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办民生实事 向市民报告”系列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4-23 16:13:02 来源:陕新发布

pic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去冬今春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拆墙透绿、破硬增绿,不断拓展绿化空间,高标准做好城市增绿工作。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城市管理局、灞桥区、港务区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到会,介绍全市增绿工作相关情况。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人:

市城市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常慧萍

灞桥区区长邹晓刚

长安区副区长杨永涛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红丽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军

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共德

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苗吉。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将继续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下面请常慧萍巡视员通报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迎“十四运”城市绿化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9月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重要指示精神和“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目标要求,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迎“十四运”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工作,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包抓“17+25”重点线路环境整治提升和绿化工作,并在每周推进调度会通报进展、安排工作,保证了城市增绿工作的高效开展。全市城管系统和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迅速行动、携手攻坚、共建共治,接连打赢两场城市绿化攻坚战,城市绿化工作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市迎“十四运”计划实施的163个绿化建设提升项目均已完成全部具备实施条件区域的绿化施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0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46万平方米,栽植乔木49万余株,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园15座,绿地广场、口袋公园64个,新建绿道183公里,同时注重绿化质量控制,乔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从数据统计和评估验收看,此轮增绿工作总体呈现出项目数量多、建设速度快、建设品质高、整体效果好的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人在城里、城在园中,公园城市已具雏形。我们按照“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社会参与、建管并重”的原则,强力推进迎十四运绿化建设提升项目,大力实施绿道建设和公园建设,通过绿道将点、线、环、面等城市生态斑块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随着长安公园、樊川公园、灞桥生态运动公园、秦汉新城渭河湿地公园、曲江大华社区公园等城市公园的建成开放,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到132座,绿道总长度也已超过1100公里。千年古都正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快步迈进。

二是四季有花、层次分明,城市色彩更加丰富。按照“增绿、添花、加彩、铸魂”的思路,在城市增绿中增加开花乔灌木、草本花卉和彩色叶树种的栽植,在常规绿化的基础上突出“彩化”和“美化”。自去年9月以来,全市共栽植开花和彩叶灌木860万株,新建花田花海49.4万平方米,布设花坛花镜花桥花墙178处5.6万平方米,花园之城、多彩西安已初步显现。

三是开窗见景、出门入园,绿色福利随处可享。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增绿工作全过程,采取拆违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全域增绿。经估算,目前全市城市绿地率增长至38.51%,绿化覆盖率增长至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至12.33平方米。建设在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达到1100余个。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绿色福利,步行15分钟内就可到达城市绿地进行休闲游乐。

四是绿色发展、系统修复,城市生态明显好转。我们注重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的系统修复,科学选用优良树种合理搭配,并通过草、花、树、林和水、湖等共同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起到固尘、降噪、调节温度湿度、净化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持续增绿,生态效果已经逐步显现,2020年我市优良天数250天,同比增长25天,浐灞湿地鸟类种类达到120余种,高峰期鸟的数量达到1万余只。

为推进城市绿化工作,我们主要做到“四个坚持”,确保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一是坚持科学谋划推进。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统筹实施。坚持周调度、半月督导、每月考核,部署开展两场城市绿化攻坚战,市区合力推动增绿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二是坚持技术指导先行。印发《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升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升技术要点》等7项技术性规范,审查绿化设计方案60多个。

三是坚持常态巡查督导。坚持一线督导、一线协调,每周调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在全市通报。利用现场研究、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与项目责任单位商量对策、协商解决办法,攻坚推进项目进度。

四是坚持严格评估验收。印发《西安市迎十四运园林绿化建设提升项目评估验收实施方案》,联合相关市级部门开展市级评估验收,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努力把每个项目都干成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

朋友们!城市绿化美化好不好,市民群众和十四运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将秉承精品理念,精益求精、精心实干,全力推进迎十四运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圆满收官,以“氛围浓烈、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为十四运圆满举办铺就花园城市、生态西安的靓丽底色!谢谢大家!

