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10-18 16:24:09 来源:陕新发布

10月13日上午10时,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介绍推进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丝路和举措,并回答媒体提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展示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新举措,按照市委的安排,我们组织召开“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同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下面请冉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西安市发改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传西安发展改革工作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西安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年多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实现稳中向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民生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增速位列全国GDP前三十强城市第一名,人均GDP超过1.35万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99.6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3%,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双过半”,占全省比重达到37.9%。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25.66亿元、增长10.4%,进出口总值2873.58亿元、增长26.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两年平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呈现出“稳健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驱动动能强劲。积极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深入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始终居于全国前列。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超算(西安)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前投入运行。加快推进硬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产学研、城校企创新平台和联盟,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和技术经理人“1+3”服务模式,孵化出一大批叫得响、过得硬的科技型企业,科创板累计上市企业5家。今年1—9月,新增上市5家科技型企业,新认定8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以上众创载体达到3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4.9%。1—7月,共获专利授权3069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4.7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三次产业之比为2.14:32.44:65.42。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动能发展壮大,1—8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35.9%。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量同比增速均在60%以上,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8%。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35.41亿元,同比增长20.9%,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
二是区域协调稳步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西安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统筹推进规划纲要实施。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我市落地,组织召开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圆桌论坛,关中区域合作办公室揭牌运行。全面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的建设和西咸一体化的推进步入了快车道。出台城乡融合发展系列措施,大力支持阎良区、高陵区和西咸新区3个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有序推进村庄规划试点和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创建工作,深化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果。
三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坚决扛起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峪口峪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彻底关闭112座矿山、退出拆除小水电站50座,建成数字秦岭“1+7+N”综合监管平台。加快推进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水质优良比例超过71%,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V类以上;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建成11座,日新增处理能力55.8万吨。灞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具备点火条件,蓝田固废综合处置场项目部分投用,年底前7座污泥处置厂将全部建成投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7%。2020年底,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今年上半年新增城市绿地1241.5万平方米,幸福林带建成开放,“三河一山”205公里绿道基本贯通,其中74公里核心段实现无障碍通行。1—9月,全市已收获超过180个蓝天,其中9月份创造了月度优级天数新纪录。
四是对外开放活力迸发。坚持以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为突破,着力做大开放载体、做优开放通道、做好开放平台、做强开放产业。西安港综合口岸等8个绿色物流转运中心提前建成投运,全市4A及以上物流企业数量达到54家。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推进,首发长安号跨境电商出口专列,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至今开行累计突破10000列,今年开行已超过2900列,“+西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线路达15条,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提升方案,开展“百日攻坚行动”,1—8月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6.38万户,同比增长31.9%。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西安在80个城市中排第13位,提升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五是共享发展丰硕成果。人才吸纳效应不断显现,现有常住人口1295.29万人,大专以上401.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1%。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等8个场馆、全运村整体工程及配套设施如期完工,西安交出十四运会精彩圆满答卷。地铁14号线正式投运,实现7线在建、8线运营,通车总里程达到259公里。10座立交和7条主要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北客站枢纽(一期)、火车站站改、跨浐灞河“5桥2隧”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三改一通一落地”任务超额完成。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14条意见、贯彻落实省上促进居民增收十条措施《工作方案》等政策,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0%,持续低于控制目标。全面建设健康西安、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实施13个医院建设项目,计划到2022年新增床位1.6万余张。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5年。今年14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秋季开学顺利投用,全年共新增学位13.04万个。认真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出台“3.30”“8.30”调控新政,积极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持续叫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国庆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089.48万人次,旅游收入90.12亿元,西安再次上榜十大国庆热门目的地城市,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体贯彻、全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冉主任。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先报一下自己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谢谢。
请提问:
我是西安日报记者,请问西安是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冉红斌: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陕西和西安考察,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等具体要求。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陕西考察,要求我们“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对西安发展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对陕西、对西安发展的最新思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陕西、西安的具体化,更是新时代西安做好各项工作的“纲”与“魂”。
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遵循。其要义和核心就是要聚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加快构建“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继续提问:
我是新华网记者,下一步西安市发改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准备采取那些措施?
冉红斌:前期,市发改委在认真领会中央、我省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调研,结合西安实际,起草形成了相关政策文件,已经上报市委市政府。其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细化了具体任务,重点将加快构建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安样板”。
特别是从去年起,我们密切关注我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进展情况,多次对接协调,结合我市各区域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功能定位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用强度、比例、结构指标代替过去传统的总量和速度指标,通过差异化指标权重体现不同的评价重点,初步形成了我市《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从加强顶层设计的角度,引导各级各部门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换到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加快相关政策的起草制定工作,力争早日出台,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们的提问和发布人的回答!请继续关注我们举行的“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