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潼关专场)(四)
时间:2023-04-26 16:10:33 来源:陕新发布
4月25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第四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潼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 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谱写潼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四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潼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 王世辉先生
潼关县秦东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发改局局长 宋学祎先生
潼关县商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汤 磊先生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中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现在请潼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王世辉先生围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 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谱写潼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潼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王世辉:
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潼关县委、县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潼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潼关县“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谱写潼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潼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省市关于“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落实抓在手中,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奋力谱写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预计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28亿元,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8亿元,增长19.3%。
今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四个经济,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紧紧围绕县十八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把黄金、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把软籽石榴、潼关肉夹馍作为特色产业,加快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黄金产业方面,围绕探、采、选、冶、加工、贸易、尾矿综合利用等环节,启动了总投资10亿元的汇能有色项目,壮大了中金冶炼、太洲冶炼产业规模,建成了西北首家金精矿粉现货交易服务中心(潼交中心),扩大了黄金首饰城贸易规模,打造黄金全产业链,再造一个“华夏金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抢抓入选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等政策机遇,建成总投资16亿元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聚泰新能源储能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国能农光互补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新型储能基地项目,打造风能、光能、储能一体化产业基地。文旅产业方面,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两大旅游体系建设,积极争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国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产业方面,加快肉夹馍食品工业聚集区建设,形成潼关小吃“总部”经济。实施软籽石榴标准化厂房、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等项目,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
二是持续提升开放经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搭建平台,潼交中心入驻企业8家,一季度完成有色金属贸易交易量5.2万吨,实现交易额9.5亿元。争取渭南海关业务指导,鼓励陕西聚泰、中陕核等企业争取总部订单,2022年中陕核钼业公司钼制品出口贸易9915万元,一季度聚泰新材料出口贸易6118万元。推动肉夹馍产业对外突围,出口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落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制定数字经济三年发展规划,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与转化。紧抓中省市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快实现5G网络主城区全覆盖,推进5G在消费、教育、医疗、农业、交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推广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扩大网商数量规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力争网络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四是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深入贯彻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市场主体增长8%以上。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支持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标准化厂房、标准化仓储、新区大道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吸引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补短板项目和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带动激活民间投资。着力培育新型消费引擎,挖掘消费潜力,改造黄金首饰城,建设黄金特色文化街区,打造美食文化街区。力争金银饰品年贸易额突破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亿元。
二、聚焦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加大项目策划。紧抓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盘活存量资产等政策机遇,包装一批“带动性强、投资效用明显、利税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做好“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充实项目盘子。截至目前,2023年第一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26个,第二批通过审核28个,通过数量、发行数量和储备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二是抓好服务保障。用好“增存挂钩”政策,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指标,推行项目手续办理“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制度,截至目前,2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全部办结,力争县级重点项目手续6月底前全部办结。
三是狠抓项目开工。持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坚持一线工作法、专班推进法、集中调度法,建立健全“一杆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督查机制,对已开工项目抓进度、抓入库;对未开工项目逐一研判、应开尽开、能快则快;对开而未动、建而未统的项目,逐一研判、过筛问诊。24个市级重点项目一季度实现全部开工,入库纳统21个;引黄上塬、第二人民医院、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场、游泳馆、“两馆一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年底可建成投用。
四是全力招商引资。依托全县9支产业招商小组,围绕黄金全产业链、肉夹馍全业态、旅游全域发展思路,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各招商组组长主动率队外出招商,提效争先,动起来、走出去、引进来,抢抓项目。目前,与厦门建发集团、陕西交控集团、中青旅、中亚陕西商会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83亿元。
三、聚焦营商环境,构筑经济复苏新支撑
