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举行“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5-19 15:55:38 来源:陕新发布

pic

5月17日08:40,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委改革办,举行“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教育局专场发布(第1场)活动,邀请延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涛,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郝景云,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进科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围绕“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化发展”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主持。

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媒体的朋友们出席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委改革办举行的“深化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这个系列现场发布会的第一场现场发布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走进新区美丽的校园,切身感受延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彰显延安统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天的现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来了延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涛,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郝景云,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进科先生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围绕“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化发展”这一主题,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延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涛:

各位记者,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延安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通报延安市教育工作有关情况。

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以“教育局长年度项目”为抓手,强优势、补短板、促公平、有创新、可持续,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2022年教育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着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破立”并举。3月24日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2022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任务做出专题安排部署;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报送《延安市人民政府评估认定黄龙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请示》;组织申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21个;各县(市、区)“教育局长年度项目”立项14个,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扎实开展全市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抓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学前、义务、高中、职业和特殊教育等五大类中省教育项目审核申报工作,批复下达项目资金3.7亿元;会同财政部门下达教育民生资金5.28亿元;重点推进1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建设,全市计划年内新增学位1.04万个,截至目前,已完工2所,主体完成4所,主体建设4所,基础建设2所,办理前期手续3所。抓灾后重建,对标《陕西省2021年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项目清单,积极推进市直5所受灾学校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灾后重建各项任务。抓安防设施建设,全市643所学校安装了窗户限位器。

(三)全力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开学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22个文件,从健全防疫体系、落实师生健康监测、严格门禁管理、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从严从紧、科学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3月19日,实施市级工作部门领导包抓联系县(市、区)制度,成立14个工作小组检查指导全市学校疫情防控等工作。从3月份开始,全市师生按总人数的20%每周周末返校前进行核酸抽检。

(四)强力推进全市“双减”。将推动落实“双减”工作作为2022年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强化统筹施策,加强综合治理。校内减负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县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安排等6项教育部监测指标占比均达到100%。印发《中共延安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校外减负工作。全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455所,较“双减”前的628所净减少173所。其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双减”前的283所压减至6所,压减率为98%,高于全国平均压减率(92%)和全省平均压减率(91%)。

(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延安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推荐延安中学、延安育才学校作为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申报陕西省教师发展研究项目5个,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贯彻落实《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保障待遇落实。深化“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推荐正高级教师10名,陕西省最美教师3名,评选“延安市教学名师”50名,“延安市学科带头人”100名;积极筹备2022年全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技术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工作的通知》,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贯彻落实文件;实施“十百千”党建示范创建工程(创建10所党建示范校、100个先进党支部、1000个党员先锋岗);开展公民办学校党支部结对共建,推动学校党建提质增效。深化教育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优化育人环境。

(二)全面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制定《延安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化实施方案》,促进全市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强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加大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市一类幼儿园创建力度,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计划,指导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建立名校“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化解“大班额”。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三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准备及改革方案实施,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和选课走班。做好高考改革和“强基计划”政策宣传。

(三)全面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一是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与教学基本要求“双达标”建设。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的结构性变化,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江苏、广东等地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二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2022年秋季开学前“公参民”学校整治到位,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力争控制在5%以内。三是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加强标准化特教学校建设,推进特教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发展。

(四)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对标中省政策要求,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补齐影响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推行集团化办学,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快全市农村学校与结对帮扶城镇学校“同步互动课堂”建设;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优师计划、“三区人才”教师专项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

(五)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落实项目和资金,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和中省教育项目的实施,年内推进完成1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任务,计划增加学位1.04万个。出台《延安市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年度工作计划和规划有效衔接。实施好“教育局长年度项目”。督促县(市、区)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责任,推进资源均衡。

(六)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延安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指导各县(市、区)完成校长职级评审工作;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继续实施好“特岗计划”。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保障待遇落实。深化“百千万”培养工程(每三年培养优秀校园长100名,省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000名;每年通过“国培”“省培”项目和市级培训教师1万人次以上),强化“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推进师资均衡。

(七)全面深化招生考试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和“公民同招”要求,稳妥开展多校划片试点工作,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矛盾。落实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例要求,稳妥推进普通高中县域内属地招生,2024全面实现,促进生源均衡。强化基础条件保障,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在我市顺利实施。

(八)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落实《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我省若干措施及工作清单。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科学确定试点工作安排,全力推进各项试点任务落实,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坚决推进“破五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九)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双减”工作成效,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压实“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全覆盖”,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确保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年内成效显著。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实施“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常态化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党、团、少队日活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成效,凝聚育人合力。积极创建劳动教育示范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科学精准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巩固校园安全建设“四个100%”成果。加强体音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学校卫生人员配备,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综合环境治理。深化省级、市级“平安校园”建设。

总之,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双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好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谢谢。

贺冬梅:

感谢王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在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各界导报记者:

我是各界导报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年度重点民生实 事予以推动。今年我市在增加市县学位供给上有哪些举措?谢谢。

贺冬梅:

好,这个问题我们请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郝景云来回答。

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郝景云:

谢谢你的提问。教育是民生之本,高质量建设学校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市县城区学位紧张、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途径,涉及千家万户,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今年3月,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票决确定延安市2022年民生十件实事项目,其中教育民生实事涉及宝塔区、安塞区、延川县、子长市、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新区、高新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15个(中学3所,小学9所,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1.04万个,项目总投资57347万元,年度投资49247万元。

为推动教育民生实事落地落实,3月30日,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快2022年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提醒函,要求相关县(市、区)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对标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市、县(市、区)落实专人负责项目推进工作,实地督促工程进度,跟踪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市教育局对县(市、区)项目进度、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项目实施缓慢、管理问题突出的县(市、区),进行通报和实地督促,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截至目前,延川县南关小学、洛川县洛川中学等2所学校项目已完工;安塞区沿河湾初级中学、洛川县北关小学、宜川县第四小学、新区第一小学等4所学校项目主体完成;宝塔区河庄坪中心小学、延川县城关幼儿园、子长市芋则湾小学、甘泉县石门九年制学校等4所学校项目主体建设;富县城关小学、高新区第一小学等2所学校项目基础建设;子长市后桥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区明发延安之星幼儿园、新区阳光城地块五幼儿园等3所学校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9537万元,占年度投资的39.67%。

贺冬梅:

谢谢郝副局长的解读,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阳光报记者:

我是阳光报记者,延安市在“校内”减负提质增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请问全市中小学校校内“减负”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强化?谢谢。

贺冬梅:

谢谢,这个问题我们有请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进科回答。

延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进科:

谢谢你的提问。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着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后服务方式,精准施策、多项发力,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全面突破、成效显著。一是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中小学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设计指南。市教育局通过组织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育部基础教育“双减”直报监测平台显示,我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县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安排等6项教育部监测指标占比均达到100%。二是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义务教育各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在时间上,基本上实现了“5+2”全覆盖,也就是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各学校通过课后服务不仅指导学生有效完成书面作业,做好答疑辅导,还普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文艺、阅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三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学校普遍更加重视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市所有学校做到了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

今后,我们将围绕巩固成果防反弹、消除盲点找问题、提高水平抓突破,推动“双减”落实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作业管理再强化。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要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进一步完善作业设计指南,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课后服务再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强保障、上水平”,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三是课堂教学再提质。把教学工作始终作为关键工作去抓,认真完善分学科教学指南,健全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学基本规程,强化教师备课和校本教研,精准分析教情学情,加强学业质量监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赋能教师再发力。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减负提质的关键,通过培训、教研、信息化等途径给教师赋能,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教学指导、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五是均衡发展再提速。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认真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工作,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贺冬梅:

谢谢李副局长的解读,接下来是第三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新浪延安编辑:

我是新浪延安编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对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请问我市今年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贺冬梅:

谢谢,我们请郝副局长来回答这个问题。

郝景云: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接续推进实施《延安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荐延安中学、延安育才学校作为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推荐正高级教师10名,陕西省最美教师3名,申报陕西省教师发展研究项目5个,评选“延安市教学名师”50名、“延安市学科带头人”100名,计划评选推荐陕西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18名,陕西省师德标兵7名、师德示范团队5个。4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提振师道尊严。坚持师德第一标准,认真落实《延安市师德建设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展师德考核评价工作,考核教师4.35万人,充分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谢谢。

贺冬梅:

谢谢郝副局长的解读,接下来是第四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陕西科技报记者:

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加强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重点,也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问我市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成效如何?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强化?谢谢。

贺冬梅:

谢谢,我们请李副局长回答这个问题。

李进科:

谢谢你的提问。按照中央和省上政策要求,我市对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收费标准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目前,学科类机构数量由“双减”前的283所压减至6所(吴起县4所、宜川县2所),全部为非营利性机构,收费标准最高为每人每课时(45分钟)27.5元。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任务基本完成。

下一步主要是推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一是落实分类管理要求。按照中央、省上的总体部署和决策安排,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机构,归口各县(市、区)文旅、体育、科技部门管理。二是强化联合检查。对非学科类机构违规开展学科培训,各级“双减”办、文旅、体育、科技以及市场监管、民政、审批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依法依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关闭停业,吊销相关证照。三是强化预收费监管。督导培训机构规范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预收费(存量和增量)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它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严格实行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两种预收费监管方式。对未落实预收费监管政策的机构,责令其暂停招生及收费。

贺冬梅:

感谢李副局长的解读,接下来是第五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大秦网编辑:

我是大秦网编辑,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项工作。请我市在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面提前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一般在暑假期间进行,全市已组织各县(市、区)对2022年秋季学期中小学校(幼儿园)新生入学入园生源情况进行摸底。目前测算,现存学位基本可满足2022年新生入学入园需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2〕1号)精神,省教育厅已于4月底印发《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办〔2022〕11号),市级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文件已起草完成,待审核后印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秩序,强化县(市、区)政府义务教育办学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以县为主、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全面落实阳光招生政策,提前宣传告知,严格计划管控,科学划定学区范围,优化流程规范采集,切实加强招生入学管理,严禁学校私自提前违规招生和变相选拔生源,确保应入尽入、机会均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谢谢。

贺冬梅:

感谢王局长、郝副局长、李副局长的精彩解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感谢新闻媒体的老师们。接下来我们安排了参访新区二小和新区一中的活动,在参访过程中请大家保持秩序,请勿大声喧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