谢谢常巡视员,下面请邹晓刚区长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灞桥区开展“迎十四运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工作”有关情况。

灞桥区委、区政府始终聚焦“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总目标,秉持“只留经典、不留遗憾”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持续推进增绿美化工作,去年冬季来,全区新增绿化面积51.25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71.81万平方米,栽植乔木8.58万棵、灌木18.8万平方米,努力以最好的城市环境迎接全运会,为市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一是在“绕城沿线”建设百万平米生态景观长廊。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灞桥区举全区之力,拆除绕城高速周边8个片区11个村,拆除村域面积1.67万亩、建筑物50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84万立方米。针对绕城高速沿线周边绿化提升范围广、规模大的实际,灞桥区各级干部发扬敢拼、善打、勇为的铁军精神,紧抓绿化黄金期,提出“迎接‘十四运’大干100天”,主动放弃春节等节假日,将绿化美化工作推上“快车道”。精心设计,选择常绿和秋景树种,全面完成绕城高速沿线林带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9.13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33.44万平方米,栽植乔木2.85万棵、灌木地被6.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对绕城高速拆迁区域385万余平方米播撒草籽进行覆绿,在浐河特大桥视线开阔区域进行以菊科为主的花田花海建设。届时,绕城高速灞桥段将向全市人民和中外游客呈现一条绿量饱满、色彩斑斓的生态景观长廊。

二是以“口袋公园”打造推窗可见的城市方寸之美。聚焦“品质灞桥·最美城区”建设,以“让群众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福祉,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健身休闲场所”为目标,坚持功能性与服务性相统一,充分利用城市和铁沿线夹角地,以及违建拆除、红线退让腾退空间,建设口袋绿地和口袋公园,打造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点点绿洲。去年以来,全区新建提升新医路等口袋公园8处,到今年年底,还将新增、改造口袋公园和绿地6处,实现市民群众“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三是用“生态绿道”串起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圈。依托浐灞河资源优势,立足于将生态与城市相串联,全力推进“三河一山”绿道建设。“五一”前35.17公里浐灞河绿道将全线贯通,13座驿站将建成投用。届时,采用地景掩土建筑样式,取意灞桥山水意象的“灞桥驿”,必将成为一个靓丽的城市“会客厅”,浐灞河沿线将形成山水交融、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生态廊道,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健身,享受慢生活的最佳去处。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强化城市设计,确保风格统一特色独具。在全市确定的七个整治内容基础上,自加压力,新增“城市管理整治”方面内容,制定园林绿化、城市家具等15项建设和提升导则,确保区域城市风貌整齐统一。各重点线路严格遵循《导则》,坚持“不烧钱、不过度、不扰民”,兼顾各线路特点,充分考虑设计的落地性、持久性,精心编制设计方案,达到了美观节约、特色鲜明有机统一。

二是强力退让红线,有效腾退城市公共空间。按照“应退尽退、分类实施,还路于民、还景于民”原则,紧盯城区侵占红线问题,坚持对重点难点问题每日督办,做到了侵占红线一律退让、侵占公共绿地一律退还、“遮羞”围挡一律拆除,全区红线退让15.9公里、33.6万平方米,围墙拆除、新建16.4公里,将硬隔离变为绿化隔离,为群众腾出更多的休闲、娱乐、健身空间。

三是充分尊重民意,全面赢得群众支持理解。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及时融入群众诉求,充分宣传整治提升效果,提升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坚持科学文明施工,采取合理昼夜倒班、错开交通高峰等施工方式降低影响,并广泛宣传,最大限度争取群众谅解。

下一步,灞桥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全面推进迎“十四运”各项工作落实,精益求精做好养护维护,以“绣花”功夫,绣出靓丽的东城景色,全力建设“品质灞桥·最美城区”,让城市更宜居,让环境更美丽,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谢谢邹区长,下面请杨永涛副区长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长安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长安区增绿工作有关情况。

