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 系列发布会(第一场)

时间:2019-10-11 09:28:13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0日上午9时,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邀请中共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洛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郝永奇,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张军旗出席,介绍“强化产业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扶贫开发局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在新中华成立70周年之际,为全面展示延安市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2020年延安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今天起,市扶贫开发局、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部分县(区)、单位主要负责人介绍本县(区)和单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本场是系列发布会的首场—洛川县专场,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先生,洛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郝永奇先生,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张军旗先生,,请他们围绕“强化产业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县长介绍情况。

pic

中共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洛川,因洛河穿境而得名,因“洛川会议”而著名,因洛川苹果而驰名。全县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辖7镇1乡1个街道办,196个行政村,总人口22.06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截止2018年底,全县完成贫困人口脱贫2784户9541人,退出贫困村73个,剩余在册贫困人口732户134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3.9%下降到0.72%,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实现了全县整体脱贫。2017年,洛川县获得“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2017年6月,全国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经验交流会在洛川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同志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县产业扶贫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攻坚合力

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强化思想自觉,务求决战决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持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人财物向脱贫攻坚集中,把干部主要精力向脱贫攻坚聚焦,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务求完胜。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凝聚工作合力。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建立了“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体系和县委常委会调度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以及各类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向全县196个行政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向73个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在123个非贫困村成立了帮扶工作队,2242名干部对全县3516户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同时,引导58家非公企业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联盟”,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责任体系,推动任务落实。全面夯实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工作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脱贫攻坚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坚持以严格的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常设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抽调6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督查专员和督查员开展常态化督查督导,及时督任务、督进度、督问题、督整改。加大扶贫工作在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和权重,实行扶贫考核“一票否决”,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健全问责机制,激励担当作为。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认真开展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教育,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等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39起41人、追责问责8人。将“三项机制”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在脱贫一线考察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2016年以来提拔使用第一书记45人,调整不称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3人。

二、落实精准方略,加快脱贫步伐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实施“八个一批”脱贫工程,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一是夯实产业脱贫根本。紧紧围绕苹果产业作文章,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亿多元,帮助贫困户新建果园1.6万亩、改造提升老果园1.2万亩、搭建防雹网2000余亩,全县85%以上的贫困户都建立了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制定出台了《加快苹果产业后整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施方案》,将贫困户嵌入到分级分选、冷库仓储、电商销售等苹果产业后整理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增收。去年以来,共为贫困户免费储存苹果2.7万吨、分选果品2.48万吨,每斤增值1元左右。同时,积极发展生猪、羊子、艾草、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产业,全县有劳动能力的2965户贫困户做到了长短产业全覆盖。二是做实就业创业扶贫。依托县农职业中专培训平台,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291人次,基本实现了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多渠道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96人、自主创业176人,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93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430人。三是扎实推进“两房”建设。按照“宜搬则搬,宜改则改”的思路,下大力气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针对自然条件差、发展后劲不足的洛河峡谷地带,整体搬迁35个村2679户;建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11个,搬迁贫困户1225户4329人;对全县农村住房全面排查,实施危房改造2328户。四是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三重”保障和市域内“一站式”结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贫困群众签约服务100%,累计报销贫困人口住院费用2890.22万元,免费发放慢性病基本药物74.5万元。同时,坚持防控结合,统筹推进健康扶贫“十大行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因病返贫现象发生。五是深化教育扶贫。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7.5万人次4406万元。落实控辍保学制度,加强动态监测,对9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六是实施生态扶贫。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加强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有机结合,生态建设资源积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选聘110名贫困劳动力担任护林员,退耕还林和生态林补偿政策辐射贫困户165户532人。以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吸纳31户群众和167户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及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参与公司经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0元。七是做好兜底扶贫。对无劳动能力且不能自身脱贫的贫困人口,整合低保、五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资金,实行兜底救助扶贫,累计发放各类生活补贴资金2.17亿元,确保群众衣食无忧、生活无虑。八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改扩建乡村公路435公里,硬化村内巷道568公里,修建排水渠88公里,新建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32处,实施龙头入户1522户,实施农村电力改造提升项目73个,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73个,绿化美化村庄88个,实施改厕8000户,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动力电、通村路柏油(水泥)全覆盖,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群众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三、持续巩固提升,推进全面小康

