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 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5-13 16:40:42 来源:陕新发布
4月17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商务局局长黄瑜晖女士、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孙超先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郝生旺先生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下面,请黄瑜晖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黄瑜晖: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全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我们全力扩内需促消费、拓订单稳外贸、强平台扩开放、抓安全稳保供,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商贸消费持续恢复。举办“嗨购西安”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消费氛围;发放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电商平台等各类消费补贴,刺激消费潜力;新开业商业项目16个,新增商业面积104万平方米,新开业各类品牌首店349家,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150余场;举办世界信息安全大会等知名展会18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1.6亿元,同比增长3.7%。
二是对外贸易提质增效。2023年西安市进出口3597.6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6.4%,对俄罗斯、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1.8%、180.3%,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6.7%,全市服务贸易额增长47.6%。积极拓展与中亚、东盟、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境外新设企业数同比增长37%。
三是开放平台不断优化。持续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88项制度创新案例,7项获评国家级创新成果。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与宝鸡、铜川、渭南、延安建立交流合作服务机制。举办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大会,联盟成员共商发展思路,签署《自贸试验区创新西安宣言》,自贸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我市在全国首先实现中亚“五国六城”客运航线全覆盖,航空口岸货邮吞吐量增长29.1%,航空基地综保区二期通过验收,加工贸易云报核系统上线启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功能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各位媒体朋友,2024年,我们将继续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促消费强动力,不断丰富多元消费供给。贯彻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家装家居等大宗消费品买新换新。市区联动、政企互动举办“乐享生活·嗨购西安”2024消费促进年活动,不断优化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举办消费类展会,持续放大展会溢出带动效应。
二是优体系创品牌,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擦亮西安消费品牌,策划举办西安国际美食消费季主题促消费活动,实施老字号和特色餐饮企业进街区、进社区、进景区、进平台、进校园“五进活动”。推进2个智慧商圈建设和10个商业街区改造提升,打造10个“文商旅消费聚集区”,打造42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三是稳外贸优结构,着力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聚焦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拓展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推进贸易数字化、贸易绿色发展。着眼汽车产业、新三样产品等贸易增长点,深挖优势企业外贸潜能,强化对全市进出口支撑。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鼓励企业建好用好海外仓,做大跨境电商产业规模。组织“长安万里行”开拓国际市场行动,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四是大胆试自主改,推动制度型开放新进程。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全年培育创新案例不少于80项,形成国家级创新成果不少于6项。发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畅通制约集成电路、光伏、高端装备制造、会议会展、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五是优功能增动能,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促进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组织企业参加服务贸易展会,开展推介及合作交流活动。推进口岸设施现代化改造,优化简化监管流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关税成本和通关时间。联合海关、税务等部门创新业态发展,推动保税研发及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设立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二手车出口集结中心。加强与国内外港口、龙头企业合作,扩大中欧班列本地和回程货源,提高港口吞吐量、本地结算率。
六是优服务强保障,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合作,支持本土优势企业扩大境外投资,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优化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布局,全面提升对外投资合作层级。推进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实,推进西安特色餐饮进中亚、进友城,落地一批“丝路长安文化餐厅”,支持西安企业扩展与中亚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设立合作园区、建设海外仓,不断拓展西安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谢谢大家!