一、增绿工作

长安区坚持“拆违复绿、退围增绿、全域植绿”的绿化思路,在公园、主干道、环山路种植高大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和草坪地被苗木,在道路十字节点、绿地端头建设花墙花境,形成层次丰富、疏密有致、大树大绿、多彩多姿的景观效果。2020年9月以来,共栽植开花和彩色叶乔灌木6.12万株、铺设草本花卉和彩色叶地被植物24.2万平方米,形成花田花海1万平方米、花坛花镜花桥花墙40处4500平方米。

一是拆违复绿。全面摸排整治城区范围内违法建设,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陕西工大精品学校、西长安街壳牌加油站、下塬路九层民房等重点区域大型违建拆除工作,基本解决了城区公共围墙多、局部片区绿植少、绿化设计感差等问题。通过专业团队设计,对拆违腾出的空间,进行空白补绿、见缝插绿、立体悬绿,构建起多层空间绿景,复绿面积达1.2万平方米,城市整体美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退围增绿。按照全市“退让绿线”工作要求,坚持商业代征绿地应退尽退、能退必退,前后实施了子午大道、潏河路等6条路段绿地退让工程,贯通原有街头绿地,打造绿色生态长廊,总长度达3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我们,对子午大道西长安街至西部大道沿线5处闲置用地进行围墙退让,种植国槐、银杏、海棠、红枫等30余种植物,以“路侧少量色彩乔木散植+开花灌木组团+大面积地被+后排常绿树阵”的栽植方式恢复绿化,设置了大量廊架、座椅、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形成长1.5公里、东侧宽20米、西侧宽30米、最宽处近50米的景观公园带,让群众乐游其中。

三是全域植绿。2019年以来,长安加快公园城市、花园乡村建设,建成长安公园、中央公园、樊川公园等7个城市公园,推园、敲园等25个口袋公园,秦岭和谐公园等3个乡村公园,王曲公园等41个郊野公园,232个花园乡村,134条“五化”(亮化、文化、标准化、绿道化、智慧化)道路,全力推进“三河一山”绿道体系和秦岭山水旅游专线建设,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近700万平方米;2020年秋冬季绿化对文苑路游园、西沣路等7处道路及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3米宽绿道10.5公里,改造提升3个绿地广场,同步提升街墙、街园、街景、街廊、街区绿植,栽植乔木2.3万余株、亚乔和灌木球类6000余株、灌木地被20万余平方米,新增绿化约29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约11万平方米;2021年春季绿化对南长安街、常宁大街等14条涉赛街道两侧及其延伸区域进行改造提升,新建3米宽绿道4.7公里,栽植乔木1.8万余株、亚乔及灌木球类7600余株、灌木地被3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约27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化约30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全区整体观。树牢全区一盘棋观念,凝聚全区资源、力量抓好“十四运”城市增绿工作。成立工作专班,高位统筹,通过“定领导、定部门、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的“五定”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街道、有关部门任务职责,形成凝心聚力干大事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持一点一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到现场调研30余次,深入摸排存在问题,制定“一横三纵”涉赛线路“一路一策”和“一馆一方案”。坚持就近原则,利用原有苗木、地铁迁移苗木,降低植绿成本;坚持协调原则,注重新选苗木与原有植被形态的错落搭配、与周围景观生态的色调融合,倾力打造各美其美特色鲜明的生态公园带。

三是坚持较真碰硬。大力弘扬“较真碰硬、立说立行、马上就干、干就一流”的工作作风,矛盾面前不绕道、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各级包抓人员与施工队长常驻工地一线,分路段同时抢工期,节假日不停工、小雨天气不停工、24小时不停工,及时圆满完成了城市增绿工作任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绿植养护管理。用“绣花”功夫,精细管理新植苗木,定期排查和养护苗木,确保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二是加快“三河一山”绿道和秦岭山水旅游专线建设。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打造全新的生态链。

三是提高增绿工作水平。积极学习兄弟区县、开发区经验做法,博采众长,以更高标准的设计、栽植、管护,做好城市增绿工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作出长安贡献!

