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时间:2021-11-08 09:21:51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1月4日10:30,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卫健委专场发布会,邀请延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胡生凡,延安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陈顺、王刚,围绕“立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主持。

pic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贺冬梅

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办的是“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卫健委专场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胡生凡先生,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陈顺先生、王刚先生,请他们围绕“立足新起点 迈向新征程 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请胡生凡先生介绍情况。

pic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  胡生凡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胡生凡: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延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延安卫生健康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深化改革促发展,着远未来打基础,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为全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具体来讲,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做到“五个坚持”,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康延安建设全面铺开,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城区、县城全部建成国家卫生城市,黄龙县在全省首个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健康延安2030规划纲要》、《健康延安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8类健康细胞和18项健康行动为抓手,有序推进健康延安建设。人均期望寿命由“十二五”末的74.7岁增加至“十三五”末的77.11岁,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死亡率分别较“十二五”下降9.5/十万、0.73‰、0.87‰,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8%提高到12.5%,荣获首届“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持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居民就医满意度明显提升

发挥延安优势,对外引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六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四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市级医疗服务水平。对内组建三个医疗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11个县区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正在形成,80%的大病在市域内就能得到救治,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诊治,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率先在全省启动市县两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面推行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零差率销售,大幅降低检查检验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单病种付费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大幅降低,“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群众就医满意度达到90%以上,被评为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先进市。

我市深化医改经验多次在全国交流推广,成为国家第三批改革试点市,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显著”通报表彰。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体系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延大附院由规模扩展向提质增效转变;市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并启动改扩建工程;市中医医院迁址新区发展,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医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平战结合定位,战时有效治愈了新冠肺炎病例,平时实行市区结核、艾滋病的集中收治、归口管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建成投用,填补了区域精神卫生领域空白;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稳步发展,与西安市第四医院建立协作帮扶,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无假日医院、网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一站式结算等便民惠民措施,全市形成了综合医院良性竞争、专科医院补充、基层为支撑的医疗服务新格局,为群众提供了优选多选的就医机会。率先在全省开展市级临床重点学(专)科创建,累计建成省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84个。建成8个院士工作站,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00人,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6.7张,千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增长至8.3人,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2.8人。县域内就诊率从“十二五”末的7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卫生应急处置,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疫苗冷链管理实现规范保存运输,出入库全追溯,数字化接种全覆盖,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策,全市连续多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病,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十二五分别下降21.61%、21.31%,均处于全省低位水平;建成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北斗导航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院前急救反应缩短至一分钟内调度,三分钟内出车;急救供血保障有力,连续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卫生健康队伍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短时间内做到输入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治疗方案入组国家试点,社会心理干预得到省上充分肯定。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动各项领域复工复产,为恢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以来,面对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多地暴发流行严峻形势,全市卫健系统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科学研判疫情变化形势,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动态调整防控主攻方向和侧重点,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五是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础保障,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29.2亿元,实施基层卫生健康项目52个,为基层补充医学类毕业生1800多名、乡医598人,基层设施设备简陋、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率先在全省开展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创建,为每个达标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价值520万元的医疗设备,全市建制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流动医院”服务模式,为建制镇卫生院购置60多辆体检车,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行镇村一体化改革,全市1898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对标脱贫攻坚“基本医疗有保障”,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慢病签约服务等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强化“减存量、控增量”措施,开展“三个一批”和疾病防控“十大行动”,30种大病患者全部得到救治。全市因病致贫占比高达45%的26608户68244人全部脱贫,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十四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顺应新发展格局,以健康延安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保证。

2022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按照“12345”工作思路,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主线,加快推进健康延安建设。加快实施18项健康延安行动计划和8类健康细胞建设,制定实施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提高公共政策体系“健康意识”,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突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两项改革。一是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力打造具有延安特色的改革模式。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全覆盖,重点做优做强县级医院,实现市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二是按照“补底板、锻长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要求,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完成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加强老龄健康服务职能,理顺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三)打牢基础,做好项目、人才、信息化三项支撑保障。一是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完成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作,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心血站迁建和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完善各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配置。二是建立“健康延安”医疗卫生智能化云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两级信息数据实时交换、互通共享,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00名,为基层补充400名适用人才。从2022年起,联合北京市中医医院三年培训90名掌握中医诊疗技术的乡村医生,真正培养起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健康队伍。

(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四项能力。一是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继续实行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强化预防接种规范化服务,做细做实妇幼健康服务项目。三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启动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评选一批全市名中医,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四是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完善多元综合监管体系,依法依规整治医疗服务市场,切实维护好群众健康权益。

