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商洛市“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12-07 10:52:44 来源:陕新发布

12月3日上午,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专场),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李丹峰,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徐惠琴;请他们围绕《志智双扶齐发力 共圆全面小康梦》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pic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营造“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的浓厚氛围,在前期各县(区)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基础上,经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从今天开始举办“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专场)。今天是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专场)的第一场(市委宣传部专场)。今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李丹峰先生,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徐惠琴女士;请他们围绕《志智双扶齐发力 共圆全面小康梦》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李丹峰介绍相关情况。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李丹峰: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市委宣传部承担着扶贫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承担着新闻宣传、典型宣传、社会宣传等工作。今天我重点发布扶贫扶志工作。我发布的主题是:志智双扶齐发力  共圆全面小康梦。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重要指示,聚力精神脱贫,创新实施“四扶五风六化”行动,广泛开展“七个大提升”,扎实推进四项教育,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此举得到省委分管领导肯定。

一、扎实开展四扶五风六化,鼓足脱贫攻坚精气神。2018年,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局联合制定下发《商洛市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实施方案》,以视频会形式安排部署精神文化脱贫工作,将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层层分解,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全市上下通过扶志强信心,扶智富脑袋,扶技增本领,扶德正风气,达到了“四扶”同向育新人;通过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达到了“五风”同力扬正气;通过宣讲教化、诚信显化、爱心感化、制度固化、环境美化、司法转化,达到了“六化”同步促振兴。一是“四扶”并举“润心”,鼓起贫困群众“精气神”。坚持对贫困群众“扶志、扶智、扶技、扶德”“四扶”并举,力促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按照“七个一”标准,强力推进88个贫困村综合文化示范点建设,补齐文化基础设施短板。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为重点,壮大乡贤文化队伍,开展文化骨干培训,广泛组织广场文化、小区文化、大院文化、节日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坚持举办“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组织开展“说变化、谢党恩、促脱贫”小戏小品巡演,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截止2020年11月底,全市创作花鼓、花灯、二黄、大调、静板书等小戏、小品、快板作品600余部,演出3000多场次。二是“五风”并重“兴德”,构建自强不息“大磁场”。坚持以预脱贫村为重点,以“崇尚学风”为主题,倡导贫困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传播科技文化。以“兴办产业”为主题,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兴办致富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以“家和万事兴”传统家庭美德教育为主题,注重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等家风家训传承,促进家庭和睦。以“移风易俗”为主题,革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推崇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市县区向干部群众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号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党员干部和文明单位中积极推行红白事人情消费规定。三是“六化”齐促“立规”,凝聚脱贫致富“向心力”。坚持宣讲教化,用致富典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致富信心。坚持诚信显化,实施规范行为准则,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讲信用、知荣辱。坚持爱心感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干部结对帮扶、群团联络援助、真心帮扶感化贫困群众。坚持制度固化,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规范村民行为,推进移风易俗。坚持环境美化,改善村容村貌,引导贫困群众讲卫生、重健康,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司法转化,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依法维权。面对农村大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在全市701个贫困村中共评选文明村138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4000户,“五好文明家庭”6600 户,好媳妇3100人,好公婆2800人,设立善行义举榜701块,有效促进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二、狠抓七个大提升,激发内生动力。2019年,我们以启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大力开展政策宣讲大提升、技术培训大提升、扶贫超市大提升、移风易俗大提升、乡风文明大提升、文化惠民大提升、统筹宣传大提升,持续深化精神脱贫行动。一是重点“扶志”,让精神“硬”起来。扎实开展“政策宣讲大提升”,深化宣讲教化,创新“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精准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做到贫困户全覆盖。有针对性挖掘选树一批自立自强、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先进典型,组织他们深入贫困村现身说法,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广泛开展“走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群众宣讲、“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和“我的脱贫故事”宣讲村村行等活动,累计举办基层宣讲报告会800多场次。二是持续“增智”,让精神“富”起来。扎实开展“技术培训大提升”,深化大兴业风,立足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贫困群众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培训专业、培训规模、培训计划,聘请专家以及本地有技术专长、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做好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脱贫。举办“春风行动”暨宁商劳务协作系列招聘会60场次,为20920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三是强根“铸魂”,让精神“壮”起来。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大提升”,突出精神重塑,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建设,持续开展小戏小品展演、“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全民阅读”和脱贫攻坚公益电影主题展映活动,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大提升”,突出制度建设,以“一约四会”为抓手,以红白理事会为重点,把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遏制盲目攀比,减轻人情负担,减少因婚致贫、因人情致贫,巩固拓展良好社会风尚。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大提升” 突出文明创建,持续推进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四是强化“治懒”,让自身“强”起来。扎实开展“统筹宣传大提升”, 深化大宣传格局,在市县区级媒体开设脱贫攻坚主题宣传专栏,加大报道力度、频次、深度。高度重视新媒体运用,用好新媒体学习平台,壮大脱贫攻坚宣传声势。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大力营造向善向上、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扎实开展“扶贫超市大提升”,深化爱心举措,在全市预脱贫村全面推行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建立扶贫超市,搭建产销平台,实施爱心积分兑换,鼓励贫困村群众多做善事、做好事,鼓励省市县区各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销售地产品,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截至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均建立了扶贫超市,全年销售本地产品价值6500多万元。

