拍摄分享活动、“西安年·我知道”——线上趣味赛事活动。

12.2019中国年美食大荟萃共2项,分别是万人千桌团圆饭、昆明池新春美食节。

总体来看,今年的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活动持续时间长。根据西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从2018年12月3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开始,一直持续到2019年3月6日(农历正月三十)结束,历时66天,和去年相比增加了40多天。以“西安年·最中国”为主题,提出“西安年·最中国”“西安年最中国 过年一定来 ”“西安最中国 来了还想来”“西安年最中国 你来了么”“来西安 过中国年”“冬禧中国·年西安”等6条宣传口号,以“备”年、“拜”年、“闹”年三大乐章,全面展示“最文化、最民俗、最时尚”的文化特色和新时代大西安的发展变化。

二是亮点活动多,覆盖面广。此次西安年活动以曲江新区为核心,市级部门和区县同步开展,实现全市覆盖,新增了“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开幕式、闭幕式两项主会场活动,并策划了涉及全市多个市级部门、区县、开发区的41项分会场活动,形成了重点活动突出、系列活动丰富,多点开花的局面。同时,在内容策划上更加注重参与性和体验性,更加突出大西安“标志性、国际范、科技风、地方味”的独特元素,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

三是时尚与传统紧密结合。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西安年”活动形式,通过空中灯光秀、科技主题巡展、VR体验展、3D打印成像技术展等活动,让用户拥有沉浸式的感受并体验最真实的西安,实现“西安年+科技”的融合。活动体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推出传统庙会、社火表演,再现传统敬天、敬神礼仪与习俗,开展形式丰富的新春祈福、祭祖活动,设计泡泡油糕、葫芦鸡、神仙粥等唐食、唐菜、唐饮“三唐美食汇”系列套餐,凸显西安年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四是加强与线上平台的合作。此次“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将联合携程集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全媒体联动的方式,围绕发现西安、品味西安、祈福西安等三个方面开展全方位互动式营销。并利用信息流、抖音、无限APP、新媒体和今日头条等网路平台开展“西安年·最中国”主题活动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西安年·最中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为确保中国年各项活动扎实推进、顺利开展,我们成立己亥年2019“西安年·最中国”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协调组、活动组、宣传组、安保组、保障组等5个工作组,加强对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13个区县、7个开发区,多个市级部门及携程集团全程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办好本次活动。

目前,各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相信通过我们的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全力保障,必将为广大国内外游客和市民群众奉献一场祥和、团圆、魅力十足、最具西安特色的中国年。

谢谢大家!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我们就不安排提问了。真诚地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持续关注和报道我市实施三大新政的生动实践和治污减霾的具体措施,深入宣传2019“西安年·最中国”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大西安的建设和发展书写华美乐章。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