杨丽萍:谢谢黄局长。下面请孙超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孙超: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文旅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也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并介绍西安文旅发展特别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总体情况。
2023年,我们紧扣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抢抓文旅全面复苏的机遇,特别是在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在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808.78亿元,接待游客2.7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3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我市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一是文物活化利用迈出新步伐。市委成立协调机构,高位推动汉长安城、西安城墙等保护工作,“数字化助力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入选文旅部创新实践十佳案例。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文博之夜”系列活动,6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特别是春节期间,“文博热”“灯会热”“非遗热”“民俗热”交相辉映,为我市文物等资源活化利用提供了生动实践。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新成效。制定公共文化设施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办法,“长安乐”项目建成投用、全面社会化运营。电影《长安三万里》、纪录片《一城一味·长安有滋味》火爆出圈,掀起跟着唐诗、美食游西安热潮。《音乐家》《功勋》等影视剧荣获国家大奖。新增专项资金5000万元、增加惠民演出1000场次。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西安“村晚”等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跑出新速度。去年制定出台促进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增规上文化企业8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4A级旅游景区2家,曲文投第12次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3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0%,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1%、65%。曲江新区、鄠邑区分别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
四是文旅市场消费再添新动能。加大政策引领,出台春节季“10条”措施,打造“西安年·最中国”、“长安夜·我的夜”、矩浪音乐节等活态化吸引物,保持旅游市场热度。加强夜游助力,“长安十二时辰”、“长恨歌”焕新升级,西安演艺带动力、带动效能全面彰显,撬动夜间文旅消费。加快创新驱动,打造《唐朝诡事录》《夜谭·丝路》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出非遗新演艺《鼓声不能停》,提升文旅消费能级。
五是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新热点。2023年全市44个文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7.4亿元。新开放开元大剧院、丝路欢乐世界、热雪奇迹,陕历博秦汉馆、“升级版”城市观光车开放运营,形成文旅休闲新热点。依托西安荟聚、万象城、太古里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商旅一体化发展。
六是城市形象品位实现新提升。中国—中亚峰会“大唐盛礼”主题迎宾式获全网赞誉,首创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长恨歌》等17台重点旅游演艺演出1.26万场、接待游客1420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九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届西部文博会、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国际古城墙联盟会议、全球设计大师巅峰盛会等高规格文旅活动,西安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24年,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突破起势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市战略,聚焦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不断开创西安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大的文旅力量。主要抓好“六个提升”:
一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水平。以推动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保护利用为突破,聚焦太平遗址、秦东陵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秦始皇陵、西安城墙等重要文化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重点文博场馆,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融合性转化、沉浸式展示新路径。办好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建设高品质“博物馆之城”。
二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能级。去年我们出台了一些列政策,主要是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为突破,开展规上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中小微企业成长“三大行动”。做强传媒、影视、动漫、文创等优势产业,创建10个特色产业聚集区,构建“1+6+N”文旅产业链群。通过今年的努力实现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大幅增长,游客接待量突破3亿人次,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12%。
三是提升数字文旅发展水平。以科技赋能为突破,大力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2024年培育100家竞争力强的数字文化企业,构建数字文旅产业集群、产品矩阵。积极运用XR扩展现实、3D裸眼等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景区,打造元宇宙新产品新空间。2024年培育30个沉浸式文旅项目,积极应用数字新场景,进一步增强文旅产品科技感、时尚感和吸引力。
四是提升文旅融合创新供给能力。以深化融合赋能为突破,全面提升研学、购物游、工业游、乡村游等品质,壮大夜游经济、汉服体验、城市漫步等业态,2024年计划进一步发放文旅体消费券,释放文旅消费动能。继续做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城市IP,做新“西安年·最中国”“长安夜·我的夜”等活动IP,做精“博物馆之城”“西安演艺”等文化IP,做实“西安城墙”“兵马俑”等旅游IP。
五是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水平。以深度打造“西安演艺”品牌为突破,推出《大秦》等演艺新品,支持陕西大剧院、长安乐等剧院剧场组织国内外一流演出,丰富演唱会、音乐节、脱口秀等时尚化演出供给。创作一批精品出版物、舞台剧和热播影视剧,推动微短剧、纪录片产业壮大成势。
六是提升文化体制改革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为突破,推动运营创新,特别是加快西安文艺发展研究院市场化运行和长安书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推出3个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监管,推广旅游先行赔付机制。推动营销创新,构建“精品演出+旅游推介+文化交流+项目招商”四位一体营销新模式。推动外联创新,加快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