一是突破一批短板弱项。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超过80%,数据归集率达到90%。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加大信贷融资、人才帮扶、降低成本、政府投资项目民营企业家参与度、政策“免审即享”等方面支持,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二是完善一批改革举措。坚持高标准、优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工业园区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获得用水时间压减到6个工作日,无外线施工获得用气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畅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发挥市12345营商环境“企盼渭来”热线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权益保护水平。
三是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全覆盖,全面推行“一窗综合受理”模式。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30个工作日。企业年均纳税时间压减到65个小时。“交地即交证”新模式全面推广。加速提升潼关在秦创原平台入库企业数量,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
四、聚焦绿色发展,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一是扎实做好秦岭生态卫士。牢固树立“国之大者”政治自觉,持续加大《条例》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秦岭、保护秦岭的浓厚氛围。建设标准绿色矿山,对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进行强化优化,推动“峪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警长制”“网格长制”协同发力。实施秦岭生态保护站、矿山安防体系建设等项目,推进“数字秦岭”实战应用,全面开启“智慧护山”新模式。
二是扎实做好黄河生态守卫者。全面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坚持“四水四定”原则,统筹做好“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利用、水文化”等工作。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实施黄河南岸湿地多样性修复、沿黄生态廊道等项目,打造成“生态+”湿地打卡休闲观光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三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稳妥有效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碳行动。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推进企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持续开展全民绿色低碳生活创建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五、聚焦作风能力,锤炼队伍素质新提升
扎实组织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巩固拓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果,教育党员干部强化忠诚核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能力,砥砺知重负重、真抓实干的强烈担当,追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一流标准,锤炼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树立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的系统观念,守牢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全面梳理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对既有工作制度机制进行查漏补缺。持续深入向“四风”问题开刀,从制度发力,强化长效机制。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大力倡导争先创优、积极进取,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全面践行“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韧劲和执行力,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敢于直面矛盾,拒绝“躺平”,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着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建立一支经得起时间、群众和历史检验,堪当重任的优良队伍,为全年各项工作奠定良好开局,为谱写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基础、积蓄动能。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
谢谢王常委的通报。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
宋局长,你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请问潼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有哪些新举措?
潼关县秦东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发改局局长宋学祎:
答:今年以来,潼关县深入贯彻省市“三个年”活动要求,以“起步就冲刺”的状态,“开局就决战”的劲头,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紧扣“12356”工作思路,聚力打造潼关营商环境优质名片。
一是锚定“一个目标”。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新名片”。
二是突出“两个对象”。在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群众办事,突出用心、暖心、贴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奏响优化营商环境“交响乐”。
三是围绕“三条主线”。把贯彻《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首要任务,把实施《陕西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有效抓手,把落实《潼关县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意见》作为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强化营商环境突破年“硬基础”。
四是健全“五项机制”。强化专班推进、领导包抓、高频调度、督查督办、监督评价五项机制保障,夯实营商环境突破年“硬支撑”。
五是强化“六个突破”。聚焦重点难点突破攻坚,以重点突破之功带动全局之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努力让潼关成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在高效政务改革上突破。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继续深化“证照分离”、“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事项,梳理“一件事一次办”目录清单,不断将政务服务事项向镇(办)下沉延伸。在助力项目建设上突破。落实“专班推进、专长调度、专员服务”和周调度、月报告机制,推行投资项目“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审批办法,简化项目申报手续,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在公平法治环境上突破。加强企业法律知识培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快立快审商事案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在市场满意度提升上突破。开展企业帮办“连心卡”,推出“便企服务卡”,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指导、咨询、延时服务等便利服务。强力推进企业开办、社会组织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在亲清政商关系上突破。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千名干部访千户”活动,以惠企政策全面落实、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办事渠道全面畅通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话举措、亮承诺”栏目访谈,深化窗口部门主要领导“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工作,让领导干部沉下去,优质服务浮上来。在深化专项治理上突破。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聚焦解决重招商轻服务、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不到位、企业发展困难解决不及时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谢谢!
陕西日报记者:
王常委,你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刚才你提到潼关县24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全部办结,一季度实现全部开工。请问潼关高质量项目有什么特点,工作中有哪些新举措?