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巩固脱贫成效、振兴乡村的治本之策,扎实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建立益贫带贫新机制,在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环节,将贫困群众嵌入全产业链,实现收入倍增。二是持续抓整改促提升。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提升脱贫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中央、省市督查反馈及自查各类问题整改186条;今年以来,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国家脱贫攻坚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为重点,完成各类问题整改59条,取得阶段性成效12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紧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回头看”,对标对表落实措施,全县2784户脱贫户和2019年计划脱贫的27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确保了脱贫质量“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三是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持宣传培训强素质、教育引导提信心、爱心激励增动力,大力推进扶志“六法”,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讲好身边脱贫故事,教育引导群众培育文明新风,提振发展信心。累计开办道德讲堂、道德评议、诚信评选、政策宣传、文艺下乡等活动300余场次,评选“脱贫之星”、“好公婆”、“好儿媳”等各类先进模范285名。全县196个村全部成立了“一约四会”,实现了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筹集资金170多万元,在全县73个贫困村建成“爱心超市”,开展物品兑换3000余人次,有效增强贫困群众劳动致富意识。四是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大力实施村干部队伍建设“头雁工程”“雏雁工程”和学历提升工程,全面建强农村基层组织。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机动地、四荒地管理实施方案》,对全县农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规范管理,全县共完善承包合同6619份,清欠承包费723.78万元。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编制了90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完成30个。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的达到17个村、10万元以上的27个村、5万元以上55个村。五是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制定了《洛川县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脱贫动态监管、长效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和驻村联户帮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保持昂扬向上、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保持定力,尽锐出战,创新举措,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pic

李少婷:

感谢张县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pic

延安日报记者:

我是延安日报记者。请问洛川适宜发展苹果产业的地方是通过哪些做法实现产业扶贫的?据我了解洛川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在洛河峡谷地带,而这些地方并不适宜发展苹果产业,那么洛川县是通过哪些措施,让这些群众实现脱贫的?谢谢。

pic

洛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郝永奇: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洛川地处革命老区延安南部,全县80%以上的村都地处塬面,是洛川苹果的主要种植区;同时还有一部分地处洛河峡谷地带的川道村组,其地理条件、气候、土壤等均不适宜种植苹果,偶有种植其效益也较差。针对两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我们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产业发展全覆盖。

一是针对塬面村的贫困户。我们主要是围绕苹果主导产业,对贫困对象因户施策,主要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营销水平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苹果效益。对缺技术的,采取参加培训班学、技术能手带、龙头企业帮等形式,提高务果技能,五年累计培训贫困人口2.2万人次;对果园残败和品种老化的,财政列支分类补助,2015年以来,累计投资1.2亿元,帮助贫困户新建果园1.6万亩,老园改造1.2万多亩,搭建防雹网2000余亩;对营销水平不高的,我们通过深入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将贫困户嵌入到分级分选、冷库仓储、电商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全产业链增收。通过以上举措,使地处塬面村的贫困户果园面积达到人均3亩以上,同时果园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贫困户的苹果收入基本达到了全县平均收入水平,收入增幅持续稳定在20%以上。

二是针对不适宜栽种苹果的洛河峡谷地带。一方面实施了整体搬迁,按照进城、进镇、进社区要求,共搬迁35个村2679户,彻底改变了群众居住环境。为了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我们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大力扶持洛河峡谷地带贫困群众发展羊子养殖和牧草种植,引进企业兴建养殖场、有机肥厂,通过治沟造地、旧村还田、流转土地、羊子吩养等多种手段,实现了一份土地多份收入。如,地处土基镇黄连河流域的黄连河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洛河峡谷地带村庄,我们依托黄连河流域丰富的林下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形成了“林一菌一禽一渔”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立体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实施“资产收益型”扶贫、联合养殖、劳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先后辐射带动160多户贫困户及周边川道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扶贫新路子。同时,针对一部分土地流转后家庭有富裕劳动力的情况,组建起了“好帮手”、“北川”劳务公司,搭建起了中介平台,先后帮助761户群众通过劳务公司联系务工,人均增收2400多元,使洛河峡谷贫困带变成了洛河经济增长带。