谢谢大家!

谢谢杨区长,下面请韩红丽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各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高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高新区全域增绿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紧抓“全运会”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全域植绿、见缝插绿、拆违复绿、立体增绿”总体思路,高标准、全方位实施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公园、12个绿地小广场、43条道路、22公里绿道、79条四好农村路、7个美丽乡村等项目的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总面积约219.7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城市绿地107.68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12.02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城市绿地41.43万平方米,乡村绿化70.71万平方米),栽植乔木4.1万株,完成建设任务的269%,总投资约10.9亿元。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报告高新区的全域增绿工作:

一、聚焦五个方面,秉承五条理念,因地制宜绘就“城市底色”

在全域绿化工作中,我们根据建成区、新建区、公园、河道和乡村等5个方面不同版块的区域特点设定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建成区绿化提升,突出“共融·共享”理念;新建区景观体现“时尚·疏朗”理念;公园建设遵循“一园·一景”理念;河道治理秉承“活力·生态”理念;乡村美化坚持“乡景·乡情”的理念和情怀。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确立景观绿化风格,打造各具特色协调统一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建成区及高新路、锦业路综合提升改造中利用“遮、透、露”的手法,遮丑、透绿、露景,即用高大植物和景观绿墙遮蔽停车场统一街区整体风貌,通过拆墙透绿、拆违复绿增大街区景深空间,通过对开敞广场进行统一改造促进街区景致与建筑风貌的融合;在新建公园中,创新设计理念,比如

在国际社区沣河西岸公园突出运动、健康、生态主题,引入国际“黑天空”概念,设置智能运动设施,打造“草甸上的运动公园”;东岸公园以亲水、亲绿、科普为设计理念,通过“堤顶绿道+滨水绿道”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建设游客驿站、观鸟塔、茶亭等配套设施,打造“家门口的湿地公园”。针对位于城市核心区的木塔寺公园,则充分利用公园地下空间,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原则,节约建设地下停车位384个,实现了城市绿化空间的集约、节约和综合利用。

二、聚焦重要节点、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多措并举绘制“绿色画卷”

以“17+25”重点线路、火炬传递路线、十四运场馆周边为核心,开展15条迎宾道路和28条新建道路绿化提升,通过“建、改、拆、管”等综合手段,应用景观要素形成特色亮点,打造和谐自然、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体系,全面展现高新科技、时尚、现代、活力的城市特色,坚持一路一景,打造一步一景、推窗见景的城市绿化体系。比如:科技八路作为迎宾大道,绿化建设和设计方案以“流动画廊,新城印象”为设计理念,通过丰富的常绿、开花、色叶植物树阵组团,展现出一条具有序列感、流畅感的迎宾大道;高新、丈八、河池寨三个高速出入口的景观提升工作,结合出入口周边城市功能定位和建设特色进行方案设计,展现西安城市文化景观新形象,注重细节、坚守品质,克服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困难,利用10天时间种植各类乔木2700余株、铺设草坪30万平方米,累计绿化面积30.5万平方米,打造以景观提升、文化弘扬为理念的城市出入口形象。

三、聚焦精品意识,精心打造城市景观体系

一是丰富品种,提升品质。以乔、灌、花、草相互结合,增大乡土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比例,丰富植物品种;合理搭配增加开花灌木及色叶灌木数量,呈现“花开不断、色彩斑斓”景观效果。二是示范带动,建立标准。通过示范段确立施工和养护标准,再向全区推广,确保栽得好、管得好、长得好,达到施工和日常管理精细化、重要节点景观化的综合效果。三是聚点成线、以线串面。精心打造和完善城市景观节点,依托道路景观、河道廊道等线性载体,全面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绿道,实现全区绿道系统的区域连接和内部循环,注重城市功能设施配套,布局健身、运动、休闲设施,为市民创造具有高新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迎十四运城市绿化美化工作部署要求,以“17+25”重点线路及场馆周边环境景观营造为工作重点,以高新城市精细化管理十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做好全域绿化精细化管护工作,力求展现最佳景观效果,把高新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为十四运顺利召开贡献高新力量。

谢谢大家!