潼关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王世辉:
答: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高质量项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今年我们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2个,完成投资94亿元以上,体量、数量较上年度大幅提升。
一是总量持续扩大。项目个数较去年增加16个,年度投资较去年增加21亿元,增长20%以上。
二是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项目投资体量较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10%以上,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工业投资项目投资体量较上年度增加15亿元,增长15%以上,工业投资支撑和效用持续显现。
三是效能持续提升。年度92个项目,60个手续全部办结,80个完成立项,12个启动前期资料编制。其中,24个市级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办结、全部开工。
四是成效持续显现。一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排全市第二;专项债券储备、推送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六个方面举措,助力“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走深走实:
(一)项目审批再提速。持续开展“容缺+承诺+并联审批”“集中审批日”,主动对接项目单位,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实行源头管理,打造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环节流程、压缩办结时限,全力推动项目审批高质量。
(二)项目建设再加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用好用实领导包联、集中开工、专项观摩、专题推进、“局长”访谈、督导考核等高质量项目“十大”措施,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
(三)项目招商再突破。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产业组跟进招商机制作用,实施联强、招强、引强战略,年内招引一个2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全力推动项目招引高质量。
(四)项目储备再充实。紧抓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世行亚行贷款等政策机遇,结合我县“四大发展”战略和“3+N”产业发展体系,储备推进一批“带动性强、投资效用明显、利税贡献大”的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储备高质量。
(五)项目服务再优化。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持续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建立“一对一项目管家”制度,优化项目服务流程,压缩项目落地时限,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努力实现服务保障高质量。
(六)督察检查再加强。县委、政府、纪委等专项督查机构,对92个重点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专项工作组,定期集中开展专项督查,逐一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实时销号,努力实现项目管理高质量。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各界导报记者:
汤主任,你好,我是各界导报记者,潼关县肉夹馍近年来被央视主流媒体频频报告,并且在直播平台上销量持续增长,深受大家欢迎。请问潼关县如何抓住机遇期,进一步发展壮大肉加馍产业。
潼关县商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汤磊:
答:潼关县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肉夹馍传统产业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带动、品牌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发展模式,推动潼关肉夹馍从小店小吃到产业化的转变。全国潼关肉夹馍实体店铺发展至2万余家,带动就业10万余人。全县建成肉夹馍工厂13家,生产线40条,日生产速冻饼200万个,年产值10亿元。走出了一条“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县域经济转型之路。
一是走规模化之路。壮大机构力量,成立小吃推广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潼关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潼关肉夹馍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产业链条,以肉夹馍加工产业为主导,带动一产原料供给与三产配套服务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管好品牌资产,制定“潼关肉夹馍”商标使用管理办法,企业必须取得相关授权,才能在品牌、包装、标示上使用“潼关肉夹馍”地理标志商标。
二是走标准化之路。构建标准体系,成立“潼关肉夹馍”协会,规范采购、加工、包装、销售、服务等行业标准,制定潼关肉夹馍产品的全国行业标准;加强安全监管,建立防伪溯源系统,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提升潼关肉夹馍的安全性和认同度;建设供应链体系,在各大城市设立驻外联络处,负责潼关肉夹馍市场开拓、品牌加盟等,促进潼关肉夹馍产业遍地开花。
三是走品牌化之路。加强宣传推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成立潼关盛潼餐饮公司,加快发展连锁店;强化品牌保护,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抵制侵权行为,助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突出行业引领,引导潼关肉夹馍协会发挥其在行业引领、品牌维护、加盟连锁、会员服务等方面作用,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走园区化之路。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全力打造潼关肉夹馍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打造速冻饼成本洼地,通过加大自动化程度、出台优惠政策,逐步引导速冻饼企业入规;加强就业扶持,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平台作用,成立肉夹馍培训机构10余家,累计培训8000余人,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是走国际化之路。拓展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注册国际商标,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加大扶持力度,由政府扶持潼关肉夹馍抱团走出国门,加快推进“潼关肉夹馍”国际商标注册工作,支持潼关肉夹馍协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抢抓机遇搭好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采取商标品牌授权许可方式,逐步扩大合作范围,确保“潼关肉夹馍”品牌及产品有效落地。
到2025年,潼关肉夹馍品牌店将突破1万家,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真正实现潼关肉夹馍一馍“夹”天下。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潼关县,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