三是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通过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大力扶持就业创业,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96人、自主创业176人,公益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93人,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430人,做到了产业与就业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夯实了稳定脱贫增收基础。

pic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了解到,苹果产业是洛川县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抓手,那么洛川在后续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将贫困户嵌入苹果产业链,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谢谢。

pic

洛川县苹果产业管理局局长张军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苹果产业不放松,统筹考虑产业选择、资金筹措、技术支撑、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多种要素,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洛川苹果日益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洛川苹果产业在脱贫致富方面功不可没。就如何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入苹果产业链,持续巩固脱贫质量,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农业园区引领。按照“整县推进,一乡多园区”的思路,建设果畜结合、果游结合农业园区27个。发挥园区优势,给予贫困户资助果袋、农药、有机肥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免费使用,对于特别困难的实行果袋免费发放,并同步开展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对于有能力,愿意做电商的,免费帮他们开网店,并供应快递专用包装以及优质货源等,解决了有产业、经营没经验的问题,先后带动500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

二是龙头企业帮扶。引导58家龙头企业成立了精准扶贫联盟,发挥不同企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优势,与贫困户建立技术标准、施肥、用药、管理、营销“五统一”生产机制,形成物资供应、农机具共用、营销分红“三共享”利益联结机制,做到了贫困户购买农资成本价,技术服务零投入,果品销售高于市场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收入最大化。为810户贫困户以成本价提供农用物资,免费使用农机具,开展代储代销,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苹果,帮助贫困户户均降成本1500元,增收1800元。如延刚果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果袋、有机肥等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苹果等方式,每年为贫困户让利13万元。

三是产业融合带动。在促进苹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进程中,我县始终把持续稳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要内容,围绕苹果产业后整理、畜牧养殖、特色种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等方式,积极推行“互联网+洛川苹果”模式,建成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有6家电商企业对帮扶的贫困户在果园物资、技术指导、苹果销售、劳务用工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帮助483名贫困群众参与电子商务,人均年增收1.1万元。

pic

各界导报记者:

我是各界导报记者。当前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已经比较完备,关键在落实,我想请问洛川县在具体抓落实方面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推行机制?谢谢。

张继东: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说的对,当前各项脱贫政策已经很完备,关键是落实,而落实的重点在人,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要求,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驻村力量,每个乡镇设置扶贫工作站,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构建了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强支部堡垒,让组织力爆发在脱贫攻坚一线。我们着力将党组织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让党组织的组织力爆发在脱贫攻坚一线。优化调整村“两委”班子,注重将政治素质过硬,有头脑、善钻研,会经营、懂管理的“能人”选入“两委”班子。动态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按季度对村级班子进行综合研判,帮扶整顿软弱涣散班子15个,启动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工程”和后备村干部培养“雏雁工程”。

二是坚持动态优化管理,确保帮扶力量尽锐出战。对撤回市派帮扶干部、洛川县驻村联户帮扶干部中工作调至县外、大病长期住院、生育休产假、退休以及领导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无法继续履行帮扶责任的人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加强,今年共调整驻村联户干部305人,其中第一书记24人、驻村队员13人、帮扶干部268人。

三是坚持常态化学习练兵,确保“四支队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坚持利用乡镇周例会、脱贫攻坚联席会对驻村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将脱贫攻坚最新政策、要求第一时间传达给驻村联户一线干部。今年举办“四支队伍”专题培训5场次,进一步提高了“四支队伍”人员政策知晓率,驻村扶贫工作职责任务进一步夯实。

四是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确保“四支队伍”抓铁有痕作风过硬。坚持每季度组织县委组织部、纪委监委、扶贫等部门,采取暗访、随机抽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薄弱环节,对发现问题现场反馈责任人或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先后2次对28个村“四支队伍”人员在岗履职、脱贫攻坚政策“一口清”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对5名帮扶工作不扎实的干部由派出单位进行了问责处理,促使了驻村帮扶工作作风持续好转。

五是坚持正向激励,不断激发“四支队伍”新动能。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干部、历练干部、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加大对优秀扶贫干部的激励和关心关爱。今年以来,对工作业绩突出的5名第一书记提拔使用,先后有13名第一书记、13名驻村队员受到市委表彰,28名第一书记、12名驻村队员受到县委表彰奖励。进一步提升了一线驻村扶贫干部工作热情,驻村扶贫作用发挥日益凸显。

李少婷: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