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

时间:2021-12-08 16:35:2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2月7日10:30,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市文化和旅游局专场发布会,邀请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祺,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陈胜军,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推进延安文化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发布会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主持。

pic
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贺冬梅

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办的是“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专场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  祺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陈胜军先生,请他们围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推进延安文化旅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请马东坡先生介绍情况。

pic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东坡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文化旅游广电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沿黄旅游公路建设、文旅新基建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延安文化旅游工作夯实党的执政思想基础、传承弘扬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助力延安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力争五年内,把延安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业成为千亿级主导产业。下面,我就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文艺创作唱响主旋律

积极实施文艺创作“135”工程,启动了大戏陕北民歌剧《初心》、话剧《为人民服务》和陕北道情剧《大山》排演工作。新创剧目《南泥湾》成功申报为中、省重点扶持项目,联合编排的舞台剧《再回延安》于6月12日在延安红街实现常态化演出。新创作了《陕北说书与秦腔》《唱家乡》等陕北说书5部,歌曲10首,舞蹈15个,其中《延安情怀》《百年畅享》《致敬果业人》《山沟沟里的女人》《家在陕北》五首歌曲已正式发布,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二、文化传承保护显著提升

一是推动非遗传承保护法制化。《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在我省地市一级尚属首例,该条例的实施,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认定。命名了一批市级非遗扶贫工坊,健全了国家、省、市三级非遗工坊名录,我市子长唢呐已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延安市非遗陈列馆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多维度拓展非遗影响力。线下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38场(次),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 128场次;线上举办2021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展播,我市黄龙县无量山庙会作为全省非遗过大年线上代表,参加国家非遗线上展演,抖音号播放量超10万。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面加强

一是组织开展系列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21全省图书馆联盟年会、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全省合唱集中展演、三秦群星忆初心诵读分享、第五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第二届延安市农民工诗歌朗诵大赛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举办了自贡——西安——延安三地优秀美术作品展、延安市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油画展、李苦禅美术作品展等专题展览20余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全面完成了基层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建成并对外开放了延安市美术馆;基本完成了全市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建设工程,今年共新(改)建旅游厕所54座(新建32座、改建22座)。三是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主动开展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全年已购买各类公共文化演出1200余场次;动员广大群文干部深入生活开展文艺创作,开展各类采风活动30余次;开展各类艺术培训、图书分享和讲座活动共计128场,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建立流动书屋63个,形成了重点人流聚集区全覆盖的图书布设网络。

今年,安塞区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延川县、宜川县壶口镇获评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陵县店头镇、黄龙县白马滩镇、志丹县金丁镇获评陕西省公共文化示范镇;宝塔区桥沟街道向阳社区被国家文旅部评定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吴起县图书馆被国家人社部和国家文旅部联合评定为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

四、文旅产业发展向千亿级规模大步迈进

一是注重A级景区提档升级。紧抓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期,年初启动了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工程,先后5次召开全市A级景区质量品质提升现场推进会,对全市景区进行暗访督查,限期整改销号8个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大大提升。加快推进壶口瀑布和乾坤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家5A级资源评审,正在等待国家专家组验收。指导甘泉大峡谷和秋林抗战纪念地通过了4A级景区省上验收,新评定了宜川县博物馆、延安牡丹园2个3A级景区,复评了延长县翠屏山3A级景区。全面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宜川、黄龙两县已通过资料、视频评审。二是全面加快文旅产业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完成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专家评审工作,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2次,全年共争取国家、省上项目建设补贴资金3690万元。截至11月底,万达红街、圣地河谷等13个市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65.17亿元,完成计划占比91.15%。三是加大文旅招商力度。组建文旅招商专班,召开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协调会3次,储备招商项目38个,确定重点项目18个;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及招商活动12批次,与中旅、中青旅等13个全国大型文旅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以来,共签约文旅项目12个,签约资金12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2.425亿元。四是持续推动旅游商品研发推广。协调旅游商品协会打通了企业间阵地、销售等壁垒,基本实现了旅游商品统一售卖。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联合举办了首届“延安故事”文旅创新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组织参加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和红色旅游演艺作品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全省22件商品中我市入围17件,并获得优秀奖。

