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第二十二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6-06 17:48:00 来源:陕新发布
6月1日,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第二十二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围绕“全力攻坚三个年活动 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彰显国资国企新担当”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 持 人: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十二场“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李江涛先生
市国资委资本运营科科长 杨 恒先生
市产权交易中心主任 仝育行先生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中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现在请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江涛先生围绕“全力攻坚三个年活动 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彰显国资国企新担当”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江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渭南市国资委,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国资国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市国资委系统“全力攻坚三个年活动,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在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彰显国资国企新担当”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国资系统实施“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市国资国企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工作部署,以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为主线,以深化“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为重点,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目标,全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再深化、发展再增效、创新再加力、产业再升级、党建再加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重点将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优布局,调结构,积极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优投资,当好服务和助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一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我市“353”产业集群和工业倍增计划,组织市属企业开展项目策划、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列出重点建设项目32个,投资总额56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召开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专题会议,听取企业项目建设、基金运营等情况汇报,提要求、定措施、促落实。建立班子成员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为企业项目建设做好服务、解决难题。一季度,市属企业完成有效投资6.2亿元。二是扎实推进央企省企进渭。充分发挥央企省企进渭专班办公室职能,组织召开央企省企进渭座谈会,深入中冶陕压、蒲城清洁能源、渭化集团、陕化集团、金钼集团等驻渭央企省企开展产业链合作专题调研,积极为央企省企在渭投资发展搭建平台、解决难题,推动央企省企一季度与我市新签项目5个,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6亿元;新储备意向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40.18亿元。目前,央企省企累计在我市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598.5亿元,已落地项目31个、落地率84%,完成投资146.3亿元,6个项目建成运行。三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聚焦企业战略规划和主责主业,加快推动现代农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形成以战略新兴、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市运营、绿色建筑、交通物流为核心的六大产业板块。坚持把“链式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围绕主责主业、重点产业策划项目、精准招商,通过“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增强市属企业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争当现代产业链“链主”。
二、抓改革,求创新,全力推动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市属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国企上市步伐。加强对国有企业上市工作的系统谋划,采取内部培养、外部挖潜等方式,筛选一批目标企业,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分批分类实施精准培育。截止目前,已有2户企业分别入选省市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引导市属企业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承接重大科技任务、科技计划项目,布局创新基地、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市属企业聚集。加快推进市产投集团工业固废低碳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昆秦奕科生物疫苗研发试验中心建设,完善核心功能、建好核心团队、做强核心产业,将其打造成“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设立渭南科技创新基金,目前已向8户企业投资5200万元,全力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加强董事会能力建设,全面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动薪酬分配向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倾斜。深化市场化用工制度改革,加大对急需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人才的招聘力度,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构建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管理机制。
三、强监管,优服务,不断增强国资监管服务水平。坚持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国资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制定出台加强市属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完善规划投资、资本运营等方面一系列制度文件,完善我市“1+N”国资监管制度体系。积极推进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转变,重点加强对企业落实各级重大决策部署、财务预算、规划投资、资本运营等事项的监督管理,构建“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验收核实-考核评价”的工作闭环。加强各类监督力量整合,推动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二是积极助推企业发展。坚持以管资本为主,进一步精简监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全力以赴为企业发展尽好责、服好务。围绕科技创新、国企上市等重点工作,举办专题培训、国资讲堂、外出学习活动,建立班子成员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用,通过“以市带县”模式,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国资国企创建活动,层层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生态环保等安全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改革发展环境。三是全力服务保障民生。坚持在改革发展中服务和保障民生,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做好粮食、交通、能源等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国有企业资源、市场、人才优势,加大对县市区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一批国资国企支持乡村振兴的样板。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好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利益。
四、抓党建,固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班组、进项目、进工地、进家庭,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推动国资国企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二是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制定出台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工作规程指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子公司前置研究讨论工作指引,健全完善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统一、党组织设置与企业组织架构运行有机统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统一、党内监督与企业内部监督有机统一,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有机统一。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认真对照国有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组织开展“对标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推动基层党组织达标率90%以上。坚持抓党建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党建入手,深入实施“党建功能融合工程”,加快推进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和生产深度融合、互融共促。持续开展“五创兴企”创建活动,围绕提质增效、民生保障、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产业转型、风险防范等重点任务,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先锋队,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流动旗帜。四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市属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围绕企业治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需求,加大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高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构建高效能的校企合作体系,定制化培养一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支撑。五是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围绕企业财务管理、对外采购、选人用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大监督力度,聚焦“国之大者”开展政治监督,聚焦“四风”问题加强日常监督,聚焦权力集中的关键岗位、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资金密集的重大项目开展专项监督,全力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推动清廉国企建设不断深入,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营造一个的良好政治生态。