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大家一如既往持续关注西安文旅,讲好西安故事,与我们一道推动西安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杨丽萍:谢谢孙局长。下面请郝生旺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郝生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也非常荣幸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情况。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这个中心,着力优化“五个环境”,即: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共治共享的质量发展环境、活力迸发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创新环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我市食品安全连续9年、药品安全连续7年、质量工作连续4年、知识产权工作连续3年获得全省评议考核A级等次。全年新登记市场经营主体57.52万户、同比增长31.33%,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我市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称号,我市的“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有5个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经营主体稳步增长。在全省率先建成“企业电子印章系统”,率先推行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推动企业开办与食品经营、药品零售等12个涉企许可事项“证照联办”。截至去年底,全市市场经营主体在册总量达到317万户、占全省的55%。
二是质量强市建设深入推进。“陕汽”“斯瑞新材料”等4家企业入选第五届中国质量提名奖。“隆基绿能”等14家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入选全国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级“红豆杉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西电捷通”制定的“实体鉴别”国际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三是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0.71件,同比增长26.1%,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19项,西安可视可觉公司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我们率先成立西北首家“陕西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西安中心”。雁塔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区),莲湖区获评试点县(区),新增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78家、省级90家,累计达到国家级优势示范企业151家、省级217家。
四是高效能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发布我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2023版)”;上线运行“智慧市监一体化平台”,推进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市场监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展常态化学法活动;推行“消费投诉快速反应”“重点景区驻点监管”等工作机制,监管执法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是民生安全底线持续稳固。全面铺开、稳步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工业产品、特种设备“两个规定”,不间断开展专项整顿治理工作。全面推行一级农批市场农副产品“凌晨抽检、清晨公示”工作机制,全面守好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去年累计完成抽检11.06万批次,合格率98.8%。圆满完成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202次。
各位媒体朋友,2024年,我们将深化拓展全省“三个年”活动,聚焦“八个新突破”,以“六个着力”全方位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
一是着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出台扶持“个转企”政策措施,推进市场准入和退出规范化便利化,在更宽领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动态更新市场监管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促进扶持全市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二是着力加强重点产业链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为牵引,重点打造一批质量强区、强链、强企,培育一批西安质量品牌,创建一批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研制一批新兴领域先进标准,筹建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三是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对创新发展的引领促进效能。全面服务“双中心”建设和“秦创原”,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出台“专利转化”政策措施,实施重点产业领域15个专利导航项目,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推进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工作,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能。
四是着力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公平竞争治理。实施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破壁”行动,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推进线上线下监管执法联动衔接,形成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监管常态。广泛开展“西安古城伴手礼”消费测评,加快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增点扩面,一线受理、快处快办消费投诉,全力打造“放心消费在西安”品牌。
五是着力防范化解市场监管领域风险。突出守牢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底线,以及加强价格、广告、网络交易等重点监管工作,优化完善“四个体系”,即:健全属地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直管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四方责任体系,完善网格巡查、飞行检查、网络监测、技术检定、投诉举报处理、社会公众监督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宣传引导、提醒告诫、行政处罚、信用惩戒相结合的行为规范体系,提升联防、联控、联战、联治的快速处置体系。
六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效能。系统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法治监管。拓展“智慧市监一体化平台”智联、物联应用场景,探索推行AI抓拍、智能识别、智能标注等智慧监管手段。建立信用监管公示、约束、分类、承诺、修复、共用“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统一、高效、完善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标准化”体系,真正使全市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走上公平公正、阳光规范的轨道。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杨丽萍:谢谢郝局长。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日报:市商务局在介绍情况时提到,对外贸易提质增效,今年对外贸易形势如何,在推进外贸提质增量方面都有哪些打算?