五、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是开展“清浊行动”,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整治“黑导”“野导”“不合理低价游”、导游随意讲解等乱象,全市到11月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5万人次,检查经营场所6015家次,立案查处115件,办结案件110件,罚款27.24万元,责令停业整顿3家次,吊销许可证1家。二是积极防范化解安全隐患风险。与责任主体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开展“安全生产”相关宣传活动50余次,发放宣传品2万余份;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5次,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208处,均已责令限期整改。今年以来,全市文旅行业无挂号安全隐患。三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印制网吧、A级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剧院等文旅场所疫情防控措施宣传折页2万余份;协调推动文旅行业疫苗接种工作,全市持证导游疫苗接种率达98%;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全面安排部署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截了疫情通过文旅活动的传播。四是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联合多部门对景区周边各种旅游乱象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检查旅游包车1100台次、查扣非法营运“黑车”173辆、下架“三无”旅游纪念品76件;加大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指导培训84场次、10776人次,培训时长2847小时。

六、广电事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一是广电网络全面覆盖。实施了政府购买有线电视公共服务,覆盖8个县区5.99万户;完成了延安城区和12个县(市、区)有线网络光缆化改造;实施“广电扶贫·宽带乡村项目”,帮助2.33万户贫困户解决收视困难;全市广电网络实现县乡两级全覆盖,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26.1万户,个人宽带用户达10.6万户;“户户通”标准化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安塞、吴起、黄陵、甘泉、黄龙应急广播已投入使用,富县、宜川、延川正在试运行。三是安全播出保障有力。完善措施和预案,加强值守,圆满完成了2021 年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等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

七、宣传推介助力市场升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加持、媒体助力,精准营销,持续扩大延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回暖。邀请全国各地300多家旅行商、研学机构、会展机构来延进行深度体验,达成互送客源协议100余项,涵盖了我市全部重点文旅资源。联合航空界举办“庆祝建党百年,百城共飞延安”活动,推出来延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延安观光旅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频道合作,邀请丝路大V来延开展红色旅游及黄土风情文化参访活动,向世界传播延安新形象。活动中外籍大V在海外平台直播观看达15万次,收到点赞分享1.7万余次。组织相关涉旅企事业单位赴西安、武汉、井冈山、上海、澳门等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约3.5万余份,开展商务洽谈近1000次,特色商品成交额约170余万元。举办第二季“红星照我回延安”和“重走红色路,万人回延安”活动,开展“2021中国旅游日——延安主题活动”,同期启动“2021中国延安红色旅游季”活动,发布“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星火音乐节”“金延安首届文化艺术节”等50余项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延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举办“百年辉煌 回望延安”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共收到1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诗人和作家的作品1781篇,评出优秀作品100多篇,部分作品在德国法雷特拉新闻网等境外媒体进行展播,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4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72%。

贺冬梅:

谢谢马局长。

现在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名称。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非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陕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引起大家关注,能和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吗?谢谢。

pic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冯  祺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  祺:

全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共有19个,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其中之一。2009年8月延安、榆林两市人民政府启动了申报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2012年4月,原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2017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项目规划建设期限为2014至2028年,按照中央投入90%,地方投入10%的比例,规划总投资50多亿元在延安、榆林两市全面开展陕北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

