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奋力追赶超越 建设美丽渭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时间:2019-08-02 16:13:21 来源:陕新发布
2019年7月22日上午9时,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渭南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王磊通报渭南市2019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5+3”专项行动并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祖亮主持。
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祖 亮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出席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王磊,请他向各位通报2019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5+3”专项行动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陕西日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等2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光临!
下面,首先请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王磊介绍相关情况。
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 王 磊: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奋力追赶超越 建设美丽渭南”系列之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5+3”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刀刃向内,狠抓各项便民利企举措的落实,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优化提升,在去年年终考核处于全省优秀等次,今年我们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总体省内一流、部分全国领先”目标任务要求,坚持“金牌店小二”、“五星级服务员”理念,以全力打造“线上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为突破口,持续对标对表,再啃硬骨头,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5+3”专项行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根据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五大专项行动和“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重点任务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渭南实际,制定的全市年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重点任务。“5+3”专项行动是去年“10+2”行动的深化,是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再部署、再落实,是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夯实基础、积蓄后劲的重大举措。
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政务服务便利化不断提升。要求一线人员全部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用语、规范操作、周到细致,市发改委等结合实际开展容缺受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截止目前,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网、政务服务网、“掌上渭南”手机APP以及审批服务窗口的纸质办事指南、扫描二维码等途径等查询办理事项的前置要件、办理时限环节、监督电话等全程服务信息。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数量57个,在全省监测评价中位列第1位,日均办件量2500余件,“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数量达到525项,占进驻事项的90.3%。
(二)行政审批效率不断优化。市行政服务中心一般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设立企业开办集中办理区,市场监管、银行开户、公章刻制等全部进驻,办理时限由2017年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3个工作日以内,基本实现企业开办0成本;企业注销平均压缩至1.7个工作日。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在线审批平台已经建成试运行,实现在线受理、全程网办,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采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时限由2017年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
(三)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断强化。围绕建立政府与企业、银行与企业、企业之间良性沟通机制,税务部门实施税收服务进项目、进企业;商务部门将跨境贸易服务延伸到企业门前,有效带动以苹果、冬枣、柿饼等优势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全市农产品类商品实现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40%以上。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为突破口,设计搭建“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运营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深层次影响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前移”服务,群众直接在浦发等银行一站式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实现“不见面”服务。
(四)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投诉案例。围绕政府职能部门对政策执行不到位、打折扣、打擦边球、选择性执行等营商环境问题,设立投诉举报12345热线和市长信箱举报平台,建立市营商办向市纪委监委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在全市征集了159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及时收集处理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以及投诉举报线索。加强针对企业执法约束,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实施方案》,落实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为主、重点监管为辅的新型监管制度,执法全程录像,避免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市公安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4条措施,针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堵门阻路”等严重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先后查处案件30余起。
二、“5+3”专项行动部署推进情况
“5+3”专项行动的“5”是落实省上确定的5大专项行动:
(一)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职转办牵头负责,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垄断性强、流程不透明、耗费时间长等问题。
主要举措有:一是梳理中介服务清单,坚决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二是破除中介服务垄断,严厉打击“红顶中介”。行政审批部门及下属单位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三是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交易不见面”、“过程全留痕”。四是加强中介服务监督。严格执行行业“红黑名单”制度,落实失信惩戒举措,切实提高违法失信成本。
(二)规范涉企收费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通过全面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立管长远、见实效的收费监管制度,扎实落实好中省取消一批收费项目、降低一批收费标准的政策举措,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主要举措有:一是严格落实中省普惠性降费政策。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执行中省已经取消、停征、免征的收费项目政策;已经降低收费标准的项目,严格按标准执行。二是规范收费执收单位行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收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中省出台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收费标准进行征收。三是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清单之外无收费。四是建立涉企收费投诉举报制度。依托现有网络平台和价格举报系统,构建网络、电话、信函等多渠道为一体的涉企收费投诉举报和受理机制。五是清理规范垄断行业收费。严禁供电、供热、供气、供水等垄断企业向市场主体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费用。六是清理规范行业协会会费收费。引导社团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挖掘减费、降费、清费潜力,不得强制、重复收费,杜绝收费标准过高行为。七是加大行业协会商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坚决禁止和严厉查处利用行政权力强制企业入会、强制培训等行为。
(三)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委网信办牵头负责,通过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完善征信记录基础和信用制度保障,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用应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主要举措有:一是建立健全政务诚信公开承诺机制。各级各部门以主要服务事项和利民便企措施为重点,结合职责依法依规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政务诚信档案。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履行职责和各类经济社会活动违法违规等信息纳入共享平台。三是做好第三方政务诚信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市县两级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试点,分期分批对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情况开展专项调查,评价和调查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参考。四是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聚焦政务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问题,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事项有机结合,广泛开展信用监管改革试点,加强信用监管制度创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五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承诺公示机制。组织本辖区内企业,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诚信典型企业,主动补充公示信用信息及经具有资质的企业征信机构出具的第三方信用报告。
(四)优化便民服务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负责,通过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审批服务事项划转、梳理和流程再造,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强化基层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共享,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掌上可办”。
具体举措有:一是推进网上办事统一身份认证。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网和各部门自建网上办事系统全面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开展用户注册、实名认证等服务,实现群众办事“一次认证、全网通行”。二是推进全市统一公共支付系统。推广全市网上非税支付平台和网上便民支付系统,统一服务缴费渠道,提供线上缴款、移动支付等功能。三是打造政务服务网旗舰店。在政务服务网和移动端上建设政务服务特色旗舰店,推进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高频热点便民服务事项首批纳入旗舰店。四是理顺市级“12345”平台管理体制。完善市级“12345”政务热线,逐步整合联通市级部门非警务非紧急类服务热线和市级“12345”热线,形成统一的“12345”政务热线服务体系。五是梳理完善全市“四办”清单。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编制发布市县两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清单,市县两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六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