(五)强化措施,狠抓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狠抓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二是狠抓重点人群服务保障。推动全面三孩政策落地,落实计生家庭扶助政策,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发展。三是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市级临床重点学(专)科创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持续开展便民惠民服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四是狠抓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保持健康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完善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脱贫摘帽后政策“急刹车”和“翻烧饼”现象。五是狠抓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化解风险能力,确保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推进。

各位媒体朋友,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和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一定能够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坚强健康保障。

贺冬梅:

谢谢胡主任。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名称。

陕西日报记者:

近年来,卫生健康系统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请结合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pic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王刚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刚: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委持续提升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始终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做首要任务,尤其是今年我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贴群众需求,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为抓手,靶向发力。我委以深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听民声、汇民意,采取开设网上举报通道、设置举报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以及看病就医“三长一短”等方面问题,梳理汇总后对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专项治理以来,我委已收集113条线索建议,经调查后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广预约诊疗、网上挂号等便民措施,目前已实现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平台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诊“三长一短”和乘电梯难等问题。

二是以三大中心建设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突破,精准施策。成立全市神经病学质控中心、胸痛专科联盟、心血管专科联盟,通过组织线上线下同质化培训指导,强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胸痛中心4个、卒中中心3个,其余县(市、区)综合医院正在积极推进中,力争年内完成三大中心县域全覆盖,优质医疗服务可及性大幅提升。通过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同质化验收,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二级医院32项、三级医院45项项目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成立了市级放射、病理质控中心,为扩大检查结果互认范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肺结节胸部CT标准化检查与诊断,其余项目检查结果互认正在逐步推进。

三是以中西医结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导向,破解难题。逐步完善以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持续实施基层能力服务工程,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吃中药”的需求。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和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连续七年开展延安市中医药养生文化节,通过组织义诊、培训、科普宣传活动来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营造更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百名中医百场基层义诊”活动,面向乡村、社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提供中医诊疗咨询科普服务,全市共举办义诊62场,26所医疗卫生机构145名医护人员参与,受益群众6907人。谢谢。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年来群众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反响强烈,我市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pic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陈顺

延安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陈顺:

谢谢你的提问。“看病难、看病贵”是长期以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着力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市“看病难”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解决“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坚持“三医联动”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和过快增长。

一是实行“三保合一、市级统筹、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2012年,我市将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机构合并,实行一体化管理。以不断扩大群众受益面为重点,逐年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扩大覆盖面,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等多层次医保制度。住院参保人员在市域内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时,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2018年实现了省内和跨省医疗费用直接报销,既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群众垫资压力。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6.4%,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统筹前的45%提高到目前的75.5%,高于国家要求73%的政策指标。

二是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我市始终将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对市属5家公立医院、13个县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目标进行了分类确定,定期将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增幅情况在全市通报。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集团内部和同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建立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机制,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据统计,2020年全市29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平均为-1.25%,控制在省上要求的6%以内目标,这说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6年的39.1%,下降到32.6%,下降6.5%;百元医疗收入耗材占比从2016年的33.5元,下降到28.3元,较2016年下降5.2元;平均住院日降低到8.6天(同2016年相比减少了2天)。

三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政府保障为主运行新机制。把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016年10月我市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执行药品、耗材“两票制”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价格。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谢谢。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近年来,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健康中国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按照相关要求,我市在推进健康延安建设都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陈  顺:

谢谢你的提问。我市在推进健康延安建设过程中: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2019年底,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健康延安建设工作委员会,出台健康延安的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将健康延安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负面清单,实行专项督查检查计划,通过完善评估考核方案,健康细胞示范建设评估标准等制度性文件,成立了4个工作专班,为深入推进健康延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总的来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健康延安建设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搭建工作载体,推进示范建设。纵向推动18项健康延安行动,横向开展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健康机关、医院、学校、村庄、社区、企业、家庭、军营)。卫建、教育、农业农村、民政、妇联、工信等牵头单位制定建设方案,建立了部门牵头负责,各县(市、区)具体负责,市健康办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以健康促进县区创建和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为载体,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针对环境、行为习惯等健康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行为,优化健康服务。目前,子长、宝塔、安塞、甘泉4个县区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县区,累计开展健康细胞建设107794个,培育示范典型7660个。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健康建设氛围浓厚。通过建立健康科普传播机制,组建市级专家库,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宣传、讲座等活动。心理健康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开通心理咨询热线,7所学校试点聘任心理健康副校长。联合多部门常态化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0年较2019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健康意识、素养明显提高。