生态区成立以来,我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各项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区建设规划与全市的“十二、十三、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将生态区建设的重点任务纳入全市总体规划盘子,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专列生态区建设专项经费,形成了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认真实施电子化、信息化“抢救性”记录保护,不断完善生态区建设工作档案。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非遗数据库,全市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3个国家级保护项目、79个省级保护项目、254个市级保护项目、1006个县级保护项目、1名世界级剪纸艺术大师、9名国家级传承人、48名省级传承人、160名市级传承人和511名县级非遗传承人的相关档案资料和全市非遗工作开展情况资料全部数字化并录入数据库。三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全力推动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定并严格落实了我市的非遗工作条例、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保护项目和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护。四是强化人才培养,努力夯实传承保护基础。全面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工作,密集举办各类非遗培训班,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授课,全力培养壮大我市非遗人才队伍。其中,安塞腰鼓进校园被评为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案例。五是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完善传承保护硬件设施。全市建成了14个非遗综合陈列馆、23个非遗传承基地;建成了国家级非遗工坊1个、省级非遗工坊6个,市级非遗工坊24个、非遗传习所和工作室64个;基本实现了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人人都有固定传习场所的目标。

同时,我们还在强化宣传推介、加强生产性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组织非遗项目出国交流、举办“延安过大年”“小戏调演”“城区校园文艺汇演”等非遗活动,编辑出版《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推进非遗产业化,吸纳贫困户助力脱贫等。一句话,陕北文化生态区建设,我们尽心、尽力、尽情,我们延安的非遗工作一定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活”起来、“火”起来。

陕西日报记者:

延安作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红色旅游有力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请问你们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成绩、新变化?谢谢。

pic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  陈胜军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陈胜军:

近年来,我市把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拉内需、激消费、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途径和决胜未来的第一资源、第一产业来抓,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旅游产业规模、产品品质、管理服务、设施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以黄帝、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中国红谷”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旅游区的“一核五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旧址9262处,其中革命旧址点445处;有国家A级景区48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79项;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9个。全市目前有星级饭店37家、旅行社57家。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走出了红色旅游带动全域发展的路子,走在区域旅游城市乃至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的前列,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人次从2016年的4025万人次,攀升到了2019年的7308万人次,旅游收入也由2016年的228亿增长到2019年的495亿,我们的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均保持在15%以上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以延安革命纪念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新建了市级旅游集散中心1处、游客服务中心8处,新设置旅游标识牌1426块,新改建旅游厕所58座,全部达到A级标准;新改建景区及其周边停车场8处;建设了延安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可实现对市域内游客的大数据分析和对旅游景区的远程监管,旅游基础实施和服务有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短板不足,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做法,成效良好。我们开设了“东方红号”延安旅游列车,吹响延安红色旅游研学旅行“集结号”,启动“喜迎建党百年 百城共飞延安”活动,优化完善航线网络,打造特色航线航班,全年累计运营航线达27条,通达城市29个,同程、携程等在线旅行商以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积极与延安合作,启动“百年辉煌,红遍神州”等系列活动,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复苏态势强劲,市场秩序井然有序,城市的功能街区、酒店、公共交通、景区服务提升很明显。现在游客来延安这个城市,不仅能接受红色教育,还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久远和沉淀,给以时代的启迪和感知。同时,我们这个城市也充满着现代的元素和气息,给游客带来别开生面的新鲜感受,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发展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群众新闻网编辑:

文化惠民演出一直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请问今年的惠民演出是怎样开展的?谢谢。

陈胜军:

文化惠民演出是新时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文艺的重要举措,是体现“以人为本”“共享文化成果”最简单、最重要的渠道,也是我市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继续开展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惠民演出1271场次,任务完成率138.27%。线下观众达到了30余万人次,线上观众达到了100余万人次。演出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所有活动的开展均围绕“建党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关键词展开,时刻守牢意识形态防线。同时,我们重点选取陕北说书、道情、陕北民歌、腰鼓、秧歌等作为活动表现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二是突出重点创作导向,支持新型文化艺术创作。在完成演出任务的基础上,我们特别注重支持反映新时代特征的文艺创作,延安合唱协会表演的《延安情怀》《总书记回到咱山沟沟》等曲目均为自主创作,延安市音乐家协会推出了新作《天下第一鼓》,延安市曲艺馆创作了《百年畅想》,红都组合改编上演了《天爷爷打翻酒一坛》,安塞腰鼓新创作了表演动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突出社会目标,支持协会院团发展。为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采取了“进景区促进文旅融合、进校园促进艺术普及、进社区促进效能提升、进乡村促进成果共享”等方式,实现了景区通过文艺节目吸引游客,学生通过文艺节目提升鉴赏水平,市民通过节目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偏远农村群众一样享受到文化成果的目标。为了支持全市各国有、民营文艺院团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采取公开采购的办法,使民营团体与国有院团一同参与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今年的惠民演出,全市共有26家演出团队参与了演出,做到了县(市、区)文艺院团全覆盖,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四是突出惠民属性,保障演出环境安全可控。面对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和群众对文艺演出期盼的矛盾,我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室内活动实施扫码、测温等措施,在室外演出也协调当地社区管理人员,做到了尽量避免大量人流聚集,截至目前,未发现疫情防控隐患。