三、抓四项教育,凝聚脱贫新动力。今年以来,我们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在深化“四扶五风六化”和“七个大提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四项教育,持续推进扶志扶智,不断加大典型宣传,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一是加强明理教育。以开展基层宣讲为主,让群众走上讲台,把话筒交给群众,对比今昔,说事析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自家变化说服自家人。结合“厚德陕西•善行商洛”道德实践活动,大力选树农村脱贫致富典型,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学有典型,赶有目标。二是加强感恩教育。以开展“感党恩•话脱贫•促振兴”小戏小品展演为主,就地取材、现场取景,群专结合、编导演一体,创作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到基层巡回演出,展演脱贫攻坚成效、乡村振兴进展,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意识。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在帮扶资金安排上正向引导,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完善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制度,鼓励贫困群众实现自主脱贫。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红黑榜,积极探索教育帮助和司法干预机制,通过法治教育和司法干预引导其履行义务。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减轻贫困群众人情负担,树立文明新风。四是加强自强教育。以实施培训工程为主,强化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更多劳务、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技术,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脱贫。大力支持贫困群众兴办致富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稳定增收,真正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特别是,按照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围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目标,市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商洛市“五美庭院”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易地搬迁移民小区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并在洛南县、商南县召开全市扶贫扶志、“五美庭院”暨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文明创建现场推进会,强化文明养成教育,让广大群众干干净净迎小康。截至目前,全市创建“五美庭院”6万余个,评选“五美村民”12万余人。商南、山阳、柞水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的14个搬迁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建成投用。在全市86个搬迁点建立居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和红黑榜,设立爱心超市47家,叫停“搬迁宴”900多场次,利用网络组织举办搬迁群众技术培训班250期、培训6300人,引导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建设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生活美的新家园。

各位媒体界朋友、同志们,扶贫扶志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更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进取动力。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的总体部署,坚定文化信心,践行使命任务,凝聚精神伟力,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下面,进行记者问答环节。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提问:

我们注意到,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宣传战线做了大量工作,脱贫攻坚宣传取了显著的成绩,请徐调研介绍下这方面工作。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徐惠琴: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扶贫扶志为统揽,一体化推进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对外宣传、网络宣传,为全市整体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狠抓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举办“理论大讲堂”,常态化开展“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宣讲,推行“理论宣讲+百姓故事+现场互动”模式,开辟“农民课堂”“院落扶志汇”“广场舞前10分钟”等宣讲新载体。去年以来累计举办脱贫攻坚主题宣讲4400多场次。

二是强化舆论引导。在市级媒体开设“勠力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等专题专栏,通过市县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平台推出“精准脱贫大家谈”等网络报道,多渠道、立体化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外宣,在中省主流媒体推出重头稿件1万多条,举办“党旗引领脱贫路”等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商洛脱贫攻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是强化典型引路。广泛开展“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评选表彰活动,发布标语口号、发放惠民手册、举办成就展览,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知荣辱、求奋进,学先进、追典型,比干劲、争脱贫。

四是强化以文化人。策划创作脱贫攻坚文艺精品商洛花鼓现代戏《情怀》,荣获全国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优秀奖、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讲述我市扶贫干部李长庆感人事迹电影《秦岭花开》发行上映。组织开展“感党恩·话脱贫·促振兴”小戏小品展演,有效提振了全市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感谢李部长的介绍、谢谢徐调研的回答,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