四是加强部门协作,改善健康环境。市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通过国家暗访,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建设健康公园(步道、长廊)22个(处)。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长,全省领先。农村卫生厕所18.5万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09%,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是聚焦重点人群,优化健康服务。优生优育健康服务实现全程覆盖,产前筛查率95.1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7.28%。教育、卫健、体育等8部门联合推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2020年总体近视率降至51.2%,学生体质优良率达20.9%。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6.5%以上。建成45个养老机构、118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5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

下一步,一是加强健康科普。积极协调编办、人社部门,加快成立市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大力开展社会宣传发动和健康科普,持续引导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密部门协调。统筹实施18个专项行动,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夯实部门主体责任,有力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三是加大督查力度。指导督促县区、部门,以示范建设和健康科普为重点,有效运用督查督办和评估考核,不断提升健康延安建设水平。

延安市电子政务办编辑:

近期,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状态,周边省份均有本土病例报告,西安市也累计报告14例本土确诊病例。我市应对本轮疫情重点采取了哪方面的防控措施?我市防控的基础能力如何?谢谢。

胡生凡:

谢谢你的提问。近期我市周边省份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均报告了本土确诊病例,西安市也相继有本土感染病例。面对当前国内疫情,我市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联防联控,实施平急一体化应急指挥机制。市级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的疫情现场处置工作专班,负责疫情发生后现场应急处置的统筹调度,与现有市联防联控工作指挥体系合并办公,保持24小时应急值守,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二是加强外来人员管控。严格落实重点人群闭环转运,对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人等重点人群落实“点对点”转运并落实相关管控措施。严密开展大数据核查,及时接收省上下发的各类重点人员信息,第一时间核查并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全面落实社会面管控,社区(村组)、酒店、“两站一场”落实排查管控责任,对社区(村组)居住及来往人员,酒店入住人员,“两站一场”来延返延人员,严格进行测温、扫码、48小时核酸证明查验、旅居史排查等措施,及时发现重点人员,尽早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在高速路出口和省际公路口设点,严格查验甘肃、宁夏、内蒙古等重点地区来延返延人员,落实48小时核酸证明查验制度。三是加强核酸检测排查。加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隔天1次核酸检测,其余一线工作人员每周进行2次核酸检测,其它重点人群1-2周检测一次。持续开展物防检测,持续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水果的采样全覆盖、样本全检测、包装全消杀、商品全追溯、人员全管理。四是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管控。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持续规范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发挥医疗机构“前哨”作用,守住院感防控的底线。加强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疫情防控,落实戴口罩、勤消毒、扫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加强各类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落实学校晨午检登记、缺课缺勤缺工报告等追踪管理措施。五是紧盯新冠疫苗接种。我市已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人群免疫工作。目前全市有201个接种点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苗数量充足,可满足应接尽接。希望广大满足接种条件的市民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在做好以上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了各项能力储备建设。一是加强流调能力储备。市、县两级均建立由卫健、公安、交通、网信、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流调工作专班,同时正在组建包含三级小分队的流调储备队伍,组建后全市将有150支共1500人的流调队伍,实现流调能力全面提升。二是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市共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13家,均建成独立设置的感染性疾病科,建成规范化发热门诊22个。三是加强隔离点储备建设。全市共有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58个,间房4637个,配备工作人员592名,其中启用集中医学隔离点32个,备用集中医学隔离点28个。四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全市共有核酸检测机构35家、移动核酸检测车1辆,实验室检测人员386名,日单检能力6.5万份(1:10混检可达65万份),最大日单检能力达到7.9万份(1:10混检可达混检79万份);市级建立了全员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各县区均制定了全员核酸检测方案,细化了组织分工,加强了人员的培训及演练。五是提升物资储备能力。市县两级均建成了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库,充实了防控物资的品规和数量,同时使用物资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物资统一调度管理,目前全市医疗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均可以满负荷运转30天。谢谢。

陕西科技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对生活美容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有关生活美容场所的监管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作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如何对生活美容场所进行监督的?谢谢。

王  刚:

感谢你的提问。生活美容行业卫生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是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生活美容行业监督执法主要包括落实卫生管理部门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规范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流程,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检测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在醒目位置向社会公示相关信息等。

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我们探索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双随机”抽查、消费者举报查办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今年以来,组织对全市450家美容美发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规经营等违规行为,下达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164份,查处行政案件38件,罚款38起,罚款39800元,目前已陆续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法依规加强对生活美容行业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整治行业乱象。一是联合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避免职责缺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平台,普及美容健康知识,曝光案例引起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三是继续建立投诉举报制度、从业单位承认制度、公示制度,对超范围经营行为的美容机构,纳入全市红黑名单公示系统,倒逼行业自律。四是开展联合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按处罚。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放心规范的美容服务环境!谢谢。

贺冬梅:

非常感谢胡主任和几位发布人,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