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十一)
时间:2021-05-28 17:04:52 来源:陕新发布
5月27日,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围绕“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11场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 王斌同志
现在请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王斌同志围绕“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王斌: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发改委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落脚点,以牵头负责的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发力点,聚焦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岗位职责、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做到在“知”上有作为,在“行”上见成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担当、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推进渭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就牵头的“三项重点工作”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
今年以来,我们以聚力建设郑洛渭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协同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积极融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建设发展为导向,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内陆开放新高地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一是内陆开放项目、招商在建项目资金到位进度良好。截至4月底,全市96个内陆开放项目开工81个,开工率84.4%,累计完成投资额110.8亿元,完成年度360亿元投资任务的30.8%;全市共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546个,实现到位资金454.12亿元,完成全年1500亿元任务的30.27%。二是西渭融合发展有新进展。《关于加快推进西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西渭东区的合作协议》经过西安渭南两市党委、政府审核通过,取得突破性进展,近期将正式签署。印发渭南高新区协同创新区实施方案,成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渭南协同创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成《 渭南市产业链分析和产业空间布局专题研究》《西渭融合发展专题研究》《西安-渭南交通一体化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渭南经开区冷链物流专项债项目基本建成,渭南高新区保税仓选址已确定。西铜“绿巨人”动车组咸铜线电化改造可研文件已经修改完善并报国铁集团审批。三是开放平台、重大项目引进有新成效。深入开展“百企千项万人进渭南”活动,积极组织举办了中国树脂协会进渭、第八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首届中国酵素博览会等招商推介活动30余场,与中粮集团、国华能源、中科院等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共建打造现代农业、整车制造、文旅产业、大数据等领域110个产业平台项目进行重点合作推进。
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目标,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加强项目谋划,狠抓工作落实,聚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明确目标考核任务。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结合各县市区、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对接沟通,商榷制定了各县市区、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清单和项目建设清单,并印发实施,细化目标责任,全力确保工作落实。二是狠抓项目谋划推进。截止4月底,全市黄河项目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1.5%;纳入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库项目110个,其中单个项目54个、总投资2501.2亿元;纳入2021年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库单个项目57个、总投资约23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5亿元,占全省的11.5%。上报大荔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金帜山关停石渣厂植被恢复、合阳县金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7个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10.7亿元,申报资金8.56亿元,所报项目全部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并报国家发改委评审。三是狠抓工作落实。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45万亩,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1万亩;摸排核实全市入河排污口305个,并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单。华阴市二华排洪干沟华山峪310国道至三河口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已报省水利厅审批,华阴、大荔、蒲城等10县市区20万人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已完成,所有项目资金计划均已如期下达。大唐寺前5万千瓦和大荔和煦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成功举办第八届黄河金三角投资交流合作大会,共计签约项目41个,总金额695.5亿元。
三、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意见5年任务3年完成和三个对标对表原则(对标对表中省最优水平、最快进度、最低成本)要求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安排,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从总体情况看,全市在重点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方面全面实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模式,截止目前,全市527个重点项目512个市域内手续全部办结,办结率97.15%。狠抓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1-4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352户,同比增长61%,其中全省季度通报显示我市一季度市场主体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上报并通过省级审核2021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32个,排全省第1位;债券资金需求335亿元,排全省第3位。37家本地企业在省上市后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注册,全省第2位。从具体任务推进看,“三服四化”经验推广方面,全市镇级便民服务站覆盖率实现100%,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受理”模式开展试运行,处置批而未供土地方面快于全省计划,水电气报装实现“一站式”服务,用气办理时限由2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用水报装由原来的8件简化为提供营业执照1项即可受理,下户等6环节压缩为受理、验收2个环节。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国有土地出让和矿业权交易纳入全省平台。监管和法治保障方面,累计收集审查各县市区和13个市级部门企业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超过2000项。市纪委监委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6起,党纪政务处分22人,市公安局化解涉及营商环境纠纷26起,行政处罚3人,刑事拘留5人。从县市区看,合阳县在金融服务方面边调研边落实,在法治保障方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富平县提前在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方面落实“互联网+踏勘”经验,在企业开办“一日结”、不动产登记“一小时”、个人事项“一证通”、智能AI“一秒批”等方面成效明显。大荔县“721工作法”走在全市前列,出台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优化营商环境10不准举措。澄城县制定依法打击妨碍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等10项措施,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潼关县在身份证“无证通办”、居住证办理立等可取等方面成效明显。蒲城县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实施严格实行“亮证”执法等六项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华州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互联网+踏勘经验在全市推广。渭南高新区在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方面成效突出。白水县率先在全市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居住证办理实现立等可取。临渭区开通全市首个跨域通办专窗”。华阴市在推广复制全省典型经验“楼小二”方面成效突出。经开区在主动上门服务加快手续办理方面成效明显。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王主任的通报发布。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西北信息报杜芳丽:
王主任,你好,我是西北信息报记者,今年以来,请问渭南内陆开放新高地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王斌:
答: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工作方面,我市工作亮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区优化整合有新进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推进会要求和市政府专题会议部署,印发《全市开发区优化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推进制度,督办方案报备、优化整合和规划编制。印发《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渭南发展生态工业园的意见建议》的送阅件,指导各县市区以生态工业园区融合落实中省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新要求。白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澄城经开区获批为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面积10.1764平方公里。二是对外合作和项目引进呈现新局面。先后7次与土耳其丝路经贸交流中心沟通对接,4月27日成功签订“一带一路”世界商桥合作框架协议。5月12日,渭南经开区现代物流港项目与中远海运物流公司签约,助力打造服务西安渭南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层级物流平台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税务管家”、“纳税服务一卡通”等工作机制,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服务全市十项重点工作。
群众新闻网唐兰可:
王主任,你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请问“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王斌: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构建政策规划体系。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尽快出台《渭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时,研究制定《渭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渭南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渭南工作方案》等配套政策,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二是重视解决突出重大问题。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等工程,全面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黄河、渭河、洛河及中小河流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加快堤防险工险段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南山支流防洪标准,切实提高防洪水平。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力度,打造富有华夏文明活力的黄河文旅胜地。三是加强项目策划推进。围绕生态保护、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利用、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联通、跨区域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谋划,力争实现项目接替有序。
西部法制报记者杨凡:
王主任,你好,我是西部法制报记者,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协调处置市场主体之间纠纷探索了“大事化小、小事变好”工作法,请您介绍一下具体内容和成效。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合作中心主任王斌:
答:自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我们在受理企业群众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投诉举报及求助咨询线索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线索为市场主体之间的纠纷,这些纠纷涉及项目建设、合同执行、债务化解等多个方面,为此我们探索了“大事化小、小事变好”工作法。这个工作法的核心是:一是要公平公正处置,“大事化小、小事变好”;二是做到掌握举报方与被举报方的共识、诉求、底线以及所处领域政策;三是剥离共识找分歧、分歧之中找制度、制度不足找证据、证据不足找惯例、惯例之外找便民利企政策落地落实;四是协调结束后做好留底存证、跟踪服务、涉嫌违纪违法线索移交、司法补偿、问题研究及典型经验推广宣传等工作。这项机制运转以来,受理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纠纷36件,处置合同或标的资金上亿元,协调成功率9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深化机制创新,将这项工作机制打造成为司法途径解决前力度大、效率高、零成本协调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发改委,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