谢谢韩主任,下面请杨军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0年以来,聚焦“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要求,经开区在城市绿化美化提升过程中,坚持“拆建并举、建管并重、全面提升”的思路,以高铁新城整体改造提升为突破口,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推进建设。2020年以来,共实施绿化项目39个,新增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提升绿化15.2万平方米,栽植乔木4.7万株,新建在建绿道23.8公里、绿地广场40个,新建城市公园1座,提升城市公园1座。全区绿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线路提升成效显著,高铁新城面貌大幅改观。总的来说,我们坚持四个高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高标准设计,引领整体提升。我们坚持以高标准规划设计为引领,突出综合枢纽和门户迎宾功能,对北客站周边13平方公里的17条道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全面改造提升。把元朔路、元凤二路2条通往奥体中心的迎宾大道作为绿化提升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作为辐射带动重点道路的示范标段,高标准编制了《元朔路、元凤二路改造提升方案》《北客站枢纽工程项目景观绿化方案》等,从树种选择、苗木规格到地砖、道沿的选用,处处体现精品、精细、精致的标准,形成“一路一方案”“一路一特色”,努力打造厚重、多彩、大气的高品质迎宾门户景观。

二是坚持高效率拆违,让出绿化空间。按照“应拆尽拆、彻底整治”原则,我们把“三拆一清”(拆围墙、拆违建、拆临建、清垃圾)作为高铁新城绿化提升的着力点,一次性划出道路红线、绿地控制线,一次性拆除到位,及时清运垃圾,打通绿化纵深,让出绿化地带的广阔空间。通过无人机拍摄、高分影像图对比、人工现场认定等方式,对占压红线的违建临建,实行“无死角”排查、“零容忍”拆除。在元朔路、元凤二路等6条主干道,共拆除围墙1.5万延米、违建临建20多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0万立方米,沿线储备地一律后退20~30米,共让出绿化空间220万平方米,打造错落有致、浓密多彩的背景林带。

三是坚持高质量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按照“拆违复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全域植绿”总体思路,着重打造迎宾大道、示范道路和绿化节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拉大绿化骨架。在高铁新城区域,全面新建2条迎宾大道,精心选用高品质树种、地砖等,通过反复比对、优中选优,确保达到最佳效果。高铁新城周边道路实施多层次绿化,塑造树阵景观,体现迎宾仪式感,同步推进人行道铺设,达到便捷与美观相统一。在中心城区,采取“修、补、换、增”方式,重点打造未央路、凤城五路、凤城八路等示范道路和张家堡广场、城市运动公园等重要绿化节点,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层次丰富、季相分明”的景观空间。同时对区域内铁路沿线、高速沿线等大量“留白增绿”,留足留大绿化空间,打开城市天际线,铁路、绕城沿线新增防护绿地61万平方米。将各主干道十字路口四个角、城北热力中心等边角地,都用来建设口袋公园和街头广场,与宽阔纵深的背景林连为一体,塑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生态花园城区。

四是坚持高水平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我们坚持质量第一、加快进度、安全为要,组织设计单位驻场服务、施工单位昼夜倒班、监理单位24小时旁站式监理,各单位密切配合、倒排工期、协同作战;同步实施苗木选运、移栽养护等工作,全流程严把选苗关、栽植关、管护关,确保达到设计标准和苗木成活率。为抢抓冬、春季有效栽植时间,安排绿化单位划区域、包路段,分头同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同步进场,动员一线施工人员2200多人,投入机械150余台,立体交叉作业,最大程度提效率、抢工期,新栽移栽树木4万7640多棵,新增绿化面积149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精雕细琢、精细管理”的工作标准,下足“绣花功夫”,用心呵护绿化美化成果,为十四运增光添彩,打造时尚现代的“美丽经开”。