主 持 人:
谢谢李主任的通报。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
李主任,你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请问三年强优计划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江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市国资委充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启动实施了“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总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四大突破”。一是市属企业做优做强实现新突破,培育打造1个优势企业,在市域范围内培育形成3个主导产业集群;二是上市企业实现新突破,储备5户拟上市企业,至少培育孵化1户上市公司;三是资产规模实现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四是保障民生实现新突破,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翻一番,日供水能力翻一番,主城区至华州区天然气管网全线贯通,自来水普及率基本全覆盖,县域农业产业服务基本全覆盖。
具体措施是,抓好“六大工程”的实施,即:实施“上市企业孵化工程”,鼓励和支持市属企业通过内部培养、投资并购等方式推动企业上市,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市属国有上市企业“零突破”。实施“高新技术壮大工程”,支持市属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到2025年末培育3个高新技术企业,创建1个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实施“提质增效管理工程”,围绕渭南工业倍增计划和“353”产业集群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快“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到2025年末形成以战略新兴、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市运营、绿色建筑、交通物流为核心的“六大产业”布局。实施“人才兴企培育工程”,制定出台市属国有企业人才发展实施意见,设立市属企业人才专项资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招引体系,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管理机制,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培育引进1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00名专业技术人才、100名高技能人才。实施“民生服务保障工程”,加快推进供气、供热、供水管网等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带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稳定社会就业,加大对县市区产业扶持和项目投资力度,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保障民生上贡献国企力量。实施“党建功能融合工程”,以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增强党组织功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把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陕西科技报记者:
你好,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近年来,中省市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非常重视。请问我们国资系统在深化与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成效如何,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国资委资本运营科科长杨恒:
答:近年来,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和中省市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混改形式、提升混改质量,推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截止2022年底,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共51户,全部在子企业层面,混改面为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0户,国有参股企业21户。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混改制度机制。认真落实中省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制定印发《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工作实施暂行办法》,规范了混改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了混资本、改机制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为市属企业开展混改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操作指南。
二是深化国企民企合作。紧紧围绕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发展战略,鼓励市属企业加大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力度,采取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新设、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了陕西农立方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渭南信息产业园管理公司等一批混改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或者以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形成股权,组建了渭南市大数据公司、陕西庞泽绿建科技公司等一批混改企业。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带头落实稳经济政策,组织市属企业为178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减免房租342万元,为29户企业投放纾困资金8500万元。设立首期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和11支系列子基金,积极支持县域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母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子基金规模达到34.4亿元,拉动投资规模173.6亿元。设立首期15亿元的工业倍增基金和3支系列子基金,吸引外部资本21亿元,助力工业倍增计划实施。
四是提升混改企业治理水平。积极督促指导混改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入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升混改企业市场化运营水平。加强混改企业党的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党务工作者全部配齐,推动党建工作要求在混改企业得到有效落实。
西部网记者:
你好,我是西部网记者,深化央地合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央地合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产权交易中心主任 仝育行:
答:央地合作工作部署以来,市国资委始终把推动央企省企进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对口服务机制、及时跟进项目进展、倾力解决瓶颈问题,为央企省企在渭投资发展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截至4月底,推动我市与15户央企签约合作项目26个,与9户省企签约合作项目11个,投资总规模达到598.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6.3亿元。随着一批合作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有效拉动了地方财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其中大唐100兆瓦、中广核8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对提升渭南新能源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神渭输煤管道等高增加值项目,为渭南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还有中粮集团3个在建的食品产业项目、中电六所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央企省企的对接,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一是畅通联络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专班办公室职能,积极探索建立与央企省企的定期联络机制,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企地合作更好开展。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5条市级重点产业链,聚焦市域内重点县市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筹划开展多批次央企省企进渭南洽谈对接活动,不断提升合作质量和合作水平。三是跟踪推动落实。积极抓好6个尚未落地、25个尚未建成合作项目的推动,建立清单、责任到人,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围绕今年确定的8个意向签约项目,组织合作双方商定具体细节、起草合作协议,为即将召开的央企进陕大会做好项目储备。
主 持 人: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国资委,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感谢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