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20-04-29 10:35:10 来源:陕新发布
“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
系列新闻发布会实录
4月27日上午10时,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到了市教体局局长邹成燕同志、市民政局局长许启汉同志向大家介绍脱贫攻坚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主持。
市委通讯组组长 但丹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整体安排,今天召开系列发布活动第八场发布会(市教体局、市民政局)。我们邀请到了市教体局局长邹成燕同志、市民政局局长许启汉同志向大家介绍脱贫攻坚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市教体局、市民政局相关科室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今天的发布会,欢迎大家。下面,首先请邹局长介绍我市教育脱贫工作情况。
安康市教体局局长 邹成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感谢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举办方,让我们在这里介绍安康教育脱贫工作情况,首先,我向各媒体、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安康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2012年,安康市人民政府就邀请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举办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发展论坛,积极探索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之路。2015年11月,中央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更加明确了教育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赋以教育脱贫攻坚神圣使命。我们的主要举措是:
一、狠抓控辍保学,坚守脱贫底线。“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户退出、县摘帽的“一票否决”指标。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核心任务,是教育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4次召开教育脱贫工作会议,重点安排控辍保学工作,制定印发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对控辍保学工作建章立制,加强政策指导,落实各级各部门依法控辍职责,并把控辍保学作为县区政府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指标。2019年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市长赵俊民同志亲自向各县区长发送专项“提醒函”,督促落实县区人民政府控辍保学的主体责任。市教体局建立领导联县包抓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运用“四不两直”工作法,分时段、有步骤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暗访督查,建立辍学问题线索监督举报制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各县区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七长”责任,认真执行辍学报告、台账销号、月报季评、责任督学等“十项制度”,对辍学学生一人一案、分类施策,强力开展劝返工作。2019年,全市92251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学龄人口,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99人外,无1人失学辍学,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有保障标准。
二、落实精准资助,帮扶困难群众。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缓解困难家庭经济负担,消除因贫失学的重要手段。市级教育、扶贫、民政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安康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充分利用中省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和市县扶贫数据一体化机制,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精准认定全市11.06万名建档立卡、1.57万名城乡低保、93名特困救助供养、307名孤儿、2653名残疾学生,为落实各类资助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实行以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特困学生为重点,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筹兼顾的预算分配机制,及时足额拨付资助资金,做到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健全资助工作体系,加强信息化应用,规范评审、发放过程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家资助政策,2016年以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4.98万人次、10.68亿元,做到了资助政策全覆盖,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三、加强教育供给,夯实脱贫根基。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教育脱贫攻坚统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有质量教育的需求。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县城以上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改造计划、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938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4.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7万平米、改造运动场地面积91.5万平米,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面落实普惠共享政策,足额拨付13年免费教育资金20.32亿元,学前一年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全部免费入学,支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膳食补助资金7.5亿元,受益学生92.27万人次。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安置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招录、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补充教师5181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校长交流轮岗6235人,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积极推进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培训教师6.54万人次,广大农村学校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2.3亿元,全面解决特岗教师待遇问题,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四、提高教育质量,扩宽发展通道。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质量。2016年以来,7.32万名学子考入普通高校,平均录取率接近80%。加快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中职专业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与人社、扶贫等部门配合,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打造了“紫阳修脚”“旬阳建工”“汉阴烹饪”等技能品牌。2016年以来,培训农村劳动力19.48万人次,把更多的贫困人口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永远在路上。今年,突发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下,截止昨天,全市中小学已陆续全部复学复课,恢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愚公志,狠下绣花功,化危为机,勇于担当、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和教育事业发展工作,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请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安康的教育脱贫和教育发展工作。
谢谢大家!