(五)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通过对出台的利企便民政策梳理再造,进一步明晰政策落地流程、办理环节、成本和时间,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过程中政策知晓率低、利用不充分问题,形成清晰高效的政策体系,政策落地更加畅通便捷,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具体举措有:一是梳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航空产业、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政策。二是梳理“税银互动”、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降费奖补等金融政策。三是梳理加强瞪羚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科技政策。四是梳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创业工作、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就业政策。五是梳理简化政府供地批复及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流程、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等土地政策。六是梳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工程建设政策。七是梳理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项功能、开展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专项整治、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等跨境贸易政策。八是梳理取消、下放或者委托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等“放管服”改革及其他便民服务政策。
“5+3”专项行动的“3”是指我市确定的3个自选专项行动:
(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通过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申请材料,审批事项全部网办,审批管理系统2.0版投入运行,实现更高层次的审批“四统一”,加强精准辅导服务,办理建筑许可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底,建成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办理建筑许可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具体举措有:一是进一步统一审批流程。按照“只少不多”原则,通过采取“减放并转调”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减少保留事项的前置条件。积极探索缩小施工图联合审查范围、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二是进一步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审批管理系统在市域范围内同步应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全部审批流程,确保“系统之外无项目、流程之外无审批”,杜绝“体外循环”和线下收取纸质材料。三是进一步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一张蓝图”实施,健全“多规合一”标准体系,推进协同平台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四是进一步统一监管方式。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负责,通过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打造 “线上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新名片,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发展环境,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主要举措有:一是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二是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加快共享网络资料库建设,打破部门信息孤岛。三是加快政务服务支撑系统建设。对接省上统建的电子文件等配套系统,制定政务邮政专递管理办法,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定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标准,政务服务好不好让群众和企业说了算。
(三)减税降费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由市税务局牵头负责,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普惠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地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
主要举措有:一是落实增值税普惠性减税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二是落实深化增值税率改革政策。扎实落实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调整为13%,原使用10%税率的,调整为9%等。三是落实小微企业所得税普惠性减税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四是落实“六税两费”普惠性减税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0%的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五是落实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基本扣除费用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增加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继续教育、住房租金以及大病医疗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六是落实社会保险费降率征收及调整基数政策。扎实落实自2019年5月1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等。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渭南市2019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5+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扎实落实“月度跟踪、双月点评、年终考核、末尾查究”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全市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祖 亮: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传媒网记者 洪 英:
您好,王主任,我是陕西传媒网记者,我市在扎实推进“5+3”专项行动方面有哪些保障举措?
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王磊:
自去年以来,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在建章立制方面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三项机制助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5+3”专项行动,提出了3方面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各方主动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本区域、本部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5+3”专项行动的“第一责任人”,提出要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门人员、实行台账管理。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推动落实。
(二)整体推进落实。要将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5+3”专项行动与推进“10+2”行动、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将政府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转向优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监管、加强社会治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推开“最多跑一次”改革。要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紧密结合,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众参与实效,加强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三)强化督导检查。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树立结果导向,加大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在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赋分权重。营商环境列入年度重点督查范围,实行季度督查通报,同时大力开展明察暗访,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责问效,层层传导压力,对考核排名靠后、投诉举报核查后有问题、社会反映强烈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责任。
谢谢!
华商报记者 赵 珺:
王主任,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请王磊副主任介绍一下我市正在推进的“线上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工作进展情况?
渭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营商办副主任王磊:
“线上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建设工作是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网信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单位牵头集中攻关,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线上政府方面。“12345”热线作为市委、市政府建立的便民利企电话综合服务平台,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以及“首接负责制”的原则,积极主动办理群众、企业诉求以及意见建议等。2019年上半年,渭南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接通群众来电10.8万通,接通率95.71%;前台直接回复率96.03%,其中咨询类40.8%,投诉、举报类44.34%,求助、建议类3%,其他类11.86%,已成为服务群众和企业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是网上政府方面。“渭南政务服务网”于去年底试运行,已经初步建成以政务服务网为门户,身份认证、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交换、在线物流等相关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管委会)全部接入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平台对接工作,已接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库等基础库数据120万余条,共享应用12345热线、公积金、医保、不动产、信用平台、气象、医疗、EMS等36个数据接口,并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工商、税务等平台实现统一入口,初步实现在线取号、预约、办理、投诉等。
三是掌上政府方面。“掌上渭南”APP于上月试运行,汇聚包括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办事服务、咨询服务、个人中心五个模块,可提供1100多项政务事项办事指南的查询,实体大厅办事预约服务,进度查询以及大厅排队实况分析;同时还提供医保、工伤、社保、养老、公积金、学籍、药品目录、法人信息、法人及自然人信用查询、渭南医院挂号、交通出行等便民服务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整合市级部门非警务非紧急类服务热线至“12345”热线、完善运营好政务服务网和掌上渭南APP等方面持续努力,把“线上政府、网上政府、掌上政府”建成渭南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靓丽名片,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祖 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