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二场)

时间:2019-08-15 10:27:01 来源:陕新发布

8月13日上午9:00,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印台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亚莉,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宝峰,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旭辉,介绍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pic

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追赶超越转型发展 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亚莉,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宝峰,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旭辉,请他们围绕“弘扬秀明精神  奋力追赶超越”这个主题介绍印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有请李亚莉区长介绍情况。

pic

铜川市印台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亚莉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此,共迎新中国成立70华诞。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印台区委、区政府,对今天到场的各界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印台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印台古称同官,1980年建制,原名铜川市郊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建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天的印台,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多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区上下紧扣“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主题,深入实施“果业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三大战略,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三大战役,聚力打造“一心一带四园四区”十大重点板块,加快建设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特色区。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是1980年2597万元的296倍;财政收入是1980年162万元的10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80年317元的8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80年66元的137倍,实现了从绝对贫困到基本温饱,再到以崭新姿态昂首奔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区以来,我们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主导,以干杂果、中药材等为补充的富民产业,探索走出了一条从单一粮食种植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实施“果业立区”战略,发展苹果30多万亩,总产量从建区初期的410吨增加到2018年的25万吨,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6年稳定在万元以上,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等称号。干杂果等特色产业面积达25万亩,荣获“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区”“全国果菜优质农产品十强区”等称号。充分发挥周陵“国字号”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引进实施了英联无抗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扩繁、万头肉牛基地等一批产业融合项目,培育大匠农科、三联果业等国家和省市龙头企业33家、合作社313个,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建区初期,全区工业以矿山采掘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较小。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11家洗煤企业落户印台,年洗选能力达600万吨;飞博陶瓷、国华风电、安泰再生资源利用等接续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去年以来,我们抢抓全省发展“三个经济”和全市打造“六大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重点打造“两园两区”,陈陶工业园区陶瓷壳模、隆鑫工贸等企业建成投产,LED光电产业链等项目即将落户,还建成了“双创”产业园和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顺金工业园区鼎铭物流、废钢加工基地等项目投产达效,正在抓紧建设年产值20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全区工业企业17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7家,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新能源、加工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活力迸发。加快实施“文化兴区”战略,聚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激活市场经济。陈炉古镇景区成功举办了八届陶瓷文化旅游节,2018年被评为全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先进镇。投资10亿元的王石凹工业遗址项目启动实施,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金锁石林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在305省道沿线打造了郭秀明党性教育基地等特色景点,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成功申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线上交易额突破亿元;以小型餐饮、商贸、物流等为主的社区商业持续壮大,全区市场主体达到1.4万家,被评为全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单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建区初期,印台市政基础设施落

后,群众居住环境较差。近年来,我们秉承“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思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城乡面貌大幅改善。新桥、姜女祠、印台中学三个城市商圈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了姜女祠文化公园、“一河两岸”道路改造、河堤亮化美化等工程,济阳新城、欧景台小区等一批保障房项目建成投用,荣获“全省保障房建设十佳县”称号。北关煤台等20个棚改项目安置群众2879户。陈炉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建设行列;红土镇新型社区建成投用,镇区天然气接入工程全面竣工,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周陵至三里洞、红土至惠家沟等交通干线建成通车,72个行政村实现了互联互通。陈炉镇立地坡村被评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王石凹傲背村获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红土镇惠家沟村和印台街道西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用改革破难题、求发展。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批11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审批”。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限全面缩短。“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稳妥推进,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显著,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全面推行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不断拓宽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精心组织参加了丝博会、厦洽会、农高会等商贸活动,“十二五”以来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67个,涉及资金557亿元,实际利用市域外到位资金173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优化教育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区。引进实施了脱毒苗木繁育、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陕西农业科技示范县”等称号。所有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百姓大舞台”“文化大篷车”“百姓春晚”等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首部原创大型舞剧《窑火情》深受好评。印台体育场建成投用,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建成,荣获“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区”等称号。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标准,举全区之力向贫困宣战。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果菜药畜、苗木花卉、光伏旅游”等产业多层叠加、收益多元分配的扶贫格局,4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电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4个,实施危房改造563户。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13.6%降至1.64%。全面实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和增绿行动,强力落实“一源一策”管控措施,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集中整治漆水河、红土河等重点流域,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工作扎实开展,全区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建区40年的发展成就,为我们再创辉煌积蓄了强大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高质量,奋力勇争先,早日将印台建设成为工业转型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全力谱写印台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王乐平:

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pic

人民日报人民数字张盼盼:

从发布辞中了解到,建区初期,印台工业主要以采掘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压力巨大,请给详细介绍一下印台是如何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

pic

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旭辉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印台曾是陕西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鼎盛时期,有省属“九矿一厂”,煤炭企业130多家,产能占到全市的70%以上。近年来,受宏观政策调整和去产能等因素影响,王石凹、鸭口、东坡等7家省属煤矿和铝厂相继关停改制,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我们突出以园区为承载、以项目为支撑,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接续产业扩规增量,培育了以煤炭、陶瓷、新能源、加工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煤炭资源整合和机械化改造步伐加快,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2010年对全区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予以关闭,完成煤炭去产能120万吨;8家区属煤矿技改稳步推进,目前3家煤矿已转为生产矿井,2家完成建设任务待验收;按照“地上补地下”的思路,积极引进煤炭洗选、煤矸制砖等煤炭精深加工项目,目前全区洗煤企业达到11家,年洗选能力达600万吨,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接续产业。依托丰富的坩土、紫砂等自然资源,抢抓宜兴紫砂资源枯竭和“东陶西进”机遇,建成了紫砂产业研发中心,引进建设了飞博陶瓷、隆鑫工贸等一批陶瓷项目,全区陶瓷企业达到12家,年产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300余万件,陶瓷紫砂研究院和坩土泥料公司加快筹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2018年新能源产值突破2亿元。同时,我们还依托辖区大量的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引进了吉源机械、宏大民爆等加工制造企业,建成了安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禾绿有机肥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物流数据平台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对接,全力打造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新业态。三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全省发展“三个经济”和全市打造“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布局,我区提出了工业“两园两区”建设目标,重点打造陈炉陶瓷、顺金环保物流两大工业园区。陈陶园区以发展建筑陶瓷、工业陶瓷和紫砂产业为主,先后引进了陶瓷壳模等陶瓷企业,建成了3万平方米的“双创”产业园。顺金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环保产业,引进了鼎铭物流园,建成了川北果蔬批发市场。目前,依托安泰集团和鼎铭物流园正在加快发展环保循环经济和物流数字经济。

pic

阳光报记者:

您好,我是记者严利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问你们采取了哪些举措如何推动高质量脱贫的?

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旭辉:

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标准,全民动员,精准施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抓多元产业培育。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建成区级扶贫基地4个、镇级扶贫园11个和村级扶贫车间41个,组织辖区70多家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广“园区+贫困户”“景区+贫困户”等八大模式,带动32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4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打造了红土孙家贬、陈炉上店等村集体经济示范村12个,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二是抓基础设施提升。建成了印台北城、金锁石林等4处集中安置点,821户易地搬迁户全部交付钥匙;近三年共实施危房改造563户、处理“瑕疵房”242户,所有农户住房安全达标。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或水泥路实现互联互通,通组路硬化、有线电视接入、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动力电通村率100%。连续多年集中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造提升了一批户厕、垃圾屋等设施,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坚实基础。三是抓扶贫政策落实。累计发放教育资助金、助学贷款394万元;在全市率先设立了300万元医疗救助保障基金,兑现“四重保障”资金4200余万元;向贫困户兑付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偿金120万元;设立了1100万元产业扶贫金融贷款担保基金,发放小额贷款5800余万元;发放五保户、重度残疾等特困人群保障金6000余万元,贫困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四是抓社会力量帮扶。以“两联一包”、苏陕协作、中国人民银行定点扶贫等为契机,积极对接交流,在干部交流学习、专业人才引进、医疗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获得了一揽子的帮助和支持,三年来累计争取项目120个,涉及资金1900万元,社会扶贫的聚力效应不断显现。五是抓内生动力激发。创新开展了“内生动力强、增收效果好、家居环境好、品德家风好、示范带动好”脱贫攻坚“一强四好”示范户评选活动,做到了村村对标有典型、人人学习有榜样,累计表彰区镇村三级示范户804户,此做法被人民日报、陕西电视台等30余家中省主流媒体报道,在全区营造了比学赶超、矢志脱贫的浓厚氛围。

pic

陕西农村报记者:

您好,我是记者高兴。从李区长刚才的介绍中了解到,印台农业走出了一条从单一粮食种植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80年66元的137倍,请介绍一下农业发展的几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

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旭辉: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周陵“国字号”园区为引领,以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设施农业3大产业为主导,以苗木花卉、中药材、干杂果、乡村旅游4个特色产业为补充,以抓好新型经营主体、抓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抓好产业扶贫带动效果、抓好村集体经济运营、抓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5个方面为着力点,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一是在现代果业方面。坚持以“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分级规格化、储运冷链化”四化标准为引领,着力培育果业“产、供、销、加、贮”全产业链,《印台苹果老果园改造技术规程》成为全国通过的首例行业地方标准,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成“印台苹果”直营店9家,京东云仓、陕果集团“一中心两基地”等项目落户我区,我区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6年超过万元,苹果已成为印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最可靠、最稳定的长效产业。二是在高效畜牧业方面。以周陵园区为承载,全力推进畜牧业集群化、链条化、生态化发展。按照“以工补农”的思路,规划投资9.5亿元建设生猪产业集群,集群包括生态原料种植、无抗饲料加工、生猪扩繁育肥场、有机肥加工、屠宰加工、肉品深加工、冷链中心等11个子项目。目前,生猪育肥场、扩繁场、屠宰场、饲料场以及有机肥加工5个子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另外,我们还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聚力打造优质肉牛、肉羊、蛋鸡产业基地,目前全区年存栏肉牛1.2万头、肉羊1.5万只、家禽102万羽,形成了以猪、鸡、牛、羊为主的畜牧养殖新格局。三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加强与国内知名蔬菜流通企业的合作,聚力打造千亩设施蔬菜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以鹏大、欣之农等为龙头的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培育各类合作社313个、家庭农场36个,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金锁、阿庄等镇办为主,建设年种植香菇、蘑菇等100万个菌棒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蘑菇大棚22个,我区荣获“全国果菜优质农产品十强区”等称号。四是在特色产业方面。围绕“一塬三川”的总体布局,累计发展苗木花卉产业2万亩,我区被命名为全省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县;以铜罕沿线为重点,累计发展中药材2万亩;支持金锁、陈炉等镇加快发展核桃、花椒等干杂果产业,全区干杂果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建成何家坊、郗家塬等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pic

铜川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记者胡静。请简要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通过实施“文化兴区”战略,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的?

pic

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宝峰

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突破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按照全市“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的总体部署,我们充分挖掘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四大景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每年3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一是陈炉古镇旅游区。陈炉古镇因其独特的民风、民情、民貌和原始的制瓷工艺,先后获得了四大“金字招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先后实施了北堡子恢复、三圣阁保护、民俗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景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从2010年起,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了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2018年接待游客8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二是金锁关风景观光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石林景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一应俱全,被评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旅游民宿标杆示范单位,成功举办了三届太阳花旅游节和首届网红文化宣传周活动,目前已成为铜川乡村休闲旅游重要景点。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与箱根集团、曲江文旅等大集团合作,按照景区长远发展规划,持续创新旅游产品,规范景区运营,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争创国家AAAA级景区。三是工业遗址体验区。按照“区矿合作”的模式,成立了王石凹煤矿工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共同出资10亿元,着力把王石凹煤矿打造为集“矿业文化溯源、采煤遗迹展示、井下生产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工业遗址景区。目前,景区入口处改造提升、设施设备陈列展示等前期项目已完成,生态停车场、井下改造提升等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四是东部民俗休闲区。依托东区历史名人、民俗风情、文化遗迹、特色饮食等旅游资源,以305省道东线为轴,辐射带动周边镇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了井勿幕故居、金圪塔农耕文化体验园、周陵观光采摘园、郭秀明教育基地主入口服务区等特色景点,辐射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初步形成了“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王乐平: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发布会后,印台区还安排了金山水岸移民搬迁安置点等3个采访点,邀请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到现场去看看印台区的发展和变化。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