文化艺术报记者:

今年以来,市文旅局采取什么措施主动服务文旅市场,规范文旅市场经营行为?谢谢。

冯祺:

在主动服务市场,保障游客权益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送学到文旅企业。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业主培训班3期,导游培训班1期,消防应急演练2期,向企业发放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宣传品2万余份。还先后组织印刷企业、书店、旅行社召开座谈会9次,了解企业难处及存在问题,帮助企业寻找发展突破口。二是做好疫情期间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协调为文旅企业减免网费72万元,为49家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638万,为2家旅行社和138名导游申请省级旅行社线路开发及专职导游岗位困难补助资金共17.8万元,为在复苏延安旅游市场方面有突出贡献的4家旅行社兑现奖补资金30万元,为5家旅游演艺企业申请省级疫情纾困补助资金25万元,帮助文旅企业共渡难关。三是行业协会引领,规范市场秩序。受疫情冲击,今年旅游市场各企业经营惨淡,延安文化旅游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统筹旅游市场资源,指导市场各企业报团取暖并不断优化业态,在业务上差异化发展,打破了以往各自为营、打价格战的无序经营状态,推动市场形成良性竞争。不仅提高了行业自律自治水平,还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四是执法工作的服务前置。改变“以罚代管”传统思维,按照“服务-引导-规范-处罚”的监管理念,不断将服务工作前置。首先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苗头,提前介入,通过引导企业及时规范经营行为,有效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是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把市场检查行为规范化、公开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最后坚持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以游客身份对全市文旅市场开展一次“体检式”暗访,倒逼各文旅企业自查自改,落实主体责任,自觉遵法守法经营。五是积极接受游客咨询,处理游客投诉。今年共接到游客关于旅游交通、景区疫情防控、住宿、游览等方面求助及咨询信息141条,均已按时答复;共接到旅游投诉70件,均已办结。在处理旅游投诉时始终把游客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今后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准备如利用好城市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延参观考察,接受红色教育?谢谢。

马东坡:

作为延安文化旅游工作者,提升城市品牌效益,扩大延安吸引力一直都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三五”期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今后工作中,这仍然是我们要长期为之奋斗的一个方向。具体来说,我们准备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继续突出延安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一是坚持打造“民族圣地,红色延安”品牌形象,发挥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势,逐步构筑起以延安市区游为内环线、各县区游为小环线、省内及周边省份游为大环线、覆盖全国(含港澳台地区)和入境游为外环线的多极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旅游框架和格局。培育推广“重走长征路”“转战陕北”“探访革命圣地  追寻红色记忆”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向全国讲好延安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充分利用“红军长征论坛”“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陕西黄河文化旅游联盟”等联盟组织,优化区域合作,完善高层互访、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互动联络的长效机制,整体推动延安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互补。三是利用重要客源城市、飞机通航城市等主流媒体,抓住重要活动、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和节会活动,扩大延安文化旅游品牌。深化与携程、同程、马蜂窝等OTA平台合作,通过搭建品牌体验馆、打造主题线路、线上红包、限时促销等手段引入线上客流。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加强与日本、韩国文化交流,提升延安对外交流水平。

贺冬梅:

非常感谢马局长和几位发布人,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