黄瑜晖: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00.5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649.9亿元,增长10.1%;进口350.5亿元,增长2.8%。总体看一季度全市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影响外贸发展的各类因素交织,从我市情况看,外贸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半导体、汽车等主要外贸产业明显向好,传统贸易市场持续恢复,新兴市场不断拓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动能集聚,全市进出口具有较好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外贸提质增量,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紧盯产业稳增长。围绕半导体、太阳能、汽车等外贸重点产业,加强重点企业对接,在口岸通关、物流运输、海关监管等外贸业务相关环节加强服务,稳定全市外贸基本盘。二是兑现政策稳预期。落实中、省、市有关外贸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外贸政策预期,支持企业扩大贸易规模。三是鼓励企业拓市场。及时收集企业参展参会需求,宣传开拓国际市场有关政策,组织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展示企业形象及产品,争取更多贸易机会。同时,我们将做好广交会等传统展会组团参展工作,支持各类型企业拓展市场。四是培育发展新业态。我们将会同区县、开发区培育外贸聚集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做好提升配套服务,加强企业招商引资,推动区域外贸发展,强化对全市外贸支撑。
杨丽萍: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孙局长,想请您谈一下,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应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孙超:首先感谢您的提问!这也是大家目前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会前也刚刚获悉,携程刚发布的五一假期旅游趋势报告当中,西安连占五一期间国内热门目的地、00后热衷目的地和入境游热衷目的地三个热门。但我还是结合您的问题,从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是加快文旅资源转化。历史文化是西安最亮眼的底色。一方面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丝路航空航天科普馆、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西安大剧院等重点项目,打造文旅新地标。一方面加大项目招商。聚焦文化制造、数字文旅、高品质酒店、文旅基础设施等方面,谋划新项目,推进大招商,不断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加快资源普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一轮文旅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底数,科学开发利用。
二是加快文旅产业转型。融合创新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将突出“链群化”,壮大现代旅游业集群,培育广告传媒、演艺演出、出版发行、影视动漫、文博文创、节庆会展等文旅产业链,发展露营经济、汉服旅拍、城市漫步等泛文旅业态。突出“数字化”,加快XR拓展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推出像《唐朝诡事录》等一批沉浸式新体验,壮大本土数字文化企业集群。突出“融合化”,推动“文商体旅+在线新经济、虚拟现实场景体验、生活消费”等模式创新,催生融合新业态、开辟文旅新空间。
三是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提升消费能级是文旅赋能西安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将创新旅游供给,加快“景区+街区+园区+社区”整体联动,培育高品质文商旅消费聚集区,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我们将创新旅游营销,拓展入境游、深耕国内游、壮大微旅游,稳住团队游、商务游“基本盘”,抢占定制游、品质游“新阵地”。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谢谢!
杨丽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央广网: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请问西安市市场监管局,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有哪些方面?
郝生旺: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和桥梁,知识产权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彰显一个城市创新能力与技术实力的亮丽名片。因此,部署安排推动全年知识产权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着重在创新提质、运用提效、管理提档、保护提级、服务创优五个方面用力,具体讲:
第一,抓示范引领。前年我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去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我们将以“双示范”为引领,兑现示范创建时的承诺,落实示范引领项目,夯实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引领任务,压实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推动各单元、各板块工作争先进位,提水平、上台阶。
第二,抓运营转化。我们将持续开展“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去年搞了11场次,今年计划12场次,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供需见面,加大就地转化力度,加大对高校院所技术成果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多吸纳转化专利技术,从而促进专利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发展。
第三,抓保护机制建设。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将继续发挥好行政、司法、仲裁“三协作”和司法、行政、人民调解“三联动”的多元协同机制作用,建好用好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维权援助站、技术调查官队伍,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打造多元、立体、协同的保护格局。
第四,抓服务供给。创造条件,进一步健全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强西安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一揽子公益服务”和“市场化运营集成服务”。创新公益特派员模式,建立“专利运营对接特派员”,优化“一对一服务”和“集成托管”服务,满足创新主体发展需求。
第五,抓人才引育。围绕创新主体的发展需求,面向各级各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分层分级分类开展引进和培训。建立健全高校、企业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共建校企知识产权“实训基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真正形成知识产权工作有人问、有人懂、有人抓、有人干!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杨丽萍: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请继续关注我们举行的“聚力‘八个新突破’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