谢谢杨主任,下面请陈共德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曲江、花园曲江、生态曲江,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好品质西安“大视窗”。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区近期在“为城市增绿,送市民福祉”方面所做的工作,我将用一组数据对增绿工作进行解读,期待与大家更好的交流。

 两个100%——

去年提前两月  百分百完成全年任务

今年第一季度  已百分百完成全年任务

2020年曲江新区绿化植树增绿十四运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为:新建绿道7.5公里,新建城市公园1个,绿地广场及口袋公园4个,屋顶绿化0.6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延米。截止2020年10月底,我区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全部任务,主要有:新建绿道28.9公里,完成任务指标385%;新建3个城市公园,完成任务指标300%;新建绿地广场、口袋公园4个,实现总体任务100%;完成屋顶绿化0.7万平方米,实现总体任务117%;垂直绿化1000延米,实现总体任务指标100%。

2021年曲江新区绿化任务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不少于1万株;改造提升绿地广场1座、口袋公园1座;新建绿道3.5公里;建成城市公园1座等。截止3月31日,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绿化工作指标:新增绿地面积25.16万平方米,完成任务量251%;栽植乔木17499株,完成任务量174%;完成改造提升绿地广场1座、口袋公园1座;完成新建绿道4.6公里,完成任务量131%;完成新建公园1座。

除了上述“必答题”外,我们还做了一些“抢答题”,下面,我将分项目给大家做以介绍。

绕城高速曲江立交景观提升

54万平米绿化  打造1条城市绿链

西安绕城高速曲江段绿化环境整治项目西起翠华路,东至长鸣路,本次环境整治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其中绿化提升约54万平米。我们克服高速施工叠加雨季等诸多困难,每天投入4500人,机械上百台24小时轮转,共栽植苗木约8000多株,完成54万平方米绿化,不到一个月即完成了这场硬仗。

该项目虽然已经成为城市区域的一部分,但是绿化景观总体仍不足以体现城市道路空间综合品质。提升过程中,我们对地形进行舒缓结合,迎坡线、林缘线、林冠线、地被线相呼应,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现在,行驶在绕城高速曲江段,疏密有致的绿化层级和丰富色彩,极大缓解行驶疲劳,营造多彩线性景观风景绿链。

西安文化CBD

 6万+平米绿化  提升城市中轴线颜值品质

西安文化CBD区域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工程,位于西安文化CBD区域,南三环南辅道南侧,绿化面积约6.1万平方米,现场整体遗留了大量的废弃建筑和设备垃圾,整体环境“脏乱差”。

项目合理处理现场高差,利用挡墙、地形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将健身绿道与景观相结合形成一条多功能生态绿化带。在重要节点处种植精品植物,提升景观品质,成为散步、健身、嬉戏、赏景等户外活动的功能,营造出亲近自然、健身休闲、方便快捷的出行环境。

曲江大华社区公园

7.5公顷的“民心工程”

曲江大华社区公园南临航天大道,西至公田二路,东至公田三路,北接春临五路,公园总面积约7.5公顷。公园以“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为理念,从地形、功能、交通等方面改造提升,使之成为一处集童趣、健康、生态与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公园,让“民心工程”送上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项目西区场地现状局部高差较大,高出周边地势约3米,与西北角高差最大超过 15米。项目利用场地现有高差,坡地形成花林景观,在场地制高点营造芝樱花海大地景观、特色花境,将场地劣势转变为优势。

公园立体绿化的应用成为空间装饰的一大亮点,探索馆建筑的屋顶绿化既能起到美化作用,还能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儿童活动区铺装绿色环保的EPDM彩色橡胶颗粒,弹性佳、耐磨性好、并且色彩鲜艳丰富,符合儿童的欣赏视角。