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
谢谢邹局长的介绍,下面请许局长介绍我市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情况。
安康市民政局局长 许启汉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见面、交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安康市民政局向大家介绍全市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行“兜底保障一批”的政治责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思路,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措施,有效发挥了民政兜底保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民政力量。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0.6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3.9万人,全市17.4%的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得到有效保障。
一、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到2019年底,10.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310元,稳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纳入农村低保的贫困家庭均实现了吃穿“两不愁”。建立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农村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严防“错保”“脱保”“漏保”。今年,根据疫情原因导致群众收入骤减情况,在全省率先开展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工作,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的实施意见》精神,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残、重病人员,执行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止农村低保脱贫后又返贫的情况发生,落实“渐退帮扶”政策,确保其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农村低保范围,对渐退期满没有实现稳定性脱贫的对象,仍享受低保救助政策。
二、特困人员全方位救助供养。2018年底,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方案》,实现了由原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制度的转变。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小远散弱敬老院撤并力度,实施供养服务机构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失能半失能护理设施改造28所、取暖设施改造127所,创建星级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40所,集中供养能力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169所,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1748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6%。加强分散供养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规范照料服务内容,建立定期探访制度,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2019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3.9万农村特困人员开展了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按全自理、半失能、失能三个等次全面落实照料护理费。
三、临时救助兜底作用充分发挥。健全完善“分级审批”、“先行救助”工作程序,全面落实镇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强化“两不愁”兜底保障,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视情先行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助力解决“三保障”问题,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以及解决住房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着力防范脱贫群众返贫,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积极防止其返贫。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有3.54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临时救助。
四、特殊困难群体获得关爱帮扶。全面落实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和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福利政策。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全市6.42万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老人动态管理信息数据库,142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贴全面落实,1.8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1.49万名困境儿童、572名孤残儿童基本生活有效保障,3.47万留守老人得到定期走访探视。
五、“专项行动”为脱贫攻坚助推加力。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重点的新民风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调解组织,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累计建成市级、县级标准化社区55个。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全市行政村和城镇社区全覆盖,旬阳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得到民政部肯定推广,并走进全国现场会。二是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动员30家市级社会组织成立了4个脱贫攻坚合力团,以“多对一”的方式集中帮扶全市4个深度贫困县。我市多项社会组织扶贫模式入选全省、全国典型示范案例,并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三是汇聚公益慈善力量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实现贫困村爱心超市全覆盖。在全市开展“慈善扶贫一日捐”活动,2019年首次“慈善扶贫一日捐”筹集资金2863万元,支持124个贫困村实施慈善扶贫项目。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聚焦“5月底全部‘清零’,6月底前‘交总账’”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以实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为目标,深入开展兜底保障对象监测排查和数据分析,充分发挥民政系统兜底保障政策合力,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二是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全面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养尽养”“应补尽补” “应帮尽帮”。三是切实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密切关注和排查辖区内困难群众受疫情影响情况,及时把因疫情陷入困境的人员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四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提升安置点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和完善工作,扎实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促进搬迁社区政策融合、人文融合、环境融合。五是坚决完成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任务。认真对照上级反馈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压实整改责任,确保5月底前各类问题整改实现“清零”,推动兜底保障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打赢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战。
最后,真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安康民政工作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向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
谢谢许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新闻单位名称。
华商报记者 闫文青
问题1:你好!邹局长,我是华商报记者闫文青,外出务工是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请问在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教体局局长邹成燕
答:保障特殊群体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我们维护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要求各县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四证审核” 制度(居住证明、户籍证明、务工证明、流出证明),统筹安置,有序入学,均衡编班,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对农村留守儿童,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建立家校联系、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重点关注心智情感、学业状况,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市、县两级建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根据不同状况,分类提出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入学安置方式。重点规范送教上门工作,联合民政、财政等5个部门印发《安康市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细则》,从方案制定、学生管理、教学要求、经费保障等方面细化送教上门各项措施,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陕西日报记者 段承甫
问题2:我是陕西日报记者段承甫。安康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相比普通人一些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面临的问题更多,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市民政局局长许启汉
答:感谢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关注。务工收入是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农民工未能就业,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孤儿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以及价格临时补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二是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对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困难群众,通过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对受疫情影响,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按规定及时给予异地临时救助。四是对孤寡老人、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以及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友奎
问题3:你好!邹局长,我是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友奎,刚才在情况中,提到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去年,中省先后出台职业教育改革方案。那么,请介绍一下我市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安排。
市教体局局长邹成燕
答:我们将以落实国省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为契机,服务脱贫攻坚,办好面向产业就业的职业教育。一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落实职普比不低于4:6,扩大中职招生范围和办学规模,积极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社会群体,培养地方紧缺的实用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宽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准入条件,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实行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素养。三是统筹规划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设置,打造旬阳汽修、汉阴烹饪、石泉数控、岚皋文创(毛绒玩具)等专业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县一特色。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促进中职毕业生就业及时、收入稳定、带动家庭脱贫。
陕西科技报记者 曹兴君
问题4: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曹兴君。刚才,许局长提到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工作。在脱贫攻坚战收官阶段,推进这项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目前进展如何呢?
市民政局局长许启汉
答: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未来相对贫困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在当前脱贫攻坚期,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和资源倾斜。但在2020年后,随着脱贫任务的完成,这些优惠政策自然会逐渐退出,部分贫困人口由于自身条件、家庭状况,在遇到经济下行、市场波动、自然灾害和临时灾难时,很可能出现返贫状况。特别是处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安康,受到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自身造血功能较低,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难度很大。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提高农村低保覆盖面,有效防止已经脱贫的人口因抵御风险的脆弱性而重新返贫。截止2019年底,全国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22个省农村低保覆盖率平均为5.58%%。我市农村低保覆盖率为4.24%,低1.34个百分点。从省内看,我们的比例低于关中地区的咸阳市、陕北地区的延安市、陕南地区的商洛市,这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深度贫困县最多、十县(区)均为国定贫困县”的基本市情不符。所以,对安康而言,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势在必行。4月1日,市上召开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工作视频会后,各县区立即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4月19日,全市农村低保人数净增10010人,覆盖率提升至4.64%。
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谢谢二位局长的介绍,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关注和了解,会后与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对接。最后,感谢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和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