各位媒体朋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离“人、城、产”生态和谐共存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将在重点部位营造疏密有致、精巧别致、文化特色突出的绿化景观。同时,优化美化市政服务设施,构建城市健康、绿色、人文的宜居环境。另外,以绣花功夫做好绿化景观养护工作,不断满足民众对居住环境品质的多元化需求,助推城市面貌优中向优,为提升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环境竞争力助力。也希望大家到曲江多走走多看看,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谢谢陈主任,下面请苗吉副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设的支持和关心,向大家介绍西安国际港务区迎十四运奥体片区绿化美化提升工作有关情况。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十四运主场馆所在地,承担着奥体中心和周边重大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开闭幕式、各项赛事、全运村服务保障等重要任务,是全面展示陕西、西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面向“一带一路”城市功能载体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当前,我们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总占地33平方公里的奥体中心片区,全力以赴做好奥体中心周边绿化、美化及功能配套等工作。2020年9月至今,共实施绿化项目26个,围绕奥体场馆、奥体中央公园、“三河一山”灞渭河绿道及“17+25”迎宾线路,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97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面积179万平方米,临时绿化面积194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0.68万株,真正打造“绿廊环绕、绿轴贯穿、绿道成网、绿心点缀、绿荫覆盖”的“公园陆港”,确保达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绿化要求,切实为十四运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谋划。聘请清华大学设计院、中建西北院、北京土人设计院、深圳交通中心等知名团队,专家领衔,党工委管委会主领导既挂帅、更出征,深入一线高位统筹。联合为项目提供全过程的咨询管理,逐个对绿化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反复打磨,运用多品类、多组团、多季相、多层次的植栽搭配手法,打造生态自然、开合有序、疏密有致的景观空间。

二是建设实施高效率规范推进。引入具有高等级工程经验的市政、水利、景观综合型建设施工队伍,选派一流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实施,认真把好施工图审核、土壤改良、苗木验收和精细化养护等关键环节,科学周密,组织工序穿插,确保严格按规范施工;选派专人赴河北、山东、河南等6省14市蹲点“号苗”,双向把控苗木质量;同时,制定事前定责、事中督责、事后亮责的管理体系,每周开展绿化项目评比打分,形成了“大比武、大竞赛”的绿化建设氛围。

三是特色塑造高品质集中呈现。围绕奥体片区“五横四纵一轴一水廊”景观体系,突出滨水绿廊、奥体中央公园、道路绿化三大板块,着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化美化格局。滨水绿廊方面,加快19.7公里“三河一山”灞渭河绿道(国际港务区段)工程建设,按照安全性、合规性、连续性、亲水性、生态性原则,打造柔性治水、生态修复、优美宜人的滨水公共空间。奥体中央公园方面,自灞河东岸向东延续,建设南北最宽处330米的奥体中央公园,与沿线企业总部、居民小区、学校等有机融合,打造健身、休憩、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轴绿色廊道。道路绿化方面,应用少球悬铃木、白蜡、银红槭、国槐等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在快行、慢行区域布局整齐统一的多排林荫景观,道路两侧配套10-30米绿道、带状公园、街角广场、口袋公园等,形成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优美环境。

四是功能配套高水平完善设施。坚持“既为会,也为城,更为民”的目标导向,在公园绿地设置多个休闲健身、儿童活动空间,新建公厕、驿站、母婴室20余座,完善多杆合一果皮箱、座椅等城市家具设施,对公园、广场进行无障碍改造,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采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若干措施,加强建筑物外立面清洁美化、门头牌匾整治及泛光照明提升等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陆港,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下一步,国际港务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奥体中心片区建设、绿化美化及全运会氛围营造工作,确保4月底高质量完成全部绿化建设任务,真正做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为十四运顺利举办提供最美环境保障。

谢谢大家!

谢谢苗书记,介绍情况就到这里。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不设置提问环节,还需要了解相关信息的媒体朋友,新闻办将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谢谢媒体朋友和各位发布人!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